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南大学谢辉教授Advanced Science发文:“肠-骨轴”调控骨代谢新机制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引发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对人体健康损害极大。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超过8000万,居全球之首,其中大多数为绝经后女性。由于它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也被称为“隐形杀手”。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比人体自身细胞数量还多的数百种细菌,它们对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和病理进程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中南大学谢辉教授团队发现儿童肠道菌群或其中的益生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通过释放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到骨组织中发挥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可

    来源:

    时间:2021-02-26

  • 广州医科大学最新论文:首次解析SARS-CoV-2感染小鼠T细胞应答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团队与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生物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P3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应用表达新冠病毒受体人ACE2的腺病毒转导小鼠,首次在小鼠体内解析新冠病毒感染后小鼠T细胞免疫应答特性与功能,此研究将极大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免疫应答研究,为SARS-CoV-2致病机制解析及新型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1月1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1.743)。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受体为 human angiotensin-c

    来源:

    时间:2021-02-25

  • 清华大学最新Nature发文:高亲和力抗体筛选的新机制

    亲和力耦联的CCL22促进生发中心正向选择: T细胞的帮助信号(接触依赖、亲和力耦联)使B细胞上调CCL22,CCL22使这个B细胞可以招募到更多T细胞来光顾,从而更有可能得到来自T细胞的更多帮助信号,而更多帮助信号又使得这些亲和力高的细胞表达更多CCL22,进一步招募T细胞。这一正反馈循环,促进高亲和力抗体的筛选。抗体是机体抵御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的重要免疫机制。诱导保护性抗体的疫苗,是遏制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武器。保护性抗体不仅需要特异性地识别病原体(抗原),而且还需要和抗原的结合足够紧密(亲和力高),才能阻断病原体对细胞、组织的侵染。抗体由B细胞产生,但能产生高亲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1-02-24

  • 四川大学科研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新冠药物研发的最新成果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持续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截至2021年1月底,该病毒已感染超过1亿人次,并导致220多万人死亡。遗憾的是,至今尚缺乏抗SARS-CoV-2的特效药物。因此针对新冠病毒的创新药物研发迫在眉睫。2月19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题为“SARS-CoV-2 Mpro inhibitors with antiviral activity in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的研究论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

    来源:四川大学

    时间:2021-02-24

  • Nature Communications:真核生物uORF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Determinants of genome-wid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uORFs in eukaryotes的论文,系统解析了真核生物uORF在不同物种以及不同基因之间的差异分布形成的驱动力,以及uORF的序列演化特征。传统观点认为,细胞中的蛋白质由核糖体翻译mRNA的编码区(CDS)产生。近年来,人们通过捕获核糖体正在翻译的RNA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核糖体还可以翻译mRNA中CDS上游或下游的非翻译区(UTR)以及一些非编码RNA。许多研究表明,这些由UT

    来源:

    时间:2021-02-24

  • 中国医学科学院最新论文:高静水压作用下平滑肌细胞的新亚型

    血管在生理条件下可受到垂直于血管壁的静水压力、周期性波动引起的拉伸力和血液流动时产生的平行于内表面的剪切力。高血压是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心血管疾病,且是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病时血管过度充盈、管壁的静水压显著增加。那么高静水压是否参与高血压的发病、是否是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机制尚未可知。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蔡军课题组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了题为“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identifies novel vascular smooth muscle subsets unde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1-02-24

  • Nature Aging:华大等机构通过大规模、多种族人群研究揭示肠道菌群的性别、年龄特征

    近日,《自然-衰老》(Nature Aging) 2021年首刊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合作取得的最新成果“Sex- and age-related trajectories of the adult human gut microbiota shared across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ethnicities”。该团队对北京平谷2,338名26-76岁成年人进行高通量肠道宏基因组测序分析,首次开展了超过80种环境、宿主表型(如性别、年龄、性激素、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肠道菌群影响的研

    来源:BGI华大

    时间:2021-02-22

  • 超越分泌胰岛素:胰岛β细胞分泌microRNA,调节肝糖输出和全身糖稳态

    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团队和英国剑桥大学Antonio Vidal-Puig 教授团队发现慢性高脂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microRNA29家族进入循环系统,被输送至肝脏,导致肝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相关成果 “Pancreatic β cells control glucose homeostasis via the secretion of exosomal miR-29 family” (Jan 2021,Volume 10, Issue 3)发表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自胰岛素被发现后的100多年时间里,胰岛β细胞被认为只能分泌胰岛素。

