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核糖体蛋白RPL6以PARP依赖的方式参与DNA损伤修复的调控

    北京大学郑晓峰研究组近日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9,294(8)2827–2838)上发表了题为“Ribosomal protein L6 (RPL6) is recruited to DNA damage sites in a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dependent manner and regulates the DNA damag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核糖体蛋白RPL6在核糖体作为翻译机器以外的新功能,证明它依赖于ADP核糖基化聚合酶PARP,通过与组蛋白H2A相互作用来调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2-26

  • 最新研究:“肠-脑”轴通路揭示芍药成分抗抑郁机制

    生物通报道:“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芍药被称为“花中之相”,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而且芍药浑身是宝,芍药内酯苷是我国传统中药逍遥丸(散)抗抑郁的主要成分之一。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ut-brain axis metabolic pathway regulates antidepressant efficacy of albiflorin”的文章,首次阐明了天然药物经肠道菌转化的代谢产物通过“肠-脑”轴通路而改善抑郁症的分子机制,是口服难吸收药物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和进展,在基于肠道菌的分子药理学领域处于国际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25

  • “一箭双雕”:中山大学学者发现靶向PD-L1的癌症免疫治疗新途径

    一箭双雕:C1632诱发T细胞免疫杀灭癌细胞及抑制癌细胞生长原理示意图免疫检查点分子PD-L1分布在癌细胞表面,通过与T细胞表面上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帮助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细胞的攻击。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利用PD-1或PD-L1单克隆抗体(单抗),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从而激活T细胞,杀灭肿瘤细胞。但由于PD-L1的表达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不足40%的病人对单抗治疗产生应答。亟待新的治疗手段,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来自中山大学生科院的赵勇教授课题组发表了题为“LIN28/let-7/PD-L1 Pathway as 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25

  • 新型纳米闪烁体助力深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上海交大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万万研究员科研团队在癌症诊疗一体化纳米生物材料领域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CT/MRI-Guided Synergistic Radiotherapy and X-ray Inducible Photodynamic Therapy Using Tb-Doped Gd-W-Nanoscintillators”为题,发表在综合化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9, 58, 2017-2022)上。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新型铽(Tb)掺杂钨酸钆纳米闪烁体(GWOT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19-02-25

  • Oncogene:JNK/AP-1通路通过Wnt信号促进细胞迁移与肿瘤侵袭

    自然出版社旗下杂志《Oncogene》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薛雷教授课题组题为“Wingless modulates activator protein-1-mediated tumor invasion”的研究论文。癌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统计显示约90%的癌症患者死于肿瘤迁移而非原发瘤生长。由于缺乏稳定的、可遗传操作的肿瘤迁移模型,目前对于肿瘤迁移的调控机制知之甚少。经典的Wnt/β-catenin途径是研究最多的,也是体内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其在调控胚胎发育、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控制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等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薛雷教授课题组结合模式动物果蝇的体内肿瘤模型及人

    来源:同济大学

    时间:2019-02-22

  • 汤富酬、乔杰再发重要成果:绘制人类心脏高精度发育细胞图谱

    人类胚胎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开始,首先经过着床前胚胎发育产生胚内和胚外组织,再到着床后原肠胚阶段三个胚层的特化,进而到器官发生、分化、成熟,及至新生命的诞生。整个两百八十天的胚胎发育过程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增殖发育形成含有上万亿个细胞的婴儿,期间基因表达受到严密、精准的调控,这一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仍然亟需深入研究。从2010年起,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和北医三院乔杰课题组紧密合作,围绕人类生殖系细胞(包括着床前胚胎细胞和着床后胚胎生殖细胞)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利用汤富酬课题组发展的单细胞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他们绘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2-21

  • JBC:核糖体蛋白RPL6以PARP依赖的方式参与DNA损伤修复的调控

    细胞通过DNA损伤应答感应并修复受损的DNA,进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在DNA双链断裂引起的DDR中,组蛋白H2A及其变体H2AX的泛素化修饰对于下游损伤修复蛋白的招募至关重要。众多调控蛋白通过影响H2A的泛素化调节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效率,但核糖体蛋白在这一通路中的功能之前尚未有报道。北京大学郑晓峰研究组近日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9,294(8)2827–2838)上发表了题为“Ribosomal protein L6 (RPL6) is recruited to DNA damage sites in a poly(ADP-rib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21

  • 夏银研究组: 调控精子发生中染色质重塑的新基因

    生物通报道:2月13日,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夏银研究组题为 “L3MBTL2 regulates chromatin remodeling during spermatogenesis” 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通过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首次揭示了致死性恶性肿瘤样蛋白2 (L3MBTL2) 对雄性生殖的影响及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文章的第一作者为孟晨玲博士,通讯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夏银教授,研究得到合作者的大力支持。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基因组DNA通常与组蛋白八聚体(2H2A、2H2B、2H3、2H4)缠绕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20

  • 陈捷凯、裴端卿Molecular Cell通过单细胞测序解析体细胞重编程路径

    体细胞重编程是研究细胞命运转变的重要模型,然而受到重编程效率以及细胞异质性强等问题的干扰,精确的重编程细胞命运变化路径及调控机制尚鲜有报道。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捷凯研究组和裴端卿研究组合作发表了题为“Resolving Cell Fate Decisions during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 by Single-Cell RNA-seq”的文章,结合高效体细胞重编程和单细胞RNA-seq技术,揭示了小鼠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细胞命运的动态变化过程。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如何解读单细胞测序数据,并从中获得真实有效的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20

