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北大学者Cell发文,揭示多癌种内髓系细胞特征图谱

    2021年2月4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步召德课题组和季加孚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A Pan-Cancer Single-Cell Transcriptional Atlas of Tumor Infiltrating Myeloid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单细胞水平对15个癌种内肿瘤浸润髓系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刻画,比较了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不同癌种内的特性,为靶向不同癌种内髓系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肿瘤具有复杂的生态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1-02-05

  • 同济大学Nature子刊揭示心跳“中枢”的调控网络和标志物

    人类心脏以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跳动,从而输送血液到全身脏器,维持生命的正常机能。心脏跳动的控制“中枢”或者说最高司令部为窦房结。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类就发现了窦房结,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它的认识还相当贫乏。窦房结位于心房之中,窦房结不但体积小,其实质细胞也很少,而且细胞的分离和功能分析也比较有难度,这些阻碍了国际上对窦房结的研究的进程。最近,同济大学学者借助起搏细胞分离技术、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技术、细胞影像学技术、基因修饰技术、细胞诱导分化技术和系列电生理学技术,从单细胞分辨率水平解析出了窦房结起搏细胞的核心基因调控网络,同时发现了窦房结起搏细胞的潜在重要前景的生物标志物。多个问题困

    来源:

    时间:2021-02-05

  • Advanced Science:CD146促进肥胖发生的分子机制

    CD146分子于1987年作为黑色素瘤标志分子被发现。其后30余年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该分子在胚胎发育、免疫应答以及肿瘤、炎症及自身免疫病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卜鹏程课题组与中科院院士阎锡蕴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合作发表了题为CD146 is a Novel ANGPTL2 Receptor that Promotes Obesity by Manipulating Lipid Metabolism and Energy Expenditure的论文,首次报道了CD146分子在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及能量稳态中的作用,并探讨了抗CD146抗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2-05

  • 鱼是怎么爬上陆地的?华大等机构同期2篇Cell论文揭示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之谜!

    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是脊椎动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北京时间2021年2月5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华大主导及参与的两篇研究论文 “Tracing the genetic footprints of vertebrate landing in non-teleost ray-finned fishes”和“African lungfish genome sheds light on the vertebrate water-to-land transition”。两项姊妹篇研究解析了原始辐鳍鱼类的塞内加尔多鳍鱼、匙吻鲟、弓鳍鱼和鳄

    来源:BGI华大

    时间:2021-02-05

  • Nature亮点推荐厦门大学深海塑料生物群落最新研究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EL)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西北大学、德国巴伐利亚自然历史博物馆(ZSM)等合作单位在国际著名环境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大型塑料堆──深海海床上的生物多样性新热点”,并被选为封面文章。2021年1月28日,该研究被《自然》杂志(Nature 2021, 589: 459)遴选为研究亮点予以报道。该研究使用了“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西沙海槽9次下潜的样品、“嘉庚”号在南海陆坡4个航次的对比性样品,以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21-02-04

  • 中科大学者Molecular Therapy报道高效诱导分化成熟红细胞的新体系

    中国献血量日益增长,但仍供不应求。目前红细胞和其他血液制品主要来源于志愿者外周血捐献,供者不足、感染风险、稀有血型缺乏等仍是世界性的输血难题。早期研究者通过优化体外诱导方法和培养体系将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但由于造血干细胞及红系祖细胞体外扩增能力非常有限,导致获得的红细胞数量不足,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体外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红细胞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研究逐渐发现多能干细胞分化来源的红系祖细胞脱核效率非常低,难以产生足够的成熟红细胞。因此,如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功能性的红细胞,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近日,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程临钊教授领导的课

    来源:

    时间:2021-02-04

  • 上海交大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发文: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新策略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副教授杨选明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A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with antigen-independent OX40 signaling mediates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并被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杂志online图文推荐。该研究首次发现抗原非依赖OX40信号,为提高CAR-T细胞抗肿瘤活性、突破实体肿瘤治疗挑战提供了新策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杨选明为通讯作者,上海交通

