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ell 发表线粒体circRNA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文章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教授、许小丁教授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合作,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领域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Mitochondria-Located circRNA SCAR Alleviates NASH via Reducing mROS Output”的研究性论文。该论文应用Arraystar Human CircRNA芯片筛选鉴定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相关的环状RNA分子SCAR,功能研究表明,在线粒体中过表达circRNA SCAR会抑制肝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并抑制相应的炎症反应,敲低则有相反的表型。机制研究发现,由脂质暴露引发的内质网应激(ER st

    来源:康成生物

    时间:2020-10-29

  • Cell Res:新冠肺炎治疗的新策略—化学小分子靶向巨噬细胞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已导致全球100多万人死亡。多项研究表明,SARS-CoV-2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导致新冠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SARS-CoV-2感染中,巨噬细胞是导致急性炎症的关键因素。单细胞测序及尸检病理研究均发现,COVID-19患者肺部存在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在2003年暴发的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巨噬细胞是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并诱发“细胞因子风暴”最主要的免疫细胞类型,同时在SARS病毒感染的小鼠中清除巨噬细胞能够有效降低重症肺炎的发生,并防止肺

    来源:

    时间:2020-10-28

  • 北京大学学者最新论文:uORF和micro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共同作用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课题组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Combinatorial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uORFs and microRNAs in Drosophila”的论文,以果蝇为系统,解析uORF和microRNA如何通过组合使用在转录后和翻译水平上调控mRNA的功能和命运。生物体为了确保发育程序的准确性或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会利用不同类型的顺式调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在多个层面精细调控基因表达。当前对基因表达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的调控已经有了深入了解,而在蛋白质翻译水平上调控的研究则相对滞后。陆剑课题组近年来结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10-28

  • 南开大学伯苓学院本科生二作发表Nature论文

    (记者 吴军辉)为什么人吃了咸的薯片后想喝水,为什么在运动后想喝功能性饮料?大脑是怎样感知并作出调节的?美国东部时间10月1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Yuki Oka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能够解释这一人人都经历过的日常行为背后的细胞与脑环路基础。值得关注的是,该论文的第二作者王童彤是来自南开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伯苓学院生物伯苓班的本科生。据介绍,外周感觉系统,例如嗅觉和味觉,可以通过不同的细胞类型检测多种不同的信号。作为中枢感觉系统的大脑,可以调控至少两种类型的渴觉,虽然两种渴觉都会引起液体摄入的行为,但对溶质的偏好却截

    来源:南开大学

    时间:2020-10-27

  • Science Advances:pH依赖蛋白质相互作用

    pH是几乎所有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在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生物体中有许多pH依赖的蛋白质功能开关,可调控细胞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并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中的关键感应器件和功能开关。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代谢物组学研究组研究员冯银刚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能源微生物的一对相互作用蛋白质模块中发现一种独特的pH依赖的双结合位点切换现象,并阐明其化学和结构机制。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该研究揭示生物体系复杂精巧的调控机制,并为pH依赖的蛋白质器件和生物材料开发提供新素材,在合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知的pH依赖的蛋白质构象变化均

    来源:

    时间:2020-10-27

  • 肺结核、肺腺癌及肺结节病的分子病理学相关性和标志物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全球传播最广泛和致死率最高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Mtb等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先后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Cellular Microbiology和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结核病的致病新机制并为结核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点。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结

    来源:

    时间:2020-10-27

  • Nature子刊:Cas12i2双镁离子依赖的DNA切割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艳丽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龚为民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wo metal-ion catalysis of DNA cleavage by Cas12i2的研究论文,报道Cas12i2-crRNA和Cas12i2-crRNA-DN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Cas12i2对DNA的识别和切割机制,首次观察到CRISPR-Cas系统效应蛋白的RuvC催化结构域活性状态的结构。该研究揭示Cas12i2降解DNA的分子机理,有利于理解含有RuvC结构域的Cas蛋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10-26

