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刘小乐教授Genome Res发表最新表观遗传学成果

    生物通报道:近期,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刘小乐 (Xiaole Shirley Liu)教授联手上海肺科医院、同济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发表一项研究,证明了将一个大的表观遗传学数据库整合到转录调控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优势。本文通讯作者刘小乐青年时代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 1992 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1994 年转学到美国史密斯女子学院 (Smith College) 双修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科学, 三年后以最高拉丁荣誉毕业 (Summa Cum Laude, 授予全校积分最高的 1% 的毕业生)。2002 年于斯坦福大学取得生物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3

  • 南京医科大学胃癌研究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9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线刊登了南京医科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一项合作研究,题为“LncRNA HOXA11-AS promotes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gastric cancer by scaffolding the chromatin modification factors PRC2, LSD1 and DNMT1”,这项研究指出,LncRNA HOXA11-AS可通过构建染色质修饰因子PRC2、LSD1和DNMT1的支架,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入侵。点击阅读南京医科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3

  • 厦大韩家淮教授Cell Res解析细胞焦亡

    8月30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厦门大学生科院韩家淮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yroptosis is driven by non-selective gasdermin-D pore and its morphology is different from MLKL channel-mediated necroptosis”,揭示了Gasdermin-D (GSDMD)的N-端功能区域在激活后富集到细胞膜并进一步形成孔洞从而促进细胞发生炎性死亡-细胞焦亡(Pyroptosis);通过与细胞坏死比较,发现焦亡的细胞具有截然不同的形态特征,会产生类似凋亡小体的囊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16-09-23

  • 最新Nature: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各发文解析表观遗传

    生物通报道:表观遗传学研究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最新一期(9月23日)Nature杂志发表了两项国内表观遗传新成果,分别由清华大学生命中心颉伟研究组和清华大学医学院那洁研究组,以及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研究组完成。清华大学的研究组首次报道了哺乳动物组蛋白修饰从如何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以及早期胚胎发育中组蛋白修饰遗传和重编程的模式和分子机制。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和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因子。然而,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组蛋白修饰是否能够从亲代传递到子代,以及如何传递是表观遗传学领域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清华大学颉伟组通过优化传统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结合新型的建库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2

  • 中国科大肝癌研究刊登Cell Research

    生物通报道:近期,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省立医院、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发表题为“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directs to ketolysis for progression under nutrition deprivation stress”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代谢适应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营养剥夺的肝癌细胞采用酮体作为能量,为癌症进展提供燃料。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华凤教授、高平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宋立兵研究员,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代谢进行了重编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2

  • 南农大生科院最新文章解析灵芝的药用活性机制

    2016年9月9日,微生物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真菌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ydrogen-rich water regulates effects of ROS balance on morphology, growth and secondary metabolism via glutathione peroxidase in Ganoderma lucidum”。南农大青年教师任昂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赵明文教授为通讯作者。灵芝作为传统药用真菌,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灵芝基础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时间:2016-09-22

  • 华大基因发表宏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人类消化道中居住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被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代谢食物、抵御感染和应答药物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人类疾病都与微生物组失衡有关,但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并不容易。2014年七月,华南理工大学、华大基因、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布了人肠道微生物组参考基因集。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高质量、近乎完整的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集数据库,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肠道菌群与人体生理机能的功能性互作。(更多详细信息参见:人类肠道微生物最高质量参考基因集数据库问世)现在,华大基因、Paris-Saclay大学和Copenhagen大学的研究人员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1

  • 施一公发表最新综述:中国冷冻电镜成果

    生物通报道:冷冻电子显微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在七八年前,清华大学就开始重视冷冻电镜技术,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冷冻电镜设施的建设。这个决定使清华在冷冻电镜领域,无论是从科研设备还是人才成果等方面都跻身世界领先水平。近期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施一公教授发表综述:“Biological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in China”,回顾了冷冻电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描述了目前的发展状态,并展望了这种技术将会为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近年来冷冻电镜成果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1

  • 那些中国学者发表的重要冷冻电镜研究发现

    生物通报道:冷冻电子显微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在七八年前,清华大学就开始重视冷冻电镜技术,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冷冻电镜设施的建设。这个决定使清华在冷冻电镜领域,无论是从科研设备还是人才成果等方面都跻身世界领先水平。近期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施一公教授发表综述,回顾了冷冻电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描述了目前的发展状态,并展望了这种技术将会为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施一公教授介绍了十多项近年来中国学者在电子显微,冷冻电镜上的重要成果,那么首先什么是冷冻电镜呢?在此前施教授的演讲中他曾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1

  • 四川农业大学发表基因组测序重要研究

    生物通报道:重测序揭示基因变异存在一定的局限,因为这种方法只能检验与参考基因组类似的序列。然而参考基因组往往是不完整的,也不能完全反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日前,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从头测序对猪(Sus scrofa)进行了更全面的遗传分析。这项研究于九月十九日发表在Genome Research杂志上,文章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四川农业大学的李明洲(Mingzhou Li)教授。研究人员从头组装了欧亚大陆九种猪的基因组,这些猪在地理分布和表型上很有代表性。他们将自己获得的基因组序列与猪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了大量新的SNP和结构变异。研究人员还为猪参考基因组补上了137.02 M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1

