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全球被忽视热带疾病与疟疾负担30年趋势分析:基于GBD 2021数据的多维度研究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被忽视热带疾病与疟疾(NTDm)如同潜伏在阴影中的"沉默杀手",每年导致超过3亿新发病例和84万死亡病例,其中94%集中在医疗资源匮乏的非洲地区。尽管国际社会持续投入防控,但COVID-19大流行使进展受阻——2020年疟疾死亡人数激增9%,暴露出卫生系统的脆弱性。更令人担忧的是,气候变化正扩大病媒栖息地,而人口流动使NTDm在高收入国家出现"逆向传播"现象。面对这一复杂挑战,广西大学与浙江大学医学院联合团队在《BMC Public Health》发表重磅研究,通过挖掘GBD 2021数据库的371项健康指标,首次构建NTDm的全景流行病学图谱。研究团队采用四大关键技术方法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4-08

  • 综述:女性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患儿泌尿生殖窦相对汇合水平作为评估指标的合成——发育假说对手术的启示

    在先天性肾上腺增生(CAH)女性患儿中,泌尿生殖窦(UGS)的解剖变异一直是外科修复的难点。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该领域两大经典理论——雄激素依赖动态模型与雄激素非依赖静态模型,并提出了创新的"汇合比"概念,为手术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A. 自我校正指标的构想研究灵感来源于Alberto Pena的骶骨比率,但发现cloaca与CAH-UGS存在本质差异。前者呈垂直向下通道且无激素依赖性,后者则表现出独特的发育特征。这促使研究者开发出不受年龄、体型影响的相对测量指标。B. 解剖学范式演变传统雄激素依赖模型认为,更高水平的宫内雄激素暴露会导致阴道更近端汇入UGS(Hendren-Crawford理论)

    来源:Egypti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Gazette 0.5

    时间:2025-04-08

  • 基于基因表达的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类:Dirichlet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全球约1-3%人口受其困扰。尽管锂盐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已使用60余年,但仅约30%患者能获得完全缓解,这种治疗响应的个体差异机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传统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观察,缺乏客观生物学指标,导致治疗选择存在较大盲目性。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探索通过基因表达谱来揭示疾病本质,但面对数万个基因的高维数据,如何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成为重大挑战。伊朗克尔曼沙医科大学健康学院生物统计系的Nader Salari团队在《Egypti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 Genetics》发表的研究,开创性地将Diri

    来源:Egypti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 Genetics 1.2

    时间:2025-04-08

  • CT与化学位移MRI在肾上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比较:一项前瞻性诊断准确性研究

    在当代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显著提升,这给放射科医师带来了新的诊断挑战。特别是在肿瘤患者中,肾上腺病灶性质的判断直接关系到临床分期和治疗决策,一个微小的误判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预后走向。然而现实情况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肾上腺病变——腺瘤往往与转移瘤难以区分,这种"良恶难辨"的困境使得约42.5%的肾上腺偶发瘤患者承受着不必要的随访压力或侵入性检查风险。Goa Medical College的Noble Charles团队在《African Journal of Urology》发表的研究,通过前瞻性头对头比较CT增强扫描与化学位移MRI(CSI)的诊断效能,为这一临床难题

    来源:African Journal of Urology 0.5

    时间:2025-04-08

  • 新疆生地所研究表明: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呈明显增加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EPEs)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对水文循环和人类社会构成严峻挑战。中国西北干旱区作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年降水量不足160毫米,极端降水变化直接影响区域水资源安全与灾害风险。然而,过去研究多关注单一气候因子对EPEs的影响,对多因子交互作用及驱动机制的认识仍然不足。因此,厘清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背后的大尺度气候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团队基于CN05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5-04-08

  • J Virol | 蓝柯研究组揭示宿主抗流感病毒新机制

    近日,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蓝柯教授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发表题为Restric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 replication by host DCAF7-CRL4B ax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宿主DCAF7-CRL4B轴在抗流感病毒感染中的功能机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季节性流感每年造成约300万-500万重症病例和29万-65万人死亡,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属于正粘病毒科,是一种包膜病毒,其基因组由分节段的单链负义RNA组成。流感病毒聚合酶(RdRp)是一个三聚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5-04-08

