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科院“****”陈佺教授连发两项自噬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陈佺博士,主要集中研究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调控中的关键作用及线粒体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同时开展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在国际主流杂志 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80多篇。(相关阅读:南开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成果;南开大学Nature子刊揭示重要癌症信号调控机制)2016年12月份,陈佺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和《eLif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23

  • 浙江大学教授Sci Rep发文:明星抑癌基因p53在重编程中的作用

    生物通报道:浙江大学细胞发育研究所,动物科学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抑癌基因p53的异构体同样在重编程过程中会被激活,维持重编程细胞的遗传稳定性。这对于了解iPS细胞在再生医学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浙江大学细胞发育研究所陈军教授,肖磊教授,以及彭金荣教授,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龚璐。陈军教授研究组研究方向包括抑癌基因p53(及其异构体)信号途径在器官发育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分子机理,利用转座子和可诱导体系,建立崭新的DNA插入诱变体系,研究器官再生等。多功能干细胞(iPS cells)在再生医学上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23

  • 河南农大李潮海课题组:玉米不完全融合的心皮子房和其野生型之间的形态和转录组谱的差异

    植物的子房来源于心皮,其形成需要心皮边缘组织的协调生长和发育,这对于果实形状,种子分散和谷物产量至关重要。心皮发育的分子调节依赖于microRNA、转录因子(TF)和激素合成的复杂调节途径。在这项研究中,河南农业大学李潮海课题组通过形态学和组织学对玉米进行研究,以捕获心皮的发育阶段。此外,利用RNA-seq,研究可能调节不完全融合心皮(ifc)子房形成的转录网络。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玉米子房中的心皮融合,并鉴定ifc子房和其野生型(WT)之间转录组的差异。实验者取不完全融合心皮(ifc)及野生型(WT)玉米子房进行实验。在玉米不完全融合的心皮(ifc)中分离出新的突变,这个突变导致在子房上形成了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12-23

  • 西安交大一附院李磊教授Cell Res用单细胞外显子组测序研究肾细胞癌

    生物通报道:肾细胞癌(R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和肾肿瘤的90%~95%。转移性疾病通常会对放疗和化疗产生耐药性。免疫治疗表现出15%至20%的有限反应率。肿瘤干细胞(CSCs)是肾癌发生、发展以及耐药性的关键参与因子。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RCC是一种遗传学明显不同的成人癌症,具有相对较低的突变率。测序分析表明,一些常见的体细胞突变在RCC患者之间是共有的。最近,单细胞外显子组测序已被用于评估许多类型肿瘤中的体细胞突变。然而,尚未系统地将该技术用于识别RCC的CSCs中的关键基因。延伸阅读:Cell综述:肾细胞癌基因全景图;Opdivo(nivolumab)和Yervoy(ipilimu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22

  • 华大基因通过双胞胎人群揭示遗传和外部环境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2016年12月21日,由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国家基因库、澳门科技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完成了首个双胞胎群体的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鸟枪法测序研究项目。该研究明确了人体自身遗传背景及外部环境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和代谢的重要影响。最新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Cell旗下子刊Cell Systems。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遗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相结合才能对肠道菌群进行“塑造”。双胞胎之间有完全相同或者一半相同的遗传背景,并生活在类似的环境里,这些特点使其成为该项研究的“完美群体”。深入研究肠道菌群的多层次物种分类和复杂的代谢途径,需要以参考基因集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6-12-22

  •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黄聿教授发表Nature文章:
    揭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黄聿教授领导,与天津医科大学及台湾细胞与系统医学研究所合作的一项跨地域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内转录调控因子YAP/TAZ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血管炎症关系密切。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壁血脂(主要为胆固醇)、钙沉积物及免疫细胞等积聚而形成斑块,随时间增长导致血管壁增厚或硬化,是中风和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研究团队经过实验小鼠的实验发现YAP/TAZ为潜在治疗靶点。YAP/TAZ又被视为癌基因,会促进癌症发生。研究组发现,几种用于胮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可以抑制YAP/TAZ的活性,因此他们希望这一新发现除了心血管病,还可为癌症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21

