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浙江大学优青发表Cell子刊文章 解析代谢与免疫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动物疾病模型,结合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手段,发现胆酸可以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从而改善炎症性疾病,如脓毒症、腹腔炎以及二型糖尿病等的发生,揭示了脂代谢通路蛋白参与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出版社旗下Immunity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王迪(Di Wang)教授,王教授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科院,200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免疫代谢学、细胞免疫学、分子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2015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当前人类多数顽疾均与免疫系统紊乱相关,而免疫系统受代谢系统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8

  • 林鸿宣院士PLOS发表水稻遗传学成果

    生物通报道:每穗粒数——水稻产生改良的一个有价值的农艺学性状,受到生殖分生组织活性的极大影响。反过来,这种活性受到转录和植物激素调节因子的控制,特别是KNOX蛋白和细胞分裂素。然而,由于植物激素调节因子之间串扰的复杂性,GAs在水稻这些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调控网络如何起作用,还鲜为人知。10月20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的科学家们,在水稻中确定了一个新的GA生物合成基因,并展示了其在改善粒数和粮食产量中的作用。该研究还指出,KNOX介导的细胞分裂素-GA活性再平衡机制,调节着花序分生组织的发育和维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8

  • “刷脸”就可以 国内生物识别市场望达300亿

    生物识别通过高科技手段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人脸、虹膜等以及行为特征包括笔迹、声音、步态等进行身份鉴定,身份识别的前提是信息收集。随着生物识别产业的快速发展,“看脸”时代开始来临。近日“身份证网上副本”平台发布,即将在多个地方投入试点。通过这个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生成唯一编号的“身份证网上副本”,并通过“刷脸”等技术手段读取和使用。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到73.39亿美元。其中,指纹识别技术使用范围最广,产品市场份额约为58%;其次是人脸识别产品,约占18%,预计至2017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时间:2016-10-28

  • 厦大苏新专教授携手王荣福教授Immunity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I型干扰素(IFN)是控制病原体感染的关键,然而,其在类浆细胞(pDCs)中的调控机制仍然还不明确。近期,来自中山大学、休斯敦卫理公会研究所、厦门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Cell子刊《Immunity》发表一项研究,确定了I型IFN信号在pDCs中的一个关键调控机制,以及免疫细胞对于产生强大免疫力对抗致命YM感染所发挥的阶段特异性功能。厦门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的苏新专教授,和美国休斯敦卫斯理公会研究所、康奈尔大学的王荣福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苏新专教授的课题组主要以鼠疟原虫为模型,用遗传杂交、基因敲除、基因组测序和表达分析等方法来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7

  • 清华教授2016连发多篇文章:首次揭示组蛋白巴豆酰化特异识别机制

    生物通报道: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是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事件,被认为构成一类“组蛋白密码”,控制着染色质层面的遗传信息解读,在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命运决定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研究团队近期在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通过对表观调控因子AF9和YEATS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首次发现YEATS结构域是一类偏好性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阅读器,并阐明了该结构域通过特异读取组蛋白巴豆酰化密码促进基因转录的分子细胞机制。相关成果接连发表在Molecular Cell和Cell Research杂志上,这些研究由清华大学李海涛教授实验室,与洛克菲勒大学C. David 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7

  • 山大泰山学者李国君教授再发转录组组装新法

    生物通报道:山东大学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国君教授,1996年毕业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和韩国多所大学工作或访问。2004年曾受聘为中科院软件所兼职研究员,2005年被聘为美国佐治亚大学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图论和组合最优化,相继在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去年3月份,李国君教授和黄秀珍博士带领的团队,在国际杂志《Genome Biology》发表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录组组装方法——Bridger,旨在为两种大众组装方法——基于参考序列的Cufflinks和从头组装方法Trinity——之间搭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7