  • Nature子刊:骨关节炎的发展与这种蛋白相关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统计,在美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80%患有关节炎。软骨退化影响了骨关节炎的治疗。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岩教授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叶棋浓教授等人领导的研究团队对骨关节炎背后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发现,HPIP(全名为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在骨关节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项成果于1月中旬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我们发现,HPIP通过Wnt信号通路的转录激活以及转录程序的表观遗传调控来调控软骨退化,表明HP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19

  • 清华大学报道一种功能化单晶石墨烯新型电镜载网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宏伟课题组和北京大学化学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课题组合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上发表题为“Bioactive functionalized monolayer graphene for high resolution cryo-EM”的学术文章。近年来,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得益于硬件和软件的技术革新,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结构生物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然而冷冻电镜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瓶颈,严重限制了该技术解析生物分子结构的效率。其中一个重要瓶颈是冷冻样品的制备。该过程需要将含有生物大分子的溶液加到电镜载网上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9-02-18

  • 正派还是反派?p53被发现具有促癌作用

    在我们的印象中,p53一直都是正派形象。大名鼎鼎的癌症抑制基因,不是吗?然而,这也许只是一种错觉。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p53可以通过增强肿瘤代谢来促进肝癌生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徐洋教授课题组和付雪梅教授课题组近日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Wild-Type p53 Promotes Cancer Metabolic Switch by Inducing PUMA-Dependent Suppression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的文章。他们发现,p53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能够发挥促癌作用。这些结果与癌症生物学中的普遍看法相悖。人们通常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14

  • 浙大,中科院Molecular Cell发文:TCR抗原识别新机制

    如何准确快速找到并清除受病原感染的细胞或者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是维护生命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8+T淋巴细胞(T细胞)在此过程中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echano-regulation of peptide-MHC class I conformations determines TCR antigen recognition”的文章,联合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单分子力学操纵、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等方法,从原子水平到细胞水平跨尺度揭示了生物力如何通过动态调控抗原呈递分子pMHC-I的构象变化来决定TCR的非我抗原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14

  • Genome Biology:灵长类RNA编辑的起源新规律

    在转录过程中,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将A、T、G、C四种碱基分别转录为A、U、G、C,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准确传递。然而,在RNA层面,存在一种A-to-I RNA编辑现象,可将RNA分子中的A编辑为I(次黄嘌呤),从而造成DNA与其转录的RNA产物在这些位点的差异。在灵长类中,A-to-I RNA编辑位点数以百万计,且多位于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组重复区域,因此,探究这类调控的生物学功能,就成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李川昀课题组通过开展人、猴比较转录组学研究,发现一类特殊的A-to-I RNA编辑事件:这些事件仅在特定物种或个体中存在,而在其他物种(或该物种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2-14

  • 广州医科大学Nature Medicine最新发文:AI可以成为好的儿科医生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valuation and accurate diagnoses of pediatric disease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文章,报道了人工智能系统对常见和危险儿童疾病诊断的评估情况,指出AI诊断系统和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一样准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11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张康教授,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夏慧敏教授领导完成。“AI+医疗”潜力巨大,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以往的AI医疗主要集中在一种疾病或相关病症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13

  • Nature子刊:非洲猪瘟病毒DNA连接酶的分子机制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是一种独特的双链DNA病毒,既能感染野生猪,也能感染家猪。一旦爆发,将会导致近100%受感染猪的死亡。自1921年被发现以来,ASFV病毒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仍没有任何有效的疫苗被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生科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error-prone DNA ligas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dentifies critical active site residues”的文章,利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解析了Asf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13

  •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泛素化降解途径调节脂肪酸合成的新机制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在全球范围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并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重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于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ost-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lipogenesis via AMPK-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insulin-induced gene”。该研究发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过磷酸化增加内质网锚定蛋白Ins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2-13

  • 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Cell首次报道STK19靶向化合物能抑制黑色素瘤生成

    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恶性转化产生的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癌,尤其在美国、澳大利亚等的白色人种中处于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的前十位。含有NRAS激活突变的黑色素瘤约占20-30%,但至今还未有靶向NRAS的有效黑色素瘤治疗方案。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发表了题为“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 of STK19 inhibits oncogenic NRAS driven melanomagenesis”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靶向新颖激酶STK19的小分子抑制剂可有效抑制NRAS介导的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可望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19-02-12

  • 华人研究组Nature最新发文:RNA m6A修饰如何调控抗肿瘤免疫

    免疫治疗是对抗肿瘤的前沿阵地,其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引发针对肿瘤抗原的自发性T细胞反应。许多病人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识别肿瘤抗原,难以引发持续性的T细胞应答并清除肿瘤。研究免疫系统识别肿瘤抗原的分子机制有望发现新型药物靶点,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韩大力团队与清华大学徐萌团队、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团队合作发现,RNA m6A修饰通过调控树突状细胞的溶酶体组织蛋白酶翻译效率,影响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应答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2月7日在线发表于Nature杂志。 m6A修饰是mRNA上丰度最高的修饰类型,负责对mRNA分子进行转录后调控。m6A修饰通过其结合蛋白YTHDF1影响下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2-12

  • Bioinformatics:跨物种长非编码RNA鉴定软件LGC

    北京基因组所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Global Biodiversity & Health Big Data,简称BHBD)联盟框架下,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巴基斯坦真纳大学以及美国梅奥医学院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开发了可跨物种使用的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鉴定软件LGC。该成果以“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ong non-coding RNAs based on feature relationship”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Bioinformatics在线发表。 测序技术的飞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2-12


页次:552/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5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