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农业科学院Cell子刊发布番茄研究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绘制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全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超敏位点图谱,鉴别出了一些调控DNA元件。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29日的《Molecular Plant》杂志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崔霞(Xia Cui)研究员、杜永臣(Yongchen Du)研究员,及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Hong Yu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番茄栽培历史悠久因其基因组小(950Mb),生长周期短(坐果到成熟约60天),且与拟南芥、水稻、玉米等模式植物亲缘关系较远而成为了研究肉质果实发育和成熟的模式植物(E2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01

  • 第二军医大学PLOS发布肝癌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可根据Axl表达分类预后不良的患者。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16日的PLoS One杂志上。第二军医大学的沈锋(Feng Shen)教授及张永杰(Yongjie Zh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第5大癌症杀手(吕志民教授Nature子刊发布癌症代谢重要发现,Cell子刊靶向肝癌的“坏种子”,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发现 )。肝切除术仍然是这一恶性肿瘤的一线疗法。但由于全体患者及早期患者的5年复发率分别高达70%和40%,整体结局仍不令人满意。此外,由于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01

  • 周钢桥研究员Nature子刊论文发现新的抗乙肝病毒基因INTS10

    近日,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首次发现整合因子复合体基因INTS10可通过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激活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这一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复合体具有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功能,为整合因子复合体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候选生物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已于2016年5月31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的高发疾病,也是我国最严重、最广泛的传染病,我国

    来源:军事医学科学院

    时间:2016-06-01

  •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Cell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她们采用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获得了了分辨率为4.4埃(Å)的全长人类NPC1的结构,及NPC1与埃博拉病毒(EBOV)酶切后糖蛋白(GPcl)的复合物的低分辨率结构。由此认识了NPC1介导胆固醇转运和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结构机制。这一重要的成果发布在5月2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与周强(Qiang Zho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高福(George F. Gao)院士是这篇论文的合著作者。C型尼曼-匹克病(Nie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31

  • 兰州大学教授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肽激素RGF1在拟南芥根分生组织发育中起作用。此前的研究表明,功能性RGF1需要酪氨酸硫基转移酶(tyrosylprotein sulfotransferase)将其酪氨酸残基硫酸化。RGF1主要通过下游转录因子PLT1和PLT2调控根分生组织的活性。不过,人们还不清楚细胞外RGF1是如何被植物细胞感知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类富含亮氨酸重复的类受体激酶作为RGF1受体,在拟南芥根分生组织的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将这种类受体激酶命名为RGI (RGF1 INSENSITIVE)。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五月二十七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文章通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31

  • 韩家淮院士Cell Research亮点推荐程序性坏死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  5月27日,厦门大学的韩家淮(Jiahuai Han)院士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lectrophysiologist shows a cation channel function of MLKL”,为我们亮点推荐了中国科学家近期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程序性坏死(又称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呈现坏死细胞形态学特征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科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程序性坏死分子机制的许多细节,揭示了它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我想了解默克密理博的更多凋亡检测产品 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以及Tol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31

  • 南京农业大学Nature子刊聚焦重要激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首个完整ATM/Tel1激酶的冷冻电镜(cryo-EM )结构,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2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南京农业大学的王伟武(Weiwu Wang)教授及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蔡刚(Gang Ca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伟武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三维晶体结构和功能,微生物分子遗传学。蔡刚教授在真核生物转录机器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非常活跃,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基因组不断地遭受到环境中的辐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31

  • Cancer Cell: lncRNA通过外泌体传播耐药性——锐博生物解读

    近日,二军大长征医院的王林辉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研究团队在Cancer Cell上发表文章,发布了关于lncRNA参与肾癌靶向药物耐药形成和通过外泌体播散的研究成果,将国内lncRNA和外泌体的研究热点又一次推向了高潮。本文思路严谨,视角新颖,对肿瘤耐药机制及外泌体研究极具指导意义,下面请大家和小编一起来阅读吧! 如何筛选出功能性lncRNA? 为了找到舒尼替尼耐药的RCC细胞 (以下简称为耐药细胞) 所需的lncRNA,研究者使用了lncRNA芯片检测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的表达差异,并进行qRT-PCR、病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 (PDX) 实验,在候选的24条lncRNA中,有8条在药物应答

    来源:锐博生物

    时间:2016-05-31

  • 中国科学家5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5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解析造血干细胞的发生过程,菠菜光系统II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以及酵母核糖体组装前体的高分辨冷冻电镜结构等成果。首先来自北京大学的汤富酬研究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307医院)刘兵研究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袁卫平研究组合作在单细胞分辨率解析了造血干细胞的形成过程(Tracing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formation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该项工作在功能和基因表达方面在单细胞水平上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小鼠造血干细胞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30

  •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Cell子刊发表干细胞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迈阿密大学Miller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丧失Asxl1会改变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命运,在小鼠中导致Bohring-Opitz样综合征。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王前飞(Qian-fei Wang)研究员,及迈阿密大学Miller医学院的Feng-Chun Yang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前飞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血液学和肿瘤基因组学。索取Omega-ACU多功能细胞代谢检测平台相关资料,请填写信息>> 2011年,王前飞研究组在著名杂志《Blood》上发表了有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30

  • 清华大学Nature发布首发性成果

    2016年5月25日,清华大学高宁研究组与合作者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细胞核内的核糖体组装前体结构揭示了装配熟因子的功能多样性》(Diverse roles of assembly factors revealed by structures of late nuclear pre-60S particle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位于酵母细胞核内的一系列组成上和结构上不同的核糖体60S亚基前体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确定了近20种装配因子在核糖体上的结合位置及其原子结构。本论文所含有的丰富的结构信息为详细分析真核核糖体装配过程中的多种装配因子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真核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6-05-30

