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性激素信号通路与新冠病毒感染药物敏感性和器官特异性的分子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研究组和复旦大学陆路教授、孙艺华教授、谢幼华教授合作研究论文“Distinct mechanisms for TMPRSS2 expression explain organ-specific inhibi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by enzalutamide”。研究工作解析了性激素信号通路与新冠病毒感染药物敏感性和器官特异性的分子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爆发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前期的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男性的感染率和死

    来源:

    时间:2021-03-17

  • Developmental Cell解析拟南芥茎尖单细胞图谱

    高等植物个体由单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来。数量众多、功能多样的细胞组成了一套复杂而精密的调控系统。直径大小不足100 μm的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具有细胞多能性,它是所有植物地上部分组织和器官的来源,维持植物的“无限生长”。茎尖分生组织干细胞如何通过特定的分裂与分化轨迹发育成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佳伟课题组在Developmental Cell上,在线发表题为A single-cell analysis of the Arabidopsis vegetative sh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3-17

  • 朱新广、朱健康Cell发表评论文章:作物从头驯化的由来、现状及巨大应用前景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野生植物的从头驯化正在成为创制新作物的重要策略。利用这种方式,近几年来,国内外多个团队开展了对野生番茄、灯笼果等野生植物的从头驯化研究(Lemmon et al., 2018; Zs?g?n et al 2018; Li et al., 2018)。近日,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联合国内多个合作团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四倍体野生稻的从头驯化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Yu et al., 2021)。应Cell杂志邀请,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新广研究员和朱健康研究员针对作物从头驯化的由来、现状及巨大应用前景于3月4日发表了评论文章“Precisi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3-16

  • 中外学者Science子刊发文:一种肌腱与韧带损伤的遗传易感性因素SPARC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实施完成,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相应而来的运动损伤事件也不断增多。肌腱与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系统损伤之一,常会引发人体局部疼痛,并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每年受累人数可达数百万。目前已知肌腱与韧带损伤的诱因包括过度使用、吸烟与代谢性疾病等,但对其遗传因素了解较少。南京大学蒋青教授团队与奥地利帕拉塞尔苏斯医科大学Andreas Traweger教授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Zheng Minghao教授团队合作,发现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3-16

  • 东南大学Molecular Cell发文:智力障碍发病新机制

    智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X染色体的PQBP1基因突变会导致智力障碍和儿童孤独症,但是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东南大学韩俊海教授团队揭示智力障碍相关因子多聚谷氨酰胺结合蛋白1(PQBP1)功能缺失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成果以“PQBP1通过抑制真核延伸因子2磷酸化促进翻译延伸并调控海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依赖的突触长时程抑制(PQBP1 promotes translational elongation and regulates hippocampal mGluR-LTD by suppressing eEF2 phosphorylation)”为题,于2021年3月4日在线发表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3-16

  • eLife:人源TRPC5通道被不同小分子所抑制的结构基础

    TRPC5是受体激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属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家族中的经典型亚家族(TRPC)1。TRPC5通道的激活将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和胞质内钙浓度上升。TRPC5通道主要表达于脑组织,在肝脏、肾脏等器官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2-4。TRPC5介导多种生理过程,与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的产生以及进行性肾脏疾病有关5,6。近期研究表明TRPC5通道是治疗焦虑、抑郁和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7-9。目前,由Hydra公司和Boehringer Ingelheim合作开发的一种TRPC4/5抑制剂正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焦虑和抑郁10;由Goldfinch Bio开发的TRPC5抑制剂GFB-

    来源:

    时间:2021-03-15

  • 中科大学者发表Nature综述:COVID-19的胃肠道表现和作用机制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朱书教授和耶鲁大学的Richard A. Flavell教授受邀发表题为“Potential intestinal infection and faecal–oral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综述文章,这篇文章系统地总结了COVID-19患者的胃肠道表现,并探讨了由COVID-19感染引起的肠道症状的可能机制。相关综述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上。尽管COVID-19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咳嗽和肺部影像学,但也有胃肠道症状的报道。大约50%的COVID-19患者在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3-12