  • Cancer Cell: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细胞的遗传变异

    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组织中的各种非上皮细胞以及胞外基质共同组成的,其中非上皮细胞主要包括肿瘤浸润的各种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而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又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这些细胞通过与癌上皮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了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肿瘤微环境研究中,但是这些微环境细胞究竟被癌细胞驯化到何种程度,特别是肿瘤微环境细胞是否发生了遗传改变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了人类正常组织的上皮细胞中普遍存在基因突变,并且“正常”组织上皮细胞中突变的大量积累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机制[1]。然而对于大片段

    来源:

    时间:2020-10-26

  • 天然反义转录本调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热性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何玉科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 of MIR398 genes suppress microR398 processing and attenuate plant thermotoler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组长期从事miRNA生物合成分子机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曾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蔬菜作物白菜中识别出miRNA基因的天然反义转录本(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NATs),新发表的论文首次报道mi

    来源:

    时间:2020-10-26

  • 北大学者《国家科学评论》发表新冠肺炎国际应对措施效果评估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仍在流行,被称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面对疫情,各国应对表现各有差异,成效也不尽相同。日前,统计科学中心和光华管理学院陈松蹊教授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题为“Comparing Containment Measures among Nations by Epidemiological Effects of COVID-19”的文章,对较早开始疫情的25个国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揭示了快速应对和高强度政策对于控制疫情的重要作用,对于防控秋冬季可能发生的疫情反弹有重要的借鉴价值。2020年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10-26

  • 新论文实现多种植物来源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微生物细胞工厂中的生物合成

    上海交通大学徐岷涓研究小组实现了多种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微生物细胞工厂中的生物合成,研究成果《Constructing Microbial Hos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enzoheterocyclic Derivatives》于近期刊发在美国化学会旗下合成生物学领域知名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上。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在药物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存在天然药源质量难以控制,植物种植周期长、受环境地域影响大等问题。利用微生物细胞来合成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具有工业化生产的综合优势,已成为药物生物技术领域中国际关注的热点。3-羟基色原烷醇和香豆素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20-10-26

  • Nature Methods:新型红色荧光多巴胺探针、第二代绿色荧光多巴胺探针

    多巴胺(Dopamine, DA)作为大脑中重要的神经递质,与运动控制、动机、学习、记忆、情绪等生理过程,以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成瘾、精神分裂症、多动症和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等密切相关。为更好地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需要一种能够实时、灵敏、特异地检测多巴胺的工具,以研究在活体模式生物中、复杂行为模式下多巴胺信号的动态变化情况。自2018年起,北京大学李毓龙实验室开发了一系列检测神经递质的荧光探针,即GRAB探针系列,其中即包括多巴胺探针(GRABDA)。该探针克服了已有多巴胺检测手段中时空分辨率低、分子特异性差等诸多问题,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活体果蝇、小鼠、斑马鱼、斑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10-23

  • Oncogene:JMJD2D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促进糖酵解

    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通过激活糖酵解基因的转录促进糖酵解,其在癌症进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JMJD2D是一种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其能特异性地去除H3K9me2/3,并促进结直肠癌(CRC)的进展。然而,JMJD2D能否通过激活HIF1信号通路促进糖酵解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尚不清楚。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俞春东教授课题组在Oncogene在线发表题为“Histone demethylase JMJD2D activates HIF1 signaling pathway via multiple mechanisms to promote colorecta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10-23

  • PNAS:疱疹病毒抑制宿主mRNA出核转运分子机制

    病毒在与宿主长期的博弈过程中,进化出多种机制来对抗和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反应。其中,通过干预宿主的mRNA出核转运过程,进而阻止宿主细胞建立合适的抗病毒环境,是重要策略之一。例如,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和水疱性口炎病毒的M蛋白均被发现可以广谱抑制宿主mRNA出核转运。2016年,一项研究发现,γ疱疹病毒(如卡波西肉瘤相关病毒KSHV和鼠γ疱疹病毒MHV68)编码的ORF10蛋白,可以通过与宿主mRNA转运复合物Rae1-Nup98相互作用,特异性抑制部分宿主mRNA的出核转运。ORF10是疱疹病毒中第一个被发现可以抑制宿主mRNA出核转运的毒力蛋白,也是目前报道的第一个能选择性抑制特定mRNA转运

    来源:

    时间:2020-10-22

  • 拟南芥精氨酸甲基转移酶调控核糖体生物合成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工厂,其生物合成受到严格的监管和调控。核糖体生物合成缺陷会导致动植物胚胎致死、严重的人类遗传疾病和癌症的高频发生,以及农作物环境胁迫应答的异常和减产。对核糖体生物合成调控机理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酵母和动物中有关核糖体前体加工和组装的研究相对较多,而植物中对于该过程的认知却十分有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长期从事核糖体生物合成及翻译调控机理研究。该团队前期研究工作发现拟南芥精氨酸甲基转移酶AtPRMT3通过促进pre-rRNA正确加工进而参与调控核糖体生物合成过程(Hang et al., 2014, PNAS)。该团队最新研究发

    来源:

    时间:2020-10-22

  • PNAS:谢旗研究组发现ABA共受体新的泛素化调控模式

    脱落酸(ABA)信号是植物响应干旱等逆境胁迫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途经。在逆境胁迫下,受体PYR1/PYLs结合浓度升高的ABA,进而与激酶SnRK2s竞争性结合共受体PP2C蛋白如ABI1,从而被释放的SnRK2s激活下游响应途经。因此,受体PYR1/PYLs和共受体ABI1的转换和调控是ABA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调控节点。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组在泛素化修饰调控ABA信号接受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不同类型的泛素化形式修饰和调控ABA受体的机理进行了阐述(Yu et al., 2016, 2017, 2020)。虽然E3泛素连接酶在ABA信号途径的研究取得很多重要进展,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10-22

  • Nature子刊:Cas12i2 双镁离子依赖的DNA切割机制

      10月16日,王艳丽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为民课题组合作的论文"Structural basis for two metal-ion catalysis of DNA cleavage by Cas12i2"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该工作报道了Cas12i2-crRNA和Cas12i2-crRNA-DN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了Cas12i2对DNA的识别和切割机制,并首次观察到CRISPR-Cas系统效应蛋白的RuvC催化结构域活性状态的结构。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Cas12i2降解DNA的分子机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理解含有RuvC结构域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10-21

  • Nature子刊重要成果:人类垂体发育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垂体是最重要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体之一,是内分泌信号转导的司令部,作为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位于大脑底部的蝶鞍中,重量不到1克,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主要由五种激素细胞组成,包括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促甲状腺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促性腺激素细胞。这些细胞与下游靶内分泌腺之间构成复杂的信号系统,在生长发育、代谢调节、生殖以及应激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垂体发育是一个精妙的过程。在人类胚胎第3周左右,腹侧间脑与原始口腔顶部外胚层接触,诱导其内陷形成一个微型囊状结构(Rathke囊),囊壁细胞通过分裂、迁移和分化,最终形成各种激素细

    来源:

    时间:2020-10-21

  • 高福院士合作发表EMBO Reports:PD-1糖基化修饰与抗体药物作用新机制

    近年来,以PD-1/PD-L1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PD-1是一个高度糖基化的免疫分子,而肿瘤的发生发展常伴随糖基化修饰的异常,并且PD-1的N-糖基化位点在人群中存在一定多态性,因此,研究PD-1的糖基化修饰及其对抗体药物作用的影响,对于理解PD-1为靶点的抗体药物作用机制及指导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Camrelizumab是靶向PD-1的IgG4型人源化抗体,该抗体于2019年5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及肝细胞癌等的治疗,并展示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与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邓初夏教授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10-21

  • 上海药物所Optics Express发文 取得超高分辨光学成像新进展

      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例如PALM、STORM、directSTORM等)已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达到了10 nm左右的光学分辨率。但要获得超高分辨率图像,需要相当长的采集时间(1-30分钟),而样品漂移(通常1 nm/s)对此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目前,加入外源标准参照物(荧光小球、金属纳米颗粒等)、引入基于额外近红外监测轴向焦平面变化的商用漂移校正系统或使用基于互相关方法的图像后处理算法等策略已被应用于样品漂移校正。但外源物的引入及光漂白效应等导致三维尺度漂移校正的精度不佳。  2020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锐敏研究员团队在光学领域著名期刊Opt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10-21


页次:496/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91][492][493][494][495][496][497][498][499][5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