  • “中国诺贝尔”揭晓 卢煜明获生命科学大奖

    生物通报道:9月19日,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揭晓。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的卢煜明(Dennis Ming Yuk Lo)教授,因发现可以从母亲血液中提取到胎儿DNA,而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生命科学大奖奖金。卢煜明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兼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他尤其致力于研究人体内血浆的DNA和RNA,早在1997年就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了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曾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1

  • Science前沿问题:我们能否选择性地阻断特定的免疫反应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免疫系统对于人体的生存和健康必不可少. 免疫系统通常可以精确调控其各方面的功能, 对外来危害和病原入侵启动适当的免疫应答并适时终止应答. 一旦失去这种精确调控和平衡, 人体将罹患自身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1

  • 河南农科院铁双贵组:镉处理玉米根系的转录组分析

    镉(Cd)是一种对植物有剧毒的重金属。它通过影响植物叶子萎黄及卷叶、呼吸、光合作用、植物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及细胞膜损伤效应等一系列生理和代谢过程,来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酶抑制。然而玉米中控制生长素对Cd胁迫响应的潜在分子机制仍然是未知的。在这项研究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铁双贵研究团队对分别在含有氯化镉及不含氯化镉营养液中生长7天的玉米幼苗根系进行测序。将其玉米根系的转录产物进行测Illumina测序后结果显示,六个文库(空白对照及实验组)中共产生了2.44亿reads,产生的测序数据为30.37GB,约为其基因组(2.3GB)的13.2倍。产生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09-21

  • 中国农大孙传清教授Plant Cell发表水稻最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确定了一个主要基因GAD1,其编码的肽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调控着谷粒数、谷粒长度和芒的发育。相关论文以“GAD1 Encodes a Secreted Peptide That Regulates Grain Number, Grain Length and Awn Development in Rice Domestication”为题,发表在9月15日的国际著名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Cell》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孙传清(Chuanqing Sun)教授。其主要从事水稻株型遗传调控、野生稻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0

  • 四川农大最新文章:关键突变体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籽粒灌浆是水稻(Oryza sativa)生长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 涉及复杂的遗传调控网络和环境互作,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0

  • 中国医学科学院miRNA研究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MicroRNA-22 (miR-22)正成为器官发育和各种癌症中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然而,它在正常造血作用和白血病发病形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近期,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3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miR-22在正常造血作用和白血病发展中的新功能和机制,并展现了它在白血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12日的《PLOS Genetics》杂志。本研究通讯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科学研究所的张俊武教授。造血作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多步骤过程,是由不同的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非编码RNAs)精心策划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0

  • 上海交大权威期刊发表肝癌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癌症干细胞(CSC)能够通过自我更新和分化,启动并维持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人们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肿瘤中分离和鉴定到了癌症干细胞,比如结肠癌、肝癌、乳腺癌和胰腺癌。肝癌是一种预后很差的常见恶性肿瘤。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这种疾病。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这种癌症恶性程度很高,对化疗药物高度抵抗。人们普遍认为,肝癌干细胞对HCC的耐药性有很大贡献。上海交大的研究团队最近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NRBP2过表达可以通过Akt信号通路提高HCC对化疗的敏感性。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李锦军(Jinjun Li)研究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0

  • 同济大学毛志勇教授发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文章

         基因组稳定性下降是生物体衰老发生极其重要的一个标志。细胞长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DNA遭受着多种损伤,若这些损伤不被及时准确地修复将诱发基因组稳定性的下降,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这些损伤中,DNA双链断裂(DSBs)是最为严重的基因组损伤之一。近年来,虽然关于DNA DSBs修复与衰老发生的研究有很多,但大部分集中在啮齿类动物。而由于样本的稀缺及检测手段的限制,人类衰老相关DNA修复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       来自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从上海长征医院获得

    来源:同济大学

    时间:2016-09-20

  • 尹长城教授:发表属于自己话语权的重要结构生物学成果

    追沿着近年来国内学术“大神”们发表重要论文的轨迹,或多或少总是能翻出“结构生物学”这几个字,好似这已然成为了一条通道,一条通往顶级杂志的捷径。就结构生物学来说,这门源自上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的学科,自问世以来就令单薄的生物学生动了起来,并为之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因此各国科学家趋之若鹜。中国的学者们以猪胰岛素晶体结构作为起点,近年来也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疆土,这不是顺理成章,也不是通往论文发表的捷径,而是在茫茫浩瀚的生命科学海洋中抓住属于自己的标杆,是通过多年来数位学者付出的努力,掌握住我们的话语权。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现实还会和你开玩笑,来自北大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9

  • 复旦****:青蒿素衍生物预防肥胖

    生物通报道:随着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为更多人了解和熟悉(万钢:屠呦呦获诺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荣耀)。近期,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青蒿素衍生物——青蒿素甲醚(ATM)能够促进白色脂肪褐化,同时增强褐色脂肪的功能而预防肥胖,这项研究以“Letter to the Editor”的形式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本文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汤其群教授和党永军教授。延伸阅读:英最新研究显示青蒿素类药物也可治疗外伤;青蒿素可对100多种蛋白质发生作用 研究称还会被血红素激活。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肥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9


页次:636/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31][632][633][634][635][636][637][638][639][6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