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Cell子刊发表测序新发现

【字体: 时间:2016年06月2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测序在少牙畸形(Oligodontia)个体中发现了一些WNT10B突变。这项研究发布在6月16日的Cell子刊《AJHG》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测序在少牙畸形(Oligodontia)个体中发现了一些WNT10B突变。这项研究发布在6月16日的Cell子刊《AJHG》杂志上。

温州医科大学的蔡涛(Tao Cai)教授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冯海兰(Hailan Feng)教授是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先天性缺牙是人类最常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1.6%~20%不等,它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和综合征型伴发。其中少牙畸形(oligodontia)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缺牙亚型,表现为非综合征型,缺牙数目在6颗以上, 有文献报道少牙畸形的发病率约为0.08%~1.1%。而缺牙数目少于6颗时通常被称之为牙齿发育不全(hypodontia)。

先天性缺牙的发病原因包括两个方面:有类似如放射、化疗大剂量用药的环境因素影响,同时基因的突变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病例认为先天性缺牙与遗传因素有关。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更加深入。牙齿缺失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和颜面美观,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先天性缺牙在中国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但是相关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较少。

在当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少牙畸形中国家族中鉴别了致病突变。他们在所有受累家庭成员中检测到了一种WNT10B杂合错义突变(c.632G>A [p.Arg211Gln])。通过采用Sanger测序方法测序145位罹患非综合征型少牙畸形的无关个体,他们确定了另外3个突变:c.569C>G [p.Pro190Arg]、c.786G>A [p.Trp262∗]和 c.851T>G [p.Phe284Cys]。

有意思地是,分析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揭示出WNT10B突变影响了恒牙,尤其是侧切牙的发育。此外,功能分析证实在HEPG2上皮细胞中每个突变都无法正常增强经典Wnt信号。值得注意地是,这些突变WNT10B配体无法有效诱导牙髓干细胞内皮分化。

这些研究结果确定了少牙畸形个体中一些常染色体显性WNT10B突变,增大了先天性牙发育不全的范围,揭示出了在牙髓干细胞内皮分化中减弱的Wnt信号。

欢迎索取Illumina人类外显子组芯片最新资料

外显子组测序是指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由于外显子组测序只需针对外显子区域的DNA即可(例如:人类外显子组只占人类基因组长度的约1%,但是目前由DNA变异引起的疾病估计有85%以上来自于外显子组区域的变异),因此远比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序更简便、经济、高效,其目标区域覆盖度也更高,便于变异检测。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和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中国汉族组群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发现,FGD6基因中的一个错义变异提高了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风险。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2016年4月18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电子科技大学Nature Genetics发表测序新成果 )。

来自中山大学、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肿瘤-正常组织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描绘出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组特征,揭示出了一些导致肿瘤发生和不良预后的关键基因。这一研究成果于2016年4月发布在Cell子刊《AJHG》杂志上(中山大学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她们采用全外显子及靶向测序技术鉴别出了ROBO1和ROBO2突变是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疾病进展相关的驱动子。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2015年11月26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表测序新成果)。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Mutations in WNT10B Are Identified in Individuals with Oligodontia

Tooth agenes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in humans. Oligodontia, a severe form of tooth agenesis, is genetically and phenotypically a heterogeneous condition. Although 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he genetic etiology of dental agenesi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performed whole-exome sequencing to identify the causative mutations in Chinese families in whom oligodontia segregates with dominant inheritance……

作者简介:

冯海兰

女 1952年生人。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教授、主任医师及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7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82年硕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8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并留校工作至今。其间于1990-1992年获洪堡奖学金赴德国纽伦堡-埃而兰根大学牙科学院作博士后研究。1998年获国家教委资助,赴德国亚琛大学牙科学院作访问学者。2006年获政府双边项目资助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牙科学院作访问学者。
主要成就: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致力于研究下颌运动生理,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应用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铰链轴”、“运动轴”、“螺旋轴”的概念有逐步深入的认识,新近关于“虚拟合架”的研究有了初步研究结果。近10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应用附着体和双套冠技术对复杂牙列缺损进行修复,其中开发根帽型附着体获2001年实用新型专利一项。2000年底通过验收完成卫生部临床重点科室建设项目“咬合重建的临床研究”,对由于多年缺牙造成的咬合紊乱提出咬合重建的修复治疗原则及效果判定标准。近年在北京大学疾病基因研究中心“985”项目及211项目资助下,开展对先天缺牙的临床分型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先天缺牙的临床表型特点及诊断标准,对其中“Reige综合症”、“EDA”、“ CCD”等遗传性先天缺牙发现了新的基因突变类型,并开始对蛋白质功能进行初步研究,该项目的系列结果有望对中国人先天缺牙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近年还与清华大学生物材料系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资助下,开展牙齿仿生材料的探索性研究。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