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泌尿外科魏鑫教授团队在BJU International发文: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新技术华西方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魏鑫团队近日在BJU International发表了题为“A new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ureteric stricture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针对3种不同类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闭锁,国际首创移植肾复杂输尿管狭窄的系统化腔内再通技术,为肾移植后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形成了体系完备的移植肾输尿管狭窄腔内治疗华西方案。 我院泌尿外科魏鑫教授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泌尿外科博士后郜小帅为第一作者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4-07-13

  • 上海交大ITEWA团队提出基于仿生散热的超快循环电池的高效被动式热管理策略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能源-水-空气创新团队(ITEWA)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A Biomimetic Melting-evaporation Cooling Bilayer for Efficient Thermal Management of Ultrafast-cycling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针对超快循环锂离子电池瞬时发热功率高、发热量大的特点,受哺乳动物剧烈运动时脂肪肌肉层快速热响应和皮肤层汗液蒸发持续散热的高效热管理机制启发,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熔化-蒸发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13

  • 上海交大王如竹团队提出基于先进热管理的超高产量太阳能驱动模块化空气取水装置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ITEWA团队在Cell姊妹刊Device上发表了题为“Ultra-high-yield solar-driven modular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er with improved heat management”的研究论文。论文基于系统层面的热量和质量管理策略,开发了一种具有串联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吸附式空气取水装置。该装置通过串联同轴设计大幅减小了吸附床和冷凝器之间的不利热辐射,从而实现对解吸和冷凝过程的半解耦。这一研究为下一代水处理相关的装置设计提供了新的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13

  • 我院徐燕意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在大气PM2.5暴露导致的小鼠糖代谢异常中的关键作用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燕意课题组联合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应哲康课题组在环境健康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2.2,中科院一区Top)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ta Mediates Ambient PM2.5 Exposure-induced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via Short-chain Fatty Acids”的研究论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40167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7-13

  • 化学学院贾桂芳课题组报道拟南芥m6A识别蛋白ECT8在非生物胁迫中的重要功能,为植物抗逆境提供新策略

    植物在遇到外界胁迫时,会从基因转录到蛋白质翻译等各个层面触发复杂的调控网络。非生物胁迫,例如盐胁迫,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生产力的最主要的危害因素。N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真核生物mRNA上最丰富的化学修饰,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m6A参与盐胁迫响应和调控机制仍然有待发掘。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贾桂芳课题组在Plant 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m6A reader ECT8 is an abiotic stress sensor that accelerates mRNA decay inAra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 J Hematol Oncol|毛颖/杨辉教授团队综述胶质瘤独特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独特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颅内最主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独特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给常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已有针对GBM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干预、放疗、替莫唑胺给药,以及免疫治疗和医工结合等综合治疗方案,但这些方法的疗效有限, GBM的预后仍然不佳[1]。近年来研究表明,分析GBM微环境的细胞组成及其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GBM内在异质性和免疫抑制环境。在目前研究的背景之下,大多数针对GBM的新兴靶点治疗都停留在临床前动物试验阶段,只有少数在临床早期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结果[2]。因此,详细总结GBM内部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微环境,特别是其独特的免疫抑制微环境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4-07-12

  • 钙信号调控棉花抗旱新机制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伟男)7月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棉花遗传改良团队题为“Evolution and subfunctionalization ofCIPK6 homologous genes in regulating cotton drought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异源四倍体陆地棉中CIPK6同源基因出现功能分化,形成GhCBL1A1-GhCIPK6D1和GhCBL2A1-GhCIPK6D3两个信号通路分别正、负调控棉花抗旱性的分子机制,为多倍体植物中同源基因调控生长发育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7-12

  • 理性设计多肽纳米酶模拟抗菌肽和抗菌酶双功能快速杀灭真菌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和抗菌酶(Antimicrobial enzymes,AMEs)作为非常有前景的非抗生素类抗菌药物,具有特异杀菌、生物相容性高、绿色安全等优势,有望为解决微生物耐药难题提供新策略。然而,大多数抗菌肽杀菌效率不高,且稳定性较差,尤其是较长序列的抗菌肽不仅成本高,还容易引发免疫原性;类似的,抗菌酶通过催化破坏菌壁而杀菌,但是需要较长作用时间,而且作为天然蛋白酶容易失活,稳定性低,成本较高,且具有免疫原性。这些不足限制了抗菌肽和抗菌酶的实际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中国科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7-12

  • 我国科学家解开白睡莲的抗冻密码

    最近的研究详细介绍了白睡莲的抗寒机制,为提高作物对寒冷气候的抵御能力提供了潜在的农业应用见解。科学家们最近揭开了白睡莲抗寒的复杂机制,这种植物在新疆高海拔地区的寒冷环境中茁壮成长。对百合的生理适应、资源战略分配和代谢反应的详细分析揭示了一个涉及植物激素信号、氨基酸代谢和昼夜节律的复杂调节系统。这一突破为提高农作物的耐寒性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农业生产力面临着寒冷胁迫的威胁,这可能会阻碍植物生长并降低产量。忍受高海拔栖息地严冬的白睡莲,为研究寒冷适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模型。随着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迫切需要解开百合恢复力的分子和生理基础。这项研究迎接了挑战,深入研究了使白睡莲能够经受住冰冻条件的

    来源:Horticulture Research

    时间:2024-07-12

  •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郝沛研究组合作综述阐述了mRNA疫苗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近日,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郝沛研究员与多位知名学者的合作综述:mRNA疫苗技术在传染病及其他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mRNA疫苗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要作用。mRNA疫苗技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展示了其卓越的适应性和高效性。自2022年1月以来,猴痘病毒导致的感染激增,全球确诊病例超过80,000例,分布于110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2年7月将猴痘疫情列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mRNA疫苗技术的快速开发和部署能力,为应对这一新发公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

