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贾英男课题组在应用数智技术开展膳食质量评估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贾英男团队在行为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发表了题为“Relative validity of an intelligent ordering system to estimate dietary intak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a medical school in Shanghai, 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校园智慧点餐系统所收集的在校膳食数据能够高效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7-09

  • Plant Physiology | 基因组所张翠军团队揭示植物耐热的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张翠军课题组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题为“SANT proteins modulate gene expression by coordinating histone H3KAc and Khib levels and regulate plant heat toler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拟南芥中Harbinger转座子衍生蛋白(SANT1/2/3/4,简称SANT蛋白)参与调控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及植物耐热性的分子机制,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4-07-09

  • “耐盐碱抗旱油菜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项目推进会在新疆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刘涛)6月28日至30日,“耐盐碱抗旱油菜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项目推进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举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登记处副处长李荣德,新疆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庆辉,新疆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副处长霍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王新发,新疆奇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法正刚等出席推进会,来自项目成员单位的50余名专家以及昌吉州各县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推广部门负责人、种植大户50余人参加推进会。 张椿雨教授介绍项目进展(记者 刘涛 摄) “华油杂158R”&ld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7-09

  • 【中国科学报】我国耐盐碱抗旱油菜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

    本报讯(记者陈彬 通讯员刘涛)近日,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耐盐碱抗旱油菜新品种“华油杂158R”示范田进行了一次性机收测产,机收实收亩产菜籽达157.9公斤。 示范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吉布库镇,当地年均温度5.5℃、最低温度-32℃。示范田为氯化物-硫酸盐盐碱地,播种前测定全盐平均含量为12.31‰,pH值8.35,属于重度盐碱地。科研人员于2023年9月10日使用机械精量直播油菜,配套滴灌栽培技术,通过积雪覆盖越冬。 专家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华油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7-09

  • 我院9个项目获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立项批准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贾浩洋)7月3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4年湖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立项通知,我校作为牵头单位组织申报51项,获立项批准22项;作为参与单位获立项批准11项。 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鼓励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出台激励政策,持续支持教师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 附:华中农大入选2024年湖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项目清单 审核人 许炎生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7-09

  • 张勇团队合作开发低DNA用量、无扩增的PacBio建库技术LILAP

    基因组信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随着价格的下降,基于三代长读长的测序组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Nat Methods 2022;Nat Rev Gene 2024);其中,PacBio高保真(High-fidelity,HiFi)测序技术因其高精度的测序质量被认为是三代测序的金标准。然而,其标准建库方法需要大量DNA输入(>1 μg),限制了其在小型昆虫或珍稀样本中的应用(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1; Nucleic Acids Res 2020)。DNA扩增虽然可以降低样本输入量,但会引入扩增偏好和人工嵌合序列等错误,影响基因组的完整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09

  • 李伟与周琪团队开发逆转座子基因工程新技术,实现全RNA介导的基因精准写入

    基因组DNA是生命的蓝图,对基因组DNA实现任意尺度的精准操作代表对生命蓝图进行修改绘制的底层能力,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核心。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实现了基因组单碱基和短序列尺度的精准编辑,基本解决了基因组精准编辑的挑战。然而,如何针对应用场景的需求,实现大片段DNA在基因组的高效精准整合,仍然是整个基因工程领域亟需突破的难题。该技术的突破意味着可以通过外源功能基因的精准写入来干预多种不同位点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缺陷等疾病,从而开发更为通用的基因与细胞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重大技术挑战,多种基因写入技术已被开发,如CRISPR核酸酶介导的同源重组或非同源末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09

  • 我国学者在痤疮丙酸杆菌的遗传与功能异质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痤疮丙酸杆菌(C. acnes)在健康人、特应性皮炎和痤疮皮肤中的遗传与功能异质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30098、82273531、82073446、82373489)等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姚煦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巍教授与香港城市大学董立新教授合作,揭示了健康人、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和痤疮患者皮肤中痤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7-09

  • 中外学者Nature发文:新型anti-CRISPR蛋白的作用机理

      CRISPR-Cas系统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强大基因编辑工具,广泛分布于细菌和古生菌中,有效抵御外源DNA的入侵。作为反击,病毒进化出了anti-CRISPR蛋白(Acr),抑制CRISPR-Cas系统的活性。目前,科学家们已发现近百种Acr蛋白,这些蛋白通过多样化的机制发挥功能。  2024年7月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Alan Davidson团队合作,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n anti-CRISPR that pulls apart a CRISPR-Cas c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7-08

  • 中国发现罕见的毒蛇新种

    一条新的毒蛇物种,Ovophis jenkinsi它是在云南发现的,以好斗的防御能力和对潮湿环境的偏好而闻名。一组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烙铁头蛇,一种中等大小的毒蛇。这条蛇是在中国云南发现的,云南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近年来发现了几种新的爬行动物物种。研究和鉴定过程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识别新物种的方法,他们说:“我们检查了200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盈江收集的[蛇]属标本,发现这些标本与所有已知的类似物种都不同。我们于2023年在盈江采集了一些新标本,最终确定这个种群代表了一个烙铁头属新物种!”Ovophis jenkinsi这个新物种被命名为Ovophis jenkin

    来源:ZooKeys

    时间:2024-07-08

  • 电子学院张志勇课题组基于钙钛矿掺杂碳纳米管实现低功耗隧穿晶体管

    硅基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已于2022年进入5纳米技术节点,晶体管特征尺寸接近物理极限,寻求新材料、新原理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焦点。碳纳米管(CNT)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准一维晶格结构、高载流子迁移率等特点,是构建新型CMOS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理想半导体沟道材料之一。与传统硅基半导体材料不同,碳纳米管由C-C sp2共价键组成,化学稳定性强,难以实现可控稳定掺杂,极大限制碳基器件电学调控自由度。近期,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实验室张志勇教授、浙江大学金传洪教授、南京大学朱马光研究员(此前为北京大学电子学院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 S-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调控吗啡镇痛耐受的分子机制

