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 Synthesis | 基于芳酮接力Catellani反应实现天然产物多位点修饰的新策略

                                                                 2024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戴辉雄课题组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蓝乐夫课题组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Synthesis发表了题为 “Multi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4-10-30

  • 细胞核中RNA命运决定的基本规律

    10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程红研究组与武汉大学周宇教授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ual modes of ZFC3H1 confers selectivity in nuclear RNA sorting”。该工作提出并证明了“降解-预设”的RNA 分选新模型,改变了现有的“出核-预设”RNA分选观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II转录产生多种类型的RNA,尽管这些RNA在基本结构上高度相似,但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10-30

  • 中国科大开发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蛋白质构象变化

    最近,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WANG Qian教授和上海科技大学的白方教授的研究小组合作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测蛋白质构象变化的深度学习模型。这一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的网上。近年来,以AlphaFold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蛋白质的静态结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它们的动态特性。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其他旨在预测蛋白质动态行为(如构象变化)的深度学习算法。开发这种模型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严重缺乏描述构象转变的动力学数据。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研究人员将物理约束的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型与增强的采样方法相结合,以创建一个有效的计算框架来模拟蛋白质变构。该

    来源:Advanced Science

    时间:2024-10-30

  • 新疆生地所在全球旱区土壤碳和氮累积的环境驱动因素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几十年来,全球旱区面积持续增加,在RCP8.5和RCP4.5两种情景下,到2100年其面积预计将分别增加到全球陆地面积的56%和50%。一方面旱区的扩大将伴随着陆地生态系统荒漠化加速的风险,另一方面脆弱的旱区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情况下变得更加脆弱。土壤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提供了重要的功能和服务,土壤有机碳(SOC)可改善土壤结构,保持水分和植物养分,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SOC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活性碳库之一,其微小变化可以强烈影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候变化。同样,土壤氮在土壤生物地球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10-30

  • 成都生物所开发可见光促进的糖基硫醇直接脱硫制备C-糖苷

    天然产物因其独特的结构,从而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然而,很多天然产物存在溶解性差、活性不够强、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需要通过结构修饰,提高其成药性。糖基化修饰能增加天然产物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天然产物成药性,已成为当今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香豆素是具有有效药效团骨架的杂环化合物,其内酯结构是天然存在的。这些天然物质的核心结构中有一个杂环,可产生特定的相互作用,调节药理作用,并使多个靶点蛋白易于相互作用,显示出巨大的治疗潜力。这类化合物不仅是至关重要的药物成分,而且在其他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如化妆品,激光染料和荧光探针等。然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10-30

  • 成都生物所在亚高山针叶林根际土壤非共生固氮研究中获新进展

    土壤非共生固氮(FLNF)在高寒、缺氮的亚高山针叶林氮养分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根际作为典型土壤微生物热点,通过持续碳输入深刻调控FLNF,是土壤FLNF的关键区和敏感区。然而,当前关于根际土壤FLNF过程和机制的实证研究十分匮乏,尤其不清楚不同根系功能模块(吸收根和运输根)如何差异化调控根际土壤FLNF。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尹华军团队以典型亚高山针叶林为对象,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海拔3000米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采集吸收根、运输根两个根系功能模块的根际土壤,采用15N标记法测定FLNF速率,并同步分析其调控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10-30

  • Mol Plan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教授课题组揭示植物干细胞应对高温胁迫的策略

    摘要2024年10月28日,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教授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以“Heat stress-induced decapping of WUSCHEL mRNA enhances stem cell thermotolerance in Arabidopsis”为题,报道了植物干细胞应对高温胁迫的新机制。研究人员发现,MYB3R家族成员中的MYB3R-like能够通过招募m7G甲基转移酶ROOT INITIATION DEFECTIVE 2(RID2)来维持干细胞关键调控基因WUSCHEL (WUS)mRNA的5’帽结构,从而保护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10-30