    时间:2024-07-12

  • 《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图鉴》出版发行

      近日,由孙卫邦主编,刀志灵、高信芬、李捷和杨湘云副主编,31人参与编写、88人提供图片的《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图鉴》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与种质保存(2017FY100100)”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精心挑选了项目调查到的207种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根据获得的最新资料,编入了这些种类的分布地点、生境特征、花果期或孢子成熟期、主要形态特征,配以实地调查中拍摄的高质量植株及生境照片,并标注了这些物种的国家重点保护等级等。该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是开展中国西南地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12

  • 彭玉佳研究员课题组与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发表论文,引入新社交焦虑测量工具——中文版成人社交焦虑问卷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系彭玉佳研究员课题组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发表论文“成人社交焦虑问卷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评价”,引入新社交焦虑测量工具——中文版成人社交焦虑问卷(CSAQ-A,the Chinese version of Social Anxiety Questionnaire – Adults),有利于推动社交焦虑症状基于社交场景的多维度划分。 目前,对于精神疾病从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化的研究思路,将有助于推进社交焦虑机制及亚型的研究。然而,国内已有的测量社交焦虑症状的工具,均是从单一维度描述社交焦虑症状,缺乏对社交场景的多维度的划分。Caballo等在201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4-07-12

  • 上海交大王如竹团队提出太阳能驱动水凝胶空气取水材料,助力温室​水循环和再利用

    近日,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ITEWA(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 Air)团队在Nature Water期刊上发表了题为“Solar-driven Scalable Hygroscopic Gel for Passive Plant Transpiration and Soil Evaporation Water Recycling”的研究论文。论文针对温室生产中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驱动吸湿性水凝胶材料的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水回收装置,该装置在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及正常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12

  • 上海交大刘荣厚团队发表高有机负荷下产酸相气体产物对促产甲烷影响的研究论文

    2024年6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生物质能工程研究中心长聘教授刘荣厚研究团队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知名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SCI,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16.3)正式发表了题为“Acidogenic gas utilization improves methane production in high-load digestion: Underlying mechanisms”(高有机负荷下产酸相气体产物利用对促产甲烷的潜在机理)的研究论文。脂肪酸累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12

  • 上海交大唐克轩团队揭示AaBBX21-AaHY5模块介导光信号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的新机制

    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影响植物次生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青蒿素(Artemisinin)作为治疗疟疾的核心次生代谢物,合成于中国传统药用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的分泌型盾状腺毛中,其生物合成也受到光照的调控。作为光信号转导的上游核心转录因子,ELONGATED HYPOCOTYL 5 (HY5) 能直接与植物中多个下游靶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从而参与许多光介导的反应,其中包括正向调控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但青蒿中HY5的潜在核心转录调控机制仍未阐释。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唐克轩课题组在Journ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12

  • 上海交大高俊课题组在部分子碎裂函数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高俊团队基于NPC(Non-perturbative Physics Collaboration)合作组在部分子碎裂函数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 Phys. Rev. Lett. 132, 261903 (2024) [1]。胶子碎裂至不同带电强子过程以及碎裂函数示意图部分子碎裂函数(Fragmentation Functions, FFs)由J. D. Bjorken,R. P. Feynman等粒子理论学家在50多年前提出[2],以描述带色夸克和胶子碎裂为色中性强子的跃迁几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12

  • 上海交大秦通团队基于量产车辆数据集重建3D街景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秦通老师团队在智能驾驶领域顶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ITS)上发表题为“Crowd-Sourced NeRF: Collecting Data From Production Vehicles for 3D Street View Reconstruction” 的研究论文。文章提出将众包方式收集的量产车辆图像与NeRF模型相结合,解决大规模3D场景重建数据难题。3D场景重建是个长期研究热点,传统的Structure-fr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12

  • Cell Death & Disease |李继喜团队揭示细胞死亡关键蛋白ZBP1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机制

    2024年7月,复旦大学李继喜教授团队在《Cell Death & Disease》杂志发表了题为“ZBP1 condensate formation synergizes Z-NAs recogni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体外和细胞实验证明,ZBP1的Zαβ结构域能结合不同长度的d(CG)n配体;HSV或IAV病毒感染后Zαβ能够形成具有液液相分离的凝聚体。ZBP1的RHIM结构域形成典型淀粉样凝聚体,其核心基序206IQIG209突变会抑制淀粉样纤维的形成,并阻碍细胞程序性坏死发生和抗病毒免疫的应答信号。本研究发现ZBP1不同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7-12

  • 我院王伟炳、胡屹课题组在合并糖尿病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我院王伟炳教授、胡屹副教授课题组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在耐多药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估了血糖控制对抗结核药物暴露水平和结核病治疗结局的影响。研究成果以“Drug exposure and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and diabetes mellitus: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China”为题发表于传染病领域领先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7-12

  • 生命科学学院杜鹏课题组发现由DGCR8/FLII/JUN介导的瞬时转录激活事件调控着床期胚胎的形态转变

    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着床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生物学事件。其间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建立母胎交流界面,这是后续发育的基础。然而这一过程充满风险,临床上常常出现因着床失败导致的生育问题。由于该过程极为瞬时和动态,胚胎着床方面的研究仍是一个“黑匣子”。miRNA是真核生物中保守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并在着床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DGCR8是miRNA合成通路的核心蛋白,它与DROSHA一起组成Microprocessor复合体,切割pri-miRNA上的茎环结构形成pre-miRNA,pre-miRNA再进一步被加工为成熟的miRNA。1 DCGR8敲除后,胚胎无法发育至着床后阶段,暗示着D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12


页次:2/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