      近期,国际知名期刊《Redox Bi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团队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 alleviates morphine analgesic tolerance by restricting PKCα S-nitros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S-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GSNOR)基因敲除小鼠和神经元中过表达GSNOR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7-06

  • Cell Reports Methods 和 Plant Communications | 中国科大马世嵩课题组开发新型单细胞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算法

           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集不断积累,如何高效分析这些数据以挖掘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已成为单细胞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单细胞数据分析主要分为细胞层面和基因层面两种不同维度的分析。细胞层面的分析着重于揭示细胞异质性、鉴定细胞类型并推导它们的发育轨迹,该领域已积累了一系列成熟的分析工具。相比之下,基因层面的分析则侧重于发现调控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基因及分子模块。然而,单细胞数据的稀疏性特性极大限制了基因层面分析工具的开发。例如,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是探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到数据稀疏性的影响,传统的共表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7-06

  • ​Cell Death & Disease | 陈宇/熊义等团队构建工程化纳米抗体文库并分离得到广谱抗新冠病毒纳米抗体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宇教授与熊义博士等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在线发表了题为“A broad neutralizing nanobody against SARS-CoV-2 engineered from an approved dru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商业化纳米抗体为骨架,构建了1010数量级的工程化纳米抗体文库,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该文库中筛选到多株新型冠状病毒纳米抗体,其中纳米抗体VHH60表现出高效且广谱的新冠病毒中和活性。利用该工程化的纳米抗体文库能够在短时间内筛选得到特异性纳米抗体,在应对未来有大流行风险的传染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4-07-06

  • 苏州医工所庄杰团队在等离子体海水灭菌研究中取得进展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嗜盐性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全球集约化海水养殖业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对水产养殖业及公共卫生安全均存在重大威胁。抗生素是目前海水养殖业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主要手段,然而抗生素大量使用甚至滥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水产品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等问题,开发安全、有效、环境友好的副溶血弧菌杀灭技术迫在眉睫。近年来,大气压等离子体技术因其无化学残留、环境友好、处理效率高、能耗低、使用便捷等独特优势,在微生物灭活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苏州医工所庄杰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种能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4-07-06

  • 上海交大李丹课题组合作发现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Syn相分离的生理功能及调控机制

    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一种内在无序蛋白,在神经末梢突触前体中高度表达,其病理性聚集体是帕金森病的关键病理标志物,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理状态下,α-Syn 可通过突触小泡相关蛋白2(VAMP2)促进神经突触小泡(SV)集群和调节可溶性 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复合体(SNARE complex)的组装1。然而,其生理状态构象及其与SV和其他相关蛋白互作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另外,α-Syn生理功能是否及如何影响其病理聚集未知。2024年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张江高等研究院超快科学中心李丹课题组与美国辛辛那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06

  • 乔杰、闫丽盈、严智强团队研发出基于RNA的胚胎诊断和着床潜能评估方法

    截至目前,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已收录8000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尽管单基因遗传病被认为是罕见的,其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甚至可能低至百万分之一,但单基因病总体发病率高达人口的1%,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对于致病变异明确的家庭,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可以有效阻断疾病向下一代传递。然而目前基于基因组DNA的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准确性和适用范围受到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覆盖不均和等位基因脱扣的影响。此外,即使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诊断为正常的囊胚,仍有约50%的胚胎无法着床。因此,本研究探索利用滋养外胚层细胞中丰富的mRNA转录拷贝来进行突变检测,并同时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06

  • 王代平团队受邀发表动物界雌性灵活替代性繁殖策略综述论文

    替代性繁殖策略(Alternative reproductive tactics,ART)是指同一性别的个体由于竞争而进化出来的不同的繁殖策略,可以理解为:动物界中,为了繁殖成功这个目的,同时又为了避免主流竞争和对抗,而采取“剑走偏锋,曲线救国”或者“Plan B”的策略,这一现象可以在同一种群的同一性别中观察到,例如单独vs群体繁殖。由于雌雄配子的不对称投入比例(Anisogamy,Trives 1972),人们通常认为动物界中雄性的替代性繁殖策略比雌性更常见。近日,动物研究所王代平团队受邀在生态与进化领域旗舰杂志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关于动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06

  • Neuron揭示了侧隔膜在药物成瘾中的关键作用

    1954年,心理学家Olds和Milner通过大鼠颅内自我刺激实验(ICSS)发现了大脑的奖赏系统,被视为现代神经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该实验在大鼠的脑中植入电极,当大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特定脑区的电刺激时,它们会不懈地按压杠杆,甚至忽略进食和饮水等基本生理需求,展示了这些脑区与强烈的愉悦感密切相关。其中外侧隔核脑区(Lateral septum,LS)是产生奖赏效应最强烈的脑区之一。由于传统ICSS电刺激技术的限制,该脑区产生奖赏效应的精准细胞来源一直不清楚。7月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朱英杰团队在Neuron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ellula

    来源:AAAS

    时间:2024-07-05

  • Science Advances丨乳腺上皮细胞命运决定和三阴乳腺癌发生的新分子机制

    2024年7月4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的张宏权教授/战军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在线全文发表了题为“Tumor Suppressor FRMD3 Controls Mammary Epithelial Cell Fate Determination via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的研究论文。这项历时6年的研究采用了2种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结合乳腺癌患者样本的分析,发现抑癌蛋白FRMD3基因失活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中发生“腔上皮转分化为基底上皮”的细胞谱系可塑性改变,其结果导致自发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产生。长期以来乳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07-05


页次:4/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