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在可重加工的超高韧性环氧树脂创制方面取得进展

    图 (a)聚合诱导分相结构示意图;(b)与目前已知环氧体系的力学性能对比;(c)热压与注射两种重加工方式;(d)四次重加工后性能比较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3A2098、52322307)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化工学院谢涛教授、郑宁研究员在高韧性环氧树脂创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可重加工的超高韧性环氧热固性塑料(Reprocessable and ultratou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30

  • snRNA-seq技术发现了一群“出生入死”的大脑细胞

    这种不常见的过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更常见,可以为疾病机制提供见解。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Kim Hai-Man Chow及其同事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大脑中有丝分裂后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神经元容易快速衰老,这一过程在阿尔茨海默氏症中更为常见。这一发现提供了对神经退行性变的深入了解,并表明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大脑中其他独特的细胞群。大脑中的大多数神经元都处于有丝分裂后,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停止分裂。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这种有丝分裂后的状态是永久性的。最近的发现表明,一小部分神经元重新进入细胞周期,但对它们的命运知之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求助于可公开访问的“snRNA-s

    来源:PLOS Biology

    时间:2024-04-29

  • 杨辉组Cell发文,成功在小鼠体内生成大鼠前脑组织

       2024年4月25日,《Cell》期刊在线发表题为《Generation of rat forebrain tissues in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杨辉组、周海波组、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吴军组、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郭帆组合作完成。该研究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异种囊胚互补系统并首次在小鼠体内生成了功能性的大鼠前脑组织,同时揭示了异种前脑补偿嵌合体背景下细胞发育的自主性和非自主性性影响。这对于在进化背景下理解脑进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干细胞生成功能性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4-04-29

  • Nature Methods | 谢晓亮课题组开发单细胞联合三维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解析嗅觉受体选择机制

    嗅觉是我们基本的感觉之一,我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各种的气味分子,这依赖于表达在嗅觉神经元表面的嗅觉受体。在哺乳动物中,嗅觉受体基因构成了最庞大的基因家族,在小鼠基因组中存在超过1000个,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超过400个。这些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尽管嗅觉受体库如此庞大,但每个成熟的嗅觉神经元只会随机地表达一个嗅觉受体的一个等位基因,这一现象被称为“一个神经元,一个受体”。此前系列研究表明,嗅觉受体的表达受到三维基因组的紧密调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嗅觉受体簇形成抑制性的空间聚集体,以抑制嗅觉受体的表达;另一方面是嗅觉受体聚集体将位于基因间区域的63个增强子汇聚,从而形成多染色体增强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4-04-29

  • 基于电喷雾电离技术的冷冻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用以解决冷冻样品的界面效应问题

    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可以直观地揭示其生物学功能、细胞内进程以及探索其在疾病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单颗粒分析技术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直接成像进行高分辨率结构测定,已成为结构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需要对生物大分子溶液的冷冻样品采集大量电子显微数据,以进行三维结构解析,因此高质量的冷冻样品制备在冷冻电镜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制样方法需要能够简便地,可控地制备出接近理想状态的生物大分子冷冻样品。诺贝尔奖获得者Jacques Dubochet等人于1984年发明了冷冻样品制备的滤纸夹置法(Pipet-bl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4-04-29

  • E6AP活性动态调控分子机制

    E6AP是HECT型泛素连接酶家族的创始成员,最初因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癌蛋白E6相互作用而被发现。来自高危型HPV的E6会劫持E6AP的泛素连接酶活性,导致肿瘤抑制因子p53的异常泛素化与降解,其结果与多种HPV阳性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超过90%的宫颈癌。HPV E6不仅能改变E6AP的底物,还能以未知的机制增强E6AP的活性。此外,E6AP活性的缺失/减弱和增强分别与天使综合征、自闭症谱系障碍有关。因此,研究E6AP的活性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余学奎课题组联合罗成课题组在Nature Com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29