    来源:

    时间:2021-02-14

  • 中大学者Nature子刊发文:鼻咽癌异质性和肿瘤微环境复杂网络

    鼻咽癌是来源于鼻咽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国南方,尤其在广东地区其发病率最高,素有“广东瘤”之称。近年来随着放化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提高,但超过10%的患者最终发生复发转移。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等靶向和免疫治疗显示出一定效果,但大部分肿瘤呈现治疗抗拒,患者未能受益。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治疗结局说明了鼻咽癌的异质性体现。针对肿瘤细胞,以往研究利用遗传学、EB病毒感染和肿瘤基因组手段揭示了鼻咽癌异质性的分子基础,然而,针对于肿瘤微环境中大量浸润的非肿瘤细胞对鼻咽癌的生物学贡献欠缺全面了解。2月2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贝锦新、曾益新和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

    来源:

    时间:2021-02-13

  • 南方科技大学Nature发布鞘脂合成关键膜蛋白复合物的组装和机制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副教授龚欣课题组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assembly and substrate selectivity of human SPT-ORMDL3”的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鞘脂合成第一步也是整个鞘脂合成过程限速步骤的关键酶——人源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PT及SPT-ORMDL3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复合物详细的分子结构和各亚基之间组装的分子机制,同时还报道了SPT-ORMDL3与底物的复合物结构,通过广泛的突变位点研究,揭示了底

    来源:

    时间:2021-02-11

  • 中国学者Cell同期发表两篇论文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演化过程中的遗传创新基础

    从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是脊椎动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脊椎动物登陆事件发生于有颌类的硬骨鱼类。现生硬骨鱼类包含肉鳍鱼类和辐鳍鱼类。这两个类群中物种数量最为繁盛的是肉鳍鱼类中的四足动物(成功登陆的脊椎动物类群)以及辐鳍鱼类中的真骨鱼类。相对于这两个最为繁盛的类群,硬骨鱼类的基部类群物种数量相对稀少,但却隐藏着祖先演化所遗留的痕迹,有“活化石”之称。 2月5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合作者完成的两篇研究论文“Tracing the genetic footprints of vertebrate landing in n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2-10

  • TET同源蛋白CMD1利用维生素C催化DNA中5mC形成5gmC修饰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致力于发现新型DNA修饰方式。研究表明,TET蛋白利用Fe2+和2-酮戊二酸(2-oxogluatarate, 2-OG)能够催化5mC发生多步氧化反应,依次形成5hmC、5fC以及5caC。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国良等多个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中TET同源蛋白CMD1(5-methylcytosine modifying enzyme 1)能够以维生素C(vitamin C, VC)为共反应底物,催化DNA的5mC产生一种全新的DNA修饰5gmC(5-glyceryl-methylcytosine),

    来源:

    时间:2021-02-10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发文《Cell》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基因组测序发现,非硬骨鱼类——多鳍鱼、白鲟、弓鳍鱼和鳄雀鳝——具有裂片鳍鱼类(手指状)和鳐鳍鱼类(有鳍足)镶嵌基因组特征。这项研究发表在2月5日的《Cell》杂志上。泥盆纪时期的脊椎动物进化中最突出的事件之一是从水里爬向陆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种器官都经历了适应性变化,特别是那些与运动和呼吸系统有关的器官。丰富的化石证据表明,许多与陆地进化有关的特征和功能早在裂片鳍鱼类和鳐鳍鱼类的祖先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对早期不同谱系的鳐鳍鱼类现存物种基因组的研究可以阐明陆地过渡过程中性状进化的遗传调控过程。研究人员制作了多鳍鱼(Polypte

    来源:

