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吉林大学特聘教授Cell子刊发布高危型病毒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2014年,一种病毒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至少10个州蔓延,引起恐慌,这就是肠道病毒EV-D68。近期来自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CAM-5/Telencephalin Is a Functional Entry Receptor for Enterovirus D68”的文章,发现了肠道病毒EV-D68的一种特殊受体,这对于理解EV-D68病理学机制,以及研发新型干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9日的Cell Host&Microb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吉林大学特聘教授于晓方博士,于教授201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14

  • 复旦大学雷群英教授Cell子刊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通过CARM1的MDH1精氨酸甲基化,调控着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并抑制胰腺癌的谷氨酰胺代谢。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11月10日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雷群英(Qun-Ying Lei)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程金科研究员和王义平博士。雷群英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特聘教授、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方向为肿瘤代谢,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生理病理效应,迄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程金科研究员主要从事蛋白质修饰与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14

  • 中国医学科学院最新Cell文章

    ——发现2型糖尿病的新发病机制及药靶 肥胖所致的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高发态势。据统计,中国拥有最多的糖尿病人群,且在逐年大幅增加。然而,目前有关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细胞》杂志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平平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半乳糖苷凝集素Galectin-3(Gal3)作为巨噬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并干扰其信号通路,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这项研究提出了慢性炎症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新机制,加深了对炎症致胰岛素抵抗理论的认识。除此之外,这项研究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研究发现肥胖病人血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14

  • 北航教授Nature发文 点评中国学术论文评估新指标

    生物通报道:今年4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向高校发出《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其中提到在部分学科学术论文评价时,试点设置了“A类期刊”指标。然而这一尝试受到了不少争议,在5月,教育部发函表示“暂不增列‘A类期刊’指标”。至于A类期刊目录,教育部决定再讨论重新遴选。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立华教授发文“Ranking lists: Open up research evaluation in China”,提出这一提议不应再重提,学术论文评估采取错误的政策将会阻碍中国科学的发展。这一内容刊发在11月9日Nature杂志上,杨立华教授是我国国内公共管理领域知名青年学者,曾师从于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11

  • 北林林金星组:杉木种子休眠过程中miRNA扮演什么样的调控角色?

    种子休眠,包括初生休眠和次生休眠,不仅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对策,而且可以阻止作物的成熟种子在收获前萌发,从而有效避免减产。另一方面,打破种子休眠则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从而在作物种植和林业育苗中实现整齐出苗。因此,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却鲜为人知。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金星团队,以我国重要经济林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转录组测序、降解组测序、miRNA测序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多种技术,研究杉木新成熟种子(PD)、12d低温层积处理种子(ND)、35℃储存40d种子(SD)休眠释放和诱导过程中,细胞学、基因表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11-11

  • 北大汤富酬、乔杰团队Cell Res表观遗传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2016年11月8日,国际著名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汤富酬、乔杰团队题为“DNA methylation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profiling of mouse and human fetal germ cells”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研究使用核小体占位和甲基化测序法,来分析人类和小鼠胚胎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时间点上的全基因组染色体可及性和DNA甲基化谱。北京大学乔杰教授、汤富酬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阅读:北大谢晓亮、汤富酬、乔杰PNAS开发产前筛查新技术;北大乔杰、汤富酬、黄岩谊发表环状RNA新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10

  • 清华柴继杰教授解析自交不亲和反应分子机制

    生物通报道:11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刊登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specific self-incompatibility response in Brassica”。这项研究首次阐明了自交不亲和性(SI)在十字花科家族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博导、杰青、****、973首席科学家柴继杰教授。其1997年于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7-2004年先后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柴继杰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关注并研究在生物学及药学应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10