  • 中国医学科学院特聘教授最新Nature子刊文章:与众不同的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一株海洋红树林来源的土曲霉的基因组中首次发掘到一个新颖的aPTase基因AtaPT。并通过结构生物学阐明了AtaPT具有显著杂泛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指出AtaPT在药用活性化合物生物合成与天然药物合成生物学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公布于12月19日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戴均贵教授,以及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员。戴均贵教授曾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被聘为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协和创新团队带头人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21

  • 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Cell Res最新发现:寨卡病毒有可能治愈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ransfer of convalescent serum to pregnant mice prevents 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microcephaly in offspring”的文章,发现含有高滴度中和性抗体的寨卡病人康复期血清,可防治病毒感染胎儿的大脑,预防小头畸形症的发生。这也就是说孕期感染寨卡病毒有望治愈。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6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参与研究的主要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秦成峰研究员等。许执恒研究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21

  • 上海交大发表MCP最新成果:首个全覆盖登革病毒蛋白质芯片

    生物通报道:作为RNA病毒中的一种,登革病毒每年感染数千万人,其遗传信息高度可变,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药物及研究工具。近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广东省CDC病原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apid production of virus protein microarray using Protein microArray fabrication through GEne Synthesis (PAGES)”的文章,报道了全球第一款全覆盖登革病毒蛋白质芯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3日的国际蛋白质组学领域权威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20

  • 杰青研究员发表Cell子刊文章解析免疫动态平衡

       12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Host & Microb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题为An E3 Ubiquitin ligase-BAG Protein Module Controls Plant Innate Immunity and Broad-Spectrum Disease Resistance(《一个E3连接酶-BAG蛋白分子模块调控植物免疫和广谱抗病性》)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功克隆了广谱抗病调控基因EBR1(Enhanced Blight and Blast Resistance 1),并揭示了水稻E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12-20

  •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自然》2016年重大科学事件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12月16日发布了题为2016 in news: The science events that shaped the year的文章,点评2016年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事件,中国科学院完成或参与的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入选,包括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宫二号空间科学实验任务等。此外,中国在航天、气候变化以及基因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其他多项重要成果也被认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然》杂志文章指出,2016年的航天领域里,中国收获了丰硕成果。8月,中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11月,中国成功发射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10月与1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12-20

  • 北大教授连发Nature子刊,NAR文章:解答细菌为何能“不死”

    生物体受到环境胁迫(如营养缺乏,药物中毒等)时,其细胞内部的基本生命活动(如主管蛋白质翻译的核糖体)如何应对环境变化调节其自身活性,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微生物领域,对大肠杆菌的相关研究将有利于人们在认识生命现象的同时,揭示抗生素等抑制剂对细菌生长的作用机制,掌握控制及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以应对耐药细菌对人类日益增长的威胁。 常言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么如果是大肠杆菌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它又是如何“不死”的呢?对于细菌来说,蛋白质占其干重的60%到80%,消耗细菌2/3的能量支出,促使细菌将最主要的代谢与能量资源用于其蛋白质合成。因此蛋白质合成在细菌生长中处于核心环节,通过定量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9

  • 中国水稻研究所曹立勇和程式华课题组:水稻中与产量相关性状多效性有关的一种新的QTL

    抽穗期(HD)是水稻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同时也是不同水稻品种适应特定生长地区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光线条件的重要生态特征。水稻不仅在确保世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遗传和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在这项研究中,中国水稻研究所曹立勇和程式华课题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两种品系的水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时定量RT-PCR进行验证,将与抽穗期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基因qHD5精细定位到水稻5号染色体短臂上大小为52.92 kb的区域。该实验取两个近等基因系(NIL)水稻,采集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研究发现,主要影响数量性状位点(QTL)的qHD5基因,被认为是导致NIL(BG1)和NIL(XLJ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12-19

