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ell Research:一类全新植物异染色质蛋白

    2018年11月13日,清华-北大生命联合中心成员李海涛课题组携手孙前文课题组、李丕龙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题为“Plant HP1 protein ADCP1 links multivalent H3K9 methylation readout to heterochromatin formation”(植物HP1蛋白ADCP1关联多价态组蛋白H3K9甲基化识别并介导异染色质形成)的合作研究成果,发现一类植物特有的新型组蛋白甲基化阅读器ADCP1,并确定其为动物HP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异染色质蛋白1)功能同源蛋白,揭示出其在植物异染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8-11-19

  • 韩卫东:TRIM59调控乳腺癌增殖与转移的新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韩卫东课题组及美国德州农工大学Yubin Zhou课题组揭示了TRIM59蛋白促进乳腺癌增殖与转移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以“TRIM59 promotes breast cancer motility by suppressing p62-selective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PDCD10”(TRIM59通过抑制p62介导的PDCD10的选择性自噬降解从而促进乳腺癌增殖与转移)为题,于2018年11月8日在PLOS BIOLOGY上在线发表。韩卫东、Yubin Zhou及德州大学健康中心的Leng Han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谭鹏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6

  • 中科大连发两篇文章:染色质重塑SWI/SNF与INO80复合体新发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刚教授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染色质重塑SWI/SNF与INO80复合体及其不同核小体结合状态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SWI/SNF与INO80复合体共有的肌动蛋白(Actin)和核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rps)组成的Actin/Arp模块作为构象调控的分子开关,调控核小体结合及可能调节重塑核小体活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分别在国际权威杂志《Protein & Cell》和《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发表。 染色质结构调控对于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细胞周期发展、DNA复制、重组和损伤修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催化染色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6

  • 中外合作研究揭示精神疾病发生调控机制

    (见习记者程唯珈)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东南大学等机构合作,首次提供了miR-137缺失导致精神疾病的在体实验证据,进一步揭示miR-137缺失类的精神疾病的分子调控机制。该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近年来多项独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染色体上miR-137基因编码区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但miR-137缺失对个体精神活动是否有影响、有何影响、怎样影响等亟待解答的科学问题尚未攻破。研究人员构建了miR-137全身敲除小鼠以及神经系统特异敲除小鼠模型。实验发现,m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8-11-16

  • 武大生科院NAR发现泛素连接酶在染色体断裂修复中的作用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是不同类型DNA损伤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若不能及时修复或发生错误修复,则可能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甚至引起细胞发生癌变或死亡。在真核生物中,细胞通过两种主要方式修复DSBs,即: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DNA损伤会引发染色质上损伤部位产生多种类型的表观遗传修饰,而损伤修复又受到染色质结构与状态的影响;这些修饰如何调控DNA修复过程仍不完全清楚。来自武汉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re1-depen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5

  • Nature子刊:EV-D68病毒生活周期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11月5日,《自然》子刊《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刊出了我院夏宁邵教授团队发表的题为“Atomic Structures of Enterovirus D68 in Complex with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Define Distinct Mechanisms of Viral Neutralization”的研究论文。这是夏宁邵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2018)上发表手足口病重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18-11-15

  • Nature子刊:一种可以基因编码的光敏蛋白质

    目前,如何利用和模拟光合作用的高光合效率来驱动具有挑战性的化学转化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genetically encoded photosensitizer protein facilitates the rational design of a miniature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ing enzyme” 的研究文章。文中报道了该课题组设计的一种可以基因编码的光敏蛋白质,成功模拟了天然光合作用系统吸收光能,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功能。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hemistry上,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11-15

  • 中国海洋大学最新发表Nature Genetics文章

    纤毛作为一种重要的亚细胞结构,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纤毛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发育缺陷可引起多种遗传疾病,包括人类的多囊肾、骨骼发育异常、失明、不孕不育、多种内脏发育缺陷等。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ilia-driven cerebrospinal fluid flow directs expression of Urotensin neuropeptides to straighten the vertebrate body axis”的文章,发现纤毛能驱使脑脊液流动,增强Urote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4

  • Nature子刊:人多能干细胞异种嵌合的关键障碍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课题组在人多能干细胞异种嵌合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BMI1 enables interspecies chimerism with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为题于11月7日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通过异种嵌合有望在异种动物体内获得从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功能性细胞,包括胰腺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通常认为,多能干细胞的所处状态包括两种,naive状体和primed状态;只有naive状态的多能干细胞具备胚胎嵌合能力,相比之下primed状态的细胞不具备嵌合能力。

    来源: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18-11-14

  • 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Cell子刊发表评论性文章

    杜克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针对葡萄糖代谢途径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一发现公布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同期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的林圣彩教授对此做出了点评:“Carbohydrates: not all that bad?”,阐述了最近发现的葡萄糖代谢的新途径及其在细胞氧化还原稳态中的作用,并对目前流行的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害的观念做出评论。葡萄糖作为来源于植物淀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然而,在如今诸如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不少专业研究和普通人群都极为关注食源性碳水化合物的阴暗面。这导致了高碳水化合物对健康有害的观念在人群中扎根,并催生和推动了多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18-11-13

