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态数据集助力脑机接口(BCI)研究:眼动与脑电信号的深度剖析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备受瞩目。它致力于将人类大脑的神经活动转化为可操作的指令或信息,在神经康复、神经形态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这一技术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信号受眼部活动干扰的问题尤为突出。EEG 以其非侵入性、易获取性和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成为实时捕捉大脑电活动、研究神经动力学的关键手段。但它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即会无差别地整合大脑内部所有来源的信号,这使得它极易受到各种干扰,特别是眼部活动产生的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4-09
-
揭秘半野生大额牛转录组:开启遗传密码,助力物种保护与发展
大额牛,一种栖息于印支地区恶劣环境的珍稀半野生牛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独龙江和怒江流域狭窄山谷及周边山区,被称为 “独龙牛”。它的染色体数目(2n=58)处于家牛(Bos taurus,2n=60)和野生印度野牛(Bos gaurus,2n=56)之间 。大额牛体型较大,腿部有独特的 “白袜子” 特征,背最长肌纤维直径小,肉质优良。但由于栖息地隔离以及生态、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挑战,它是研究最少的有蹄类动物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其起源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转录组信息也极为稀少。这不仅限制了人们对其遗传和分子特征的了解,也阻碍了制定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为填补这些知识空白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4-09
-
新型机械翻转拍助力近视学龄儿童改善调节功能:开拓近视防控新路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机械翻转拍对近视学龄儿童调节功能的改善效果,尤其是在减少调节滞后和观察屈光不正变化方面。此外,还探究该设备对调节幅度(AA)和双眼调节灵活度(BAF)的影响。方法:18 名来自中国台湾的近视小学生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 = 10)和对照组(n = 8)。治疗组使用新型机械翻转拍进行为期 4 周的视力训练,每周 4 次,每次 20 分钟;对照组不接受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单眼主观验光、融合交叉柱镜(FCC)法、负镜片模糊法和翻转拍测量屈光不正、调节滞后、AA 和 BAF。结果:训练后,治疗组有显著改善:调节滞后从 0.25 ± 0.26 屈光度(D)降至 0.00 ±
来源:J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1.6
时间:2025-04-09
-
综述:土壤共生体缓解豆科植物中重金属污染污水污泥的影响:对植物修复的意义
### 1. 引言豆科植物(Fabaceae)是仅次于谷物的重要主食,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还能固氮,改善土壤质地和肥力。根瘤菌和 AM 真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三方共生关系,有助于植物吸收养分、抵御胁迫。污水污泥因含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常被用作农业肥料,但其中的重金属会威胁生态系统。本文旨在探讨豆科植物在污水污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常见的豆科植物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和小扁豆(Lens culinaris Medik.),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植物修复中具有潜力。2. 豆科作物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2.1 根瘤菌根瘤菌是能固氮的根瘤菌,在土壤和
来源:Discover Plants
时间:2025-04-09
-
印度恒河下游平原油菜 - 芥菜种子引发处理下的种子发育模式研究:提升油籽产量的关键探索
在印度,油籽作为重要的粮食资源,其供需不平衡问题日益严峻。油菜和芥菜作为印度乃至世界重要的油籽作物,产量却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传统品种存在发芽率低、幼苗死亡率高、种子储存品质下降等问题,在当前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愈发凸显。同时,印度对油菜 - 芥菜的需求预计到 2030 年将大幅增长,这使得寻找提升其产量的方法变得刻不容缓。在这样的背景下,Bidhan Chandra Krishi Viswavidyalaya 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旨在探究种子引发处理对油菜 - 芥菜种子发育模式影响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Discover Plants》上,为解决印度油籽产量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
来源:Discover Plants
时间:2025-04-09
-
新冠疫情下河南乙肝流行态势剖析 —— 基于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的深度洞察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新冠疫情(COVID-19)的爆发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它不仅给各国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还打乱了众多疾病的防控节奏,乙肝(HB)便是其中之一。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发的传染病,主要侵袭肝脏,可导致急慢性肝感染,严重者会发展为肝细胞癌和肝硬化 ,全球约有 3 亿人慢性感染 HBV,每年超 80 万人因乙肝相关肝病离世。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医疗资源被大量调配用于抗击疫情,乙肝的筛查和治疗工作面临重重阻碍,世界卫生组织消除乙肝病毒的目标也受到严峻挑战。为了深入了解新冠疫情对乙肝的影响,以及预测乙肝的发病趋势,来自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4-09
-
全球工作年龄人群牙周疾病负担30年趋势分析: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更新数据
牙周疾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长期困扰着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尤其对于15-69岁的工作年龄人群,这些"沉默的牙齿杀手"不仅导致口臭、牙龈出血等症状,更可能影响就业机会、降低工作效率,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35亿人受口腔疾病困扰,其中牙周病占据重要比例。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系统性流行病学研究却长期缺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在《BMC Public Health》发表的重要研究,首次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对工作年龄人群牙周疾病负担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整合了多种先进分析方法:从204个国家/地区提取1990-2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4-09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精准护理奠基
