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胰腺癌研究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IL 18具有促癌和抑癌功能。虽然它的单剂量治疗对于胰腺癌没有治疗效果,但是当与NF-κB途径抑制剂联合使用时,IL 18改善了胰腺癌小鼠模型的生存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1日的国际学术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秦仁义教授和王敏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延伸阅读:中科院两位学者发表最新文章解析胰腺癌新机制;Cancer Disc:胰腺癌转移的复杂性;大型研究发现多个胰腺癌风险基因。胰腺癌的预后很差,迫切需要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3

  •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深圳大学医学部肿瘤研究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灵菌红素和其类似物奥巴克拉,能在微量浓度下抑制Wnt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的生长,这为灵菌红素及其类似物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公布在10月3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这项研究所有工作均在深圳大学医学部完成,文章通讯作者是深圳大学医学部肿瘤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吕德生教授和Dennis A. Carson教授。吕教授已在多个研究领域获得原创性研究成果,1997年,他鉴定了第一个原核生物的锌转运蛋白;2001年,发现雌激素相关受体能够调控乳腺癌标记基因PS2的表达;2004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3

  • 华中科大研发肝炎免疫抑制新药

    生物通报道: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研究了植物衍生的金线莲苷(kinsenoside,KD),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治疗效果。在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T细胞介导性肝炎,以及装载肝癌细胞(DC/Hepa1-6)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的小鼠AIH中,经过KD治疗,可大幅减少淋巴细胞浸润和促炎性细胞因子诱导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8日的《Hepatology》杂志。延伸阅读:新型水凝胶可增强肝炎药物药效;复旦大学研究组发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策略;厦大夏宁邵教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功研制肝炎疫苗。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3

  • 武汉大学80后教授发表免疫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STING(也称为MITA)介导天然抗病毒信号转导,泛素化对于STING的功能非常关键。目前人们对STING的去泛素化过程还知之甚少。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获得了突破。他们在十一月一日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USP18招募USP20通过去泛素化STING促进天然抗病毒反应。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波(Bo Zhong)。研究人员发现,在DNA病毒感染之后USP18招募USP20来解除STING的K48泛素链,增加STING的稳定性,促进I 型干扰素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USP18或USP20缺乏会导致K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3

  • 甘肃农业大学:光刺激下miRNA对土豆次级代谢的影响如何?

    光是影响土豆代谢途径和刺激其产生次生代谢物的一个重大的环境因素。光诱导马铃薯引发的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的自适应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基因表达的变化。土豆转录水平上的次生代谢途径一直得到广泛的研究,但microRNA(miRNA)转录后调控机制研究却少之又少。甘肃农业大学张金文课题组,运用miRNA测序、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土豆叶片和块茎经红光照射12、24、48h后,miRNA及靶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定量RT-PCR技术,探究miRNA在次生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小RNA文库结果表示,叶片中共发现有31个差异表达miRNA,块茎中有48个差异表达miRNA。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红光刺激下,土豆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11-03

  • 清华北大两教授合作发表Nature Genetics

    生物通报道: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两个研究组合作,发表了题为“Stabilizing mutations of KLHL24 ubiquitin ligase cause loss of keratin 14 and human skin fragility”的文章,通过多方面实验发现了一种由于自体泛素化修饰失调引发的疾病作用机制,即Klhl24 突变会导致产生稳定的KLHL24-ΔN28,引发Krt14降解,这为治疗相关疾病开辟了新途径。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公布在10月31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勇教授,和清华大学医学院谭旭教授。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2

  • 朱健康院士Nature子刊表观遗传学成果

    生物通报道:拟南芥5-甲基胞嘧啶(5mC)DNA糖基化酶的ROS1/DEMETER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第一个遗传表征的DNA去甲基化酶。然而,ROS1靶基因位点的特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10月31日在《Nature Plan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和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拟南芥Col-0和C24生态型中的ROS1靶位点进行了表征。他们发现ROS1倾向于靶定转座因子(TES)和基因间区。与大多数TEs相比,ROS1靶向TEs更接近于蛋白质编码基因,这表明ROS1可能阻止DNA甲基化从TEs扩散到附近的基因。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郎曌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2

  • 卢煜明教授PNAS发布第二代无创胎儿基因组分析结果

    生物通报道:今年9月,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揭晓。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的卢煜明(Dennis Ming Yuk Lo)教授因发现可以从母亲血液中提取到胎儿DNA,而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生命科学大奖奖金。作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卢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了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也因此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专访卢煜明:寻找科学宝藏,不可一叶障目其研究组近期发表了题为“Second generation noninvasive fetal genome a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2

  • 浙大,中科院发表PNAS文章:抗性淀粉合成新机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急剧增长,到21世纪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健康人体小肠内难以消化吸收的淀粉及淀粉降解物的总称,摄入高抗性淀粉食品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对肥胖症和肠道疾病起到积极预防作用。研究表明,抗性淀粉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8-20克,而常规水稻品种中抗性淀粉含量普遍低于3%,提高水稻品种中抗性淀粉含量对于提高稻米营养品质与医疗保健作用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抗性淀粉相关合成基因和分子机理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11-02

  • 中科院女博导Cancer Res解析胰腺癌miRNA

    生物通报道:发生在90%以上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KRAS激活,可驱动肿瘤进展和转移,但是这些过程背后的根本机制,仍然还不明确。10月28日在《Cancer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Cleveland Clinic Lerner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PDAC转移的一个关键机制,并将miR-489确定为一个候选治疗靶点。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刘默芳研究员。刘默芳研究员分别于1991年、1994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1

