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张洁研究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空气污染健康研究成果
近日,张洁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一心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环境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Gestational Exposure to PM2.5 and Specific Constituents, Meconium Metabolites, and Neonatal Neurobehavioral Development: A Cohort Stud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发现,孕中期PM2.5及主要组分暴露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生物合成/降解通
来源: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10-13
-
我院夏宁邵、葛胜祥、张师音团队开发一种肠道病毒超多重核酸分型检测技术
肠道病毒是一类在全球广泛流行的小RNA病毒,每年导致超过10亿例新发感染,引发包括呼吸系统、皮肤、神经系统和胃肠道问题等在内的多样疾病。目前已鉴定出300余种血清型,不同型别的流行此起彼伏,且在疫苗的筛选压力下,非主要型别的比例正在上升,新型别的流行也不断出现。因此,无论是对于医疗救护还是疫情防控,均迫切需要监测和鉴定这些肠道病毒型别。现有的肠道病毒分型技术各有局限:病毒中和试验耗时且复杂;基因测序过程缓慢且依赖专业设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核酸杂交技术能够检测更多型别,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及PCR。单管多重PCR提供了相对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但仅能实现3-4个血清型/管的检测,无
来源: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10-13
-
我院陈洪敏教授团队在肿瘤超低剂量放疗等效减毒新策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院陈洪敏教授团队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Biodegradable copper-iodide clusters modulate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suppress tumor growth under ultralow-dose X-ray irradi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构建了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铜碘簇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在实现超低剂量放疗的同时,在肿瘤环境下分解铜离子和碘离子,有效调节线粒体功能,放大氧化应激,并激活Bcl-2途径,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X射线诱导的光动力疗法(
来源: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10-13
-
我院刘刚教授团队在肺部感染抗生素声动力贯序治疗新策略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院刘刚教授团队与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蒋莱团队提出了一种超声触发的仿生纳米抗生素,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精准贯序声动力治疗。相关成果以“Sono-Triggered Biomimetically Nanoantibiotics Mediate Precise Sequential Therapy of MRSA-Induced Lung Infec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该研究以表达MRSA特异性抗体的工程化细胞膜囊泡为载体,装载具有自发声动力学特性的环丙沙星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种新型仿生
来源: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10-13
-
蒋茜静、何勇教授团队(DAAI)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在线发表
近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蒋茜静、何勇教授团队联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国家气候研究中心的合作者在学术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上发表了题为“Optimizing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future carbon footprint of maize under changing climate”的研究论文(图1)。该研究首次将农业生态系统过程模型(DNDC)嵌入到全生命周期评估模型(LCA)中,并结合未来气候变化与能源变更,在多个场景中评估了不同农业管理实践下生产玉米的碳足迹。所建立的碳足迹计算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傅迎春、应义斌教授团队(IBE)研究成果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
近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傅迎春、应义斌教授团队(IBE)联合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合作者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Blood-Coagulation-Inspired Dynamic Bridging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Multiscale-Assembled Hierarchical Porous Material”(图1)。该研究针对目前农业传感器应用中对高效快速的目标物富集手段的需求,报道了一种凝血启发的动态桥联策略,基于纤维蛋白框架实现了常规(亚)毫米级孔径宏观材料和纳米多孔材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生工食品学院章宇教授团队在PNAS发文报道油炸食品引发焦虑和抑郁风险的健康危害研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根据2021年《柳叶刀》报道,全球2020年重度焦虑和抑郁症分别增加了28%和26%,特别是生活在受COVID-19严重影响的国家的患病率大幅上升,防控形势刻不容缓。除了压力、遗传等因素以外,是否不健康的饮食也是造成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章宇教授团队打破对于焦虑和抑郁与社会和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传统认知,在油炸食品引发焦虑和抑郁风险的健康危害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以“高油炸食品摄入可通过脂质代谢紊乱和神经炎症影响焦虑和抑郁发生(High fried food consump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傅迎春、应义斌教授团队(IBE)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线发表
近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傅迎春、应义斌教授团队(IBE)与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Sub-second ultrafast yet programmable wet-chemical synthesis”(图1,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0737-5)。图1 该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的相关信息易操作的纳米材料宏观组装体器件在农业信息感知、医学诊断和新能源等领域极具前景,合成是其中关键及前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何勇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首届知识产权奖一等奖
9月7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一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获奖者的决定》,第一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获奖名单公布。浙江省知识产权奖是浙江首次以省政府名义设立全门类知识产权奖项,也是全国唯一全门类、全链条的知识产权领域省政府奖。该奖每3年评审1次,下设浙江知识产权大奖、专利奖、商标奖、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奖。其中,浙江知识产权大奖不分等级,每届授予数量不超过2项;专利奖、商标奖、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奖各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届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其中一等奖总数不超过30项、二等奖总数不超过90项、三等奖总数不超过180项。浙江大学作为总体单位荣获浙江知识产权大奖,专利奖、商标奖、版权和其他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冯旭萍、何勇团队(DAAI)研究成果在Nature Plants期刊上在线发表
2023年9月25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勇教授/冯旭萍副研究员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在Nature旗下植物学顶刊Nature Plants (IF5=18.6)在线发表了题为“Plantorganelle Hunter is an effective deep-learning-based method for plant organelle phenotyping in electron microscopy”的研究论文(Article),其他参与的研究院所还包括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墨尔本大学、名古屋大学等。这一突破性研究报道了全球首个在三维空间中重建植物亚细胞结构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刘松柏副教授课题组茶多酚研究成果在Small期刊上在线发表
