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浙江大学Science子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浙江大学、Baylor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PPM1A通过直接使得MAVS和TBK1去磷酸化,沉默了胞质内RNA感知信号及抗病毒防御。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1日的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浙江大学的徐平龙(Pinglong Xu)教授与冯新华(Xin-Hua Fe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徐平龙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和转移的信号调控,先天抗病毒免疫。2014年,徐平龙教授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Rik Derynck教授合作,证实先天抗病毒宿主防御通过IRF3介导抑制Smad信号削弱了TGF-β的功能。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18日的M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5

  • 薛勇彪研究组PLoS Genet解析花器官稳态发育

      植物固着生长,因此为了适应多变环境而演化出了多种机制来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营养生长呈现出很高的差异性,即表型可塑性,而生殖生长如花器官发育则呈现出非常稳定的特性,即表型稳态性。但目前控制花器官稳态发育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研究组和钱文峰研究组合作通过对水稻eg1突变体的研究,发现eg1突变体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花器官呈现显著的表型差异,表明EG1的突变影响了水稻花器官的稳态发育。生理生化实验表明EG1是一个主要在线粒体定位的脂酶,其转录水平、蛋白稳定性和酶活性都具有高温依赖特性。重要的是EG1能够抑制大量下游基因在转录水平对环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7-05

  • 中科院团队Cell Research发表干细胞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血管的生长和重塑需要干细胞生成新内皮细胞,还需要血管周细胞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和功能。不过,人们还不确定血管内皮干细胞(VESC)是否存在,也不清楚这些细胞是什么样的。最近,中科院研究团队通过蛋白C受体的表达鉴定到了血管内皮干细胞。这项研究于七月一日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曾艺(Yi Arial Zeng)研究员。人们普遍认为,成体组织的血管周细胞来自于早期发育过程中间充质祖细胞的招募和分化。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许多组织中表达蛋白C受体(Procr+)的内皮细胞就是血管内皮干细胞(VESC)。研究显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5

  • 华东理工大学Nature子刊开发细胞代谢研究新工具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对NAD+/NADH氧化还原状态高度敏感的一种传感器SoNar,可用于体内监测细胞的能量代谢。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30日的《Nature Protocol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东理工大学的杨弋(Yi Yang)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为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控制与监测细胞内分子过程;蛋白质特异性标记、翻译后修饰的鉴定、与细胞内原位成像;蛋白质药物生产技术。近年来,杨弋教授在《Nature Methods》、《Cell Metabolism》、《Angew. Chem.》、《PNAS》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5

  • 复旦大学Cell Research揭示新型癌症标记物

    生物通报道  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证实IgG半乳糖基化(galactosylation)分布是多种癌症类型中用于癌症筛查的一个有前景的生物标记物。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1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复旦大学的顾建新( Jian-Xin G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顾教授的主要科研方向为肿瘤糖生物学,包括肿瘤发生发展、肿瘤免疫和肿瘤耐药等机制。2015年,顾建新教授与复旦大学的徐洁杰博士合作证实,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癌中Hnf4α/miR-122信号轴表达下调促进了潜在致癌蛋白GALNT10的活性。这一研究发表在1月9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复旦大学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5

  • 暨南大学Nature子刊发表重要测序成果

    生物通报道:随着测序成本的持续下降,人们已经破译了许多生物的基因组。不过新一代测序产生的读取数据大多比较短,在分析重复元件的时候存在一定的技术限制,而这样的元件在人类基因组很常见。为了更好的描述人类的复杂基因组区域,可能还需要用到其他的基因组分析技术。暨南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长读取测序技术从头(de novo)装配了一个高质量的中国人基因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七月一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南加州大学Kai Wang教授、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的苏国辉(Kwok-Fai So)教授和周立兵(Libing Zhou)教授。研究人员用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4

  • 复旦大学Nature子刊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复旦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低氧条件下醋酸作为一种表观遗传代谢产物促进了脂质合成。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30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复旦大学的雷群英(Qun-Ying Lei)教授与杨芃原(Peng-Yuan Y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雷群英教授长期致力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方向为肿瘤代谢,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生理病理效应。杨芃原教授则在质谱新技术和蛋白质质谱分析新方法等研究方面取得不少重要的成果。乙酰辅酶A(Acetyl-CoA)作为一种重要代谢中间产物,被广泛用于大分子生物合成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4

  • 中科院Genome Research发表环状RNA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早在几十年前,生物学家们就发现了环状RNA(circRNA)。环状RNA呈封闭环状结构,不受RNA外切酶影响不易降解,比线性RNA稳定得多。随着二代测序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环状RNA其实是非常普遍的。这些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的细胞中,从古生菌、酵母、小鼠到人类。环状RNA通常表达水平比较低,但它们的表达存在细胞和组织特异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基因表达,有效扩展真核细胞转录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内源RNA分子已经成为了生物学领域的新热点。环状RNA来自于外显子的反向剪接。通过选择性反向剪接和选择性剪接,一个基因位点可以生成多个环状RNA。中科院上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4

