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北大****最新Science发表重大成果:颠覆病毒疫苗原有概念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新技术,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日的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周德敏教授,第一作者是直博生司龙龙和徐欢,其他研究人员还包括北京大学张礼和院士。周德敏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药物研发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抗病毒小分子、蛋白质生物大分子药物、药物靶点/生物标志物发现与确证等。 据报道,鉴于这一成果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方面的重大医学价值和社会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2

  • 蒋华良研究组合作发表最新PNAS文章:蛋白互作界面预测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最新研究成果,在可药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界面预测与识别计算方法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研究员,以及莱斯大学José N. Onuchic博士。蒋华良研究组主要从事药物设计、药物新靶标的发现、药物靶标构象变化与药理功能关系等研究,曾在Nature等多份期刊上发表重要成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命运决定、信号转导等重要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已经成为新药发现的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2

  • 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的研究人员解析了记忆整合处理对情绪记忆抑制的作用新机理,解释了为何经过一夜之后,要抑制负面情绪记忆会变得更加困难。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9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秦绍正教授,以及深圳大学吴建辉(Jianhui Wu,音译)。秦绍正教授入选国家中组部“青年****”和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曾揭示了情绪(如焦虑与压力)对学习记忆与脑认知功能的调节机制及其对儿童青少年脑发育与认知发展的不良影响。有效的抑制有害情绪记忆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感记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2

  • 王红阳院士Hepatology解析肝癌患者中红细胞增多症的分子机制

    生物通报道:近日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题为“Erythrocyt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ortends poor prognosis by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secondary to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来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EPO/EPOR可被视为具有红细胞增多症的肝癌患者的一个治疗靶标。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Hong-yang Wang)教授和第二军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1

  • 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最新Nature子刊发现关键应激感应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活细胞中同时表达氧化还原荧光探针ro-GFP和一个荧光标记的名为核磷蛋白(NPM1)的核仁蛋白,在同一细胞实时观察发现了核仁蛋白NPM1感应核仁应激的作用机制。这不仅为理解核仁的新功能提供线索,还可能解释化疗药物治疗相关白血病的作用原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8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易静教授,与杨洁副教授,第一作者为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杨凯,易静教授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研究方向为活性氧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和蛋白质修饰。她曾先后负责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1

  • 国家“青年国家项目”裴华东Cancer Res发表宫颈癌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控制着细胞生长,但是它在实体肿瘤中的作用,尚未得以完全理解。11月29日在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出版的著名期刊《Cancer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北京军事医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和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在调节宫颈癌生长的过程中,Polo样激酶PLK1——一个重要的有丝分裂激酶调节因子,是c-ABL的一个重要的下游效应因子。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裴华东(Huadong Pei)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曹诚(Chen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1

  •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lant Cell发表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近日国际著名植物学杂志《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题为“Phosphorylation of ARF2 Relieves its Repression of Transcription of the K+ transporter gene HAK5 in Response to Low Potassium Stress”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南芥中ARF2参与K+吸收的调控。它的功能是作为一个转录抑制因子,并调节HAK5的转录,响应低的K+胁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教授王毅,是本文通讯作者。钾(K +)在植物生长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1

  • 浙江大学青年教授PLOS解析抗生物耐药性机制

    生物通报道:多粘菌素(Polymyxins)是对抗由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致命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最近,由于质粒携带的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出现,给多粘菌素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然而,MCR-1粘菌素耐药性的机制方面,我们仍然知之甚少。11月2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等处的一项研究成果,题为“Dissemination and Mechanism for the MCR-1 Colistin Resistance”。这项研究对于MCR-1介导的粘菌素耐药性机制,首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1

  • 中国科学家11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11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新型致病基因KLHL24的致病机理,以及DNA碱基编辑新方法等。首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张永振团队发现了大量无脊椎动物RNA病毒,这项研究始于2011年发现了1445种新的RNA病毒,这极大丰富了RNA病毒多样性,并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揭示了RNA病毒发生和进化上的基本规律。其中一些病毒与现有已知病毒的差异性之大,以至于需要重新被定义为新的病毒科。目前已确认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共有2284种。此次张永振团队研究发现的新病毒数量很多,不仅充实了病毒的“数据库”,还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2-01

  • 福建农林大学****番木瓜基因组学研究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2016年11月28日的,福建农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生物学权威期刊《Genome Biology》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为“Extremely low nucleotide diversity in the X-linked region of papaya caused by a strong selective sweep”。这项研究提供的资源,将加快木瓜性别决定基因以及其他性别特异性利益相关基因的发现。本文通讯作者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明瑞光(Ray Ming)教授。明瑞光教授1995年获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30

  • 杰青学者Oncotarget最新文章:癌症转移过程中的甲基化修饰

    生物通报道:表观基因组学指的就是指导基因关闭或开启的DNA修饰,科学家们发现一些表观缺陷会引发癌症,而且目前预测脑癌患者预后的方法也是基于表观肿瘤亚型。然而,表观基因组学十分复杂,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明确。近期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TET2和TET3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是黑色素瘤发生类EMT过程和转移的一个重要过程,为黑色素瘤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表观遗传学解释。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公布在11月12日的Oncotarget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马润林研究员,马润林研究员1998年作为中科院“****”入选者受邀回国,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30

