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张启发院士今年第3篇PNAS:控制水稻光敏雄性不育的基因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陆续有研究发现了非编码RNAs在调节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phasiRNA(phased small-interfering RNAs)是非编码RNA中发现的最新成员,目前对于其生物学功能我们还知之甚少。12月1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题为“PMS1T, producing phased small-interfering RNAs, regulates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到了水稻控制光敏雄性核不育的基因pms1,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解析。范优荣(Y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5

  • 中科院孙青原等人在PLOS Genetics发表最新遗传学成果

    生物通报道:近期,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和深圳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遗传学权威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题为“Protein Phosphatase 6 Protects Prophase I-Arrested Oocytes by Safeguarding Genomic Integrity”的学术成果。这项研究指出,蛋白质磷酸酶8可通过保护基因组的完整性,保护分裂前期I阻滞的卵母细胞。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孙青原研究员、王震波副研究员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许兴智,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延伸阅读:中科院孙青原研究组PNAS解析糖尿病的跨代遗传。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停滞在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5

  • 华大基因参与破译虎尾海马全基因组

    2016年12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华大基因和新加坡A*STAR研究院共同组成的研究小组,联合破译了虎尾海马(Hippocampus comes)的全基因组,有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海马隶属于海龙科。与其他硬骨鱼不同,海马呈现高度特殊的形态,例如头部前方具有管状长嘴,无腹鳍和尾鳍,尾端卷曲,全身覆盖硬骨骼,没有鳞片等。另一个特殊的点在于其雄性育儿及性别角色逆转,即雌性海马将卵子放入雄性海马的育儿袋中,雄性海马通过育儿袋孵化胚胎直到分娩。为了探索海马特殊的形态及繁殖方式背后的遗传基础,研究小组针对虎尾海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其他辐鳍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6-12-15

  • 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最新Nature子刊文章:DNA同源重组的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今年4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宏伟教授接替施一公教授,成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不再担任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王教授主要从事冷冻电子显微学研究,利用这一技术分析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12月12日,其研究组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获得了人RAD51-DNA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这对于解析DNA同源重组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真核细胞中,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HR)是介导DSB修复的两个重要信号通路。其中HR利用了姐妹染色单体中的同源序列作为模板来引导修复合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4

  • 上海生科院刘小龙研究员PNAS解析HSCs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调控因子

    生物通报道:造血干细胞(HSCs)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来维持身所有血细胞的生产。然而,单个HSCs如何完成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12月12日在《PNA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Uhrf1——DNA甲基化的一个关键表观遗传调节因子,特异性地控制着这个关键过程。在损害自我更新能力的情况下,当缺乏Uhrf1时,HSCs经历了红细胞偏向分化,从而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和致死。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刘小龙(Xiaolong Liu)研究员。近年来,刘博士在免疫T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其功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4

  • 上海交大教授最新文章通过7000个癌症基因组分析找到全新靶标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解析了33类肿瘤的7000例临床病人基因组,将识别的47,000多个突变数据映射至已发现的蛋白结构上,用以寻找各类型肿瘤全新靶标,并找到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全新靶标PDE10A。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AJHG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健(Jian Zhang)教授,以及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赵中明(Zhongming Zhao)教授。张健教授2009年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研究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设计领域,特别是别构药物设计方法发展、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和作用机制探索等。论文的第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4

  • 同济大学等处Genes&Dev揭示DNA修复的新型调节因子

    生物通报道: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将UHRF1确定为DNA修复的一个新型调节因子,并揭示了一种模型,在这种模型中磷酸化-去泛素化级联反应动态地调节着BRCA2–RAD51通路。这一研究结果发布在12月9日的《Genes&Development》杂志上。美国梅奥诊所临床中心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的楼振昆(Zhenkun Lou)教授,和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袁健(Jian Yu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袁健教授一直致力于DNA损伤与肿瘤发生相关性研究。工作重点集中在DNA损伤诱导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4