  • Molecular Cell | 中国科大单革课题组发现ZC3H14蛋白促进反向剪接的新机制

    环形RNA (Circular RNA, circRNA) 是真核生物转录与转录后加工的自然产物,主要由反向剪接 (backsplicing) 产生,在各种生理条件和人类疾病中行使着重要的调控功能。目前已知的调控环形RNA生成的多种顺式元件和反式因子大都位于或结合环形RNA的侧翼内含子发挥作用。此外,目前环形RNA报告系统均依赖于内含子的功能元件,并与线性剪接偶联,大大限制了内含子独立的调控元件及backsplicing特异调控因子的鉴定。2024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单革教授和王小林特任副研究员在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题为“ZC3H14 facilit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10-30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中国科大瞿昆团队实现染色体外环状DNA检测方法的系统性评估

    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eccDNA)作为一种在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环状DNA,在肿瘤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肿瘤细胞中,eccDNA参与癌基因扩增,基因转录调控和肿瘤异质性,从而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因此,对eccDNA的深入研究可以推动我们对肿瘤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方向。目前,尽管已有多种测序建库方法和生物信息学算法用于eccDNA的鉴定,但其结构复杂性仍然是研究中的难点。eccDNA片段的大小多样且来源于不同基因组区域,使得其准确检测变得尤为困难。此外,由于缺乏针对eccDNA检测的最佳方法指南,实验和分析结果在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10-30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宁康教授团队基于深度学习揭示了可逆启动子在细菌中的分布和进化模式

    可逆启动子是细菌中一种重要的调控元件,它们通过特定的DNA区域的可逆方向反转来改变基因表达状态,从而帮助细菌适应环境变化。这一现象在细菌的适应性、生存力和群体动态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可逆启动子的广泛性及其调控基因的功能模式仍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 2024年10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宁康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Deep learning revealed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patterns for invertible promoters across bacterial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10-30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谢尚县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响应芳香族化合物代谢中间体的自动...

    10月28日,Nature旗下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谢尚县教授团队题为“Lignin valorization to bioplastics with an aromatic hub metabolite-based autoregulation syste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基于响应芳香族化合物代谢中间体的自动调控(HMA)系统,有效解除了木质素解聚产物的异质性对微生物代谢造成的限制,实现了木质素向可降解塑料的高效转化。 可再生生物质的有效利用可以减缓CO2的排放并降低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随着生物质精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10-30

  • Cell Reports | 北京师范大学张俊杰和张笑天团队在RNA m5C修饰参与细胞铁死亡调控的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RNA修饰参与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在多种细胞功能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迄今已有170多种不同的RNA修饰被发现,其中6-甲基腺嘌呤(m6A)和5-甲基胞嘧啶(m5C)是哺乳动物mRNA上存在的两种常见的修饰。铁死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形式,主要表现为铁依赖和脂质过氧化。人们对RNA m6A修饰在铁死亡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但是RNA m5C修饰在铁死亡调控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增殖与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张俊杰教授和张笑天副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STUB1-mediated Ubiq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30

  • Molecular Cell | 中国科大单革课题组发现ZC3H14蛋白促进反向剪...

    环形RNA (Circular RNA, circRNA) 是真核生物转录与转录后加工的自然产物,主要由反向剪接 (backsplicing) 产生,在各种生理条件和人类疾病中行使着重要的调控功能。目前已知的调控环形RNA生成的多种顺式元件和反式因子大都位于或结合环形RNA的侧翼内含子发挥作用。此外,目前环形RNA报告系统均依赖于内含子的功能元件,并与线性剪接偶联,大大限制了内含子独立的调控元件及backsplicing特异调控因子的鉴定。2024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单革教授和王小林特任副研究员在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题为“ZC3H14 facilit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10-30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中国科大瞿昆团队实现染色体外环状DNA...

