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四川大学Cell Research上发文建立小鼠卵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郭帆课题组在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IF:15.4)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iveSingle-cell Analysis of Transcriptome, DNA Methylome and ChromatinAccessibility in Mouse Oocytes”的最新研究成果。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古婵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实验助理吴啟洪为参与作者,郭帆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哺乳动物的成熟卵细胞具有对精子和体细胞核进行重编程的能力,从而产生新的子代或克隆个体。在哺乳动物卵细胞成熟过程中,其自身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修饰)和染色质状态也会

    来源:四川大学

    时间:2019-01-09

  • Nature子刊:m6A表观遗传修饰调控骨质疏松症的新机制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ettl3-mediated m6A RNA methylation regulates the fate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osteoporosis”的文章,揭示了m6A表观遗传修饰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质疏松症的新机制,以及Mettl3在其中扮演的作用,这提出了骨骼健康和患病过程中的表观转录新见解。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华西口腔医院的袁泉教授,周学东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林水宾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1-09

  • 中大学者Nature子刊发文:脑胶质母细胞瘤作用机制新发现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过半数是WHO 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化疗、放疗是目前恶性胶质瘤传统治疗方法。由于大多数恶性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所以单靠手术无法根治。术后一般都辅以放、化疗,但因为放射剂量限制及放疗抗拒,其临床效果不佳。对于化疗,尽管替莫唑胺的出现被称为近40年来脑胶质瘤化疗的最大进步,但其整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恶性胶质瘤的预后极差,成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规范化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仅14.2个月。最近去世的美国参议院议员约翰-麦凯恩也是因为胶质母细胞瘤,从2017年7月确诊到今年8月去世,总生存期也只有13个月。  对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1-09

  • 中国科大等发现淮河中游地区7000年前稻黍共存的最早证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生物考古实验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沉积物进行研究,证明在距今7000年前后,该地区就出现了北方黄米(黍)(Panicum miliaceum)和南方水稻(Oryza sp.)共存的现象,这是目前淮河中下游地区发现最早的稻黍共存记录。研究成果以Phytoliths reveal the earliest interplay of rice and broomcorn millet at the Shuangdun site (ca.7.3 ka BP-6.8 ka BP) in the middle

    来源:中国科大

    时间:2019-01-08

  • PNAS:Agos蛋白指导导向DNA链切割靶标DNA链的新机制

    2018年12月27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wo symmetric arginine residues play distinct roles in 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 DNA guide strand-mediated DNA target cleavage”的论文。该论文在原子水平阐明了细菌的Agos蛋白中参与切割活性的两个对称的精氨酸的重要意义。RNA干扰对基因的表达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1-07

  • 华中科技大学最新Science子刊发现延长寿命的奥秘

    生物通报道: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导致线虫机体运动功能下降,促进衰老的一个成因——这是一种可以靶向运动功能的分子,研究人员发现在衰老的哺乳动物中也有相似的途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2日的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由华中科技大学刘剑峰教授与密歇根大学的许献忠(Shawn Xu)教授领导完成。随着人类和动物的衰老,运动功能都会逐渐减弱。线虫具有与其他动物非常相似的衰老模式,这些动物只能活三周左右,因此成为了研究衰老的理想模型系统。“我们之前观察到,随着现场衰老,它们逐渐失去了生理功能,”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许教授说,“从它们的成年期中期开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1-04

  • Blood:斑马鱼造血干细胞发育新的调控机制

    人和动物的血液形成是一个有序而复杂的动态过程,造血干细胞的发生、分化与成熟受多种调控因子的精细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发育和分化缺陷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贫血、免疫异常以及白血病等。近年来国外一个课题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一些剪接因子基因突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等相关,提示剪接调控在造血干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木根教授团队在斑马鱼造血发育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研究论文“BCAS2 is essential for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maint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时间:2019-01-04

  • 姚檀栋团队《自然》评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

    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学家、“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丝路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的科学评论文章,旨在阐明第三极地区正在经历的加速水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和建立系统的气象-水体稳定同位素观测网的重要性,呼吁全球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投身到第三极水循环研究中,构建聚焦水问题的观测和地球系统模型新体系,服务于亚洲水塔和丝路地区的水安全战略和水资源管理。 文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第三极”固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1-04

  • 南开大学生科院最新发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argeted delivery of nitric oxide via a ‘bump-and-hole’-based enzyme–prodrug pair”的文章,利用“bump-and-hole”策略,构建了一种新型的NO递送系统——半乳糖苷酶-半乳糖基-NONOate。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31日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南开大学赵强(Qiang Zhao)教授,沈杰(Jie Shen),和程建松(Jiansong Cheng)。1987年,气体分子NO被认定为一个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1-03

  • 北大学者《Nature》发表蛋白质机器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研究

    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课题组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Cryo-EM structures and dynamics of substrate-engaged human 26S proteasome(底物结合的人源26S蛋白酶体的冷冻电镜结构和动力学)”的长论文。研究者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解析了人源蛋白酶体26S在降解底物过程中的七种中间态构象的高分辨(2.8~3.6埃)精细原子结构,最好局部分辨率达2.5埃。这些三维结构展现了惊人的的时空连续性(Spatiotemporal continuity),生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1-03

  • 中国学者Lancet Oncology发文:甲状腺癌人工智能诊断进展

    甲状腺癌发病率稳步上升,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诊断及评估最常用的手段,它具有经济、便利且相对易于推广的特点;然而其对影像医师的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个体检查耗时长。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学分析是当前国际前沿研究,其对CT、MR和B超等医学图像的分析准确率可以媲美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具有快速及可重现的特点。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陈可欣、李祥春和张晟教授三个课题组发表了题为“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 using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s applied to sonographic images: 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1-03

