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广州健康院在高选择性BET BD2抑制剂用于治疗AML的研究中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永团队与中国药科大学吴筱星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系列苯氧芳基吡啶酮作为高选择性BET BD2抑制剂用于AML的治疗。相关成果以“Discovery of Novel Phenoxyaryl Pyridones as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Domain (BET) Inhibitors with High Selectivity for the Second Bromodomain (BD2) to Potentially Treat Acute Myeloid Leukemi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4-07-04

  • 广州健康院揭示人滋养外胚层谱系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VGLL1 cooperates with TEAD4 to control human trophectoderm lineage specification”的文章,成功地解析了VGLL1/TEAD4复合物调控人类na ve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滋养外胚层谱系中细胞命运决定和自我更新的作用机制。   人类胎盘主要由囊胚期的滋养外胚层发育而成。滋养外胚层的异常发育分化将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者胎盘功能障碍,继而引发严重的妊娠疾病,增加胎儿的流产率和死亡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4-07-04

  • 广州健康院揭示碱基类似物调节体细胞重编程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晶团队在Cell & Bio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Epigenetic reshaping through damage: promoting cell fate transition by BrdU and IdU incorporation”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碱基类似物BrdU和IdU通过DNA损伤修复途径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和DNA去甲基化从而促进体细胞重编程的分子作用机制,同时在多个重编程系统中验证并发现了其剂量与作用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该研究基于实验室前期建立的化学成分明确的高效化学重编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4-07-04

  • 什么驱使雌蚊子嗜血?

    雌蚊子需要血液来帮助它们的卵发育。根据今天发表的一项研究,一对激素协同作用来激活或抑制蚊子对血液的渴望。这一发现揭示了蚊子吸引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可能机制,直到现在,这仍然是一个谜。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学家Zhen Zou表示:“这一发现可能为防止蚊子繁殖和疾病传播提供新的农药靶点。”大多数蚊子的雌性——包括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它是导致登革热、黄热病和寨卡病毒的载体——以动物血液为食来产卵。但当它们吃饱了血,它们对血的嗜好就会停止,直到它们产完卵(一只雌蚊一生大概能产卵6-8次,每次200-300颗)。Michael Strand是雅典乔治亚大学的昆虫学家,他想更好地了

    来源:Nature

    时间:2024-07-03

  • 跨物种单细胞组学数据分析的新工具CACIMAR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王杰课题组开发了新的计算工具CACIMAR(Cross-species Analysis of Cell Identities, Markers, Regulations),用于分析跨物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scRNA-seq),揭示物种间细胞类型、标志基因、细胞内调控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进化保守性。相关成果以“CACIMAR: cross-species analysis of cell identities, markers, regu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using single-cell RNA se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4-07-03

  • 染色质结构蛋白CTCF-R567W点突变导致神经发育障碍的分子机制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DNA以复杂而有序的层级结构折叠于细胞核中,包括:远距离染色质环、拓扑相关结构域(TAD)、染色质区室和染色质疆域等。这些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动态变化与细胞命运决定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CCTC结合因子(简称CTCF)最初被报道作为绝缘子结合蛋白发挥作用。另外,CTCF作为染色质架构蛋白在调节染色质高级结构中同样发挥重要的功能。姚红杰课题组前期在CTCF的分子生物学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筛选CTCF的共定位因子、鉴定CTCF可变剪切体并解析其分子细胞功能、CTCF调控染色质绝缘和染色质开放协同调控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此外,临床研究发现C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4-07-03

  • 本土猪预混料及相关地源性饲料原料开发与高效利用项目签约仪式在亚热带生态所召开

    7月1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与广州博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举行本土猪预混料及相关地源性饲料原料开发与高效利用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亚热带生态所首席科学家印遇龙,科技管理与规划处处长刘守龙,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瑞,广州博善生物董事长潘军,农业农村部南京设计院中南分院院长刘平云,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组委会会长李俊柱等出席。签约仪式由组委会秘书长曾蓉主持。潘军简要介绍了高水分地源性饲料原料的利用现状,以及公司进行地源性饲料原料开发利用的相关经验和技术储备,提出了构建地源性饲料原料营养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4-07-03

  • PNAS | 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团队发现m6A识别蛋白通过液-液相分离方式调控果实芳香品质的分子机制

    果实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硬度影响贮运性,风味则决定消费者喜好。为了延长采后货架寿命,人们倾向于培育质地坚硬、耐贮运的商业化品种。然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抱怨大多数商业化培育的果实风味不够浓郁,尤其是香气越来越不足。因此,如何维持果实耐贮性,并满足消费者吃得美味的要求,是果品物流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近日,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团队张波教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题为“The m6A reader SlYTH2 negatively regulates tomato fruit aroma by imped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的研究论文,揭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4-07-03

  • ACS Nano|崔宗强团队在广谱抗新冠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崔宗强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ACS Nano在线发表了题为“A nanoparticle vaccine displaying conserved epitopes of the preexisting neutralizing antibody confers broad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纳米颗粒展示新冠预存中和抗体保守表位的疫苗策略,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广谱抗新冠病毒候选纳米疫苗。自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给人类健康、公共医疗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4-07-03

