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科学家Nature发布干细胞研究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在单细胞水平下追踪了造血干细胞(HSCs)的形成。这一重要的成果发布在5月1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任职于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暨南大学医学院的刘兵(Bing Liu)研究员,北京大学的汤富酬(Fuchou Tang)研究员,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袁卫平(Weiping Yuan)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HSCs具有永久自我更新和逐步分化为完全成熟的血细胞谱系的能力。第一个HSC出现在胎龄10.5天(E10.5)的中期妊娠小鼠胚胎中。从胎龄12天起,HSCs逐渐移居于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0

  • 第二军医大学多篇研究论文:miRNAs标志物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指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意思是医术最高超的医生是能在未病时即能够阻止疾病发生的人,此时已经指出了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渐走到了“4P医学”的时代,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医疗,其中首要的就是预防、预测疾病的发生。    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肝炎进展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筛选,分子分型与诊断试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

    时间:2016-05-20

  • 中科院Nature发布光合作用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菠菜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捕光色素复合物(LHC-Ⅱ)超级复合体的结构,分辨率为3.2埃(Å)。这一重要的成果发布在5月1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柳振峰(Zhenfeng Liu)研究员、章新政(Xinzheng Zhang)研究员和李梅(Mei Li)副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植物、藻类和蓝藻细菌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转化为富能的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O2)。在产氧光合作用中,初期的光物理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0

  • 中国学者发表文章:成功分离出抗埃博拉抗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成功从猕猴体内分离出我国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该研究成果于5月17日在Scientific Reports 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Potent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bola virus infection(《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清华大学教授张林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凌以及加拿大公共卫生局教授邱香果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张绮博士、清华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5-20

  • 曹雪涛院士权威期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整合素CD11b通过增强Src-Akt信号促进抗炎IL-10的表达减轻了结肠炎。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8日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和第二军医大学的韩超峰(Chaofeng Han)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曹雪涛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0

  • 中国科学家Nature子刊发现最古老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报道了距今15.6亿年前的、个体长达30 厘米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这是关于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研究领域中一项新的重大科学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将近10亿年。  此次报道的大型多细胞化石群发现于河北迁西县和宽城县境内,地处燕山山脉南麓。该地区大面积出露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沉积岩石地层,使之成为全球揭示该时期地球演化奥秘的经典研究地区之一。该化石群最早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朱士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6-05-19

  • 中科院团队Science子刊发表代谢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BTG1通过减少硬脂酰辅酶A 去饱和酶1(SCD1)丰度,改变肝脂质代谢改善了脂肪肝。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7日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代谢的遗传与营养调控研究组组长郭非凡(Feifan Guo)研究员,其研究组主要是通过生化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在细胞和动物水平阐明遗传和营养调节的诸如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疾病的分子机制。近年来,郭非凡课题组在代谢研究中取得不少重要的成果。2014年在一项研究中,阐明了下丘脑催乳素受体 (PR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9

  • Arraystar lncRNA芯片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质代谢与炎症性血管病变,是引起心脑血管时间的常见疾病。来自广州南方医院的研究者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分子机制,解释了斑块形成过程中非编码RNA RP5-833A20.1如何通过microRNA和转录因子调控了炎症因子以及细胞内的脂肪运输过程,有可能对疾病治疗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发表在2015年《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影响因子6.0)。(芯片实验由康成提供技术服务)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有关。巨噬细胞吞噬大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导致细胞内脂质

    来源:康成生物

    时间:2016-05-19

  • 石河子大学鲁建江组:PM1和PM10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近年来,可吸入颗粒物因携带微生物被报道与人类过敏和呼吸道疾病有关。乌鲁木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条件造成粉尘和烟雾的双重污染,但目前还没有开展对大气微生物含量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新疆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鲁建江课题组通过16S和18S rDNA测序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季PM1和PM10中的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厚壁菌和放线菌组成。其中,大多数为变形菌,与以前的研究有显著差异。真菌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子囊菌和担子菌构成。与颗粒大小相比,采样点的细菌相对丰度的差异更大。对几种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序列进行检测。其中,检测到的不动杆菌属、代尔夫特菌、沙雷氏菌属、黄杆菌属的菌株对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05-19

  • 昆明植物所从中药升麻中发现乳腺癌抑制活性物质

     升麻是世界公认的著名植物药,其提取物广泛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和骨质疏松等综合症,在欧美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邱明华研究组自2007年发现的升麻生物碱被NPR列为热点化合物(NPR,2007,24:500)之后,一直持续进行升麻三萜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发现研究。  近期,该研究组的博士后年寅从云南升麻(Cimicifuga yunnanensis)中得到了新骨架分子 Cimyunnins A-D (1-4)。化合物1的结构特征为存在一个由C-22-C-26构建而成的环戊烯酮G环。其中C-22与C-26形成罕见的碳碳连接,C-22和C-23脱氢成烯,C-24为羰基取代。化合物2和3是一对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5-19