  • 徐安龙教授最新Cell文章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安龙教授研究团队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发现了六亿年前RAG转座子的“分子活化石”,为“人类抗体重排机制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该研究成果题为Discovery of an active RAG transposon illuminates the origins of V(D)J recombination。黄盛丰教授、陶鑫博士、元少春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徐安龙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1979年,美籍日裔科学家Susumu Tonegawa(利根川进)团队在发现了人类抗体V(D)J重排机制,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重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16-07-04

  • Science前沿问题:什么是性倾向的生物学根源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2005年Science在其纪念创刊125周年的特刊中,公布了125个未来1/4世纪里最具挑战性的科学前沿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性倾向的生物学根源。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1

  • 调控基因表达的双刃剑: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植物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保护植物基因组免于外来基因的入侵, 同时调控了一组特定的发育相关的内源基因的表达.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综述了植物如何防控不利的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发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1

  • 厦门大学生科院韩爱东教授最新JBC文章

    厦门大学生科院韩爱东教授课题组7月1日在《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Competitive Inhibition of Lysine Acetyltransferase 2B by aSmall Motif of the Adenoviral Oncoprotein E1A”的研究论文。该成果揭示了腺病毒蛋白E1A抑制乙酰转移酶KAT2B(也称为PCAF)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活性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典型的病毒蛋白调控宿主细胞的表观遗传的例子。腺病毒自身不具备复制功能,专门寄生于宿主细胞,借助宿主的复制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16-07-01

  • 四川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SARI通过直接靶向血浆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抑制了人类大肠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6月2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四川大学的邓洪新(Hongxin Deng)研究员,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肿瘤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肿瘤疫苗研究、组织工程肝脏及干细胞分化治疗研究等。大肠癌(CRC)是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尽管医疗水平在不断地进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仍然在不断升高。控制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成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1

  • 南昌大学权威期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类泛素蛋白FAT10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稳定eEF1A1表达促进了肿瘤增殖。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的《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邵江华(Jianghua Shao)教授,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肝癌的分子生物学及肿瘤基因治疗等。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一个重要途径。泛素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底物蛋白形成多聚泛素化链,从而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信号转导、DNA修复等细胞生命活动,对调控细胞正常的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索取赛默飞新产品Lipof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7-01

  • 中山大学Science子刊解析基因拷贝数与肾病的关联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包含3000多人的实验筛选中,发现了α-防御素(α-defensin)基因突变与常见IgA肾病密切相关,并指出这种遗传变异未来也许可以作为IgA肾病的预后标志物与治疗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29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学清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学系,主要从事肾脏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其研究组多个研究方向处于国际前沿或国际先进水平。今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Lancet发表了题为“Xueqing Yu: a driving f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30

  • 曹雪涛院士权威期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HSP70L1可介导细胞内激发树突状细胞,诱导更强有力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癌反应。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27日Nature出版社旗下的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曹雪涛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30

  • 动物所焦建伟研究组连发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近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焦建伟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两项重要学术成果。焦建伟研究员200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经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至2011年在中科院神经所任研究员。2011年8月加入中科院动物所,任研究员,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micoRNA或表观遗传分子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以及神经干细胞的重编程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 J Neurosci, Stem Cells,EMBO J, EMBO R等杂志共计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30

  • 赵方庆团队Nature子刊发布环状RNA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全面地鉴别了环状RNA(circRNAs)的内部结构及选择性剪接事件。研究结果发布在6月2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是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赵方庆(Fangqing Zhao)研究员,其课题组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组变异与精准医学,环形非编码RNA组学,及宏基因组技术与人类健康。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领域国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CircRNA是一类以共价封闭环为特征,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新型RNA分子。circRNA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30

  • 北京生科院Nature子刊解密环形RNA

        6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基因组实验室赵方庆团队题为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l structure and alternative splicing events in circular RNAs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采用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首次深入探索了环形RNA内部结构并发现四种普遍存在的可变剪接类型,指出环形RNA的可变剪接可能具有与mRNA剪接不同的调控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环形RNA在动物细胞内普遍存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6-30

  • 中科院傅阳心Clinical Cancer Res肿瘤学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6月份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题为“CTLA-4 limits anti-CD20-mediated tumor regression”。这项研究探讨了T细胞是否参与抗CD20抗体(Ab)疗法的功效,以及什么因素引起了适应性免疫反应相关的抵抗力。这篇论文的资深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09 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现任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病理学和免疫学教授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的傅阳心(Yang-Xin Fu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30


页次:652/1560  共31185篇文章  
分页:[<<][651][652][653][654][655][656][657][658][659][6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