  • 邓子新院士组连发两篇文章 揭示蛋白识别DNA硫原子的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团队的贺新义研究员与上海交大生命学院吴更教授合作,共同揭示了一类识别DNA硫原子的蛋白结构域,并对其识别硫原子的机制及其偶联的核酸酶结构域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Molecular Microbiology》上。硫原子被发现存在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tRNA、铁硫簇、抗生素等分子结构中已超过一个多世纪。2005-2007年期间,我国科学家邓子新院士发现并报导了细菌DNA中存在天然的硫修饰,其化学结构是在特定的DNA磷酸二酯键骨架上的氧-硫替换,这是国际上迄今为止在生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18-11-13

  • 最新发现:巨噬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引发癌细胞微环境免疫失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希鹏课题组在肿瘤免疫领域期刊《肿瘤免疫学研究》(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影响因子9.188)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xosomes released from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ransfer miRNAs that induce a Treg/Th17 cell imbalance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的论文。该研究在报道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可诱导上皮性卵巢癌微环境中的免疫失衡,并初步阐明了EOC微环境中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的机制。免疫微环境对上皮性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18-11-12

  • Cell Systems:构建RNA结合蛋白的剪接调控作用预测模型

    基因组研究结果显示,人体内超过90%的基因存在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该过程在不同组织以及不同生理阶段受到严格的调控,其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选择性剪接的体内调控主要由前体mRNA中的顺式元件(cis-elements) 招募反式剪接作用因子(trans-acting splicing factors)来实现。通常情况下,反式剪接作用因子存在一个模块化的构成,其包括一个或多个RNA结合域以及不同的功能模块。但目前科学家对这些功能域的研究还停留在少数几种典型的剪接因子上,如SR蛋白家族和hnRNP蛋白家族,对广大的其他RNA结合蛋白中的功能模块却知之甚少。而深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11-12

  • 两篇文章:染色质重塑SWI/SNF与INO80复合体结构新发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刚教授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染色质重塑SWI/SNF与INO80复合体及其不同核小体结合状态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SWI/SNF与INO80复合体共有的肌动蛋白(Actin)和核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rps)组成的Actin/Arp模块作为构象调控的分子开关,调控核小体结合及可能调节重塑核小体活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分别在国际权威杂志《Protein & Cell》和《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发表。染色质结构的调控对于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细胞周期发展、DNA复制、重组和损伤修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催化染色质

    来源:中科大

    时间:2018-11-09

  • 第一类YEAT抑制剂有望治疗白血病

    传统上认为癌症与基因突变有关——DNA序列的变化——由各种因素引起,如吸烟、暴露于辐射和有毒化学物质。DNA的这些不利变化给基因产生蛋白质提供了错误的指令,从而扰乱了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不受控制地生长繁殖,成为癌症。然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DNA并不是这一过程中的唯一参与者。一种叫做组蛋白的蛋白质,围绕着组蛋白包装DNA,可以作为基因表达的主开关——也就是说,确定细胞中哪些基因组应该是“开”或“关”。癌症常常是这些开关出错的结果。在细胞中,组蛋白带有各种各样的化学标记,这些标记包含必要的信息,以确保每个基因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程度上精确表达。在基因调控机制中的关键参与者是组蛋白“阅读器”,

    来源:

    时间:2018-11-08

  • 苏州大学PNAS发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新机制

    苏州大学戴克胜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生新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成果以“Akt-mediated Platelet Apoptosis and it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Akt调控的血小板凋亡及其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为题,于2018年10月18日在PNAS上在线发表。闫荣、戴克胜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内出血引起死亡。长期以来,尽管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对ITP进行研究,由于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仍有一部分

    来源:苏州大学

    时间:2018-11-08

  • 华中农业大学连发两篇文章 揭示重金属汞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环境微生物团队刘玉荣教授课题组关于重金属汞污染与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分别以“Consistent responses of soil microbial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s to mercury pollution across China.”和“Unravel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methylmercury production in paddy soils”为题发表在环境微生物和环境科学领域主流期刊《Microbiome》和《Environ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时间:2018-11-08

  • Nature子刊:YAP/TAZ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

    2018年11月1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宋海教授实验室联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Dr. Kingston Mak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Reciprocal inhibition of YAP/TAZ and NF-κB regulates osteoarthritic cartilage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发现YAP/TAZ与NF-κB在骨关节炎中的相互调控机制。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由于滑膜关节的退变引起的以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关节病变,伴随有炎症反应,关节软骨降解,软骨下骨反应性增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8-11-08

  • 中外学者Nature子刊发文:环状RNA翻译出抑癌蛋白质!

    近日,由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一项发现:使用翻译组测序技术,在脑胶质瘤细胞中发现了数千种可能翻译的环状RNA(circRNA),其中320个有差异表达现象,并具体验证了一种名为LINC-PINT的环状RNA可编码长度为8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PINT87aa,该蛋白质在癌细胞中低表达可抑制多种癌基因的转录延伸而发挥抑癌作用。该研究证明了真核生物circRNA可以通过其翻译产物在蛋白质水平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达成这项突破性发现的工具,是翻译组测序(RNC-seq),本研究中的翻译组测序由暨南大学张弓教授团队

    来源:暨南大学

    时间:2018-11-07

  • 北大发表Nature Medicine文章:肠道微生物对二甲双胍的影响

    在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大约1000万亿的细菌,其中大多数的细菌由于无法耐受大气氧,而无法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培养。在过去的几年里,建立在基因技术和先进生物学信息学基础上的新研究,使得根据肠道细菌的DNA来分析它们的组成及功能成为可能。肠道细菌生成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物质,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理和健康。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ta and intestinal FXR mediate the clinical benefits of metformin”的文章,指出了肠道菌群—胆汁酸—肠FXR代谢轴介导二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07


页次:559/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5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