近日,我院博士生方太松、导师刘松柏副教授课题组茶多酚纳米载体研究取得了进展,在知名期刊《Small》发表了题为“Metal-Phenolic Network Directed Coating of Single Probiotic Cell Followed by Photoinitiated Thiol-Ene Click Fortification to Enhance Oral Therapy”的研究论文。口服益生菌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益生菌经口服后会面临强酸性胃液、胆盐、降解酶等一系列挑战,由此显著降低益生菌的活性及生物利用度。益生菌单细胞层层自组装包封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广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喜讯!浙江大学罗自生教授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月2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由我院罗自生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温湿氧磁多维精准控制家用保鲜电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成果由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联合完成。保障食物有效供给、提升居民营养水平,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从田间到餐桌的食物供应系统存在损耗大、营养流失快的问题,其中家庭存储是食品供给的重要环节。家用保鲜电器是家庭端食品存储的主要载体,但传统家用保鲜电器无法满足高品质食品存储需求。明确食品品质劣变机理,阐明多维环境因子调控食品品质生物学机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于勇副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Food Hydrocolloids期刊在线发表
近日,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于勇团队联合麦吉尔大学食品科学与农业化学系Hosahalli S. Ramaswamy院士团队在国际食品Top期刊《Food Hydrocolloids》(Q1,IF2023=11.0)上发表论文“Characterizing high pressure phase transitions of gelatin gel and assessing microstructural, gel properties, and texture changes following pressure shift freezing and Ice I to Ice III phas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陈卫教授团队在eLife发文报道非编码RNA调控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新机制
近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陈卫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Life在线发表题为“Circular RNA HMGCS1 sponges MIR4521 to aggravate type 2 diabetes-induced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阐明了非编码RNA(circHMGCS1和MIR4521)在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生理作用和相互作用机制,并揭示了调节circHMGCS1和MIR4521的表达可作为预防2型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潜在策略。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超过30%的2型糖尿病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浙江大学郑绍建/丁忠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文揭示植物磷酸肌醇InsP6生物合成和磷稳态调控的新机制
六磷酸肌醇(又名植酸),简称InsP6,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种子磷素的主要储存形式,对植株体内磷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1-4]。作物种子中的InsP6无法被人体和动物吸收利用,其大量存在反而会大幅降低肠道对矿质营养元素等无机营养和蛋白质等有机营养的吸收效率,同时这些植酸磷随后通过粪便排入环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5-6]。因此,培育低种子InsP6含量的农作物品种对改善作物营养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解析植物体内InsP6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InsP6的生物合成包括脂质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其中脂质依赖性合成途径迄今已鉴定到多个关键酶,如IPK1(Inosi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生命科学学院赵烨课题组在mBio发文揭示一种参与微生物环境适应性的新型转录因子
微生物需要在基因转录水平上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这对于它们在能量利用、毒力调控、进化方向乃至于工业应用上都至关重要。葡萄糖是大肠杆菌的首选碳源。早期开展的诸多关于大肠杆菌在缺乏葡萄糖生长环境中的研究表明,细胞内信号分子cAMP的水平升高能够激活cAMP受体蛋白(cAMP receptor protein,CRP)与靶标DNA的结合,不仅能调节超过7%的全局基因转录水平,还能使细菌转而利用其他非葡萄糖的碳源作为能量来源,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分解代谢物阻遏。之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AMP受体蛋白与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涉及群体感应、胞内金属离子的获取、细菌致病性及运动性等。作为第一个被解析结构的转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生命科学学院易文团队发现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关键调控因子
目前普遍认为,人胚胎干细胞(hESCs)存在两种不同的多能性状态,即原始态(naive)和始发态(primed)。naive 状态的干细胞类似于胚胎植入前的外胚层,具有最高的发育潜能。primed 状态的干细胞类似于植入后的外胚层,在发育阶段比naïve干细胞较晚,多能性相对较低。这两种状态的干细胞在形态、克隆形成能力、信号通路、表观遗传特征和代谢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探索不同状态干细胞的稳态维持、分化以及相互转化的分子机制在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领域十分重要。尽管近年对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对于其多能性的调控,尤其是naïve和primed状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分子事件,依然不清楚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生命科学学院蒋明凯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封面文章系统检验陆面过程模型中碳磷交互关系的模拟机制
陆面过程模型是模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碳循环的影响,为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磷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是影响陆地植被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磷循环的模型表达是陆面过程模型研发的热点之一,但是相关模拟结果尚未得到检验,由此导致预测陆地碳汇相应气候变化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2024年7月3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明凯团队题为Carbon-phosphorus models over-estimate CO2 enrichment response of a mature f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生命科学学院吕镇梅课题组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文揭示新污染物三氯生的起始降解分子机制
近年来,水环境中新污染物大量排放,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其治理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三氯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剂类新污染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环境中,且残留的三氯生不易被降解,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目前,三氯生的微生物分解代谢机制尚未被解析,研究三氯生的微生物分解代谢及酶学催化机制,对去除其在环境中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7月16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镇梅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ACS)旗下的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以副封面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Triclosan Dioxygenase: A Nove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
-
浙江大学方盛国团队在PNAS发文揭示大熊猫隔离种群的进化历史并提出物种保护新策略
全新世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严重丧失和破碎化,形成了大量隔离小种群,致使物种濒临灭绝的边缘。因此,揭示物种破碎隔离种群的历史,阐明野生和圈养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化潜力以及环境适应的遗传基础,提出物种的科学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2024年8月26日,浙江大学方盛国教授课题组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genome sequencing of giant pandas improves the understanding of population stru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