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科技大学Cell Res发文,提出治疗心肌梗死新策略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张辉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在成年心脏的心内膜细胞中过表达Kdr基因,可以促进心内膜细胞生成冠状血管;心肌梗死后心内膜转变为冠状血管,可以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减少心脏纤维化,改善心功能。该发现对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月20日,该成果以Overexpression of Kdr in adult endocardium induces endocardi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improves heart 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为题,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冠状血管阻塞引

    来源:

    时间:2020-12-22

  • Aging Cell:基因内含子保留参与细胞衰老调控的新机制

    12月4日,衰老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衰老细胞》(Aging Cell)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倪挺团队题为“Prevalent intron retention fine‐tunes gene expression and contributes to cellular senesc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在多个细胞衰老体系中大量基因的成熟转录本存在内含子保留现象,进而筛选并验证了剪接因子U2AF1的表达水平下调使靶基因CPNE1的内含子保留水平上升,并通过RNA降解引起蛋白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细胞衰老相关表型。细胞衰老是个体衰老的原因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抑癌机制,因此理解细胞衰老的分子调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0-12-22

  • 中国学者Current Biology最新发文:干细胞微环境调控新模式

    成体干细胞在体内的长期维持依赖于其周围的微环境(niche), 构成微环境的细胞及基质成份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提供了必需的信号因子等物质。这种干细胞的微环境调控模式在二十多年前首次在果蝇生殖干细胞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随后在其他类型成体干细胞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验证。类似的,干细胞的分化同样需要微环境的调控,但目前对于这一过程的研究相对比较匮乏。在果蝇的卵巢中,生殖干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生成一个包囊细胞(cystoblast),包囊细胞再经过4次不完全分裂依次形成二细胞、四细胞、八细胞和十六细胞的细胞囊。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囊都被一类名为护卫细胞(escort cell)的体细胞所围绕,

    来源:NIBS

    时间:2020-12-22

  • PLOS Pathogens :水稻生长素响应因子差异性调控水稻抗矮缩病毒的分子机制

    近日, PLOS Pathogens杂志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毅教授课题组题为“Auxin response factors (ARFs)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ric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rice dwarf viru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生长素响应因子(OsARFs)差异性调控水稻抗矮缩病毒(RDV)的分子机制。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由叶蝉传播的能够引起大面积水稻感病并严重减产的一种病毒。感染RDV的水稻植株显著矮缩,分孽增多,不抽穗或半抽穗。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表

    来源:

    时间:2020-12-22

  • 中科院学者Haematologica发文:造血干细胞稳态调控新机制

    造血干细胞(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液细胞。生理状态下,造血干细胞大部分处于休眠状态,仅有少量细胞增殖以维持造血稳态。而在一些应激状态下(如失血过多、辐射损伤、化疗等),HSC能够迅速从休眠态中激活进行造血,当机体再次恢复正常稳态后,HSC会重新进入休眠状态。这种精密的稳态维持是受到复杂的机制调控的,目前为止,HSC休眠态与激活态的平衡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课题组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程辉/程涛课题组合作攻关,在造血干细胞稳态调控领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os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12-21

  • Science:中外学者合作揭示植物TNL类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柴继杰课题组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的Jane Parker课题组、Paul Schulze-Lefert课题组合作,近日发文首次报道了植物TNL类抗病蛋白RPP1直接识别并结合效应蛋白ATR1、形成抗病小体并作为全酶催化NAD+水解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促进了TNL下游免疫通路信号传递机制的研究,为理解植物TNL类抗病蛋白活化机制提供了范式。更重要的是,该研究将为抗病作物的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直接模型,有望减少农业上化学农药的使用。该研究于2020年12月4日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科学》上在线发表,题为“病原微生物直接诱导NLR免疫受体复合物组装形成全酶”(Direct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0-12-18

  • 清华大学Aging Cell发文,揭示SPATA4在衰老相关脂代谢失调中的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钊课题组发表了抗衰老领域研究论文,揭示了SPATA4在衰老相关脂代谢失调中的重要作用,在衰老相关的脂代谢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维持脂肪细胞功能是减缓衰老引起的皮下脂肪丢失的关键脂肪组织的异位分布(即脂肪从皮下转移至内脏器官周围)是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在内的衰老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风险之一。相较于网膜脂肪前提细胞,皮下脂肪细胞具有更高的复制潜能,其也最易受到衰老的影响。维持皮下脂肪细胞分化功能是减缓衰老相关脂肪丢失和体重降低的关键。SPATA4(又名TSARG2)是本课题组自主克隆出的生精相关基因,在多个物种中保守表达,前期研究结果提示SPATA4对于细胞分化具有重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0-12-18