  • Cell Research:确立哺乳动物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的新模型

    胰岛内分泌细胞调控体内血糖稳态,其功能紊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遗传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胰岛内分泌细胞(α,β,δ,ε和PP细胞)起源于表达Ngn3基因的内分泌前体细胞(Endocrine Progenitor,EP)。除此之外,人们对于胰岛细胞谱系生成的具体路径和调控逻辑知之甚少,这限制了对胰岛细胞分化机理的深入研究,也限制了体外由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组织定向分化的应用研究。3月10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徐成冉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Sequential progenitor states landmark the generation of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3-12

  • 王新泉课题组解析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和穿山甲冠状病毒PCoV_GX刺突蛋白结构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其进化起源仍是一个谜。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包括蝙蝠、穿山甲和水貂等在内的野生动物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经过适应性和积累突变,新冠病毒可能通过其他动物宿主(中间宿主)最终传播到人,而我们对其跨物种传播途径和进化分子机制目前也知之甚少。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中负责识别受体和介导膜融合,刺突蛋白在氨基酸序列和三维结构水平上的分子进化影响其对不同物种受体的识别,因而刺突蛋白是冠状病毒进化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其分子进化是冠状病毒实现跨物种传播的关键因素。冠状病毒RaTG13从中国云南省中华菊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03-12

  • 中科院学者最新Nature发文:揭示植物双层免疫系统交互作用的机制

    自然界中,植物为抵抗多种病原菌的入侵,已经进化出两层先天免疫系统。第一层免疫系统是由细胞膜定位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直接识别病原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而触发的植物免疫,称为PTI(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第二层免疫系统是由位于胞内的NLR(Nucleotide-binding,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s)受体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感知病原菌的效应因子(Effectors)从而触发的植物免疫,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3-11

  • 液体活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隐匿的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以上。尽管NSCLC具有侵袭性,但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其他癌症相比,导致转移的循环肿瘤细胞在血液中却未被发现。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更好地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值得注意的是,CTCs是转移的信号。这项研究发表在《PNAS》上。美国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魏巍团队、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施奇惠团队以及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团队研究了己糖激酶-2,即HK2,一种葡萄糖代谢的关键酶。这篇文章的合作者之一Harvey R. Herschman博士和其他人之

    来源:

    时间:2021-03-11

  • 华中科技大学最新论文:EPHB2是哺乳动物细胞识别真菌的共受体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王晨辉教授团队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免疫学杂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的Cutting Edge版面发表题为“EPHB2 Is a Coreceptor for Fungal Recogni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of Syk in the Dectin-1 Signaling Pathway”的研究论文。近年来,真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真菌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呈螺旋式上升,全球死亡率超过疟疾或乳腺癌, 并且与由结核病和HIV感染引起的死亡人数相当。但抗真菌药物相对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3-11

  • 北京师范大学两位教授合作揭示微丝骨架动态调控花粉萌发新机制

    作为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花粉的正常萌发是植物完成双受精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对于植物的成功繁殖至关重要;同时,花粉萌发是植物细胞中典型的极性建立过程。因此,研究花粉萌发的分子调控机理对于深入认知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以及细胞极性生长的分子机制这一基本生物学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科院任海云教授和张毅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发表研究结果,揭示了微丝骨架系统在花粉极性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首次提出了“微丝快速聚合推动囊泡运输”这一不同于经典的以微丝作为运输轨道的细胞内物质运输工作模型。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任海云教授与张毅教授团队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花粉极性建立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时间:2021-03-11

