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广西师范大学Nature子刊揭示细胞迁移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广西师范大学、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Src/FAK介导的AFC7磷酸化对于ACF7在粘合斑处结合F-action及协调的细胞骨架动力学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24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广西师范大学的梁宏(Hong Liang)教授、杨峰(Feng Yang)教授,以及芝加哥大学的Xiaoyang W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细胞迁移是一个复杂精密的过程,包括片状伪足的伸出、粘着斑的形成、尾部粘着斑的解聚,调控或改变迁移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对细胞的迁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细胞迁移首先要与细胞外基质接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6

  • 国家项目李晓江PLOS发表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亨廷顿氏病(HD)蛋白——亨廷顿蛋白(HTT),是一个由31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大蛋白质,并具有保守的N端序列,接着是一段多聚谷氨酰胺(polyQ)重复。Htt缺失会导致小鼠的胚胎致死,而polyQ扩张可导致成人神经元变性。是否N末端HTT对于神经元发育必不可少,或者仅仅有助于晚发性神经退化,仍然是未知的。5月20日,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晓江博士带领的一项研究成果,题为“N-terminal Huntingtin Knock-In Mice: Implications of Removing the N-ter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5

  • 林东昕院士Nature Genetics揭示抑癌lincRNA

    生物通报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在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 (lincRNA) LINC00673中的一个胰腺癌风险变异为miR-1231构建了一个结合位点,干扰了PTPN11降解。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23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林东昕(Dongxin Lin)院士以及吴晨(Chen W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林东昕院士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揭示并阐明我国食管癌、胰腺癌、肺癌等肿瘤的易感基因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遗传变异对肿瘤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已在Nature Genetics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5

  • 高绍荣Cell谈iPSCs领域十年

    生物通报道  2006年,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和Kazutoshi Takahashi(高桥和利)在Cell杂志上,报告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这一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里,iPSC技术为我们了解细胞命运、哺乳动物的发育和人类疾病提供了许多基础性的见解。它还刺激研究者们对跨谱系直接重编程重新燃起了兴趣。认识iPSCs生物学和重编程及实现研究见解临床转化的工作同步推进,当前第一个基于iPSC已在进行之中。5月19日的Cell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PSCs: 10 Years and Counting”文章,广邀世界各地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些研究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5

  • 上海生科院干细胞成果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5月20日,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领衔完成的研究成果,题为“Essential Roles of Cyclin Y-Like 1 and Cyclin Y in Dividing Wnt-Responsive Mammary Stem/Progenitor Cells”。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朱学良和曾艺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小组曾经鉴别出了一群新型乳腺干细胞(MaSCs),相关阅读:上海生科院发现乳腺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记基因;中国学者Nature文章:乳腺中发现多能干细胞;“奇异”干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5

  • 张宏Cell子刊点评细胞自噬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代谢程序,自噬过程的调控异常,会引发感染、癌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因此近年来,细胞自噬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哺乳动物有两个酵母自噬启动ATG1激酶同源蛋白:ULK1和ULK2,被统称为ULK激酶。越来越的研究证据表明ULK1蛋白激酶是自噬启动和进展的重要调控因子。然而目前对于ULK1促进自噬的分子机制却仍不是很清楚。近期一组研究人员发现ULK1和ULK2对于神经元基底细胞自噬来说并不是必需的,但ULK1和ULK2能磷酸化SEC16A,调控ER输出,这一成果公布在5月19日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中国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5

  • 第三军医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三军医大学、马里兰大学和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巨噬细胞ABHD5通过抑制亚精胺合成酶(SRM)生成亚精胺促进了大肠癌生长。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第三军医大学的梁后杰(Houjie Liang)教授及史春梦(Chunmeng Sh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梁后杰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化疗和消化系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耐药机制及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史春梦教授致力于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大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像许多其他的实体瘤一样,C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5

  • 华中农大,中科院合作发表文章揭示调控新机理

     油菜是全球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对于油菜雄性不育调控分子机理的研究还非常初步。Yi3A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曾选配出多个油菜杂交种,并在生产上推广。该雄性不育系统的恢保关系受MS5位点的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5b为雄性不育基因,MS5a为育性恢复基因,MS5c为育性保持基因,但是对其育性调控的分子机理尚缺乏足够的细胞学与遗传学证据。  华中农业大学杨光圣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课题组合作,发现MS5基因通过调控性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影响配子发育,最终控制植株的育性。该基因编码一个功能未知的特异蛋白,在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5-25

  • 浙江大学Nature子刊发布重要免疫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匹兹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Cxxc1通过调控H3K4三甲基化对于胸腺内的T细胞发育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2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汪洌(Lie Wang)教授,及中山大学的魏来(Lai We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汪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揭示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决定免疫细胞分化命运,尤其是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和分化。魏来教授在T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节及其在眼科疾病致病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迄今在Nature、Nature Immunolo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5

  • 中国人群MHC遗传变异图谱的完成将对复杂疾病的精准医学研究起重要作用

    2016年5月24日,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以论著的形式在线全文发表了安徽医科大学与华大基因共同完成的人类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区域全覆盖深度测序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功构建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中国汉族人群MHC遗传变异数据库(Han-MHC),并阐述了其在复杂疾病研究中的重要价值。研究通过自主研发的MHC目标区域捕获芯片,对大规模中国人群20635例样本的MHC目标区域进行高深度重测序及其分析,成功建立世界上最大样本量的中国人群MHC全区域完整遗传变异数据库。MHC在人类中又被称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6-05-25

