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兰州大学、中科院Cell子刊发表微生物组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兰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高海拔哺乳动物瘤胃微生物组的趋同进化。研究结果发布在6月16日的《Current Biology》杂志上。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施鹏(Peng Shi)研究员、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Fangqing Zhao)研究员和兰州大学的龙瑞军(Ruijun Long)教授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遗传适应是进化生物学的一个中心焦点,一直以来大多数的这类研究通常都将焦点放在宿主的基因组上,而很少涉及共同进化的微生物组。青藏高原(QTP)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物种提供了一个最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21

  • 中国科学家绘制出全新人类脑图谱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联合国内外其它团队通过6年的努力,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脑网络组图谱。该图谱包括246个精细脑区亚区,以及脑区亚区间的多模态连接模式,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引入了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信息对脑区进行精细划分和脑图谱绘制的全新思想和方法,比传统的Brodmann图谱精细4-5倍,具有客观精准的边界定位,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自2011年以来,这项系统性研究工作的部分成果陆续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Cerebral Cortex, Human Brain Mapping等本领域著名刊物上发表

    来源:自动化研究所

    时间:2016-06-21

  • 专访:肝癌诊断的生力军——MicroRNA

    生物通报道:肝癌早期比较隐匿,患者确诊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这个时候进行治疗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正因如此,肝癌素有“癌王”之称。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害怕,因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肝癌“癌王”的地位也并非牢不可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肝癌治疗的效果,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命。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院士领导的课题组最近在Cancer Letter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肝癌研究成果。他们的工作表明,在影像学、AFP检测等传统方法还无能为力的时候,检测血清中的循环microRNA可以提前预警并监测肝癌的发生。这种检测方法非常简便,成本也比较低。将来只需要在医院门诊进行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20

  • 国内期刊2015最新SCI影响因子(生物类)

    生物通报道:2015最新SCI影响因子(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已于近期公布了,每年的年度SCI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会在下一年度出来。因此今年公布的影响因子是统计的2015年度sci期刊分析报告。影响因子是期刊定量评价的重要工具。自1975年开始,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上一年度其所收录期刊的引证报告,将期刊按引证的频次和影响来划分等级。期刊影响因子也因其重要的标杆意义而为一些研究机构采用,作为科研评估的指标之一。 今年的JCR共收录11990份杂志,其中自然科学领域为8778份SCIE(以下简称SCI)杂志和社会科学领域的3212份SSCI杂志。自然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20

  • 中科大施蕴渝院士JBC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6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刊登了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RhoA by the Dual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ARAP3”,这项研究解析了RhoA蛋白的晶体结构。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施蕴渝院士和吴季辉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延伸阅读:中科大施蕴渝院士解析重要蛋白结构;中国科技大学Cell子刊发表RNA研究新成果;中科大院士JBC解析重要蛋白复合体结构。在人类中,小的G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20

  • 凋亡复合体和炎性体:caspase活化的保守装

    Jijie Chai, Yigong Shi (Center for Life Sciences,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School of Medicin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凋亡(Apoptosis)和炎症反应(Inflammation)是两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协同维持机体稳态,在个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蝌蚪到成蛙的变态发育中尾部的消失、哺乳动物未成熟胸腺细胞的清除、人胚胎指端发育的过程,均有细胞凋亡的积极参与。此外,异常的细胞凋亡与病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20

  • 清华大学最新Nature文章

    2016年6月1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研究组在《自然》以长文形式报道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染色质动态调控图谱。在生命起始时期,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启动了一系列剧烈的染色体重编程事件。这种重编程能够帮助介导基因组转录的重新启动,塑造崭新的全能性胚胎,并为之后的胚胎发育和组织分化奠定基础。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受精卵的染色体到底是如何动态变化的,染色质的重编程又是如何协助胚胎特异基因激活的一直是未解之谜。但由于早期胚胎材料的稀缺,目前的技术手段都难以施展该项研究。开放染色质定位技术(ATAC-seq)和线粒体DNA去除技术(CARM)用于研究早期胚胎的开放染色质区域基因转录的关键调控元件通常坐落在染色质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6-06-20

  • 温州医科大学Cell子刊发表测序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测序在少牙畸形(Oligodontia)个体中发现了一些WNT10B突变。这项研究发布在6月16日的Cell子刊《AJHG》杂志上。温州医科大学的蔡涛(Tao Cai)教授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冯海兰(Hailan Feng)教授是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先天性缺牙是人类最常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1.6%~20%不等,它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和综合征型伴发。其中少牙畸形(oligodontia)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缺牙亚型,表现为非综合征型,缺牙数目在6颗以上, 有文献报道少牙畸形的发病率约为0.08%~1.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20

  • 早诊断,将“癌王”拉下马

    生物通报道:癌症诊断新贵Grail公司的CEO Jeff Huber说过,在早期检测出癌症,现有治疗方法有80-90%的几率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如果到晚期才发现癌症,抗癌治疗80-90%以失败告终。正因如此,早诊断是癌症研究的重中之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癌王”前不久,深圳26岁女孩在入职体检时发现肝癌晚期。两年前,年仅31岁的《南方都市报》记者过国亮因腹部疼痛入院,随后确诊为晚期肝癌并于短短数月后去世。这些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据统计,全世界一年就会增加81万肝癌病人,其中43万发生在中国,占全球发病率的一半。肝癌起病隐匿而且发展迅猛,素有“癌王”之称。肝癌患者确诊的时候往往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7

