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云南大学重点实验室发表PNAS文章

    云南大学古生物重点实验室张喜光教授、杨杰副研究员、刘煜博士与剑桥学者共同完成的题为“抚仙湖虫腹神经索及泛节肢动物神经系统早期进化”(The fuxianhuiid ventral nerve cord and early nervous system evolution in Panarthropoda)的研究论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张喜光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已经在世界最顶级学术刊物《科学》发表2篇、《自然》发表一篇世界级影响文章。这项研究首次报道了脑后纵贯抚仙湖虫躯体的腹神经索,其每一神经节严格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9

  • 陈赛娟院士研究组最新Blood文章

    生物通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的陈赛娟(Saijuan Chen)院士及同事们,近日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通讯文章,介绍了研究组12年以来,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砷滞留,和慢性不良反应的随访结果。白血病是目前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在四十岁以下男性、二十岁以下的女性中,白血病的死亡率占据了恶性肿瘤排名的首位。其中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为代表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危险性更是难以想象。上世纪70年代以前,APL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用化疗,5年的无病生存期,国外报道在30%左右,国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支持疗法,只能达到10%左右。再加上这种白血病的细胞里有一些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8

  • 四川农大:肠道菌群蕴藏长寿的关键

    生物通报道:尽管全球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影响衰老的生物学因素仍然是难以捉摸的。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一直把重点放在确定有助于健康老龄化的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我们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最近,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和美国阿肯色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组在帮助我们生存、延迟或完全摆脱慢性病中所起的作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的李英研究员和阿肯色州大学的Jiangchao Zhao博士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延伸阅读:Nature: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健康;Cell揭示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大影响;PNAS:肠道菌群研究的“大革命”。李英研究员19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8

  • 裴端卿、刘兴国EMBO最新发现重编程新型因子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染色质松散因子Gadd45a能显著提高重编程效率,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重编程早期的异染色质变化规律,筛选到新型因子,还建立了筛选染色质松散因子的平台,能广泛应用于细胞命运转换中。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EMBO Reports杂志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刘兴国两位研究员。其他研究人员包括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的徐国良院士,及德国马普分子生物医学研究所的Hans Schöler。染色质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前者处于伸展状态,有转录活性,后者处于聚缩状态,无转录活性,两者的相互转换在细胞命运转变的关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8

  • 中科院PI最新文章发现生血内皮特异表面标记分子

     10月14日,《干细胞报道》(Stem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ration and analysis of GATA2w/eGFP human ESCs reveal ITGB3/CD61 as a marker for defining hemogenic endothelial cells during hematopoiesis”,该研究找到了生血内皮(hemogenic endothelial cells)的表面标记分子CD61。  生血内皮是血液发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细胞群体。近期研究表明,生血内皮通过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10-17

  • 厦门大学Genome Res解析水稻基因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可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基因调控机制。APA事件的发生能使一个基因产生多种mRNA转录本,从而增加转录本的复杂度。选择不同的多聚腺苷酸化位点可以使不同的转录本具有不同的编码序列,或具有不同长度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不同长度的3'UTR可引起RNA结合蛋白或微小RNA(miRNA)的结合位点发生变化,进而影响mRNA的稳定性、定位和翻译效率。近年来,APA作为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10月12日,国际基因组研究权威刊物《Gen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4

  • 中科院学者发表Nature免疫学综述

    生物通报道: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是细胞表面不可或缺的一层半透膜。这种结构将细胞内部与外环境隔离开,同时允许必要的信号和物质交换。质膜主要由蛋白质(占60%-80%)、类脂(占20%-40%)和碳水化合物(5%)组成,碳水化合物分布在类脂和蛋白质之间。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质膜的脂质复杂性。脂质组学和成像技术最近的发展,进一步增进了我们对质膜脂质动态的了解。一些研究显示,质膜脂质在T细胞信号传导中起到的重要调控作用。前不久,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质膜脂质对T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这篇文章的通讯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4

  • 我科学家Notch信号通路研究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Notch信号通路是保守的细胞间信号通路,其在胚胎形成和器官发生过程中对于控制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调控尚未完全得以阐明。近期,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脊椎动物中,BLOS2是溶酶体转运介导的Notch信号的一个新的负调节因子,其对于脊椎动物(包括斑马鱼和小鼠)中的NPC或HSPC发育,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博士生导师李巍教授,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刘峰研究员,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4

  • 中科院学者最新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了解植物如何感知并应对干旱,高盐土壤,极端天气等恶劣条件,有助于科学家们开发出更“厉害”的农作物,这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维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虽然科学家们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许多关键问题仍然没有答案,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著名植物抗逆生物学家朱健康教授在其最新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篇综述中如是说。“许多科学家汲汲于这些研究课题,但是我们依然无法看到用于改善农作物抗旱性,对极端温度耐受性的新品种出现。这就像是癌症研究,如此重要,如此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每年还发表许多篇研究论文,但是我们能说我们对于癌症足够了解了吗?我们能发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4

