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植酸纳米药物抗mTOR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主要由代谢紊乱和全身炎症反应引起。虽然MASH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但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限制了MASH的治疗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刘磊/赵俊龙团队长期致力于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分子机制研究。由于铈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以及其亲肝性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研究人员首先利用植酸(PA)分子的金属配位功能,设计并合成了铈-植酸(CePA)配合物。与PA相比,得到的CePA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对肝脂质损伤提供更稳定有效的保护。研究人员随后通过分子对接、细胞实验和MASH动物模型

    来源:AAAS

    时间:2024-07-16

  • Science Immunology| "大脑-肌肉"信号轴

    2024年7月12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烁团队在Science Immunology发表题了为Infection and chronic disease activate a systemic brain-muscle signaling axis that regulates muscle function的研究性文章。该研究从临床现象入手,发现感染或者慢性疾病患者,在经受神经炎症等神系统疾病折磨的同时,常伴发有包括肌无力、肌肉疼痛和易疲劳等在内的肌肉病症。这种“大脑”和“肌肉”的双重病症,在长新冠等患者中非常典型,因而折磨着后疫情时代的大量人群。同时,该症状也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之中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7-16

  • CasX靶标搜索和切割过程的动态调控机制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生菌中对抗外源核酸入侵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基于CRISPR-Cas系统在RNA引导下靶向DNA的功能,已经开发了多种被广泛使用的基因编辑和调控工具。CasX(又称Cas12e)属于第2类CRISPR-Cas系统,因其体积较小,相较于广泛使用的Cas9和Cas12a蛋白更便于递送到细胞内,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但除了共有的RuvC核酸酶结构域外,CasX与Cas12a和Cas9在蛋白序列上相似性甚微。此外,CasX独有的NTSB结构域,对于其切割活性至关重要。这些不同之处暗示了CasX可能具有独特的靶向和切割机制。2024年7月1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春来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4-07-16

  • 研究强调了产前臭氧暴露对儿童早期生长和肥胖的影响

    儿童肥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大大增加了以后生活中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导致肥胖的因素包括遗传、社会经济、行为和环境影响。空气污染,特别是臭氧暴露,最近被确定为肥胖和代谢紊乱的潜在风险因素。基于这些挑战,有必要对产前接触空气污染对儿童发育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减轻这些风险。最近复旦大学和郑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表在《Eco-Environment & Health》杂志上,研究了产前臭氧暴露对儿童生长和肥胖的影响。该研究使用基于上海母婴对队列的高分辨率随机森林模型评估了怀孕期间的臭氧暴露。这项研究于2024年5月8日在线发布,为产前臭氧水平的增加与儿童早

    来源:Eco-Environment & Health

    时间:2024-07-16

  • 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团队及其合作者在人物-场景交互动作生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助理教授团队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黄思远研究员团队联合在CVPR2024会议上发表了题为“Scaling Up Dynamic Human-Scene Interaction Modeling”的论文。该研究聚焦于人与场景交互的动作生成问题,在建模、方法和训练数据方面均有创新贡献。作者们提出了一种使用自回归条件扩散模型的动作生成框架,实现了丰富、真实且无长度限制的人体动作生成。通过引入一种局部场景表征方法,高效地将场景信息作为条件融入扩散模型。对于长时间序列的动作,研究团队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进度标识符,使得自回归生成机制能够完整地呈现动作的语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16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可生物降解铁电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A)分子结构设计思路示意图;(B)电滞回线;(C)结构堆积示意图; (D)柔性薄膜与照片;(E)降解前后的压电电压输出和照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91142)等资助下,东南大学青年学者张含悦、熊仁根教授、顾宁教授和美国马里兰大学任申强教授等团队合作,在分子铁电材料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具有大压电响应的可生物降解铁电分子晶体(Biodegradabl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7-16

  • 我国学者在超高强度和韧性的3D打印弹性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a)单体分子设计;(b)动态键交换及拓扑重构;(c)力学性能比较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3A2098)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化工学院谢涛教授、吴晶军副研究员在3D打印弹性体材料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超高强度和韧性的3D打印弹性体(3D printable elastomers with exceptional strength and toughnes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7-16

  • 我国学者在各向异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性能表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22507、2219304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赵三根研究员、罗军华研究员等与华中科技大学谷洪刚副教授等合作,在各向异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一种具有巨大光学各向异性的可溶液加工天然晶体用于光偏振的高效操控(A solution-processable natural c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7-16

  • 叶克穷研究组开发高分辨技术解析核糖体RNA加工机制

      2024年7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叶克穷研究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resolution landscape of ribosomal RNA processing and surveill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鉴定核糖体RNA (rRNA) 加工中间体的高分辨技术,并发现rRNA加工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多个新机制。  rRNA是细胞中最丰富的RNA,在真核生物中约占RNA总量的80%。rRNA的合成是非常重要、复杂和保守的细胞活动,其前体需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7-16

  • 微生物所郑艳宁团队在微生物固氮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郑艳宁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题为“Formation of NifA-PII complex represses ammonium-sensitive nitrogen fixation in diazotrophic proteobacteria lacking Nif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氮调控蛋白PII对固氮酶转录活化子NifA在转录和翻译后水平的调控机制,进一步加深了对固氮微生物如何响应环境中的氮水平并调控微生物固氮过程的理解,有助于发展更加高效的微生物固氮技术,推动化肥减施与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微生物固氮过程是由固氮酶催化完成的,作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16