    来源:

    时间:2021-02-03

  • Nature子刊:CREPT通过调控小鼠肠干细胞功能促进肠道上皮再生

    结直肠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而几乎所有的肠癌细胞都来源于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的持续更新能力主要由腺窝内的肠干细胞来维持。研究较多的肠干细胞是Lgr5阳性干细胞。干细胞所处的微环境以及调控干细胞的信号因子,在维持干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肠上皮细胞稳态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对于揭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月11日,清华大学常智杰教授实验室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REPT通过调控小鼠肠干细胞功能促进肠道上皮再生》(CREPT is required for

    来源:

    时间:2021-02-03

  •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LIGHT是高致病流感肺损伤的重要促炎因子

    流感病毒侵入下呼吸道后,损伤支气管粘膜上皮和肺泡微血管。机体启动炎性免疫反应,清除病毒,修复损伤组织。然而,危重症病毒性肺炎,包括流感和新冠肺炎,常因过度的促炎因子释放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脓毒血症(sepsis),病死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常见的病毒性肺炎致病因子,然而该家族另一成员LIGHT在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中的作用鲜有研究。 1月26日,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唐宏课题组的研究论文“LIGHT of pulmonary NKT cells annihilates tissue protective alve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2-03

  • 北大学者Science Advances揭示亚实性肺腺癌结节肿瘤微环境特征

    随着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 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比例大幅度提高[1]。依据在CT下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和亚实性两类,而亚实性结节(Subsolid Nodule, SSN)又可根据有无实性成分进一步分为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两类。SSN是一种影像学上的非特异表现,恶性SSN病理特征可能是浸润前或者浸润性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目前的临床共识认为影像学表现为SSN的肺腺癌是一种相对惰性的特殊亚型,具有非常好的预后[2]。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1-02-02

  • JCB:Hedgehog信号途径稳态调控新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健课题组2021年2月1日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发表了题为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phosphatases fine-tunes Hedgehog signaling” 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发现了磷酸酶PP6的催化亚基PpV特异地调控Hedgehog (Hh) 信号途径,阐释了PpV通过竞争结合磷酸酶PP2A调节亚基Widerborst (Wdb) 介导Wdb蛋白降解,并且作为Hh的直接感受器精密调节Hh稳态的作用机制。多细胞生物个体由单一受精卵发育成熟而来。在这个复杂的发育进程中,基因的时空表达受到精细和完善的调控。

    来源:

    时间:2021-02-02

  • Nature子刊:首个可遗传编码的甲醛荧光探针

    作为一种生活中的常见致癌物,甲醛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但另一方面,生物体本身也产生一定量的甲醛。这些“内源”甲醛分子是多条生理代谢途径的原料或产物,与细胞的存活与生长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作为一碳化合物,甲醛能够被纳入一碳循环(one-carbon-cycle),用于DNA与必需氨基酸的合成(Nature, 2017, 548, 549–554)。虽然甲醛的这些生理功能逐渐被揭示,与甲醛相关的许多疑问仍有待探索。例如,细胞是通过何种机制来特异识别和感知内源甲醛的浓度?甲醛对应的信号是如何在细胞内传递,产生响应,并避免甲醛造成的损伤?我们又能否对细胞内的甲醛动态分布进行精准探测,以揭示甲醛的生

    来源:

    时间:2021-02-01

  • 实现用于水稻黄单胞菌基因表达研究的模块质粒组装系统

    1月24日,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课题组题为“An improved, versatile and efficient modular plasmid assembly system for expression analyses of genes in Xanthomonas oryza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研发了一套模块质粒组装系统,解决了适用于水稻黄单胞菌的低拷贝载体DNA遗传操作效率低的瓶颈,将功能DNA模块,通过高拷贝的遗传操作背景,转移至低拷贝的骨架载体上,用于基因的蛋白表达、启动子活性、突变体的功能互补以及病原

    来源:

