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清华团队Nature、Cell子刊连发多项表观遗传学成果

    生物通报道:表观遗传学修饰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基因的活性,对于人类发育和人类疾病有深远的意义。组蛋白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等。组蛋白修饰可以调控许多关键的细胞过程。不过,人们一直不清楚组蛋白的这些标签是否能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传递给下一代。为此,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高度敏感的检测技术——STAR ChIP–seq。他们用这一技术揭示了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修饰H3K4me3的全景图,并将这种表观遗传学动态发表在九月十四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清华生命科学院的颉伟(Wei Xie)研究员和清华医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9

  • Science前沿问题: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人类遗传变异常常是与生物学功能相关的, 遗传变异可影响人类健康. 不同种类的遗传变异往往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深入了解不同变异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机制, 将大大促进人类健康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9

  • 华大基因,中科院PNAS解析免疫基因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细胞内抗病毒天然免疫过程的开启,有赖于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对于外源刺激的识别,产生大量的I型干扰素、细胞因子、补体和炎性因子等,广谱地清除病原微生物。目前公认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有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RIG-I样受体和胞浆DNA受体。其中,RIG-I样受体(RLRs)包括RIG-I(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I)、MDA5(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和LGP2三个家族成员。  树鼩作为重要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实验动物,日渐受到重视。前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完成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9-19

  • 中国科学院公示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关于公示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的通知经院属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并经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孙斌勇等10名青年学者被确定为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现将获奖候选人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9月18日-9月22日。如对公示的候选人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院人事局反映,并提供详实的依据。联 系 人:人事局人才处 侯秋菊联系电话:010-68597424电子邮件:xbzg@cashq.ac.cn邮寄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中国科学院人事局 100864 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名单 姓名&nb

    来源:中国科学院人事局

    时间:2016-09-19

  • 同济大学最新Nature:国际首次发现植入前胚胎组蛋白修饰建立过程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由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首席科学家高绍荣研究团队的相关科学新发现于2016年9月15日凌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该研究团队采用最新研究技术,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哺乳动物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饰建立过程,并发现宽的(broad)H3K4me3修饰在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这是国际上的首次重大发现。这一突破性成果,为优化植入前胚胎的质量提供可能,有助于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未来可有更多反复流产、胚胎停育、不孕不育患者获益。哺乳动物的发育起始于精子和卵母细胞结合后的受精卵,早

    来源: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时间:2016-09-18

  • 张启发院士Nature子刊发表水稻基因组成果

    生物通报道:9月13日,在Nature旗下的开放获取杂志《Scientific Data》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用PacBio的long read测序数据和Illumina双末端测序数据,构建了两个籼稻参考基因组。我国著名的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家,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院士,以及亚利桑那大学的Rod A. Wi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张启发院士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水稻基因组研究,旨在通过植物基因组分析、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基础、作物品种资源的分子评估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水稻改良。Rod Wing博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8

  • 今夏最热门的基因组测序研究,中国学者再立新功

    生物通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都是进化的功劳。大航海时代,科学家们扬帆远航去探索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如今,科学家们正在测序技术的帮助下进一步揭示生命的奥秘。The scientist杂志对近期最热门的一些基因组测序成果进行了盘点,我国学者参与的两项测序研究格外引人注目。种属:虎鲸(Orcinus orca)基因组:2.4 billion bp和人类一样,虎鲸也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虎鲸从自己社群学到的行为。有的虎鲸群体相互协作将鱼赶到一起,有的虎鲸群体更喜欢围困海豹。为了明确这些行为的遗传学影响,研究人员对5个不同群体的50头虎鲸进行基因组测序,包括生活在北极和南极的虎鲸。相关论文发表在5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8

  • 葛峰课题组最新文章发布原核生物的蛋白基因组分析软件

    蛋白基因组学(Proteogenomics) 是基于高精度的串联质谱数据对基因组进行注释,不仅能在蛋白质水平上验证基因表达和模式,还能提供蛋白质组层面特有的信息,如翻译后修饰、信号肽等,目前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然而,对海量质谱数据实现全面和精准的解读仍是当前蛋白基因组学研究的瓶颈,目前仍缺乏专业、高效的蛋白基因组学分析方法与软件,限制了其在生命和健康领域的应用。近期,来自中科院水生所葛峰课题组在前期完成的模式蓝藻的蛋白基因组学分析工作的基础上(Yang et al., PNAS,2014,111(52):E5633-E5642),基于水生所的超级计算平台,开发了开源的针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8

  • 武大舒红兵院士Immunity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循环GMP-AMP合成酶(cGAS)对胞内DNA的检测,可激活衔接蛋白STING,并触发一种抗病毒反应。然而,目前仍然不确定,是什么机制决定着cGAS-STING通路的激活和失活动力学,从而确保了有效但却可控的先天抗病毒免疫反应。9月13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舒红兵院士带领的研究小组,在Cell子刊《Immunity》发表题为“Sumoylation Promotes the Stability of the DNA Sensor cGAS and the Adaptor STING to Regulate the Kinetics of Response t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8

  • 南方医胃癌研究刊登国际权威期刊

    生物通报道:肿瘤进展是恶性细胞和周围微环境中各种基质细胞、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促炎性白细胞介素-17(IL-17)细胞因子最初因为它们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而闻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参与了致癌作用和血管生成。临床研究表明,浸润在肿瘤中的IL-17生产细胞数升高,与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也是肿瘤患者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标记物。然而,分子机制,在胃癌(GC)中IL-17促进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我们还知之甚少。  最近,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肿瘤学期刊《Clinical Can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8