    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eccDNA)作为一种在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环状DNA,在肿瘤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肿瘤细胞中,eccDNA参与癌基因扩增,基因转录调控和肿瘤异质性,从而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因此,对eccDNA的深入研究可以推动我们对肿瘤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方向。目前,尽管已有多种测序建库方法和生物信息学算法用于eccDNA的鉴定,但其结构复杂性仍然是研究中的难点。eccDNA片段的大小多样且来源于不同基因组区域,使得其准确检测变得尤为困难。此外,由于缺乏针对eccDNA检测的最佳方法指南,实验和分析结果在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10-30

  • 2024-10-29 Mol Plan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教授课题组揭示植物干细胞应对高温胁迫的策略

    摘要2024年10月28日,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教授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以“Heat stress-induced decapping of WUSCHEL mRNA enhances stem cell thermotolerance in Arabidopsis”为题,报道了植物干细胞应对高温胁迫的新机制。研究人员发现,MYB3R家族成员中的MYB3R-like能够通过招募m7G甲基转移酶ROOT INITIATION DEFECTIVE 2(RID2)来维持干细胞关键调控基因WUSCHEL (WUS)mRNA的5’帽结构,从而保护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30

  • 上海交大颜志淼课题组发表具身感知技术的生物混合扑翼机器人研究成果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颜志淼副教授与王本龙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Avian-inspired embodied perception in biohybrid flapping-wing robotics”的论文,发展了一种受鸟类启发的生物混合扑翼机器人具身感知技术,基于羽毛的振动结构和柔性压电材料作为机械感受器,利用深度学习实现了包括扑频、风速、俯仰角在内的多飞行参数识别,并通过无系绳飞行实验进行验证,在扑翼机器人中构建了一个生物材料-智能材料集成的具身感知系统。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10-30

  • 未来技术学院刘颖课题组揭示生殖系信号关闭成年期体细胞线粒体保护新机制

    线粒体作为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不仅承担能量合成的关键任务,还是氨基酸和脂肪等物质代谢的重要枢纽。此外,线粒体也是细胞信号传递的核心,参与先天免疫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等信号通路的调控。因此,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当线粒体功能受损时,它会将信号传递至细胞核,诱导线粒体保护性基因的表达,如线粒体特异性的分子伴侣和蛋白酶,从而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线粒体。这一保护机制被称为线粒体未折叠蛋白质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在秀丽隐杆线虫的幼虫期,UPRmt可被显著激活,而在成虫期,UPRmt几乎无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10-30

  • 研究团队揭秘热浪期间东边界上升流系统浮游植物变化特征与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研究团队在海洋热浪期间全球东边界上升流系统浮游植物变化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Reduced and smaller phytoplankton during marine heatwaves in eastern boundary upwelling systems”为题发表于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LTO助理研究员詹伟康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詹海刚和副研究员何庆友为论文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澳大利亚联邦科学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4-10-30

  • 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揭晓槟榔黄化病关键病原及传播方式

    槟榔种植业是槟榔产业的最前端和基础。近些年来,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发生造成槟榔大面积减产、绝收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不清、检测手段缺失以及传播途径未知造成了针对性防控手段的缺失,使海南槟榔黄化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2024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和张晓明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上合作发表了题为“The phytoplasma (Candidatus Phytoplasma arecae) is the crucial pathogen to cause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4-10-30

  • 我国学者在耐水快速制备多肽聚合物方法方面取得进展

    图 NCA敞口快速开环聚合制备多肽聚合物的方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10)等资助下,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建立NCA耐水快速开环聚合制备多肽聚合物的标准化方法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N-羧基环内酸酐(NCA)敞口聚合制备多肽聚合物(Open-vessel polymerization of N-carboxyanhydride (NCA) for polypeptide synthesis)”为题,于2024年10月8日发表在《自然•协议》(Nature Protocol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10-30


页次:16/1638  共32746篇文章  
分页:[<<][11][12][13][14][15][16][17][18][19][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