  • 哈医大张岩课题组《NAR》发表疾病甲基化新成果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岩教授带领的计算表观遗传学课题组在著名生命科学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新成果,发布了人类疾病甲基化数据库DiseaseMeth version 2.0。DNA甲基化是一种发生在DNA序列上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参与调控包括发育、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等重要的生命过程,特别的是异常的DNA甲基化则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复杂疾病。因此,对于DNA甲基化与疾病的关系的收集整理对于揭示DNA甲基化的致病机制至关重要。该课题组于2012年在《NAR》首次发布了人类疾病甲基化数据库Disease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

    时间:2016-12-14

  • 著名学者朱健康院士Cell Research发表表观遗传学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转座子通常是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保持沉默的。12月9日,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美国普渡大学以及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将一对Harbinger转座子衍生蛋白(HDPs)——HDP1和HDP2,确定为抗沉默因子。hdp1和hdp2突变体表现出转基因和一些转座子的沉默增强。著名学者朱健康院士是本文通讯作者。延伸阅读:朱健康院士Cell子刊:用改良的CRISPR系统精确编辑水稻基因组;朱健康院士Nature子刊表观遗传学成果;朱健康Cell Discovery发现杂种优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3

  • 南开大学长江特聘教授陈佺自噬研究成果刊登Cell Research

    生物通报道:自噬需要多种多样的膜来源,并涉及mATG9(ATG家族中唯一的膜蛋白)的膜转运。然而,mATG9转运以启动自噬的分子调控,仍不明确。目前,来自南开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广东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两个保守的经典接头蛋白,分选mATG9胞质N末端的信号,这介导了mATG9从质膜和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TGN)的转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9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佺教授和朱玉山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阅读:Cell:新型内质网钙通道;南开大学Nature子刊揭示重要癌症信号调控机制;南开大学Cell子刊解析线粒体自噬。单个细胞不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3

  • 盘点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医学类)

    前篇:最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生物类)生物通报道:近期201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在京发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2006年-2016年十年间,中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12.8%,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数较多的6个学科是: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物理学、计算技术、材料科学。中国作者参与国际论文合著数量较多的6个学科是:生物学、临床医学、化学、物理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体现了其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2015年,我国有18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十位,包括临床医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3

  • 山东大学医学院《自然通讯》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NLRP3炎性体在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炎症性疾病。NLRP3蛋白表达是炎性体激活的一个决定步骤,因此它的表达必须严格控制,以维持免疫稳态和避免有害的影响。然而,NLRP3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仍然是未知的。12月8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山东大学医学院以及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将E3泛素连接酶TRIM31确定为NLRP3炎性体的一个反馈抑制器。TRIM31直接与NLRP3结合,促进K48-连接的多聚泛素化和NLRP3的蛋白酶体降解。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山东大学医学院的赵伟教授和高成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3

  • 上海交大教授Cell Stem Cell新发现:干细胞的表观-代谢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我们的机体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新细胞不断替换特化细胞来维持皮肤、肠、血液和其他组织,或在损伤后修复它们。由于分化细胞通常无法分裂,更新几乎总是由组织特异性的干细胞来完成,它们能够不断地生成新细胞。但是这其中具体的机制至今科学家们并不是十分清楚。近期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人全基因组范围转录因子siRNA文库筛选了参与人ESC自我更新的转录因子,发现一系列对维持人ESC特性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其中特别指出了PHB作为HIRA复合体新成员在调控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自我更新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机制。这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3

  • 汕头大学张灏团队携手诺贝尔奖得主最新PNAS发现胃癌新靶点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高发肿瘤中处于前四位,是肿瘤导致死亡的前两位原因。全球接近一半的新发胃癌病例在中国。胃癌发病原因复杂,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目前公认的胃癌危险因素,其他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因素,遗传背景,性别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都和胃癌发病有关。临床上针对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但是治疗效果有限,其中ⅡⅣ期胃癌病人即使治疗复发率仍可高达大约40%。晚期胃癌可转移至肝、胰腺、大网膜、食管、胆管以及淋巴结的部位。胃癌是一种异质性的恶性疾病,病理类型复杂,还受到肿瘤部位、人种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甚至不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也都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分子靶点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攻克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2