    时间:2021-02-09

  • 厦门大学Cell Host & Microbe发表肠道病毒相关研究论文

    柯萨奇B组病毒(CVB)是可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的肠道病毒病原体,可通过粪口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可感染婴幼儿、青少年及成年人,在全球存在广泛流行。CVB有6种血清型(CVB1~6),均可引发重要疾病,包括发热、手足口病、腹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胰腺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甚至死亡。研究发现,CVB感染与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病毒性胰腺炎、病毒性心肌炎存在密切联系,是导致I型糖尿病和青少年心源性致死的主因之一,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开展CVB防治的重要性和公共卫生意义已被高度重视,但目前尚无CVB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相关药物是当前抗肠道病毒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目前对于CVB的基础病毒学特别是潜

    来源:

    时间:2021-02-09

  • Cell子刊:新冠病毒感染诱发抗细菌样天然免疫反应和相应的潜在治疗靶点

    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 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目前迫切需要深入了解COVID-19的发病机制并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12月25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游富平团队与合作者在Cell Host & Microbe发表了题为“Induction of alarmin S100A8/A9 mediates activation of aberrant neutrophi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的研究。该研究发现S100A8/A9-TLR-4信

    来源:

    时间:2021-02-09

  • 香港大学开发多功能IoT警报器,为新冠病毒潜在风险作警报提醒

    由香港大学(港大)计算机科学系黄君义博士和蔡绮琼博士率领的团队,设计及开发了一款名为Stay Alert Stay Healthy (SASH)的安全警报器,利用物联网设备进行不同的侦测并提供实时资讯,包括侦测体温异常的人士,侦测人们有否佩戴口罩,以及从政府的公开资料库取得最新疫情资讯(例如确诊个案及强制自我隔离的个案地点)等,多功能运作提升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警觉,目前市场上没有同类的设备,适合商用和个人使用。港大团队利用低成本的Raspberry Pi 4系统构建SASH警报器。Raspberry Pi 4能提供警报器所需的计算资源,以支援轻量级伺服器应用程式及对内置传感器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

    来源:香港大学

    时间:2021-02-09

  • 人胚胎干细胞源心血管前体细胞及其分泌因子促进缺血/再灌损伤心肌修复

       2月2日,Stem Cell Transl Med在线发表了杨黄恬研究组题为"Neurotrophin-3 contributes to benefits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against reperfused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心血管前体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hCVPCs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2-08

  • 背靠背两篇Cell论文 中国学者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演化过程中的遗传创新基础

    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是脊椎动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脊椎动物登陆事件发生于有颌类的硬骨鱼类群。现生硬骨鱼类包含肉鳍鱼类和辐鳍鱼类。这两个类群中物种数量最为繁盛的是肉鳍鱼类中的四足动物(成功登陆的脊椎动物类群)以及辐鳍鱼类中的真骨鱼类。相对于这两个最为繁盛的类群,硬骨鱼类的基部类群物种数量相对稀少,但却隐藏着祖先演化所遗留的痕迹,有“活化石”之称。 2月5日凌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Cell分别以African lungfish genome sheds light on the vertebrate water-to-land transition和Traci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2-07

  • 利用仿生肠芯片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诱发肠组织损伤获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已导致全球大流行,构成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临床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人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仍有20%~50%的患者具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甚至肠道穿孔等。另有报道在COVID-19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可发现病毒RNA,提示肠道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攻击的另一个主要靶器官。尽管已有基于细胞和动物水平的感染模型,但针对新冠病毒诱发肠道感染的研究并不多,感染机制仍不清楚。特别是现有研究模型仍然存在一定局限,尚难以反映人体肠道组织界面、多细胞组成及粘液分泌等器官特异性关键特征。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秦建华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昆

    来源:

    时间:2021-02-07

  • 中国地质大学NSR发文:上下游联动检测系统揭示细胞周期依赖性端粒酶活性表达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癌症患者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80%。因此,发展和实现细胞内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对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自2009年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被授予诺贝尔以来,端粒酶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般情况下,端粒酶的活性在正常人体组织中是被抑制的,但在约90%的癌细胞中会被重新激活。大多数肿瘤细胞能够在细胞分裂期(S期)维持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从而维持肿瘤细胞的永生化。因此,端粒酶可以作为癌症鉴定的重要标志物。传统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有直接检测(端粒重复序列延伸法)和间接检测法(检测TERT的mRNA或蛋白表达),但这些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都是基于整体细胞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1-02-07


页次:484/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