  • PNAS:受体介导病毒入侵的动态新机制

    清华大学娄智勇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钱平教授、英国牛津大学David I. Stuart教授等合作,成功捕获病毒颗粒由受体介导的吸附(Attachment)和脱衣壳(Uncoating)动态过程,并从原子分辨率水平阐明了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以“Seneca Valley Virus Attachment and Uncoating Mediated by Its Receptor Anthrax Toxin Receptor 1”(炭疽毒素受体1介导塞内卡谷病毒吸附及侵染的机制解析)为题,于2018年12月4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9-01-03

  • E蛋白家族成员E2-2通过影响AETFC复合体负性调控白血病发生

    2018年12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王兰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孙晓建研究组和美国洛克菲勒大学Robert G. Roeder组的合作研究论文“Different roles of E proteins in t(8;21) leukemia: E2-2 compromises the function of AETFC and negatively regulates leukemogenesis”,该研究发现E蛋白家族成员E2-2能够通过影响AETFC(AML1-ETO-containing transcri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1-03

  • JBC杂志发文解析“有丝分裂教父”调节染色体粘连的分子机制

    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的正确分离是亲代与子代细胞间遗传物质稳定传递的基础。作为有丝分裂最重要的调节者(此处可以省略“之一”),染色体乘客复合体(chromosomal passenger complex,简称CPC)被著名细胞生物学家、英国爱丁堡大学的William Earnshaw教授称为“有丝分裂教父”。染色体乘客复合体的核心组分包括INCENP、Survivin、Borealin和Aurora B四个蛋白,其中最大的骨架亚基INCENP的氨基端CEN-BOX结合Survivin和Borealin构成CEN功能模块(CEN module),负责介导CPC在着丝粒(centromere)的定位,I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9-01-02

  • 浙江大学Cancer Research发现一条多类肝癌肿瘤干细胞共有的通路

    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二大肿瘤,约90%的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癌(HCC)。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元凶,在HCC中现已发现多类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然而这些肿瘤干细胞亚群间的分子调控网络异同性尚不清楚。因而研究多类肝癌干细胞间的分子异质性,或可揭示多类肝癌肿瘤干细胞的异同,为高效靶向肿瘤干细胞、帮助HCC患者提供帮助。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姬峻芳实验室在Cancer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题为“miR-192-5p silencing by genetic aberrations is a key even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8-12-29

  • 质子传感器在人源NMDA受体中的作用机制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the Proton Sensitivity of Human GluN1-GluN2A NMDA Receptors”的文章,首次解析了人源NMDA (N-methyl-D-aspartic acid,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GluN1/GluN2A亚型近原子分辨率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并探究了其质子敏感性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ports杂志上,由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组,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张兴研究组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12-28

  • 上海交大、华东理工Cell子刊发现癌症细胞代谢对细胞命运影响的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imaging reveals a unique preference of symmetric cell division and homing of leukemia-initiating cells in an endosteal niche”的文章,通过建立新型白血病细胞代谢成像体系,揭示了(LICs)以糖酵解为主要能量来源的独特代谢特性,以及代谢状态决定LICs在特定骨髓微环境中的定位、归巢和对称分裂等关键细胞命运的新规律。这一研究为理解LICs代谢调控与其命运决定的关系提供不同视角,为精确探讨不同类型干细胞代谢提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2-27

  • 睡眠的作用到达有多大?eLife发现在睡眠中可以改变决策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生物体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生命过程,良好的睡眠不但有利于个体的健康,而且对学习、记忆等大脑的基本认知功能至关重要。既往研究表明,人类在白天学习的知识会在睡眠过程中自动回放(replay),这种类似于“放电影”式的自动回放过程可能有利于记忆的长期维持。然而,睡眠对于价值决策等复杂认知功能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日常生活中,选择吃苹果还是橘子等都属于价值决策的范畴,而价值决策通常被用来研究价值奖赏在大脑中的表征和处理。有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生物体可能依据外部环境或自身状态来灵活地调整对选项所赋予的价值,从而形成所谓的主观偏好。然而,这类调整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2-27

  • Biomaterials:纳米药物有望成为治疗哮喘的潜在靶向新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华浩、应颂敏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药学院凌代舜教授团队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发现:Bcl-2抑制剂小分子的纳米型药物能够很好的治疗哮喘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相关论文“Nanoformulated ABT-199 to effectively target Bcl-2 at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lleviates airway inflammation by inducing apoptosis”于国际顶级材料学期刊《生物材料》发表 (Biomaterials 2019, 192:429-439,5年影响因子:9.315)。这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8-12-27

  • 暨南大学Small发表肿瘤靶向化疗与光疗联合治疗新成果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化疗仍然是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患者往往遭受化疗药物的严重副作用,而且由于治疗方式单一,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影响了癌症患者的治愈满意度。为了提高化学疗法的安全性和疗效,一个有效策略是将抗肿瘤药物或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治疗方式相结合,并通过纳米载体递送至肿瘤组织。然而又一个问题是纳米载体在体内运输往往会受到免疫清除的制约,很难被正常的生物交互认可,导致药物输送障碍与效率降低,影响治疗效果。那么是否能将纳米粒子伪装成生物体系,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呢?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薛巍教授团队通过分离天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2-26


页次:555/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5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