  • 青年学者Hepatology破解糖酵解与癌症的关联

    生物通报道:癌细胞会由正常细胞的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变为通过糖酵解或燃烧糖来提供能量。恶性肿瘤必须有外部能量供应。它们不受控制的生长需要稳定的血流和营养。因此,研究人员试图消灭癌症的一种方法就是,靶定正在发生代谢变化的癌细胞,因为这些代谢变化可使肿瘤能够快速生长。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糖酵解通路的产能关键代谢酶PGK1的高表达及其乙酰化修饰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为进一步阐明细胞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开发以代谢酶为靶标的特异性药物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24日的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生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1

  • Nature综述亮点推荐上海交大教授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TNF-α疫苗研究方向取得突破进展,他们将白喉毒素的转膜结构域DTT作为内源性靶点的载体蛋白,不仅可以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且单个表位的应用也避免了TNF-α本身的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能。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并被著名风湿病免疫杂志Nature review rheumatology以“Paving the way for TNF vaccines”为题在Research highlight版块进行专门报道。这项研究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李荣秀教授领导完成,李教授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从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1

  • 上海启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基因组研究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仇逸)如何在精准医学时代提升先天性心脏病预防诊疗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精准医疗实验诊断中心日前成立,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贺林宣布,作为人类单靶标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基因组研究计划正式启动。根据计划,研究人员将对约2000例圆锥动脉干畸形及5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父母基因组序列的过滤及与正常基因的对比,发现罕见致病突变。研究人员将采用统计遗传学方法对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等进行分析,发现更多致病易感基因,并采集孕期相关危险环境因素以及流行病学依据,从而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级预防、产前诊断、早期干预以及疾病管理提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11-01

  • 港大女学者Hepatology发表肝癌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Oct4/miR-1246的过表达,可通过同时抑制β-连环蛋白破坏复合物的多个抑制因子(AXIN2和GSK3β),大大激活和维持CD133+ 肝脏CSCs和HCC中的Wnt信号,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机制,通过这种机制Wnt介导HCC发展出干细胞样特性。研究还指出,通过一种新的机制,Oct4和Wnt/β-连环蛋白自我更新途径被miR-1246联系起来。这项研究发布在10月27日的《Hepatology》杂志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元云飞教授也是本文共同作者。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解剖学系助理教授马桂宜(Stephanie M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31

  • 百人学者Nature子刊获结构生物学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真菌非核糖体多肽合酶(NRPS)关键功能域(CT)(1.8Å分辨率)和处于活化状态T-CT复合物(2.49Å分辨率)晶体结构,这解释了真菌NRPS中CT功能域为何必须依赖T功能域才发挥作用。这一研究成果10月18日公布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中科院周佳海研究员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Yi Tang教授,第一作者是张金儒博士。由细菌或真菌通过自身代谢合成的天然多肽化合物,例如青霉素、环孢素、棘白霉素类化合物等,许多都具有抗菌或抗肿瘤活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31

  • 同济大学教授最新文章:癌症与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通报道: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ULC cooperates with MALAT1 to aggravate liver cancer stem cells growth through telomere repeat-binding factor 2”的文章,长链非编码RNA-HULC、MALAT1、端粒重复结合蛋白2(TRF2)在人类肝癌组织中均呈上调表达,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了HULC和MALAT1协同调控TRF2促进肝癌干细胞的生长能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26日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31

  • 阿尔茨海默病为何与肠道微生物有关?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损伤. 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宿主大脑功能和行为, 包括认知行为. 宿主的无菌状态、抗生素干扰、益生菌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31

  • 杨力受邀发表Molecular Cell综述解析可变剪接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杨力研究组受邀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发表了题为RNA structure switches RBP binding 的专评文章,对该刊同期发表的一项题为RNA sequence context effects measured in vitro predict in vivo protein binding and regulation 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和推荐。杨力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杨力一直从事转录组水平的RNA复杂性及其调控研究,在RNA可变剪接、RNA反向剪接产生环形RNA、RNA编辑修饰和长非编码R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31

  • 中药材“甘草”基因组测序完成

     对分子育种栽培改进药效有重要意义科技日报东京10月27日电 (记者陈超)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千叶大学、高知大学和大阪大学等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对中药材“甘草”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成功取得了推测的全部基因94.5%的基因信息。甘草是一种豆科植物,广泛应用于各种中药中,是重要的中药原料。它具有改善肝功能、治疗消化性溃疡、抗炎症及止疼止咳等多种功效。甘草根部富含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的甜度是砂糖的150倍,可用作非糖基甜味料,具有预防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同时甘草也是医药、化妆品、天然甜味料的重要原料,需求量极大。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不但可根据其基因组信息高效育种,还可对有效药用成分甘草甜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10-31

  • 中科院Cell子刊发表lncRNA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些长度超过二百个核苷酸的RNA分子,来自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域。虽然lncRNA没有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研究者们普遍认为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对它们的具体功能还知之甚少。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最近鉴定了一种源自多顺反子转录本的lncRNA。他们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一种不寻常的加工机制会生成能隔离多个RNA结合蛋白的SPA LncRNA。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陈玲玲(Ling-Ling 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8


页次:630/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