  • 北师大最新发文:PA200-蛋白酶体维持组蛋白密码稳定并延缓衰老

    人类长达1.8米的DNA通常缠绕在核心组蛋白上形成核小体。核心组蛋白自身有多种修饰,被认为组成可遗传至下一代细胞的表观遗传密码,即“组蛋白密码”,用以指导特定细胞类型或组织器官中基因的表达。组蛋白密码的改变常见于各种疾病中,如肿瘤、心脏病及衰老等。因此,探究生理及病理过程中维持组蛋白密码稳定性的机制至关重要。蛋白酶体具有多种蛋白水解酶活性,负责细胞内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中的26S 蛋白酶体由20S 核心催化颗粒和19S 调节颗粒组成,催化泛素化底物的降解。依赖于泛素化介导的蛋白降解的发现于2004年获得诺贝尔奖。此外,还有由PA28a/PA28b作为调节颗粒的免疫蛋白酶体,由

    来源:

    时间:2020-12-18

  • 科学家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了首个人类心理衰老时钟

    (香港,2020 年 12 月 16 日)开发人工智能以追踪人类衰老并延长生产寿命的公司Deep Longevity今天发佈了史上首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心理衰老时钟,以分析和解释衰老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因素。Deep Longevity 的研究人员与 XPRIZE 基金会创始人彼得·迪亚曼迪斯(Peter Diamandis)在期刊《Aging US》发表了题为《PsychoAge 和 SubjAge: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心理和主观年龄的深层生物标记》的文章。像其他遵循经典进化范式的物种一样,人类出生、成长、繁殖、照顾幼年、然后逐渐衰落并死亡。然而,人类是有意识的聪明的物种,并且会在生活中改变其行为,优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0-12-18

  • 湘雅医院揭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新机制

    骨质疏松症(OP)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骼疾病,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减少,且常常伴随着自噬活性的降低。激活自噬可以缓解骨质疏松,而抑制自噬会加重骨丢失。然而,骨组织中的细胞自噬调控如何参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目前还不太清楚。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辉教授团队在《Autophagy》杂志上发表题为“Autophagy receptor OPTN (optineurin) regulates mesenchymal stem cell fate and bone-fat balance during aging by clearing FABP3”的文章,研究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12-17

  • 上海交大学者JTCVS发文:早期新冠(COVID-19)爆发对中国先心病外科诊疗的影响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牵头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专科联盟内13家儿童医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早期新冠(COVID-19)爆发对中国先心病外科诊疗”在线发表于国际心胸外科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根据国家卫生委员会报告COVID-19爆发期间中国三级医疗中心提供的诊断和治疗数量下降51%。由于大部分先心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其中相当一部分危重复杂先心病患者需要在新生儿期紧急手术,并且此类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再住院治疗率,需要术后严密随访。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及相应带来的公共卫生措施调整,极大影响

    来源:

    时间:2020-12-17

  • 复旦大学PNAS发文:染色质重塑因子AtINO80参与植物光形态建成

    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因子能够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建立并维持染色质的动态结构。INO80是Ino80家族中第一个鉴定到的约175KD的蛋白亚基,在酵母、植物与动物细胞中高度保守。果蝇和小鼠中INO80的突变导致生长停滞和胚胎致死,使得对其功能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琳课题组与董爱武、沈文辉课题组合作在PNAS发表题为“The chromatin remodeling factor AtINO80 represses photomorphogenesis by modulating nucleosome density and H2A.Z incorporation in

    来源:

    时间:2020-12-16

  • NAR:首次报道组蛋白苯甲酰化阅读器并阐释分子识别机制

    组蛋白修饰携带着关键表观遗传信息,该信息的解码过程往往依赖于“阅读器”(reader)蛋白对修饰的正确解读。组蛋白苯甲酰化修饰(Kbz)是新近鉴定的一类赖氨酸酰基化修饰类型,其广泛分布于组蛋白的柔性尾巴并调控基因转录1。有趣的是,苯甲酸钠(NaBz)作为Kbz的上游供体是FDA批准的食品防腐剂,普遍存在于酒水饮料、蜜饯、泡菜、酱类、饼干、奶油等各类包装食品中;同时,NaBz也是治疗急性高血氨的药物,当病人进行高剂量NaBz静脉注射时,其血浆内的苯甲酸钠浓度可高达10 mM 2;另外,不同于其他脂肪族链状酰基化修饰,苯甲酰辅酶A(benzoyl-CoA)是细胞或者细菌,包括肠道菌群,代谢芳香环化

    来源:

    时间:2020-12-16

  • Molecular Cell:铁死亡的生化机理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离子催化的坏死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当细胞内还原系统失活后细胞膜或细胞器膜上含不饱和脂肪酸长链的磷脂分子被过氧化破坏,造成细胞膜破裂。这种细胞死亡形式被美国科学家Stockwell于2012年命名为铁死亡。细胞铁死亡在细胞内GPX4、FSP1、xCT、GCH1等抗氧化系统被药物学或者遗传学手段抑制时发生。GPX4(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以GSH(谷胱甘肽)为还原剂,催化脂质过氧化物还原成对应的醇,从而保护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FSP1(铁死亡抑制蛋白1)催化CoQ10转化成ubiquinol,后者是亲脂的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脂质过氧化物。xCT是cysti

    来源:NIBS

    时间:2020-12-16

  • 中科院储成才研究组揭示硝酸盐诱导的磷响应机制

    氮和磷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两种矿质营养元素,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一直处于动态变化。因此,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信号调控网络来整合不同营养元素信号,协调其吸收和利用。长期以来,人们对氮磷信号通路解析大多分开进行,导致对氮磷互作机制的理解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储成才研究组长期致力于水稻营养高效吸收利用的分子基础解析及作物的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鉴定到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1B的自然变异是导致水稻籼粳亚群间氮利用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Hu et al., 2015)。进一步研究发现,NRT1.1B在硝酸盐存在情况下,通过招募泛素连接酶NBIP1,介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12-16

  • 上海交大,同济大学NAR发文:肿瘤发生中染色质环调控新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柴佩韦、文旭洋与同济大学丁天宜等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502)上发表研究论文,对异常染色质环在肿瘤发生中的功能及转录调控机理有了全新的认识,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靶点。脉络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致盲率、致死率高。约有50%的UM患者最终会发生转移,转移后平均生存时间仅半年。UM发病是多基因病,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参与,如GNAQ/GNA11突变、MAPK信号通路激活、miRNA异常表达等。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元件在染色体呈线性排列

    来源:

    时间:2020-12-15

  • CRISPR系统成功实现对Ⅰ型高酪氨酸血症家兔模型基因治疗

    Ⅰ型高酪氨酸血症(简称HT-I)是由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AH)缺失所导致的一种典型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疾病,患者在婴幼儿期即会出现不可逆的肝肾损害。基于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在体基因治疗策略能够纠正基因突变并恢复蛋白表达从而治疗HT-I。但由于小鼠模型不能完全模拟人类HT-I疾病的症状,如无进行性肝硬化以及多种肾脏病变。为了弥补这些缺陷,需要应用表型更好的大动物疾病模型对I型高酪氨酸血症的在体基因治疗方案进行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Therapy(《分子治疗》)在线发表了题为“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12-15

  • 同济大学最新发文:长链非编码RNA MEG3及其环化体(CircMEG3)调控端粒机制

    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MEG3 在一些人类肿瘤中下调表达,并能抑制人类肿瘤发生发展,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不详。最近同济大学生科院陆东东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发现:1)线性MEG3依赖异染色质蛋白HP1α增强 P53的表达,从而促进了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甲基化修饰,进一步抑制了端粒酶基因TERT的表达,减少TERT与TERC的相互作用,抑制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另外,线性MEG3能阻断POT1-Exo1-TRF2-SNM1B复合物的形成,缩短端粒长度。最终,线性MEG3通过调控端粒抑制肝癌干细胞的体内外生长能力。相关研究论文“Long noncoding RNA MEG3 blocks telom

    来源:

    时间:2020-12-15

  • Nature Cell Biology:戚益军课题组揭示植物miRNA产生的核心工作机制

    miRNA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阐明miRNA的产生和功能机制,对于揭示基因表达调控规律、开发改良作物农艺性状的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植物miRNA由DCL1-SE-HYL1复合体切割其前体pri-miRNA产生。早期的研究表明DCL1、HYL1及SE共定位于细胞核中并形成2-4个直径为0.2-0.8 μm的切割小体。切割小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在miRNA产生中的功能一直是有待阐明的重要问题。12月7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戚益军课题组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SERRATE通过相分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12-14

  • 北大等处合作发表Nature子刊文章:构建线虫胚胎发育形态学图谱

    2020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汤超实验室、香港浸会大学赵中应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严洪实验室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文章Establishment of a morphological atlas of th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embryo using deep-learning-based 4D segmentation,定量、系统地构建了秀丽隐杆线虫早期胚胎发育的标准形态学图谱。 秀丽隐杆线虫拥有单细胞级别的发育精度,即每个细胞的分裂时间、分裂方向、运动路径、命运身份等信息在不同个体间高度准确,因此成为发育

    来源:

    时间:2020-12-14


页次:490/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