  • 上海交大方玉达团队发现小白菜基因组加倍过程中转录稳态的维持受DNA甲基化调控

    2025年4月5日,Molecular Horticulture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方玉达课题组有关DNA甲基化调控植物基因组加倍过程中转录稳态的研究论文,题为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homeostasis by DNA methylation upon genome duplication in pak choi。该研究发现在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中,非差异表达基因两侧的转座元件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相反,与差异甲基化区域相关的基因重叠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水平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呈负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5-04-08

  • 上海交大许霄琰课题组利用量子蒙特卡罗模拟揭示相互作用费米子的纠缠Rényi negativity特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许霄琰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Entanglement Rényi negativity of interacting fermions from quantum Monte Carlo simula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巧妙地利用了费米部分转置保高斯态的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通过量子蒙特卡洛方法计算相互作用费米系统Rényi negativity的途径。研究团队首次在两个典型的强关联晶格模型中计算并分析了Rényi negativity的温度依赖关系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5-04-08

  • 上海交大金贤敏课题组检验两个量子存储之间的非局域能量改变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金贤敏课题组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题为 “Test of nonlocal energy alteration between two quantum memories”的研究论文,利用量子存储检验了德布罗意-玻姆理论所建议的非局域能量改变。当两个粒子处于自旋纠缠态时,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测量,会非局域地影响另一个粒子的自旋状态。这启发本工作的研究者大胆猜测:通过量子关联,可以非局域地改变能量的空间分布。这种看起来超现实的现象,曾被德布罗意-玻姆理论提及,但一直未被正式命名,也未被实验检验。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5-04-08

  • 上海交大邵磊课题组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教师邵磊课题组在物理学领域顶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其最新研究成果,标题为“Self-Injection Locked and Phase Offset-Free Micromechanical Frequency Combs”(自锁频、零相差的微机械频率梳)。论文首次提出并揭示了微机械频率梳自锁频机制,研究了微机械频率梳频谱拓展、相位相干、自锁频、时域消相差等一系列基础力学科学问题,对促进非线性动力学科学问题的解答及精密时钟信号源的发展有重要学术意义。密西根学院博士生吴佳豪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5-04-08

  • JCO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鲁智豪教授团队联合百济神州团队揭示NOTCH1突变对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及分子机制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等特点。传统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的效果有限,总体生存率仍不令人满意。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多种癌症中展现出显著疗效,成为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但由于不同患者对ICI反应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而另一部分则收效甚微。因此,寻找可靠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以指导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5-04-08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钱前/商连光团队基于77...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WAS meta-analysis using a graph-based pan-genome enhanced gene mining efficiency for agronomic traits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整合7765份水稻种质资源,基于图形泛基因组的meta-GWAS分析,显著提高了水稻种质资源群体中挖掘关键产量相关基因的效率。这一成果不仅为大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5-04-08

  • 生命科学学院苏晓东课题组揭示短序列锚定元件AE在DNA与蛋白质结合中的重要作用

    转录因子(TFs)作为基因表达的“指挥家”,通过与双链DNA(dsDNA)上的特定序列-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转录。传统TF与dsDNA的结合序列的确定实验是由DNA酶切的“足迹”(Foot-printing)法获得。借助“足迹”法,科学家发现了很多不同DNA结合序列,即Motifs。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成千上万个TFs已被确定出来。如何高效、准确地识别和刻画TF的TFBS,特别是理解这些不同的TFs是如何快速靶向其特异结合位点,一直是分子生物学家探索的难题之一。科学家相继开发了ChIP-seq方法及其多种现代版本、SELEX及其HT-SELEX(hig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5-04-08

  • 红树林真菌来源骨架新颖的杂源甾体和苯并呋喃类抗生素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研究员刘永宏团队在红树林真菌来源次级代谢产物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Organic Letter(有机化学通讯)和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有机化学前沿,封面文章)。两篇论文分别报道了来源于一株红树林包围漆斑菌中的杂源甾体新骨架和苯并呋喃类抗生素。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具有高盐、低氧、强紫外辐射和频繁的潮汐特点的海陆潮间带。来源于红树林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刘永宏研究团队从湛江红树林底泥中获得一株真菌S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5-04-08