  • 上海交大王新兵、甘小莺团队在数据驱动的地学知识发现交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王新兵、甘小莺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开展交叉合作研究,提出了一种稀疏海洋观测数据驱动的深度图学习模型OxyGenerator,首次基于观测数据对1920年至2023年全球百年海域溶解氧数据进行准确重建,为分析复杂氧循环及气候调节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是人工智能与海洋学交叉融合的积极尝试。相关成果以“OxyGenerator: Reconstructing Global Ocean Deoxygenation Over a Century with Deep Learning”(基于深度学习重建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03

  • 我院陈仁杰课题组联合研究揭示日间和夜间高温对痴呆相关死亡的影响存在差异

    (供稿:高亚)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慢病中心)周脉耕研究员团队联合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研究,探讨了短期昼夜高温暴露对我国居民痴呆相关死亡的影响。研究结果以“Heat and dementia-related mortality in China”为题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功能退化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其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给社会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健康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7-03

  • 余宏杰课题组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血清流行病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Antibody responses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erological study in Southern China, 2021”为题,于6月29日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mi.2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7-03

  • 汇丰商学院马芳原助理教授合作论文在JFQA发表,研究每股收益与并购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马芳原助理教授的合作论文《每股收益与并购》(“EPS Sensitivity and Mergers”)在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ume 59, Issue 2, March 2024, pp. 521—556)发表。论文合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Sudipto Dasgupta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Jarrad Harford教授。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简称JFQA,发表金融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证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03

  • Cell Reports|上海药物所解析亲吻素受体配体识别与下游G蛋白招募机制

    1996年,kisspeptin在宾夕法尼亚州的Hershey市被发现,并以著名的“Hershey's Kisses”巧克力的名字命名。这种神经肽原本被称为“metastin”,因为它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能力。然而,当人们发现kisspeptin通过与其受体KISS1R结合并激活来发挥作用时,它的生理重要性才真正显现出来。KISS1R信号通路迅速被认为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的最重要的上游调节因素 (图1)。 图1. 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的GPCR信号通路随着对kisspeptin-KISS1R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在生殖生理学领域,kisspeptin被发现是一种强效的促性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03

  • 银盘“时光动画”方法揭示银河系暗物质晕形状

    北京时间6月27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导的合作研究论文“A slightly oblate dark matter halo revealed by a retrograde precessing Galactic disk warp”。该国际团队首创“时光动画”(motion picture)方法,利用不同年龄的造父变星样本直接“看清”银盘翘曲的进动方向和速率,并以此限制了当前银河系的暗物质晕形状为轻微扁球形。在近邻宇宙中,近1/3的盘状星系都非一个完美的圆盘,而是表现出像薯片一样的弯曲状态,天文学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02

  • Nat Commun | 基于化学微扰转录组自监督表征学习的药物筛选

    2024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题为“Deep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of chemical-induced transcriptional profile for phenotype-based drug discove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基于自监督表征学习的深度生成模型TranSiGen,学习化学微扰转录组表征用于药物表型筛选。基于表型的筛选是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侧重于化合物的更全面的细胞响应,提供对疾病机制更全面的理解,并有可能发现新的药物作用机制和治疗机会。高通量RNA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02

  • 红头羊新品种培育工作取得阶段性研究进展

    6月27日,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呼伦贝尔羊种羊场召开了红头羊新品种群鉴定会,对由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等相关单位共同培育的红头羊新品种群进行评审鉴定。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党委委员、董事牟春雨,集团公司畜牧林草部和哈达图农牧场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及相关技术人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农垦经济发展处有关领导,以及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谭支良研究员和生态草牧业科技生态草牧业团队成员参加了鉴定会。会议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委员张燕军,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4-07-02

  • 医学影像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多项成果入选ISBI 2024

    医学影像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多项成果入选ISBI 20242024年IEEE国际生物医学成像研讨会(ISBI 2024)于2024年5月27日至30日在希腊雅典举行,会议由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信号处理学会(SPS)和生物医学工程学会(EMBS)联合举办。IEEE ISBI是涵盖生物医学成像的数学、算法和计算方面的顶级科学会议之一,主要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主题。       本次大会,医学影像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MIRACLE)实验室共有六篇文章入选,其中五篇文章的作者受邀进行口头报告。 中国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3级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时间:2024-07-02

  • 复旦大学洪尚宇和郑琰团队合作揭示生酮饮食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胆汁酸代谢抗肥胖的分子机制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一种高脂肪、适量蛋白质和极低碳水化合物占比的特殊配方饮食。KD能够在短期内降低体重和血糖水平,是肥胖管理中的一种饮食选择。然而,KD抗肥胖和调控能量平衡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不明确。2024年6月27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洪尚宇研究员团队和郑琰研究员团队联合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了题为“Ketogenic diet-induced bile acids protect against obesity through reduced calorie absorption”的研究论文,发现牛磺脱氧胆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4-07-02

  • Nature Metabolism | 复旦大学洪尚宇/郑琰团队合作揭示生酮饮食通过减少肠道脂质吸收抵抗肥胖的分子机制

    生酮饮食(KD)是一种极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适量蛋白质占比的特殊配方饮食。KD能够在短期内降低体重和血糖水平,是肥胖管理中的一种饮食选择。然而,KD抗肥胖和调控能量平衡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不明确。 2024年6月27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洪尚宇研究团队和郑琰研究团队联合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发表了题为Ketogenic diet-induced bile acids protect against obesity through reduced calorie absorp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生酮饮食通过诱导肠道微生物和特异性胆汁酸变化,减少肠道脂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7-02


页次:6/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