  • 首次提出简单重复序列在基因组内急速扩张的新机制

    SSR是由1-6个碱基串联重复多次形成,在所有已测基因组物种中含量普遍较低(仅约1%左右),而且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功能的,属于基因组上的“垃圾DNA”。然而,该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凡纳滨对虾基因组SSR含量竟高达23.93%,引发了研究人员对于SSR在对虾进化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浓厚兴趣。由中科院海洋所李富花课题组主导完成的科研论文“Simple sequence repeats drive genome plasticity and promote adaptive evolution in penaeid shrimp”在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3-11

  • 肝癌m6A调控因子与m6A相关基因的整合分析

    《BIO Integration》发表新文章。本文作者来自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的Jingdun Xie、Zhenhua Qi、Xiaolin Luo、Fang Yan、Wei Xing、Weian Zeng、Dongtai Chen和Qiang Li,讨论了m6A调控因子和m6A相关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整合分析。N6-甲基腺苷(m6A)RNA甲基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通过整合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m6A调控因子和m6A相关基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表达、聚类、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和预后,从而为m6A调控因子和m6A相关基因在HCC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获得192个候选m6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3-11

  • 一种新型钛基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问世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通讯员 刘佳 贾露建3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江河清研究员与德国汉诺威大学Caro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钛基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5204-5208)。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相比,通过提纯工业副产氢获取燃料氢气是现阶段更为现实和价廉的制氢方式,有利于降低氢燃料电池的运行成本。江河清介绍,燃料氢气中微量CO杂质的存在能够快速毒化燃料电池催化剂,因此开发不含CO的氢气(CO≦0.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21-03-11

  • 山东大学赵伟教授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抗病毒免疫调控新成果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赵伟教授团队在抗病毒免疫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NF39 mediates K48-linked ubiquitination of DDX3X and inhibits RLR-dependent antiviral immunity” (“RNF39介导DDX3X K48泛素化修饰、抑制RLR依赖的抗病毒免疫”)为题,在线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杂志(五年IF=14.094)。该文章山东大学为独立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博士研究生王雯雯、博士后贾木天和助理研究员赵春媛为共同第一作者,赵伟教授为通讯作者。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LRs)是重要的R

    来源:山东大学

    时间:2021-03-10

  • 厦大学者Advanced Science发文: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基因转录调控中可以发挥激活和抑制双重活性,并参与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这种双重活性在特定的细胞环境中是如何协调发挥功能有待探索。近日,厦门大学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The Dual Function of KDM5C in Both Gen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and Repression Promotes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and Tumorigenesi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蛋白去甲基酶KDM5C能够通过激活和生长密切相关的雌激素受体(E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3-10

  • CD4+ T细胞中新的DNA感知通路及其介导衰老相关自身免疫病的调控机制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目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正常机体会表现为衰老的状态,而免疫系统的衰老是其中突出和重要的问题,其也是老年个体易发慢性炎症与自身免疫病的重要原因。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是机体诱发自身免疫性炎症的关键驱动力,虽然衰老引起的胸腺萎缩会导致初始T细胞输出的减少,然而老年个体外周T细胞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其原因是由于外周T细胞在衰老的状态下会发生稳态增殖与活化,然而,衰老诱导T细胞稳态增殖进而促进自身免疫性炎症发生发展的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楚。3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 Immunit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3-10

  • 两篇Nature子刊文章解析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性调控

    卵巢癌是妇科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及生育能力。由于其异质性强及转移率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是肿瘤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李默课题组主要从事肿瘤的分子发生与治疗新策略研究。近年来,主要通过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交叉学科新技术,发现、解析临床中重要科学问题。此项研究中,北京大学李默课题组发现BRCA1伴侣基因BARD1的单突变(P24S或R378S)不产生致癌表型,而当两单突变顺式存在时,则联合产生致癌效应,导致BRCA1/BARD1复合体功能异常及基因组紊乱。该研究提出“非强表型突变”驱动肿瘤发生的可能,揭示了人体内大量无表型突变或“良性”突变的潜在危机,也为家族型卵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1-03-10


页次:481/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