  • 研究人员分离出抗埃博拉抗体

    (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黄博纯)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成功从猕猴体内分离出我国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相关研究5月1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遏制埃博拉等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有赖于高效、可及的医学干预防治手段。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正式上市。据了解,研究人员已从免疫的猕猴体内分离出3株具高中和能力、高度人源化的抗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与加拿大公共卫生局教授邱香果合作,通过感染埃博拉活病毒的动物保护实验,证明其中两个抗体在小鼠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05-25

  • 安徽医科大学Nature Genetics发表测序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对中国人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区域进行了深度测序,这将推动对复杂疾病的研究。他们的论文发表在5月23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安徽医科大学的张学军(Xuejun Zhang)教授、孙良丹(Liangdan Sun)教授,与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王俊(Jun Wang)博士,及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Lennart Hammarström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位于6p21.3位点MHC区域内的一些基因参与了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4

  • Nature Genetics:中国人群MHC遗传变异图谱完成

       5月23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以论著的形式在线全文发表了安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与华大基因共同完成的人类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区域全覆盖深度测序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功构建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中国汉族人群MHC遗传变异数据库(Han-MHC),并阐述了其在复杂疾病研究中的重要价值。研究通过自主研发的MHC目标区域捕获芯片,对大规模中国人群20,635例样本的MHC目标区域进行高深度重测序及其分析,成功建立世界上最大样本量的中国人群MHC全区域完整遗传变异数据库。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

    时间:2016-05-24

  • 天津大学首席科学家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寨卡病毒解旋酶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一个关键靶标。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在Protein &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寨卡病毒解旋酶的高分辨率结构。寨卡病毒(Zika virus)前段时间在拉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这种病毒会导致小头畸形和其他严重出生缺陷,是公共健康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或者疫苗能够有效控制寨卡病毒感染,最佳预防方式仍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所有病毒都需要解旋酶来进行复制。寨卡病毒解旋酶能利用三磷酸核苷的能量,解开病毒的核酸链。这是寨卡病毒复制的一个基本步骤。用小分子靶标寨卡病毒解旋酶,有望阻止病毒复制和预防病毒感染。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4

  • 中国学者最新Nature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联合攻关,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膜蛋白复合体(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维结构。该项研究工作于5月18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作为长篇主题论文(Article)在线发表。  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体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基于结构的光合作用机理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将为解决能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提供具有启示性的方案。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从光系统II开始的,光系统II是由25个以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5-24

  •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黄钰森组:人类眼结膜微生物群落新发现

    眼部细菌感染是很常见的,但运用传统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膜微生物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宏基因组研究可以弥补这些方法的缺陷。研究人员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MiSeq 测序平台)对结膜擦拭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DNA 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从测序数据中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TUs)。接着,进行微生物分类、丰度、α多样性等生物信息学分析。31个结膜样本产生了840373个高质量测序reads。不同种类的OTU数量从159到2042不等,显示出很高的微生物多样性。这些组合的细菌菌落可分为25个门和526个不同的属。在属的水平,棒状杆菌属(28.22%)、假单胞菌属(26.75%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05-24

  • 北大云彩红教授Cell质疑研究前论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意大利Regina Elena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5月19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对2010年波恩莱茵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Michael Famulok课题组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了质疑,指出缺乏证据表明CYTH2/ARNO是EGFR的直接胞内激活因子。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云彩红(Cai-Hong Yun)教授,及意大利Regina Elena国家癌症研究所的Oreste Segatto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云彩红教授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和结构药理学/三维结构指导理性药物设计研究,研究兴趣集中于肿瘤发病机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3

  • 中科院Cell发现重要离子通道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TMCO1是一个内质网Ca2+过载激活的Ca2+通道。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9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唐铁山(Tie-Shan Tang)研究员及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周爱民(Aimin Zho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钙离子(Ca2+)是一种多用途的细胞内信号,控制了许多不同的细胞功能,例如收缩、分泌、记忆形成、基因转录、细胞生长和细胞死亡等。内质网(ER)是细胞内主要的Ca2+库。要实现正常的Ca2+信号,ER中的Ca2+浓度([Ca2+]ER)必须维持在稳定状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3

  • Cell:新型内质网钙通道

     钙信号是重要的细胞内离子信号,其广泛参与了受精与发育、学习记忆与认知、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存活与死亡等多种细胞生命活动过程。钙信号系统的紊乱与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糖尿病)密切相关。  钙离子作为钙信号系统的离子信使,其在胞内的浓度必须被精确地调控以达到信号传递的忠实性和准确性。胞内钙库的钙释放是钙信号触发的一个重要途径。内质网是胞内的重要钙库,所以内质网中的钙离子必须维持一个稳定的水平才能保证钙信号的准确性。内质网中的钙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钙信号紊乱,进而导致细胞生理功能异常和疾病。  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内质网钙排空可以激活细胞质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5-23

  • 华东师范大学Nature子刊发布癌症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可通过联合抑制KRAS、PLK1和ROCK来压制Kras突变癌症。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东师范大学的刘明耀(Mingyao Liu)教授及逄秀凤(Xiufeng Pang) 副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刘明耀教授在细胞信号传导、肿瘤发生发展机理研究, 生殖与发育,小分子抗肿瘤及代谢性疾病药物研发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GTP酶蛋白RAS (NRAS, KRAS and HRAS)致癌突变存在于三分之一的人类癌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3


页次:659/1560  共31185篇文章  
分页:[<<][651][652][653][654][655][656][657][658][659][6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