  • 《土壤理化实验观测方法实例分析》和《土壤农化常规分析测定方法及案例分析》出版

    土壤分析是对土壤的组成分和(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的定性、定量测定,是进行土壤生成发育、肥力演变、土壤资源评价、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环境科学中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经过外业调查、内业测试化验、质量控制、土壤制图、样品保存、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参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项目的实施,结合以往土壤改良相关研究的积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裴亮研究员和多佳副研究员将重要经验及案例进行总结和凝练,编著了《土壤理化实验观测方法实例分析》和《土壤农化常规分析测定方法及案例分析》,近期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两书分别罗列了30个土壤学常用理化实验观测分析案例和20多个土壤常规指标农化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4-29

  • 昆明植物所黄连山维管植物本底调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课题“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本底调查”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泛第三极植物多样性形成及创新驱动专题组黄连山维管植物本地调查科考队于2023年4月、6月至8月、11月以及2024年3月至4月多次前往黄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共为期百余天的野外科学考察,共采集标本3000余号,7500余份,同时使用e科考野外调查数据管理系统,对采集标本的GPS点、生境等相关信息进行了电子化记录及云备份,拍摄照片35,500余张,收集种质资源若干。植物标本和分子材料已移交植物标本馆(KUN)保存。图1 多次科考参与人员合影经过野外考察和室内鉴定,初步统计此次共发现有河口红豆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29

  • Science Advances | 孙林峰课题组在人体锌离子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04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calcium-coupled zinc export of human ZnT1”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人体ZnT1蛋白的三维结构,并结合功能实验阐释了该蛋白的工作机制,为锌离子跨膜运输和稳态维持过程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在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锌离子稳态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炎症等。此外,锌离子还参与调节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突触传递,其稳态失调与许多慢性神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4-29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中国科大揭示CRL2 E3泛素连接酶调控蛋白质降解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许超教授、张凯铭教授与以色列巴伊兰大学Itay Koren教授合作,通过解析CRL2FEM1B E3泛素连接酶与不同Pro/C-degron多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CRL2FEM1B E3泛素连接酶的二聚化组装机制、CRL2FEM1B激活机制,以及FEM1B识别底物羧基末端降解信号Ψ-Pro/C-degron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以在“Mechanism of Ψ-Pro/C-degron recognition by the CRL2FEM1B ubiquitin ligase”为题于2024年4月26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4-29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刘剑峰教授课题组发现分子间二硫键调控钙敏感受体活性的机制

    2024年4月25日,《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刘剑峰教授课题组题为“Absence of calcium-sensing receptor basal activity due to inter-subunit disulfide bridges”(分子间二硫键抑制钙敏感受体的组成型活性)的研究论文。 大多数C族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具有组成型活性,且该活性处于精细的调控之中,以保证最佳的生理信号输出。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4-29

  • 泌尿外科曾浩教授团队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文:构建并验证了记忆/活性T细胞对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

    泌尿外科曾浩教授团队于2024年3月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11.5)发表文章“Memory/active T-cell acti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otherapeutic response in 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研究基于多中心临床数据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CI+TKI)联合疗法在转移性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4-04-29

  • 李福明课题组揭示靶向BET蛋白诱导GDH1依赖性谷氨酰胺代谢重塑和肝癌的脆弱性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3],终末期肝癌患者由于缺乏可成药靶点,其治疗结果通常因肿瘤微环境异质性而复杂化[4]。代谢失调是癌症的一个显著标志,它通过癌细胞内在的代谢重塑和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互作促进肿瘤进展、转移和复发[5-8]。虽然前期研究鉴定出调节HCC发生和进展的关键代谢酶和通路,但肝癌细胞如何响应特定药物治疗进行代谢适应尚未得到充分探索。溴结构域和末端外结构域(BET)家族蛋白是一类表观遗传调节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乙酰化组蛋白进而调节MYC等癌基因的表达和促肿瘤发生。泛BET抑制剂(BETi)JQ-1可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驱动的小鼠肝纤维化和肝癌进展[9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4-04-29

  • 计算机学院黄铁军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级别“评审团嘉许金奖”