  • 上海生科院PI最新Nature子刊发表分子伴侣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丛尧研究组利用高分辨率冷冻电镜技术,报道了两种状态下的多聚体分子伴侣素TRiC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TRiC的一个阶段性ATP结合机制,为了解TRiC 核苷酸循环如何与其自身折叠状态准备之间相互协调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24日的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丛尧研究员,丛尧研究员2013年入选获中科院“****”和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研究方向主要为分子伴侣协助下蛋白质折叠与解聚的结构生物学。分子伴侣(chaperon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7

  • eLife:胰岛素囊泡成熟过程调控新机制

       10月18日,eLife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课题组题为HID-1 is required for homotypic fusion of immature secretory granules during maturation 的文章,报道Hid-1蛋白参与胰岛素囊泡成熟的调控过程。  细胞内的肽类激素或者神经肽类物质都被储存于一类特定的细胞器中,它们被称为致密核心囊泡(DCV)。致密核心囊泡在高尔基区出芽形成未成熟囊泡,在运输途中需要经过同型融合、货物分选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够形成成熟的可分泌的囊泡。目前人们对这一生物学过程知之甚少。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10-27

  • 清华欧光朔教授Cell子刊发育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10月24日,在Cell子刊《Developmental Cell》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影像学方法想结合,来确定ABL激酶同系物ABL-1和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SEM-5,作为将MIG-13分别连接到WAVE和WASP的接头蛋白。该研究发现,WAVE和WASP可以一种以前未知的半冗余方式协调作用,确保神经发育过程中强大的细胞迁移。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欧光朔教授,其1994年至200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2007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7

  • 清华Nature子刊发表表观遗传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高等生物的基因组DNA围绕着由四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形成碟状的核小体结构。基因组DNA以这样的形式包装成为染色质,使DNA受到良好的保护。通过“读取”模块识别组蛋白共价修饰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一个主要机制。最近人们发现了多种组蛋白赖氨酸酰化,比如巴豆酰化(Kcr)、丁酰化(Kbu)和丙酰化(Kpr),它们大大拓展了组蛋白赖氨酸修饰的编码能力。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双PHD锌指(DPF)结构域具有特异识别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的分子功能。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李海涛(Haitao Li)教授。李海涛研究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6

  •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Nature Immunology文章

    生物通报道: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3 ubiquitin ligase RNF128 promotes 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 through K63-linked ubiquitination of TBK1”的文章,发现了TBK1激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正调控因子:E3泛素连接酶 RNF128,这对于进一步了解泛素调控在机体固有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公布在10月24日的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山东大学医学院高成江教授,高教授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2007年遴选为山东省“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6

  • 张启发院士等人PNAS发表水稻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虫害是全球范围内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个主要限制。寄主植物抗性通常是控制害虫的一个关键策略,但是经常被新出现的昆虫种群所克服。在自然界中,植物已经发展出了各种策略用于可持续的防御。近期,来自武汉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个抗褐飞虱基因BPH9,并表明该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使水稻生产免遭大量的褐飞虱(BPH)损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4日的《PNAS》杂志。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启发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何光存教授和陈荣智博士,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界中,自从3亿5000万年前出现第一个植食昆虫以来,植物和昆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6

  • 华南农业大学第一单位发表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持续的耐药性监测过程中,从动物身上分离出对碳青霉烯和粘菌素同时耐药的大肠杆菌,并在该菌株中发现两个耐药基因,进而提出了杂合质粒形成模型,揭示了细菌在进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质粒的融合和重组形成多重耐药质粒。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24日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华南农业大学刘雅红教授和廖晓萍副教授,第一作者为孙坚副教授和杨润时博士。刘雅红教授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2年受聘为教育部“****”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兽医药物动力学、兽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研究与新兽药研制。碳青霉烯类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6