    时间:2021-02-01

  • 中国西北大学Nature最新发文:揭示2型糖尿病等复杂遗传病的分子机制

    北京时间1月28日凌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组严健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解析非编码DNA突变对转录因子结合的影响》,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该团队成功利用SNP-SELEX技术,分析人类基因组中95886个常见的非编码位点突变对270个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揭示2型糖尿病等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进展。一般来讲,人与人之间在基因组DNA序列上存在约千分之一甚至更小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导致了个体间遗传性状的差别。比如,在同样生活环境下,有的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目前的

    来源:西北大学

    时间:2021-01-29

  • 施一公研究组最新Science,报道首个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电镜结构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9日,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激活状态的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Human Minor Spliceosome)的科研论文,是剪接体结构与机理研究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在这篇论文中,他们首次报道了迄今整体研究知之甚少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展示了在剪接反应中的一个关键构象——激活态次要剪接体(activated minorspliceosome,定义为“次要Bact复合物”),整体分辨率高达2.9埃。该结构第一次展示了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组成、以及对稀有内含子(U1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1-01-29

  • 复旦大学,牛津大学《Nature》发现METTL3调控小鼠胚胎干细胞异染色质形成机制

    mRNA上的m6A修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对于mRNA的命运调控涉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剪接、转运、降解、翻译等,m6A主要由METTL3/METTL14复合物催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ETTL3/METTL14对于细胞质中mRNA的调控研究。但是METTL3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调控染色质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元件是基因组转座子元件之一,约占小鼠基因组的10%,为了阻止这些转座元件在基因组中四处移动造成遗传突变,细胞进化出了相应的表观遗传修饰抑制这些转座子的活性。小鼠胚胎干细胞主要通过H3K9me3和H4K20me3修饰抑制

    来源:

    时间:2021-01-29

  • Nature Aging:应用人工智能延长人类寿命的蓝图

    专注于开发人工智能以追踪人类衰老并延长生产寿命的生物科技公司Deep Longevity, Inc(以下简称「Deep Longevity」)近日宣布于《自然—老龄化》(Nature Aging)期刊中刊登了一篇题为「长寿医学中的人工智能」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此研究领域融合了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被称为长寿医学的医学。长寿医学的另一个定义是深层衰老时钟及人工智能使预防性和修复性医学成为可能。该文章由Deep Longevity的创始人兼首席长寿官Alex Zhavoronkov、执业医生Evelyne Yehudit Bischof及人工智能科学家与企业家李开复共同撰写。A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1-01-29

  •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表观遗传调控和温度响应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调控机制,在真核生物中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调控生长发育及对逆境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动态调控,这一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过程中具有广泛而动态的调控作用。环境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固着生长的生物,植物进化出多种机制以感知环境温度和适应自然的变化,组蛋白甲基化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长期致力于高等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机理的研究,揭示了拟南芥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14 (Cell Discov, 2015; Pla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1-29

  • 陈玲玲等人发表Nature综述:长非编码RNA功能及调控机制

    长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但不具备蛋白质编码能力的分子,在真核生物中具有广泛转录、种类众多、功能多样等特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 regulation by long non-coding RNAs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的综述文章。该文章系统论述了长非编码RNA的生成、亚细胞定位、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调控功能与

    来源:

    时间:2021-01-28

  • 细胞膜负电荷通过静电斥力调控细胞黏附分子功能的新机制

    免疫细胞的黏附与迁移是机体免疫与宿主防御的关键环节。免疫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内皮细胞表面的配体以及细胞所处微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调控免疫细胞的黏附与迁移至关重要。MAdCAM-1是整合素α4β7的主要配体,在肠道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如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PPs)和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s)等肠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通过与MAdCAM-1发生黏附,整合素α4β7在活化前后可以分别介导免疫细胞在血管内皮表面的滚动和稳定黏附,调控免疫细胞募集到肠道,与肠道免疫密切相关。细胞膜富含大量负电荷,其主要来源为磷脂和细胞膜蛋白胞外结构域的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1-28


页次:485/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