  • 青年研究员Nature子刊获重要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的研究人员采用基因组测序,异源表达,基因敲除等技术,针对其研究组发现的新吡啶生物碱Rubrolone(罗博卢酮),详细解析了其生物合成途径,并阐明了其型吡啶环生物合成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7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黄胜雄研究员,黄胜雄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2013年入选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计划,2014年入选中组部“青年****” 。文章第一作者是黄胜雄课题组的颜一军博士。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有机体中的一类含有负氧化态氮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10-14

  • 姚开泰院士等miRNA研究成果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近期,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题为“MiR-155 Enhances Insulin Sensitivity by Coordinated Regulation of Multiple Genes in Mice”的学术成果。这项研究首次表明,miR-155可通过协同调节小鼠的多个基因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南方医科大学比较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的肖东(Dong Xiao)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的姚开泰(Kaitai Yao)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徐康(Kang Xu)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3

  • 张学敏院士Nature子刊文章解析染色体稳定性

    生物通报道: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了NKAP是有丝分裂的一个新的关键调控因子,如果NKAP失控会引发染色体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肿瘤发生。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3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张学敏(Xue-Min Zhang)研究员和夏晴(Qing Xia)副研究员,第一作者是李腾博士。张学敏是我国著名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家,主要从事炎症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关于“炎症诱发肿瘤”一系列重要分子事件的发现,是该领域国际上的突破性进展,对将肿瘤防治阵线前移到针对“炎症诱发肿瘤”阶段进行干预具有重要价值。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3

  • 华南农大刘耀光教授最新成果刊登Cell Res

    生物通报道:新基因的产生,是赋予表型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因组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植物中,新的线粒体基因的产生,可能导致细胞质雄性不育(CMS),这可能可能促进异交结实和提高适合度。然而,线粒体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起源和演化,仍不清楚。10月1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探讨。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华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长江特聘教授刘耀光(Yao-Guang Liu),其主要从事植物基因工程、水稻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水稻育性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系统地研究和阐明了杂交稻育性控制遗传系统(细胞质雄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3

  • 厦大青年国家项目发表乳腺癌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10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线刊登了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哈佛医学院等处的一项重要的乳腺癌研究成果,题为“Targeting BRK-positive breast cancers with small 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s”。这项研究为BRK激酶在乳腺癌中的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了一个临床前的概念验证。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厦门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兼聘教授邓贤明博士,其200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此后在哈佛医学院Dana-F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3

  • 天津医科大学,哈工大最新PNAS探讨关键免疫事件

    生物通报道: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针对今年6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一篇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人类中又被称作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位于6号染色体6p21.3区域,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与人类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但一直以来科学家无法识别其中关键的多态性。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在“Conserved 33-kb haplotype in the MHC class III region regulates chronic arthr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3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0月12日在北京发布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一、我国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双双进入世界排名第3位,排在美国、英国之后。2006~2016年十年间中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为12.8%,世界排名超过德国,由去年统计时的第4位前进到第3位。中国近2年间发表的论文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千分之一的国际热点论文为495篇,占世界总数的18.0%,世界排名首次进入到第3位。二、我国八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中国有18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与2015年统计比较,物理学前进1个名次,使我国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6-10-13

  • Science发表中国学者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欧阳志云研究组在全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关联生态系统服务与受益者的区域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新方法,揭示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和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阐明了我国生态保护政策取得的显著成效。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欧阳志云(Zhiyun Ouyang)研究员,和斯坦福大学的Gretchen C. Daily,欧阳志云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规划与生态评价、城市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3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2

  • 复旦熊跃、管坤良Cancer Res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指出,可将靶定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化作为一种抗癌策略。相关结果发布在10月10日的《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复旦大学的熊跃(Yue Xio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著名学者管坤良(Kun-Liang Guan)教授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熊跃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和干细胞周期调控、乳腺癌小鼠动物模式和蛋白泛素化,曾获北卡大学“Jefferson-Pilot奖”,北卡大学“Hettleman学者成就奖”,“美国癌症协会青年研究人员奖”,“Pew学者奖”,“美国国防部乳腺癌研究职业发展奖”, 以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G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2

  • 清华国家项目专家Nature子刊发表凋亡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Caspase是在凋亡中起关键作用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清华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秀丽隐杆线虫caspase CED-3的一个重要调控机制。文章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薛定(Ding Xue)教授。秀丽隐杆线虫的CED-3是通过自催化剪切激活的。研究人员发现,线虫生殖细胞的CED-3酶原聚集在细胞核周围。CED-3的自催化剪切受到细胞核抑制,CED-4可以激活这一过程。他们的研究显示,核孔蛋白NPP-14能与CED-3酶原的prodomain互作。在体内,NPP-14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2

  • 华中农大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水稻种子代谢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并验证了多个新的控制水稻种子代谢物含量的候选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4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罗杰教授,罗杰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次生代谢及代谢组学、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曾在该领域发表多篇重要论文。此前罗教授等人曾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对840种代谢产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来自529个不同的栽培稻品种的约640万SNPs进行了进一步的mGWAS分析。这提供了关于水稻代谢组变异遗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0-12


页次:633/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31][632][633][634][635][636][637][638][639][6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