  • 白明团队揭示罕见法医昆虫(皮金龟)的全球分布格局与驱动机制

    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是宏观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受到面积、能量、时间等的影响,低纬度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通常高于中、高纬度地区,被称为纬度梯度多样性分布模式。然而,并非所有类群都如此,部分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峰值出现在热带以外,形成逆纬度梯度多样性分布模式(Inverse Latitudinal Diversity Gradients)。这种少见分布模式的解析与驱动机制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学者关注。皮金龟(Coleoptera:Trogidae)是一类全球广布、具有罕见的以干燥角蛋白为食物的习性,与哺乳动物、鸟类伴生,取食尸体、皮革、羽毛、牛角、蹄子等残骸,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干燥角蛋白分解者角色。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5-04-08

  • Cancer Cell | 上海药物所合作绘制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多组学分子图谱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anNETs)是胰腺第二大常见肿瘤,其中约90%为无功能性(NF-PanNETs)。这类肿瘤早期没有症状,约半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转移,特别是肝转移。且根治术后,PanNET 患者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中最早复发,在临床上缺乏有效预测预后的分子标志物。目前,患者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和随访周期不确定。此外,现有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舒尼替尼、依维莫司和替莫唑胺等,多数仅能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对总体生存期(OS)的改善有限。因此,亟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5-04-08

  • 杨艳研究组与合作者共同揭示人类丘脑神经元双模式放电在意识障碍中的神经机制

      意识障碍是一种患者经历严重的颅脑损伤后丧失自主意识和交互能力的疾病,其诊疗康复是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脑深部电刺激(DBS)等神经调控技术正逐步成为意识障碍的临床干预手段,能够有效调控中央丘脑神经活动,重塑脑网络,进而促进意识恢复。然而,目前对于中央丘脑神经元放电在意识障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2025年2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艳组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何江弘团队联合在《The Innovation》期刊上发表题为"Thalamic burst and tonic firi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5-04-08

  • 周斌组合作建立神经中胚层祖细胞的谱系示踪及功能研究技术

    4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吕爱兰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Dual genetic tracing demonstrates the heterogeneous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neuromesodermal progenitors in vivo”。该研究构建了双同源重组酶系统,成功建立了体内神经中胚层祖细胞(Neuromesodermal progenitors, NMPs)的谱系示踪及功能研究技术,并结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5-04-08

  • 脂肪细胞分泌哪种脂质引发肝炎?

    内质网(ER)是细胞中负责制造和折叠蛋白质的部分。蛋白质对多种细胞功能至关重要,如酶、转运体、激素、抗体、受体等。它们必须折叠成正确的三维形状才能正常工作。如果内质网不能正确地制造或折叠蛋白质,细胞就会产生内质网应激,从而激活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一种旨在恢复细胞功能的保护机制。虽然UPR开始是一种适应性反应,但如果内质网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它可能会变得不适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最近,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立堃教授领导的中国研究小组通过鉴定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肝细胞)之间的一种新的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为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和潜在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该研究揭示了ER应激的脂肪细胞如何

    来源:Cell Biology

    时间:2025-04-07

  • 这条小蛇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唐氏综合征的看法

    花盆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之一,它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也被称为婆罗门盲蛇,它是已知的唯一一种拥有三组染色体而不是两组染色体的蛇,而且它可以在没有配偶的情况下繁殖。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科学家们通过分析花盆蛇独特的基因组,揭示了这种微小爬行动物是如何修复DNA并防止有害突变的。最近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这些发现,为基因修复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类基因进化的理解。犹他大学生物学教授Matthew Fujita说:“这种DNA修复和复制活动支持一种名为‘前分裂内复制’的迷人机制,这是一种蛇在分裂染色体之前复制染色体的过程,避开了有性生殖中常见

    来源:Science Advances

    时间:2025-04-07


页次:10/2109  共42178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