  • 河南农大汤继华课题组:玉米穗节间发育过程中响应激素信号的miRNA及其靶基因的鉴定

    节间长度是影响植物高度(PH)和穗位高度(EH)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这与玉米的抗倒伏性、生物量和谷物产量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miRNA是重要的转录/转录后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它们在调节玉米穗节间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为了确定miRNA及其靶基因在玉米穗节间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者利用两个节间长度不同的近交系“Xun928”和“Xun9058”的第7、第8和第9个节间构建了6个miRNA和2个降解组文库。测序结果显示,两个品系的玉米在第7、第8和第9个节间的相应比较组(两个品系中相同节间比较)中共有45和54个miRNA显示出明显差异。其中表达差异显著的31个m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11-30

  • 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Nature子刊揭示支持肿瘤起始细胞的lncRNA

    生物通报道:肾肿瘤起始细胞(T-IC)推动了肾细胞癌(RCC)的发生、发展和药物抵抗。南京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肾肿瘤起始细胞的一个增殖机制。文章通讯作者是第二军医大学的王林辉(Linhui Wang) 和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张征宇(Zhengyu Zhang)、Cheng Chen。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些长度超过二百个核苷酸的RNA分子,来自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域。虽然lncRNA没有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依然具有特异性,这说明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研究人员发现,长非编码R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29

  • 南京大学****最新Nature子刊文章解析肝脏疾病的关键调控信号

    生物通报道: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稳态的关键节点之一:CUGBP1-IFN-γ mRNA的相互作用,并借助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梣酮,调控这个关键节点,从而实现通过激活内源性抗肝纤维化信号治疗肝纤维化的目的。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这项研究由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强课题组完成,通讯作者为吴旭东、吴雪丰和徐强教授,第一作者为吴兴新和吴旭东。徐强教授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I,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29

  • 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等单位Nature子刊发表干细胞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Nanog是胚胎干细胞(ESC)的主要多能性因子。Nanog稳定表达是维持ESC干性所必须的,但Nanog寿命比较短,很快会被泛素依赖的蛋白酶体系统降解。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去泛素化酶USP21通过稳定Nanog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干性。这项研究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平(Ping Wang)教授和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谢欣(Xin Xie)研究员。研究人员发现,USP21能与Nanog相互作用,去泛素化并稳定Nanog,由此维持Nanog在小鼠ESC(mESC)中的蛋白质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29

  •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华先欣Cancer Res发表肿瘤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经常在MEN1基因(该基因编码蛋白质menin)以及Daxx基因中携带有功能丧失性突变。Menin和Daxx都能与几个合作伙伴相互作用,调节细胞过程和基因表达。来自深圳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武汉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证实,menin可直接与Daxx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抑制一个共同的靶基因Mme,而抑制NET细胞的增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21日的《Cancer Research》杂志。本文通讯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癌症生物学教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华先欣(Xianxin Hua)博士,华先欣教授致力于menin蛋白如何调控基因的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29

  • 西藏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已具备安全开展相关实验活动条件 拉萨11月27日电(记者尕玛多吉 通讯员李键)日前,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总投资781万元、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在拉萨投入使用,这是全国省级疾控系统中的第12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它的建成,对防范鼠疫流行、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西藏是全国鼠疫危害严重的省区之一,已判定鼠疫自然疫源县50个,疫源地总面积69万多平方公里。在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科学正规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可有效保障西藏开展新发传染病的病原检测及监测的实验活动。“鼠疫菌属于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其检验、诊断等对实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11-29

  • 高福院士团队解析PD-1/L1及抗体复合体结构,助力功能预测及抗体设计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抗体阻断疗法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这些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高福院士团队通过结构免疫学平台,成功解析了avelumab抗体与人PD-L1分子的复合物结构,阐明了PD-L1靶向性肿瘤治疗抗体的作用机制。该项研究成果对设计和改造PD-L1靶向性抗体药物或小分子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福院士将于12月17日,北京万豪酒店,在分会场二--“精准医药研发论坛”上,带来题为“基于PD-1/L1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作用机理的药效评价策略”的精彩演

    来源:P4 China

    时间:2016-11-28

  • 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开发新的siRNA传递策略

    生物通报道:siRNA到靶细胞的有效而精确的传递,对于成功的基因治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新型纳米材料可增强传递效率,但是,对于精确的基因传递来说,克服非特异性的吸附和脱靶效应,仍然还是一个挑战。 11月24日,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鞠熀先带领的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双重锁和钥匙”系统,来执行细胞亚型特异性识别和siRNA传递。延伸阅读:我国科学家研制出靶向Her2阳性乳腺癌导入小分子干扰RNA的新方法。基因干扰技术通过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传递小干扰RNA(siRNA)选择性地沉默基因表达,并抑制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28

  • 复旦大学郑丙莲等人PLOS发表microRNA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套索RNA(Lariat RNA)是剪接的副产物,可被RNA脱支酶1(DBR1)降解,从而导致它们的转化。在动物和植物中,无效的dbr1突变体是胚胎致死性的,但是根本的致死机理仍然是不明确的。11月21日,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复旦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科院上升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拟南芥中一个弱的DBR1突变等位基因dbr1-2,并发现,伴随着全基因组范围的miRNA积累减少,套索RNA出人意料的发生了总体增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郑丙莲教授和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郑云博士,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11-28


页次:626/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