  • 徐华强教授JBC发表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5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华东师范大学、美国Van Andel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Differ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in Activation of Class B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本文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徐华强研究员。徐华强研究员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09年入选国家****,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其研究组主要从事膜受体和核受体转换的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8

  • Nature热点关注清华大学里程碑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了一种蛋白的镜像版本,该蛋白能够执行两个最基本的生命过程:拷贝DNA并将它转录为RNA。这项研究工作发布在5月16日的《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Nature网站以“Mirror-image enzyme copies looking-glass DNA”为题对这一成果进行了热点新闻报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朱听(Ting F. Zhu)研究员及化学系的刘磊(Lei Li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Nature子刊:将Cas9应用于分子克隆 ,清华大学Nature子刊:利用Cas9实现基因克隆)。哈佛医学院分子生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8

  • 蒲慕明院士发布PNAS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内侧前额叶皮质相位性多巴胺释放(Phasic dopamine release)促进了刺激辨别。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6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任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蒲慕明(Mu-ming Poo)教授,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ndrei T. Popescu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蒲慕明200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8

  • 北大昌增益教授最新文章:ATP合酶作用新机制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ATP合酶利用跨膜离子(主要是质子)梯度提供的能量, 催化由ADP和Pi(磷酸)合成ATP的反应. 已有证据表明, 这种催化反应通过ATP合酶内部亚基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实现. 然而, 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8

  • 北京大学教授PNAS发表信号传导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细胞要执行自己的生物学功能,必须能够对外部和内部信号做出响应。在任务完成之后,这些信号需要被减弱并终止。细胞一般通过内吞转运来搞定这件事,对信号传导活动的进行控制。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通过液泡前体(PVC)和液泡来收缴信号分子,终止信号传导。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破坏液泡分选蛋白VPS41介导的内吞通路会引起相应的疾病。不过,人们还不清楚这种内吞通路在植物细胞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瞿礼嘉研究组发现,拟南芥VPS41(AtVPS41)介导的内吞通路对雌-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而这种互作是拟南芥成功受精必不可少的。这项研究于五月十六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8

  • 清华大学生科院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2016年5月16日,清华大学大学生命学院朱听课题组与化学系刘磊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A synthetic molecular system capable of mirror-image genetic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合成镜像生物分子系统实现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论文。该论文首次通过化学合成镜像聚合酶实现了中心法则中DNA的复制与转录这两个关键步骤。Nature在线新闻同步报道并评述了该研究。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chem/journal/vaop/ncurrent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6-05-18

  • 上海科技大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钠钙交换体(sodium calcium exchanger,NCX)中细胞外离子交换与结合位点闭合的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16日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上海科技大学的助理教授廖军(Jun Liao),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José D Faraldo-Gómez,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姜有星(Youxing Jiang)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索取德国BMG Labtech多功能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8

  • NIBS何新建连发Plant Cell、PLOS Genetics

    生物通报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何新建博士带领的课题组,主要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运用遗传学研究方法,结合蛋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分子机理,并研究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作用。近期,何新建博士带领的两项重要学术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lant Cell》和《PLOS Genetics》。何新建研究员2004年获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引起的染色质变化对于基因组稳定性、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7

  • 清华大学团队连发重要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从DNA、RNA最后流向蛋白。RNA的成熟需要经过复杂的转录后加工,其质量控制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真核细胞具有大量识别和调控RNA降解的生物大分子,比如exosome复合体。Exosome复合体通过外切酶方式从3′端对RNA进行水解。人们发现,Rrp6和Ski7分别是细胞核和细胞质exosome的主要辅因子。在细胞质中,Ski7通过一种穿过中心的路径帮助exosome靶标需要降解的mRNA。不过,科学家们还不清楚Ski7与exosome复合体的互作机制。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解析了Ski7-exo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7

  • 上海交大Cell子刊揭示祖细胞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自分泌胆碱能信号(ACS)通过将上皮祖细胞维持在增殖状态,调控了前列腺发育及良性前列腺增生。这项研究发布在5月10日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上海交通大学的高维强(Wei-Qiang Gao)教授和杨茹(Ru Yang)副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高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和组织再生修复;肿瘤生成机制及肿瘤干细胞研究。他在神经科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前列腺肿瘤及肿瘤干细胞三个领域中都有重大的贡献。2014年8月,高维强教授课题组证实基底细胞和管腔细胞都是前列腺癌的起源细胞,两种细胞通过对称和/或不对称分裂维持自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17


页次:660/1560  共31185篇文章  
分页:[<<][651][652][653][654][655][656][657][658][659][6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