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揭晓槟榔黄化病关键病原及传播方式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4年10月30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编辑推荐:
近些年来,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发生造成槟榔大面积减产、绝收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不清、检测手段缺失以及传播途径未知造成了针对性防控手段的缺失,使海南槟榔黄化病...
槟榔种植业是槟榔产业的最前端和基础。近些年来,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发生造成槟榔大面积减产、绝收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不清、检测手段缺失以及传播途径未知造成了针对性防控手段的缺失,使海南槟榔黄化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024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和张晓明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上合作发表了题为“The phytoplasma (Candidatus Phytoplasma arecae) is the crucial pathogen to cause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文章,介绍了他们确认了槟榔黄化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 arecae)是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关键病原;首次拼接了槟榔黄化植原体基因组草图,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新型检测方法、初步探明其在槟榔内可通过“病树-种子-幼苗”垂直传播的传播途径。为海南槟榔黄化病的高效防控提供技术和基础支持。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在海南省三亚市、万宁市和琼海市通过走访、调研和建立跟踪观察点的方式标记不同表型树种进行病原检测,确认了槟榔黄化植原体是槟榔黄化病的关键病原;通过二代测序和三代测序相结合的方法,首次拼接了槟榔黄化植原体基因组草图,通过进化树分析,槟榔黄化植原体为16S rⅠ型,图1。
通过挖掘槟榔黄化植原体基因组数据相关信息,研究团队开发了新的分子水平检测方法和蛋白水平检测方法。在具备高效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发现槟榔果实和槟榔幼苗中也有不少的植原体感染,揭示了槟榔黄化植原体可通过“病树-种子-幼苗”垂直传播,图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和张晓明研究员为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动物研究所博士生宋双伟、王乾、河北大学联培博士生霍梁霄和动物研究所硕士生谢立强为该研究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李毅教授、海南大学崔红光教授和戴兆基副教授、动物研究所郭伟研究员、陈金锋研究员和陈佳琦老师等参与了该项工作。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种业实验室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4.10.020
图1. 16S rⅠ型的槟榔黄化植原体是槟榔黄化病的关键病原
图2.??槟榔黄化植原体可以通过果实和幼苗垂直传播
图3. 槟榔黄化植原体是槟榔黄化病关键病原且在槟榔种子和幼苗中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