在医疗领域,肝脏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根本治疗手段,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这一复杂手术在护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肝移植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护理专业性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目前,我国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缺乏一套完整、客观且科学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难以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评估,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优化。为了填补这一空白,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研究人员以 “三维质量结构”(Three-Dimensional Quality Structure)理论为框架,运用文献分析、Delphi 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该研
来源: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7
时间:2025-04-09
-
脉冲Er:YAG激光与曲安奈德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困扰1-2%人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糜烂型不仅带来剧烈疼痛,更被WHO列为癌前病变。传统激素疗法虽有效但存在黏膜萎缩、真菌感染等副作用,而激光技术作为新兴治疗手段,其在OLP中的应用尚缺乏系统验证。大连市口腔医院Zhiyuan Liu团队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直接比较脉冲Er:YAG激光与金标准药物曲安奈德(TA)软膏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40例经病理确诊的糜烂型OLP患者,等分为激光组(50mJ,10Hz)和TA组(每日3次)。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病灶面积、Thongprasom体征评分和功能评分等
来源: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2.1
时间:2025-04-09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腺苷A3受体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T/HS)是急诊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约50%的创伤相关死亡发生在48小时内。这种危急状态不仅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更会引发"致死三联征"——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尽管现代复苏策略已取得进展,但系统性炎症反应(SIRS)和多器官衰竭(MOF)仍是临床难题。在此背景下,腺苷(adenosine)和一氧化氮(NO)这两个关键信号分子引起了研究者浓厚兴趣。腺苷通过A3受体(ADORA3)发挥抗炎和血管调节作用,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产生的NO则是维持血管稳态的核心要素。然而,这两者在T/HS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Trauma and Emergency Surgery 1.9
时间:2025-04-09
-
吕华/罗小舟/杨雨荷团队:独创“原位接枝聚合”技术破解蛋白药物长效与免疫原性难题
近年来,尿酸氧化酶(UOx)重组制剂成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疾病治疗的新方法。UOx是尿酸分解代谢的关键起始酶,在许多生物体内都有表达。然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UOx基因的突变失活,导致人体无法像其他物种那样通过尿酸分解途径将尿酸代谢为水溶性更高的尿囊素。因此,通过补充外源性UOx来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酶替代疗法(ERT)应运而生。尿酸酶天然形式半衰期短且免疫原性强,现有的聚乙二醇化尿酸酶药物制剂(PEG-UOx,如Pegloticase)虽延长了药物半衰期,但仍存在明显的“加速血液清除”(ABC)效应,高达92%的患者会产生抗药抗体,42%产生抗PEG抗体,导致疗效下降甚至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使得
-
PNAS | 傅雄飞团队定量合成生物学精准设计多样性菌落斑图
4月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傅雄飞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题为“Colony pattern multi-stability emerges from a bistable switch”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通过构建合成基因回路“基因开关”,阐明了简单双稳态调控系统与微环境时空异质性耦合产生多态菌落斑图的普适性机制,实现了多样化的菌落斑图的精准设计与合成,为理解生物斑图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双稳态开关与菌落模式的多稳态性研究团队基于一个常见的实验体系——大肠杆菌菌落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发现即使仅依赖一个简单的合成基因开关[1, 2],单
来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时间:2025-04-09
-
南京土壤所在稻田土壤中镉的迁移转化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在具有周期性淹水/排水特征的Cd污染稻田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在淹水期间可利用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生成还原性硫,其与Cd2+进一步通过化学沉淀形成相对稳定的CdS,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在稻田土壤排水过程中,好氧条件可导致CdS被氧化溶解,增加Cd的生物有效性。在该厌氧-好氧过程中,Cd的迁移转化行为亦受多种环境因子如Fe和有机质的影响,但其环境化学过程与机制仍不够明晰。为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军团队首先针对稻田干湿交替过程中CdS的形成与转化过程开展了深入探究。在有机质和无定形铁含量较高的土壤中,淹水过程使得硫酸盐、有机质以及铁氧化物被微生物还原,其中生成的还原性硫与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5-04-09