    在刚刚闭幕的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黄铁军教授发明的“脉冲连续摄影原理和相机”从1000多项参展发明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级别的“评审团嘉许金奖”。照相术发明于1839年,核心是快门曝光成像原理。2000年世纪之交,数码相机替代胶片相机,但没有改变摄影原理,存在成像速度(高速成像)和成像质量(高动态成像)相互冲突的原理性缺陷。黄铁军利用光电传感器像素独立的特点,发明了脉冲连续摄影新原理,每个像素独立将光电子流调制为脉冲序列,用脉冲累积时长的倒数表达光强,破解了速度和质量冲突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超高速、高动态、无模糊连续成像。发明专利相继获得中国、美国、日本、韩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 Chem Sci|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一氧化氮互作蛋白调控低糖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新机制

    2024年4月8日,上海药物所李佳课题组和浙江大学李新课题组合作,以“Deconvoluting nitric oxide–protein interactions with spatially resolved multiplex imaging”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Science上发表了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在活细胞内捕捉“气体信号分子NO—底物蛋白”相互作用并具有时空分辨功能的新探针,为气体信号分子NO调控低糖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提供了新见解。 葡萄糖是大脑的关键能量底物,对维持中枢系统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血浆葡萄糖浓度降至 3.9 mmol/L以下,则被认为进入低血糖状态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29

  • 中科院Science最新发文:真核生物焦亡蛋白GSDM非酶切依赖的全新激活机制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gasdermin(GSDM)家族蛋白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机体抵御病原感染、清除变异或有害细胞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细胞焦亡的直接执行者,GSDM蛋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哺乳动物的GSDM蛋白具有保守的自抑制双结构域特征,发挥抑制作用的C端结构域通过与N端效应结构域的分子内相互作用,将全长蛋白锁定在非激活态。这些GSDM蛋白的激活,需要上游专门的蛋白酶如caspase、granzyme等特异性切割,释放N端效应结构域并在细胞膜上寡聚打孔,介导细胞焦亡。GSDM是一类在进化上保守的膜打孔蛋白,在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4-28

  • 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钊教授发文解码衰老:从进化的角度审视非进化事件

    解码衰老: 从进化的角度审视非进化事件 研究背景介绍 衰老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加深对衰老的理解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2024年4月19日,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钊教授及其团队受邀在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4-28

  • 化学学院裴坚课题组提出理解共轭高分子主链与侧链结晶的新概念——缓冲链模型

    共轭高分子的微观结构是决定其在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和热电器件等功能器件中电荷传输性能的关键因素。可溶液加工的共轭高分子通常由刚性共轭主链和柔性饱和侧链组成。这两种结构和性质截然不同的成分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目前具有最先进光电性能的一系列共轭高分子。在共轭高分子中,共轭主链提供了电荷载流子传输的通道。而侧链最初是为了改善高分子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引入的,但近期的研究也表明侧链可显著影响主链堆积,从而影响光电性能。侧链的强结晶行为可能会限制共轭主链的有序π−π堆积,甚至降低共轭主链的平面度,限制电荷传输。由于主链和侧链在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分子堆积距离和堆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 氧增强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氧作为电子传递链中的最终电子受体,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能量产生不可或缺的关键因子。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尽管人们早已意识到:氧对于机体抗病毒作用可能至关重要,但对于其中的内在机制还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汉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随着水体溶氧量的下降,鱼体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水平随之降低,而病毒的扩增却上升,鱼体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显著减弱。反之亦然。这可能表明水体溶氧的增加可以增强鱼体抗病毒感染的能力(Wang et al.,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2023)。他们围绕这一现象,对其中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们发现:机体氧(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27

  • 一种智能磁控无线供能近红外荧光胶囊内镜(NIFCE)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崔大祥团队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智能磁控无线供能近红外荧光胶囊内镜(NIFCE)。随着这一胶囊内镜技术的重大突破,胃肠道疾病,如早期胃癌、肠癌、结肠炎等将能得到早期诊断。凭借其高效、精确的检测能力,NIFCE有望成为未来胃肠疾病无创诊断的重要工具。在现代医学诊断领域,传统的有线内镜技术虽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操作的侵入性强,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因此发展新型诊断方法一直是医疗行业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工智能的发展,非侵入性的智能胶囊内镜技术逐渐兴起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4-27


页次:40/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31][32][33][34][35][36][37][38][39][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