  • 山东大学高鹏组:miR-489逆转乳腺癌耐药性

    耐药性是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障碍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异常表达的microRNAs(miRNAs)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耐药性有关。尽管最近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进展,miRNAs在乳腺癌化疗耐药性中的潜在作用和机制仍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山东大学医学院高鹏课题组运用miRNA微流体芯片比较耐药乳腺癌组织与药物敏感组织中mi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与药物敏感乳腺癌组织相比,耐药乳腺癌组织中16个miRNA显著下调,11个miRNA上调。结果还显示,经miRNA芯片筛选和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miR-489是耐药组织和细胞系中下调最显著的miRNA。miR-489表达量下降与化疗耐药以及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05-30

  • Cell子刊:ESCC的决定性基因找到了?锐博生物解读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进展快且预后差。病人对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故极需新型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贾卫华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历时5年,系统地揭示了广东ESCC的癌症基因组学特征,相关成果已发表于cell子刊Am J Hum Genet. 测序寻找ESCC相关的基因突变 研究者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发现TP53, CDKN2A, NOTCH1和NFE2L2是ESCC细胞的重要基因。然后通过实验发现有害突变使NOTCH1的功能缺失,下调NOTCH的表达量则能延长ESCC患者的存活,故NOTCH1可作为ESCC预后的预测标记、治疗靶标。此外他们还对ESC

    来源:锐博生物

    时间:2016-05-30

  • 华中农大80后教授Nature发布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解析METTL3–METTL14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出了N6-腺苷甲基化的结构基础。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2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华中农业大学的“80后”教授殷平(Ping Yin)博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殷平于2009年至2013年在清华大学颜宁与施一公教授实验室攻读博士后,2013年9月来华中农业大学担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生物学,在Nature、Nature子刊、Cell子刊等国际著名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十余篇。2013年,殷平在清华大学生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7

  • 第二军医大学苏长青教授Mol Cancer Ther发表癌症治疗新策略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及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针对癌症细胞内广泛表达的致癌性microRNAs,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干扰多种致癌性microRNAs功能并影响多条癌症发生发展信号传导途径活性的肿瘤治疗新策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5月1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主办的《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杂志上。第二军医大学苏长青(Changqing Su)教授是该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李晓雅(Xiaoya Li)为第一作者。苏长青长期从事肿瘤发病机制及生物靶向治疗研究,在抗肿瘤创新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

    时间:2016-05-27

  • 上海科技大学参与发表顶级化学期刊

    生物通报道:我们知道,蝎子、蛇、蜗牛、青蛙和其他动物,可产生数千万甚至亿万种截然不同的毒液。这些毒液可攻击身体内的特定靶标。相关阅读:研究发现一种蜗牛毒液止痛效果比吗啡强5倍;黄蜂毒液杀死癌细胞的策略;科学家钟情毒液治病 特异蛋白质医疗用途广。对于蝎子叮咬的受害者来说,这意味着厄运。然而,对于科学家而言,毒液中的有效分子却具有被开发成药物的潜力。但是,使用传统方法很难分离和分析毒液,所以只有少数的毒液被开发成了药物。现在,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带领的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方法,可快速识别攻击体内特定靶标的毒液——并优化这些毒液用于治疗用途。这项研究结果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发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7

  • 清华大学Nature发布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解析后期核pre-60S核糖体的结构揭示出了装配因子不同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2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高宁(Ning Gao)研究员,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John L. Woolford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在这篇Nature文章中,高宁和合著作者们指出在真核生物中核糖体合成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涉及核仁、核质和细胞质中时空上受控的核糖体(r-protein)结合及核糖体RNA重塑事件。Pre-60S核糖体装配经历多个连续的阶段,数组装配因子负责协调这一过程。在pr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7

  • 刘翠敏研究组权威期刊解析叶绿体分子伴侣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John.Ellis等发现光合作用固碳关键酶Rubisco的折叠组装依赖于叶绿体分子伴侣素Cpn60(Hsp60的一种)。随后的研究表明,Rubisco的大亚基RbcL必须先与Cpn60结合才能组装成有功能的全酶复合体。Rubisco是自然界最丰富的蛋白质,而Cpn60作为叶绿体定位的重要分子伴侣,还参与其它蛋白的折叠。因此,Cpn60对不同底物的结合或折叠处于动态平衡中。Cpn60的顶端区位于桶状结构的顶部,负责对蛋白底物和辅伴侣的识别和互作。Cpn60如何实现不同底物间的结合-折叠平衡是个由来已久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翠敏研究组经过对衣藻不同类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5-27

  • 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 有望开发特效药物

    ■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靳莹 田宏亮 记者冯国梧)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10)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相关研究成果5月12日在线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日前,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国发生了“寨卡热”疫情。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感染还与胎儿和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些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关。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已有33个国家报告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05-27

  • 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J Immunol发表免疫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MSX1通过促进TBK1相关复合物组装调控了RLR介导的先天抗病毒信号。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5月18日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Hong-Bing Sh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舒红兵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课题组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的国家科技奖。病毒是一类高度寄生于相应宿主的简单生物体,它的寄生往往对宿主造成严重的病理损伤甚至引起宿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26


页次:658/1560  共31185篇文章  
分页:[<<][651][652][653][654][655][656][657][658][659][6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