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营养与健康所姚依昆研究组合作发现在翻译水平调控T细胞死亡的关键因子

    10月21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姚依昆研究组合作研究论文“AMBRA1 controls the translation of immune-specific genes in T lymphocytes“。该研究筛选并鉴定出FAS介导的T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蛋白AMBRA1(Activating molecule in BECN1-re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4-10-26

  • 狼疮肾炎患者肾脏特异性B细胞应答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张晓明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扶琼团队合作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reveal potent extrafollicular B cell response linked with GZMK+ CD8 T cell activation in lupus kidne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狼疮肾炎(LN)患者肾脏组织局部存在活跃的滤泡外B细胞应答,并与颗粒酶K(GZMK)阳性CD8 T细胞共同形成独特的致病免疫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

    时间:2024-10-25

  • 沙棘与没食子酸对黏膜保护及抗病机理的异同

     我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水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当前水产养殖模式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养殖密度普遍偏高;另一方面,在饲料中大量使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易导致鱼类患上食源性肠肝炎,降低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力,使得养殖鱼类感染性疾病频繁发生。为保障食品安全并缓解水环境的生态压力,亟需开发预防水产病害的绿色替抗方案。而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植物源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或药物成分,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选择。近日,水生所鱼类功能基因组学团队,基于前期沙棘及其核心成分没食子酸在斑马鱼的豆粕诱导肠炎(SBMIE)中的效应研究,在草鱼中开展了基于SBMIE的研究。该团队首先进行饲养实验,测定肠肝轴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10-25

  •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地区热带原始林和次生林群落和净初级生产力动态研究

    热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然而目前对于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的群落动态和碳汇能力如何响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科技人员,依托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环境因子对2004-2020年间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五个热带森林样地树木直径生长率、死亡率、更新率以及树干净初级生产力(NPPstem)的影响。这五个森林样地包括三个热带次生林(演替早期的TSF-2、TSF-3和演替晚期的TSF-1)以及两个热带原始林(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喀斯特森林)。研究发现,演替早期的两个次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4-10-25

  • 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叶片性状网络向高模块化转变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造成森林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研究退化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植物功能性状的适应策略,不仅有助于解释群落构建和物种共存机制,还能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见解。然而,以往关于森林次生演替的研究往往只关注一至两个维度或性状高低变化,对于演替过程中多维度性状网络结构及其适应机制并不清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研究人员以云南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4个叶片功能性状,划分为资源获取维度、光合性状维度、水力性状维度和物理防御维度,基于植物性状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4-10-25

  • 全球变化对球囊霉素的影响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固存的启示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而农业的集约化也导致了普遍的土壤退化(如土壤侵蚀、水土养分流失、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据统计,全球大约有25%的土地严重退化,有50%的土地由于人为活动而中度退化,使得当前和未来的粮食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退化土地的可持续修复是满足全球粮食需求的重要举措。利用有益微生物,特别是丛枝菌根真菌(AMF)进行土壤改良,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研究表明,AMF可产生球囊霉素(Glomalin),有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SOC)固存、缓解土壤退化过程。然而,对Glomalin的研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4-10-25

  • 热带雨林转变为橡胶林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C/N化学计量学的影响

    橡胶种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大规模的橡胶林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影响,尤其是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大规模橡胶种植不仅导致了土壤的板结缺水,还引起了明显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退化。因此,亟待优化其单一的种植方式和发展复合栽培模式。大量的研究表明,橡胶复合栽培模式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然而,有关不同橡胶种植模式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认知仍较缺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研究人员以橡胶纯林、复合橡胶林、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解析了热带雨林转变为不同类型橡胶林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C/N化学计量学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4-10-25

  • 极端降雪干扰后亚热带森林蒸发和蒸腾的非同步恢复

    森林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31%,在全球水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蒸散(ET)过程通过其辐射强迫(RFET)影响生态系统的变暖效应。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可通过影响森林中的小气候、能量平衡和碳水过程进而影响区域的ET动态,并影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为探讨极端降雪事件对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通量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全球变化研究组副研究员Palingamoorthy Gnanamoorthy和宋清海研究员等以2015年初发生的一次极端降雪事件为例,利用2010 - 2019年的涡度协方差数据来研究2015年极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4-10-25

  • 朱书教授受邀在Immunity发表关于肠道免疫与食物、微生物互作新观点

    知名免疫学杂志《Immunity》在2024年9月刊发表了题为《Microbes and metabolites in immunity》的观点文章,邀请了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知名专家包括Eran Elinav, Kenya Honda和朱书教授等共同探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何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并剖析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未来的创新机遇。朱书教授团队指出,肠道是人体内食物、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核心界面。作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肠道不仅吸收营养,还在维持人体免疫稳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从肠道免疫系统对微环境的角度,免疫系统能够将食物成分和共生微生物识别为“非自我”,但同时仍然保持稳态和免疫耐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10-25

  • Science Advances | 北京大学张强/代文兵/何冰团队在基于多肽自组装的细胞搭便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10月23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强院士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刊登了团队在多肽自组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Engineering supramolecular peptide nanofibers for in vivo platelet-hitchhiking beyond ligand-receptor recognition”(工程化的超分子多肽纳米纤维以不依赖配体-受体识别的方式在体搭乘血小板)。 基于细胞的药物递送技术在改善药物体内循环、靶向递送药物和克服复杂递药屏障等方面受到了领域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10-25