  • 清华大学向烨研究员发表Nature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证实噬菌体ϕ29的尾巴具有一个打孔环(pore-forming loop),它对噬菌体穿透宿主细胞膜起重要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向烨(Ye Xiang)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免疫抗病毒分子机理及乙肝、丙肝病毒等复杂生物大分子组装及行使功能的分子机制。2014年,向烨领导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对霍乱弧菌二核苷酸环化酶DncV的晶体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发布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清华大学Cell子刊发表第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7

  • 南京大学PNAS发表肥胖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肥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流行病,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的肥胖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肥胖会造成胰岛素、血糖和血脂水平紊乱,进而引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问题。除此之外,肥胖还会让人更容易患上某些癌症。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小鼠模型对肥胖症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六月十六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与肥胖有关的新调控通路,将能量状态与肥胖关联起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陈帅(Shuai Chen)教授和王宏宇(Hong Yu Wang)教授。摄入过多能量和缺乏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7

  • 中科院Science发布新研究报告

    生物通报道  中国为减轻伴随着国家经济繁荣而出现的生态破坏所投入的巨大投资正在赢得回报。由来自中科院、明尼苏达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只要小心注意,人和自然可以取得双赢。研究小组报告了中国首个生态系统评估(CEA)的结果,包括国家粮食生产、碳汇、土壤和水保持、沙尘暴防治、防洪和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以及出现的趋势。这项研究工作发布在本周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欧阳志云(Zhiyun Ouyang )研究员,和斯坦福大学的Gretchen C. Daily是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欧阳志云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7

  •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揭示抗病毒天然免疫新机制

      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首先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相互识别,进一步激活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与此同时,宿主细胞通过多种方式负调节天然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以保证信号传导的平衡,从而防止过度免疫反应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在抗RNA病毒天然免疫中,主要有两类PRRs: TLRs 和RLRs。RIG-I是细胞内识别病毒双链RNA的一种受体,在抗RNA病毒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调控的作用机理仍不明了。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钦秒研究组通过酵母双杂筛选得到一个与RIG-I相互作用的蛋白SDC4。通过过表达和基因缺失实验表明:该蛋白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6-17

  • 浙江省农科院:联合分析鉴定菜用大豆冷胁迫响应miRNA及其靶基因

    冷胁迫是限制菜用大豆(Glycine max L.)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目前针对响应冷胁迫的miRNA进行系统鉴定和功能性分析,用以阐释抗寒性的分子机制。在这项研究中,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徐盛春研究团队选取菜用大豆叶片分别构建了两个独立的小RNA文库,并运用高通量Illumina Solexa系统进行测序。结果鉴定出434个已知miRNA和3个新miRNA。随机抽取35个miRNA通过qRT-PCR分析进行验证。此外,运用降解组测序鉴定这些miRNA的靶基因。结果898个转录本被确定为54个miRNA家族的靶基因,并被分为5类。更重要的是,确定了51个在冷胁迫和正常条件下差异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06-17

  • 四川大学权威期刊发表乳腺癌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一直在不断增加。乳腺癌的发病与遗传有关,以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这种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会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乃至危及生命。四川大学的科学家们对乳腺癌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伊维菌素(Ivermectin)能够阻断乳腺癌细胞的重要通路,由此诱导抑制细胞生长的自噬。这项研究于六月十四日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黄灿华(Canhua Huang)教授。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广谱的抗寄生虫药。最近人们发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6

  • 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权威期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LSm14A通过以一种细胞特异性方式调控MITA水平,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6月15日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Hong-Bing Sh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舒红兵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课题组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的国家科技奖。免费试用Bio-Rad的IP神器,Sur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6

  • 北京师范大学Cell子刊发表重要免疫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组蛋白脱乙酰酶SIRT1负向调控了CD4+ 亚群效应T 细胞Th9细胞的分化。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14日的《免疫》(Immunity)杂志上。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刘光伟(Guangwei Li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细胞的生物效应。曾获香港“求是”专项科研奖励基金以及“陈慰峰”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奖励。Magna ChIP™HiSens Kits表观遗传研究创新工具 2013年,刘光伟领导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SIRT1通过协调HIF1α依赖性的糖酵解,限定了肿瘤中的髓样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6

  • 华中科技大****发表老年痴呆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进程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俗称为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会不断恶化,极大的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不过,人们还不了解AD患者记忆力减退的具体机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六月十三日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tau蛋白累积诱导突触损伤和记忆缺陷的分子机制。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王建枝(Jian-Zhi Wang)教授。Tau蛋白在神经元内聚集是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症(AD)的一大标志。研究人员发现,tau累积会引起显著的CREB去磷酸化,使这种重要的记忆相关蛋白失活。进一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5

  • 中科院团队携手著名华人学者发表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运动需要来自机械敏感性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s)的外周感觉反馈,不过人们对这一过程还知之甚少。现在,中科院和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其中的重要机制,发现了调控果蝇幼虫运动的关键基因。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十三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王佐仁(Zuoren Wang)研究员,以及加州大学著名华人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詹裕农(Yuh-Nung Jan) 教授。节律性的身体收缩是果蝇幼虫的一种运动方式,这种运动需要本体感受器提供的感觉反馈。研究人员发现,果蝇幼虫的外周感觉神经元表达tmc基因,身体弯曲可以激活这些表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5

  •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发现重要lncRNA:与HIV-1潜伏相关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长链非编码RNA NRON通过特异地诱导tat蛋白降解促成了HIV-1病毒潜伏。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1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人类病毒性研究所所长张辉(Hui Zhang)教授。张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病毒致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病毒致病和抗感染免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在诸多高影响的杂志,如Nature、NEJM、Nature Medicine等上发表论文。索取锐博生物lncRNA研究技术文档及产品和服务信息>> 近年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5


页次:655/1560  共31185篇文章  
分页:[<<][651][652][653][654][655][656][657][658][659][6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