  • 微生物所合作在噬菌体工程化定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冯婕团队、吴林寰团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周海健团队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题为“Data‐Driven Engineering of Phages with Tunable Capsule Tropism for 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文章。研究为噬菌体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即创建合成噬菌体库,使用安全的噬菌体通用底盘,并整合明确功能的RBPs,从而构建具有明确宿主范围的噬菌体库。这一方法简化了合成噬菌体疗法的开发过程,通过提供具有可定制靶向能力的标准化平台,使标准化监管过程成为可能。噬菌体近年来被认为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16

  • 微生物所合作揭示CD47-SIRPα靶向肿瘤免疫治疗新机制

    2024年7月1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明昭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傅阳心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题为“Metabolic reprograming mediated by tumor cell-intrinsic type I IFN signaling is required for CD47-SIRPα blockade efficac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CD47-SIRPα检验点阻断剂通过I型干扰素信号调控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新机制,并基于此提出并验证了增强CD47-SIRPα检验点阻断剂肿瘤治疗效果的联合治疗新方案。CD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16

  • 一种来自大豆异黄酮的细菌代谢物有望预防癌症

    在最近发表在《Gut Pathoge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回顾了特定肠道细菌将大豆异黄酮(SI)代谢为一种名为“雌马酚(equol)”的代谢物,以及它在激素依赖性和非激素依赖性癌症中的作用。他们讨论了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分子机制,以了解雌马酚的抗肿瘤作用和癌症治疗潜力。背景大豆和豆制品因含有SI等化合物而有益于人体健康。SI摄入量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激素依赖性癌症、骨质疏松症和更年期症状的风险降低有关。SI作为植物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模仿雌激素的作用。大豆中的SI主要是苷类,生物利用度较低。肠道微生物群将这些转化为更具生物可利用性的苷元。雌马酚是一种关键的代谢物,与

    来源:Gut Pathogens

    时间:2024-07-15

  • 结直肠癌患者在免疫治疗下原位癌灶及外周系统的时空变化

    2024年7月8日,国际著名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了题为Spatiotemporal single-cell analysis decodes cellular dynamics underlying different responses to immunotherapy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1]。该研究动态追踪了结直肠癌患者在免疫治疗下原位癌灶及外周系统的时空变化,通过系统性鉴定“细胞程序”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细胞类型在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协同演化规律,进一步解析了外周免疫系统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作用,建立了基线水平外周CD8 T细胞的激活状态与患者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7-15

  • 化学学院张文雄课题组在《国家科学评论》和《化学学会评论》综述白磷及相关磷化学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文雄课题组近期分别在《国家科学评论》和《化学学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cent Progress on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White Phosphorus in China”(Natl. Sci. Rev. 2024,doi.org/10.1093/nsr/nwae162.)和“Chiral Bisphosphine Ph-BPE Ligand: A Rising Star in Asymmetric Synthesis”(Chem. Soc. Rev. 2024,doi.org/10.1039/d3cs00028a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15

  • 汇丰商学院汤一诺与合作者在JIBS发文研究企业网络在国际收购溢价中的作用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汤一诺的合作论文“The Role of Networks in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 Premiums”(《企业网络在国际收购溢价中的作用》)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发表(Volume 54, Issue 9, December 2023, Pages 1700—1711)。论文合作者为慕尼黑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程光、迈阿密大学赫伯特商学院教授陆亚东和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助理教授卜娟。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 EBV致癌蛋白LMP1的组装与激活机制

      2024年7月1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璞/高光侠/张立国合作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Assembly and activation of EBV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EBV关键致癌蛋白LMP1自组装和组成性激活的分子基础,发现LMP1以一种全新且与此前猜测完全不同的机制进行寡聚自组装,并通过巧妙方式高效招募下游因子,从而激活和维持致病信号的活化。该研究中发现的新机制和新界面有望助力LMP1靶向干预策略的开发。  EBV(Epstein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7-13

  •  成都生物所在草皮储存下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方面获新进展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氮循环与平衡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高寒草甸正面临严重的退化和破坏。草皮是一种宝贵而优质的生态恢复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土壤资源和丰富的种子库,在生境恶劣且生长周期短的高寒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虽然已有关注草皮移植恢复成效的研究,但普遍忽视了草皮储存过程的重要性。由于土地占用等原因,剥离的草皮往往无法及时进行移植回铺,进而需要储存一段时间。因此,草皮中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性质随储存过程的变化将决定草皮移植恢复是否成功。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功能生态与重大工程区乡土植被恢复创新团队,在四川省康定市新都桥镇开展了草皮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13

  •  成都生物所在吸收根/运输根差异化调控根际微生物代谢属性和残体碳积累中获新进展

    微生物残体在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成为共识。微生物残体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代谢属性的权衡。因此,微生物代谢属性信息对于探索微生物C代谢过程与土壤C固存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具有丰富高质量植物输入的土壤微生物热点-根际通过诱导更快的微生物合成代谢过程,在微生物残体的形成和迭代积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从细微尺度上深入辨识微生物过程在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累积中的关键调控作用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但由于根系功能的分化,根际并不是一个均质体,不同的根系功能模块(即吸收根和运输根)根系生理代谢活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以通过差异化影响周围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从而在微生物坏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13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新的亚细胞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光寿红课题组,施蕴瑜院士课题组,安徽医科大学冯雪竹课题组与哈佛大学Scott Kennedy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erm granule compartments coordinate specialized small RNA production”的文章。该研究在线虫中发现了一个参与siRNA扩增的新的亚细胞器:E颗粒。在本项研究中,课题组通过蛋白组学和细胞学手段鉴定出了5个定位于E颗粒的蛋白,包括EGO-1,DRH-3,EKL-1,ELLI-1和一个新蛋白EGC-1,并揭示了E颗粒参与小干扰RN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7-13


页次:1/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