-
《循环经济视域下中小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实证分析》等两书出版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裴亮研究员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大学等单位专业科技人员共同编写的《循环经济视域下中小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实证分析》和《重金属废水处理新型液膜技术研究》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循环经济视域下中小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实证分析》共11章,主要对循环经济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开创了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系统应用循环经济新理念的先河,是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对我国中小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5-04-09
-
成都生物所廖循团队在黑果枸杞的抗帕金森病活性成分挖掘中取得新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PD的关键病理基础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或变性;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炎症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尚未得到阐明。现有PD药物只能对症治疗,长期服用伴有严重副作用,亟需发展安全有效的新药。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活性分子是PD药物创制的有效策略之一。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为茄科枸杞属灌木,其果实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增强免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5-04-09
-
华南植物园揭示亚热带森林演替中物种多样性通过功能优势性影响地上生物量
已有控制实验研究表明,物种功能多样性和功能优势性共同影响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且随着时间推移,功能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逐渐增强。然而,在自然森林演替进程中,这两者对树木地上生物量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团队博士后古春凤以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中代表早期、中期和晚期演替阶段的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至2020年间森林固定样地的树木监测数据,探讨不同演替阶段中树种物种多样性是否以及如何通过基于五个关键功能性状的群落功能多样性(互补性假说)和功能优势性(生物量比率假说)来影响地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5-04-09
-
华南植物园助力三种濒危报春苣苔成功回归原生境
喀斯特洞穴是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的热点区域,受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洞穴植物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如何在原生洞穴就地保护这些特有植物的同时,寻找其它可能的替代栖息地,成为当前洞穴植物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植物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类群,由于喀斯特的“孤岛”性质,大多数报春苣苔属植物都是分布范围极为狭窄的特有种,通常仅限于喀斯特地区特定的微生境中,许多物种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亟需抢救保护。怀集报春苣苔(P. huaijiensis)、红花报春苣苔(P. rubella)和封开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5-04-09
-
Nature Genetics丨现代农学院邓兴旺团队全球首次成功绘制了六倍体小麦T2T完整基因组图谱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小麦作为“粮仓支柱”,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然而,小麦基因组庞大、结构复杂且富含高度重复序列,长期以来阻碍了小麦研究和育种应用的深入。 2025年4月7日,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等单位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题为“A telomere-to-telomere genome assembly coupled with multi-omic data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5-04-09
-
Nat Commun | 刘实团队揭示乳酸在训练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
2025年4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实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Lactate activates trained immunity by fueling th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and regulating histone lactylation”。该研究工作揭示了乳酸在训练免疫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免疫过程中的能量来源提供新思路。传统观点认为免疫记忆只存在于适应性免疫,近来的研究则显示天然免疫也有记忆,称为“训练免疫”。重编程细胞代谢过程对免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5-04-09
-
苏州医工所马富强、尹焕才团队在等温扩增核心酶的FADS高效创制领域取得进展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DNA扩增检测方法,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简单等特点,在疾病诊断、转基因食品检测等分子POCT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LAMP技术核心酶——Bst DNA聚合酶的性质,包括活性、链置换能力和热稳定性,在LAMP技术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苏州医工所马富强团队长期致力于酶分子改造及超高通量酶筛选技术,搭建了荧光激活微液滴分选(FADS)平台。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该平台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筛选大型突变文库,每天的筛选通量超过1000万个突变体。基于该平台,科研人员设计了基于荧光激活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