  • 首个我国科学家定义广谱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诞生

    ■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文·本报记者 李 艳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在肿瘤细胞作用下产生的、能够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通常,它在肿瘤患者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健康人,在肿瘤筛查、诊断、判断预后、评价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肿瘤标志物检查简便易行,对身体伤害小,仅需要少量血液或者其他体液就可以检测到早期癌症的踪迹,已成为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的重要工具。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血浆Hsp90α用作肝癌标志物,试剂盒已获批在临床中使用。清华大学10月19日宣布,该校罗永章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10-26

  • 专访胡兴斌:深入探索造血微环境的奥秘

    生物通报道:造血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所有类型的成熟血液细胞,在机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造血微环境对于造血干细胞行使功能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但直到最近几年,造血微环境的细胞和分子基础才逐渐明晰。近期来自City of Hope医学中心和第四军医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采用肾脏包膜异位成骨移植、单细胞定量PCR技术、基因敲除小鼠和特异性细胞清除等方法,证实骨相关的Sca1+基质前体细胞可发育成为造血微环境的构成细胞,从而调控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这项研究公布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揭示了参与Niche构建的细胞亚群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5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解决肺癌重要问题

    生物通报道:同时多发性肺癌(MSLC)在临床上有一个难题。人们往往难以判断这些肿瘤是肺癌的肺内转移还是相互独立的原发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最近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MSLC的基因组异质性。这一成果发表在十月二十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高燕宁(Yanning Gao)研究员。研究人员对六名MSLC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15个肺腺瘤和1个局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基因组图谱。研究显示,15个肺腺瘤的基因组图谱有明显区别,都是彼此独立的原发肿瘤。这一点与综合性病理评估的结果相符。研究指出,同一个患者不同肿瘤之间的相似性,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5

  • 中科院,中国农大合作发表PLoS Genet文章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细胞骨架蛋白TCS1调控细胞大小和形状的新机制。TCS1与微管马达蛋白KCBP复合体互作,能调控植物细胞大小和形状的新机制,这对于解析细胞形态建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PLoS Genetics杂志上,由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与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孔照胜,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袁明、毛同林实验室合作完成,李云海研究组博士生陈亮亮和彭元成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对于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乃至器官的整体形状及大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皮毛作为大部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5

  • 尚永丰院士Cancer Cell发表癌症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虽然FOXK2在临床上与严重的发育缺陷有关,但人们对其生物学功能还知之甚少。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FOXK2是一种转录抑制子,可以抑制低氧应答和乳腺癌。文章通讯作者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尚永丰(Yongfeng Shang)院士。研究人员发现,FOXK2可以和多个辅阻遏物复合体相互作用,比如NCoR/SMRT、SIN3A、NuRD和REST/CoREST。FOXK2通过这种途径抑制HIF1β、EZH2等基因,调控包括低氧应答在内的多个信号通路。进一步研究显示,FOXK2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阻止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F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4

  • 清华大学颜宁与加州大学合作发表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清华大学生科院与日本、比利时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a LacY–nanobody complex in a periplasmic-open conformation”的文章,报道了在无糖状态下一个LacY ww –Nb 9039复合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相关成果公布在10月19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理学家H. Ronald Kaback,清华大学生科院颜宁教授也参与了此项研究。这是今年下半年颜宁在Cell、Research、Nature和Sci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4

  • 同期Science发表三篇中国学者成果

    生物通报道:最新一期(10月20日)Science杂志公布了三项中国学者的最新成果:首次解析了生物最古老的光受体之一——隐花色素的工作机制、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以及2型Ryanodine受体RyR2门控机制的结构基础。首先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解析了生物最古老的光受体之一——隐花色素的工作机制,确定了隐花色素在不同光信号下的活性表现,为未来提高农林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精准调控农林作物花期等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隐花色素就是一种负责告知植物何时生长及何时开花的蓝光光敏传感器的重要元件。隐花色素首先是在植物中被鉴别出来,后来在动物中也发生了它们,在两种生物中隐花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24


页次:631/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31][632][633][634][635][636][637][638][639][6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