  • 上海交大纪亚团队在Joule发表液流电池氧化还原靶向反应调控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助理教授纪亚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Qing Wang在国际知名期刊Joule (IF=38.6)发表题为“Directional Regulation on Single-Molecule Redox-Targeting Reaction in Neutral Zinc-Iron Flow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该文章针对高能靶向液流电池中的氧化还原靶向反应,提出通过固相材料掺杂策略,实现了对靶向反应的定向控制,并首次展示了容量提升与电位差之间的定量关系。该中性水系锌铁液流电池展现出优异的电池性能,包括能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10-25

  • 上海交大王寅炤课题组揭示微生物异化亚硫酸盐还原的起源和演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寅炤课题组在《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发表了题为“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dissimilatory sulfite reduction in prokaryot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微生物异化亚硫酸盐还原相关基因的系统发生关系和演化历史。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陶俣昕为论文第一作者(已毕业),王寅炤为通讯作者。硫元素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酸盐离子、黄铁矿等形式存在。在今天,硫酸盐离子是海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10-25

  • 上海交大张文明教授团队提出分级可重构的软体机器人设计策略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张文明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Hierarchically Reconfigurable Soft Robots with Reprogrammable Multimodal Actuation”的研究论文,针对软体机器人首次提出了一种分级可重构的策略,并通过仿真、理论和实验揭示了弹性引导的多模式运动机理。该设计策略克服了以往模块化软体机器人运动模式不可改变的缺陷,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提升到了更高的维度。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生房付熠,通讯作者是张文明和同济大学航空航天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10-25

  • 科研速递|复旦上医2024年9月科研成果一览

    近期,复旦上医科研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敲黑板!一起看看2024年9月的科研成果吧~以下成果据学校、上海医学院官网等整理。漆玖玲团队创新建立子宫内膜癌标准化评分系统,显著提升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率2024年9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漆玖玲团队通过大宗病例分析,制定了妇科超声标准化评分系统。该研究成果以“Standardized IETA criteria enhance accuracy of junior and intermediate ultrasound radiologists in diagnosing malignant endometrial and intrauterine l

    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时间:2024-10-25

  • 放射医学研究所韩俊斌团队研发出首个基于5T4癌胚抗原的临床核素...

    2024年10月8日,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韩俊斌青年研究员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谢芳教授和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应天雷教授在核医学顶级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发表文章题为“Preclinical evaluation and pilot clinical study of [68Ga]Ga-NOTA-H006 for non-invasive PET imaging of 5T4 oncofetal antigen”论文。该研究全新开发了一种以纳米抗体为载体的5T4靶向放射性探针,并开展了首个以5T4

    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时间:2024-10-25

  • 基础医学院王海杰课题组联合谭玉珍课题组发现GDF11通过激活自噬...

    10月17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王海杰教授课题组联合谭玉珍教授课题组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发表了“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 alleviates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senescence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via activating autophagy”的文章,提出在梗死心肌内移植的内皮祖细胞可发生氧化应激性衰老,而通过自组装肽缓释GDF11能够有效地降低内皮祖细胞氧化应激性衰老,显著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梗死

    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时间:2024-10-25

  • 北大第三医院洪天配/魏蕊团队在《代谢》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胰岛功能调控新机制

    2024年10月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洪天配教授/魏蕊研究员团队在内分泌代谢专业传统优秀期刊《代谢》(Metabolism)在线发表胰岛功能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α细胞Fam3a介导的激素原转化酶更替可呈Nr4a2-Foxa2依赖性方式调控胰岛GLP-1产生》(Fam3a-mediated prohormone convertase switch in α-cells regulates pancreatic GLP-1 production in an Nr4a2-Foxa2-dependent manner)。论文截图序列相似性家族3成员A(Family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10-25

  • Nature | 北京大学钱珑、张成课题组开发表观比特DNA存储..

    2024年10月23日,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钱珑团队与计算机学院张成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题为“Parallel molecular data storage by printing epigenetic bits on DNA”(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040-5)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无需从头合成的DNA存储策略,通过DNA自组装与选择性酶促甲基化的组合原理,成功将5-甲基胞嘧啶编码的数字信息并行打印在DNA分子上,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大规模DNA存储,为未来实用型DNA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4-10-25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分布裂腹鱼的多倍化演化历史

    多倍化或全基因组重复在生物多样性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也有研究认为多倍化是生物演化的随机事件。回答多倍化是否为适应性演化的结果亦或随机事件,关键在于理解多倍体类群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团队,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的裂腹鱼为研究对象,整合了包括裂腹鱼三个不同类群67个物种及21个近缘二倍体物种的组学数据,通过对18种裂腹鱼两两间226至 1684 个Ohnlog基因的分析,并结合生物地理学、化石记录、线粒体基因组分化等信息揭示了裂腹鱼多倍化的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现存裂腹鱼在2.34至0.88百万年前经历了多次独立的多倍化起源,且可能均为同源多倍化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4-10-25

  • 李云海团队发现了DA1调控根尖干细胞功能的重要机制

        植物根系在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根系通过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根系的持续生长与发育是由根尖分生组织通过不断分裂分化维持。在拟南芥根的干细胞龛中,转录因子WOX5在静止中心(QC)中特异表达,并且在调节根尖干细胞分化中起着核心作用。目前已报道多个途径参与调控WOX5的转录,但是,WOX5蛋白稳定性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在早期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团队及其合作者发现,拟南芥DA1基因编码一个有活性的肽酶,是调控种子与器官大小的关键因子。DA1可以切割多个器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10-25


页次:20/1638  共32746篇文章  
分页:[<<][11][12][13][14][15][16][17][18][19][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