  • 杨崇林、郝小江发表Nature Cell Biology文章

     《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于9月12日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研究组的合作研究论文PKC controls lysosome biogenesis independently of mTORC1。该论文揭示了细胞内溶酶体生成的重要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  溶酶体是细胞内物质降解和信号转导的重要中心之一。溶酶体降解来源于细胞内、外的各种底物,如内吞膜蛋白及小分子物质、凋亡细胞、病原菌和自噬小体等。溶酶体的功能紊乱直接导致70多种溶酶体贮积病,且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控制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9-18

  • 上海市六医院:miR-214“对话”PTEN减缓糖尿病肾病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脏疾病引起的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虽然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可以延缓DN的进展,但很难维持如此高强度的治疗,并且也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肾小球系膜细胞(MCS)肥大是糖尿病肾病(DN)最早的病理异常之一,而这最终将导致肾小球硬化症。研究结果本研究旨在研究miRNA在糖尿病肾小球肥大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中的治疗作用。mi RNA基因芯片分析发现,糖尿病db / db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肾小球细胞和原代培养的人体MC细胞中miR-214表达显著上调,并经RT-PCR确认。体外研究表明,利用高葡萄糖刺激人体MC细胞时,抑制miR-214会显著降低α-SMA、SM22及IV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09-18

  • 杨崇林、郝小江团队Nature子刊解析重要机制

    生物通报道:溶酶体是细胞的资源回收中心,负责清除受伤或垂死的细胞组分。溶酶体会控制自身的生物合成,对环境线索进行应答。不过,人们对这一过程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中科院团队九月十二日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蛋白激酶C调控溶酶体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杨崇林(Chonglin Yang)研究员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郝小江(Xiaojiang Hao)研究员。研究人员鉴定的溶酶体调控机制依赖蛋白激酶C(PKC),但不依赖于mTORC1。研究显示,PKC通过两个平行的信号传导级联,将TFEB转录因子激活与ZKSCA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4

  • 武大****李红良Nature医学再发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一个心脏富集的长非编码(lnc)RNA——被称为心肌肥厚相关表观遗传学调节因子(Chaer),对于心肌肥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12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红良(Hongliang Li)教授,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特聘教授、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北省高端人才计划。(最新****特聘教授公示名单(生物类);第二批国家“****”领军人才名单公示)。李红良近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4

  • Science前沿问题:细胞内膜系统的跨膜分子运输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细胞是执行生命功能的基本单位, 各种生物分子在脂膜包被的区域内有序协调地行使功能, 从而构成了生物活动的基础. 脂分子层不仅具有隔绝内外形成微环境的屏障作用, 而且还通过受控的跨膜物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4

  • Cancer Cell发表中国学者最新癌症研究成果

     近年来肾癌发病率上升幅度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临床治疗表明,肾癌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以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是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对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十分有限,并且容易产生耐药。因此,发现并确证治疗肾癌特异性药物作用新靶标是一项十分紧迫并意义重大的任务。  SPOP是泛素连接酶E3家族成员Cul3结合底物蛋白的接头蛋白(adaptor),介导许多核蛋白的泛素化修饰,导致蛋白降解,从而调控细胞的多种功能。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博士刘江早期发现,SPOP在99%的透明细胞肾癌的肿瘤组织中过表达,而在正常肾组织中表达很低,并且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癌中SPOP仍然过表达,表明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9-14

  • 盐城三院崔玉宝组:螨虫过敏原最新研究成果发表

    2016年8月6日,欧洲过敏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官方杂志《Allergy》在线刊出联川生物合作老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南通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崔玉宝博士为第一作者兼通迅作者的论文“Transcriptomic/proteomic identification of allergens in the mite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该论文中崔玉宝博士团队通过整合转录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从腐食酪螨中鉴定出三种新过敏原。根据最新发布的期刊引用报告,《Allergy》影响因子为6.335,在全球25本过敏反应杂志中排第2名。研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09-14

  • 武大、病毒所Cell子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埃博拉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类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自1976年人们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首次认识埃博拉病毒病以来,非洲已经发生了多次埃博拉疫情。这种致命疾病的反复出现,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2014-2015年西非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埃博拉疫情,导致超过一万一千人死亡。武汉大学和中科院病毒所的研究团队用化合物成功靶标了埃博拉病毒基因组中的G四链体,为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提供了一条潜在的新策略。这项研究发表在九月八日的Cell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周翔(Xiang Zhou)、田沺(Tia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3

  •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研究

    生物通报道: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934项、重点项目612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1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7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5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5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116项,合计37409项。艾滋病流行被称为“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全球健康挑战”,这种传染疾病自发现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依然没有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3

  • 张亚平、吴东东Cell Res解析高原适应遗传机制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以低氧、强辐射、气温低等著称。随着人类的迁徙定居,一批家养动物也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高原适应特征,为科学家解析物种对高原快速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吴东东研究团队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利用各种群体遗传学方法揭示了青藏高原家养动物(如藏獒、藏鸡等) 的高原适应性遗传机制(Mol Biol Evol 31:1200-1205, 2014;Mol Biol Evol 32:1880-1889, 2015; Nature Genetics 48:972–973, 2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9-13


页次:637/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31][632][633][634][635][636][637][638][639][6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