  • 清华大学独家Cell子刊文章:细胞迁移关键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Coordination of WAVE and WASP in C. elegans Neuroblast Migration”的文章,揭示了微丝细胞骨架调控因子WAVE和WASP在迁移细胞协同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出版社旗下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科院欧光朔研究员,欧光朔研究组主要以线虫的Q神经前体细胞为对象,研究细胞骨架和信号转导蛋白如何调控神经系统的发育。细胞迁移是多细胞动物体发育过程中基本生物学现象,其缺陷可导致个体发育的异常,过度细胞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10

  • 外显子测序发现急性红细胞白血病新突变

    急性红细胞白血病(AEL)是白血病(AML)亚型中的一种,在老年人白血病中的占比较高。相对于其他类型的AML,AEL病人有更加poor-risk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和不良的预后。虽然针对AEL的外显子突变位点发现已有一些报道。但是,针对AEL的完整突变谱发现还没有相关报道。研究人员运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了AML相关的高频突变基因GATA2和CEBPA等突变,为理解急性红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思路研究结果1. 外显子组测序筛选AML相关高频突变为了筛选和AML相关的特异性高频突变,研究人员对158个临床AEL病人(91个男性,67个女性)进行了详细的临床分类(37

    来源:上海伯豪

    时间:2016-11-10

  • 上海生科院Nat Genet:植物开花时间的表观遗传学调控

    生物通报道:11月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在线刊登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何跃辉课题组题为“A cis cold memory element and a trans epigenome reader mediate Polycomb silencing of FLC by vernalizatio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调控植物开花时间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为理解植物如何适时开花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新的应用靶点。点击阅读上海生科院更多科研成果:上海生科院PI最新Nature子刊发表分子伴侣新机制;上海生科院:用CR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9

  • 中科院何勇宁团队PNAS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DEC205(CD205)是树突状细胞上的一个内吞受体,以一种依赖于pH的方式识别死亡细胞,并已被广泛用于免疫疗法中的疫苗生产。然而,几十年来DEC205的生理配体一直是未知的。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角蛋白是人DEC205的细胞配体,DEC205可在酸性pH值条件下特异性地识别角蛋白。角蛋白是为细胞和组织提供机械支持的结构蛋白。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中角蛋白可作为死亡细胞的标记物。此外,由于角蛋白已被用于各种肿瘤的诊断标志物,因此,将DEC205确定为角蛋白的清除受体,可能为抗肿瘤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见解。文章的通讯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9

  • 《Cancer Letters》发现治疗ICC新靶标

    肝内胆管癌(ICC)是引起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化疗的无效性和术后生存率的低比例,寻找治疗ICC的有效靶点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通过临床样本,细胞系功能实验的研究,发现PDZ binding motif(TAZ)的异常表达与病人生存率相关,且通过调控p53/CYP24A1 pathway 影响细胞凋亡和对Vitamin D3 的敏感性。该研究的发现为治疗ICC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靶标。研究思路研究结果1. TAZ在病人中的表达模式特征TAZ被发现是Hippo-related pathways的核效应靶点而调控器官大小,肿瘤干细胞性能和肿瘤发现。但是

    来源:上海伯豪

    时间:2016-11-09

  • 朱健康院士miRNA研究成果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miRNA在植物发育和胁迫反应中的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相关阅读:南农大:测序揭示miRNA调控铅胁迫应答;江苏农科院:miRNA调控茄科抗盐胁迫)。然而,miRNA在植物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如何发挥关键功能,我们还知之甚少。一个众所周知的miRNA——miR165/166,在植物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miR165/166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功能,已经得以广泛研究(相关阅读:中国农业大学Cell子刊发布miRNA研究新发现)。然而,它在非生物性胁迫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著名学者、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朱健康院士带领的课题组,与普渡大学和密歇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8

  • 华中农大PLOS Genet发表水稻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分蘖角度(tiller angle)是植物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粮食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基于自然选择分离出来可用于改善水稻结构的分蘖角度相关基因很少。11月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确定了7个常见的分蘖角度相关QTLs,包括以前报道过的重要基因TAC1。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和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邢永忠教授,其于1999年获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7-至今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师。2003-2006年丹麦皇家农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8