  • 华大基因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共同揭示慢性淋巴系白血病的演化历程

    2016年12月16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科学家研究团队,通过多组学解读一例具有29年跟踪记录历史的慢性淋巴系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变化情况,揭示了CLL的演化历程。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有数据表明,仅在2015年,中国就有大约429万人被确诊患有癌症,约281万人死于癌症。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对癌症发展机制的研究,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寻找癌症的弱点。CLL发展缓慢、病人生存时间长等特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6-12-19

  • 江苏疾控首次鉴定一种新型环状单链DNA病毒

    该病毒是我中心病原所对今年9月27日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送检的一例从新加坡回国的发热病人咽拭子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后所得。病原所实验室人员通过对送检样本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发现其中含有一种新型环状单链DNA病毒片段,后根据高通量测序reads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病人咽拭子样本进行PCR扩增,产物经过sanger测序、序列组装,于10月26日获得该病毒全长基因序列3018 nt。 该病毒基因组含2种主要开放读码框(ORFs),分别编码复制酶蛋白Rep和衣壳蛋白Cap;有2个基因间隔区,其中大的间隔区含有环状病毒特征性茎环结构。与该病毒最相似的为猪粪相关的环状病毒5(porcine stool-as

    来源:江苏疾控

    时间:2016-12-19

  • 清华大学施一公年底再发Science文章:六篇文章把一个故事说完整

    生物通报道:去年年中,清华大学著名教授施一公研究组在Science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报道了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解析的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2016年初与年中时,这一研究组又分别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组装过程中一个关键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以及酵母剪接体激活状态结构和第一步催化反应后的酵母剪接体的结构。为了把这个故事说完整,在最新一期(12月15日)Science杂志上,施一公研究组又再次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第二步催化反应后的酵母剪接体结构,这一结构的分辨率高达 4.0 Å。 剪接体作为真核细胞中催化pre-mRNA剪接过程的执行者,是真核生物最基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6

  • 滨州医学院Nature Medicine文章:节食能治疗白血病?

    生物通报道:来自滨州医学院BMU–UTSW联合泰山免疫研究组,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Fasting selectively blocks development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via leptin-receptor upregulation”的文章,发现节食对肿瘤生长的作用具有癌症类型特异性,这为利用节食所产生后续的功效而又不必节食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相应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2日Nature Medicin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滨州医学院“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张成城博士,张博士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6

  • 陈雪梅和曹晓风两位女院士eLife解析siRNA合成调控

    生物通报道:近期,来自深圳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发表题为“Biogenesis of phased siRNAs on membrane-bound polysome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指出,拟南芥microRNAs (miRNAs)和小干扰RNAs (siRNAs)在内质网(ER)和细胞质之间是明显分区的。所有的miRNAs与膜结合的多核糖体(MBPs)相关。这些结果将MBPs确立为植物miRNAs的作用位点,并揭示了核糖体和ER在siRNA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从而扩展了粗内质网的已知功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6

  • 中山大学姚楠教授课题组Plant Cell解析植物鞘脂合成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近期,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植物学国际权威期刊Plant Cell在线发表题为“Orosomucoid Proteins Interact with the Small Subunit of 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and Contribute to Sphingolipid Homeostasis and Stress Response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成果,报道了他们在植物鞘脂合成的调控机制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该论文揭示了植物类黏膜蛋白作为植物鞘脂生物合成的负调控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抗环境胁迫中的重要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6

  • 浙大周雪平教授、清华戚益军教授Cell子刊发表植物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2016年12月10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Cell出版集团旗下子刊《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Turnip yellow mosaic virus P69 interacts with and suppresses GLK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cause pale-green symptom in Arabidopsis ”。该研究表明,芜菁黄花叶病毒P69可与GLK相互作用,并对其进行抑制,引起拟南芥的亮黄色花叶症状。浙江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周雪平教授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学的戚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5


页次:623/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