  • 青年学者Cell Death Dis:PINK1自磷酸化修饰的重要作用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在模式生物果蝇中建立PINK1/Parkin诱导的神经元退化的疾病模型,从而揭示了PINK1的自磷酸化修饰以及PINK1激酶介导的Parkin磷酸化修饰在线粒体质量监控中起重要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日的Cell Death and Disease 杂志上,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王涛研究员领导完成,王涛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组主要应用果蝇和小鼠模型研究导致癌细胞线粒体调控异常的分子机理,以及其和癌症发生的相互关联。 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一系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或者内部遗传基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12

  • 中国农科院程登发和周旭国组:有翅和无翅麦长管蚜microRNAs表达谱的差异分析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片段、单链的非编码RNAs,调控基因的表达,尤其在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一种全球分布,对麦类作物极具破坏性的害虫,成虫分为有翅和无翅两种不同的形态变异,通过孤雌生殖繁育后代。在这项研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程登发和周旭国课题组,利用小RNA测序对有翅及无翅麦长管蚜miRNAs表达谱进行分析与鉴定,并通过实时定量RT-PCR进行验证,以探究其调控机制。取由一个无翅雌性成虫孤雌生殖产生的,有翅和无翅全同胞成虫进行实验。小RNA测序结果表明,麦长管蚜中共鉴定出345个miRNAs,其中168个保守miRNAs,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12-12

  •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华学军、金京波PNAS发表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光是一个普遍的环境因素,在植物发育和应激反应的各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光是否也可以调节应激诱导的转录记忆,仍然是不明确的。12月7日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光信号积极参与盐诱导的Δ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 1 (P5CS1)的转录记忆,以及随后的脯氨酸积累。此外,HY5依赖性的光信号,对于恢复期P5CS1中盐诱导的H3K4me3维护,是必需的。这种机制可能也在其他应激条件起作用,并可能揭示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胁迫应激反应的协同效应。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华学军、金京波两位研究员,是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9

  • 中山大学关新元教授Nature子刊发表食管鳞状细胞癌最新研究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和郑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整合素α7是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一个功能性的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这一研究发现于12月7日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任职于香港大学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关新元(Xin-Yuan Gu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基因、肿瘤干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等。在国际SCI收录的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被引用超过13000次。相关阅读:中山大学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文章;关新元教授权威期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食管鳞状细胞癌(OSCC),是食道癌的主要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9

  • 厦大著名科学家Nature子刊等多篇文章获免疫与癌症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厦门大学的韩家淮教授是先天性免疫信号传导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是p38这个进化上保守的应激信号通道的发现者和权威,在细胞坏死的研究上也有引导性工作。近期其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等处合作,分别获得了p38α在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递呈中重要作用,以及miRNA与肠癌相关性的最新进展。第一篇文章中,韩家淮教授研究组与日本东京大学Motoyuki Otsuka教授合作,揭示了miRNA活性下降在慢性肠炎相关肠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慢性肠炎是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其中详细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慢性肠炎过程中,除了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外,肠组织中微小RNA(miRN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9

  • 《Scientific Reports》报告HCC转移新机制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内外转移是导致临床手术后病人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肝癌的化疗药物,寻找治疗HCC转移的有效靶点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来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周伟平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任浩教授,上海同仁医院马俐君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临床样本,细胞系功能实验的研究,发现TMED3的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转移和病人生存率相关,且通过调控IL-11/STAT3 Pathway 影响细胞转移。该研究的发现为治疗HCC的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靶标。研究思路 研究结果1.TMED3在HCC病人中的表

    来源:上海伯豪

    时间:2016-12-09


页次:624/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