  • 南农万建民院士Plant Cell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在真核生物中,外壳蛋白复合物II(COPII)介导新合成的蛋白质从内质网(ER)到其他内膜隔室运输的第一步。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Sar1、Sec23、Sec24、Sec13和Sec31)构成了基本的COPII外壳机构;然而,COPII外壳装配是如何调节的细节,尚不清楚。11月1日,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 Cell》发表一项研究,报道了一个水稻(Oryza sativa)蛋白质转运突变体,命名为gpa4,它积累了57 kDa的谷蛋白前体,并形成两种类型的ER衍生结构异常。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的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8

  • 汕头大学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聚焦癌症性别差异之谜

    生物通报道:包括食管癌在内的诸多恶性肿瘤都有男性高发并且预后更差的特点,但这种性别差异背后的机制一直是个迷,在临床上缺乏针对性的个体化防治方案。来自汕头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雄性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在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肿瘤持续炎症反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这一成果从一个角度揭开了食管癌性别差异之谜,为生活行为因素与体内基因互作在癌症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新证据,为个性化预防和干预食管癌提供了新的选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日的The Journal Path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汕头大学肿瘤研究中心主任张灏教授,合作单位包括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重点实验室,美国Baylor 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7

  • 华大基因Cell子刊发表宏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人类消化道中居住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被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代谢食物、抵御感染和应答药物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人类疾病都与微生物组失衡有关。微生物组研究过去主要依赖16S rDNA基因测序。随着测序成本的直线下降,针对整个菌群的宏基因组测序越来越受到青睐。目前,双胞胎宏基因组鸟枪测序的样本量还比较小。为此,华大基因BGI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测序了英国250名成年双胞胎的粪便样本。他们在Cell System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基因和环境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宏基因组鸟枪测序建立了全面的肠道菌参考基因目录。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组的许多细菌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7

  • 生物物理所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STAT6对N4位点DNA的识别机制,解决了过去10多年来一直没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研究工作主要由生物物理所刘志杰课题组博士生李静和美国UCLA程根宏课题组博士后Jose Pindado共同完成,研究员欧阳松应为本文通讯作者。人类的病毒性感染十分普遍,多数为隐性感染而不易被发现,如成人几乎都感染过单纯疱疹病毒;少数则发生显性感染,可引起突发性或慢性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近期在西非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等。病毒与宿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引发机体出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07

  • 葡萄膜黑素瘤研究的新成果

    研究背景葡萄膜黑素瘤(UM)是一种最常见的眼内肿瘤,占据了黑色素瘤的5%左右。大约有一半的原发UM患者有发生肝转移的风险,但是目前对于分子层面的精确诊断和治疗还不完善。先前的研究表明,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UM的转移风险有关。GNAQ,GNA11,BAP1的基因突变也与UM相关。现有研究表明,转录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CASC15  lncRNA在黑色素瘤发展过程中表达上调,与细胞增殖和转移相关。但是,是否有lncRNA参与了UM的发生过程,与U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呢?本研究从该角度出发,为我们展示了肿瘤抑制子HIC1通过影响下游lncRNA-numb,

    来源:上海伯豪

    时间:2016-11-07

  • 中科院院士康乐:呼吁重视昆虫介体研究

    “昆虫传播疾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对昆虫介体研究的投入和支持程度相对不足。”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和昆虫学家康乐说。在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他主持了以“昆虫介体”为主题的分组会议。他坦言,举办该会议的一大原因就是希望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所谓“昆虫介体”,是指部分昆虫可以作为病原体的媒介,传播人类疾病、动物疾病和植物疾病。随着世界贸易的日益频繁,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物分布区的扩展……种种原因,都使得昆虫传播的疾病越来越多、影响的人群越来越大,其中就包括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疟疾等重要疾病。据康乐介绍,80%以上农作物和花卉、果树的病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6-11-07


页次:629/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