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戚益军、程祝宽合作Nature子刊发文:水稻生殖特异phasiRNA的靶标和功能机制

      10月15日,戚益军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研究组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题为《21-nt phasiRNAs 在水稻雄性生殖细胞中介导靶标mRNA的切割》(21-nt phasiRNAs direct target mRNA cleavage in rice male germ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鉴定和分析了水稻雄性生殖细胞中的phasiRNAs (phas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及其靶标,并阐明了21-nt phasiRNAs通过切割mRNA调控靶标基因的作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10-20

  • 麻省总医院: 凝血因子V水平升高与新冠肺炎预后恶化相关

    众多临床研究发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静脉、动脉、肺和四肢(包括脚趾)都可能出现血栓,然而目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的机制仍不明确。近日,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凝血因子V水平较高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血凝块严重损伤的风险较高。另外,凝血因子V水平低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凝血障碍死亡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病理综合征,患者全身的微血管中会形成血栓,并导致控制凝血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质耗尽。 美国麻省总医院研究员Elizabeth M. Van Cott博士及其同事发现,凝血因子V活性紊乱是引起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潜在

    来源:麻省总医院

    时间:2020-10-20

  • Science:哺乳动物脂质小滴可组织和支持先天宿主免疫

    据研究人员报告,哺乳动物的脂质小滴(即那些漂浮在细胞质中的充满脂质的微型囊泡)是细胞内抵抗微生物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过前曾被认为是简单便给的、可能会支持感染的细胞能量储备,但新的发现显示,这些结构可帮助组织和支持细胞内免疫反应。这些见解可能为将来的抗菌策略提供参考,以帮助防范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真核细胞会以中性脂肪酸的形式储存能量,这些脂肪酸被装入名为脂质小滴(LDs)的微型细胞器中;LDs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之中和各种类型的细胞之中。作为丰富的能源,某些LDs会实体性地附着于线粒体上,它们中所含的脂质有助于推动关键性的代谢过程。然而,病原体常会在感染时劫持并利用这些能量储备,从而为细胞内的掠夺者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0-10-20

  • Nature子刊:首次报道人源GHRHR与GHRH和Gs蛋白复合物结构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HRHR)属于B类G蛋白偶联受体,在细胞增殖、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结合内源性配体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后,GHRHR主要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而产生生理效应。前人早在1960年就发现下丘脑损伤会使垂体减少分泌生长激素(GH)进而减缓生长,表明下丘脑存在刺激GH释放的激素即GHRH2。由于后者在下丘脑存留时间短暂且有生长抑制素的干扰,分离提纯极为困难,直到1982年才在人胰腺肿瘤中成功获得3。1993年,人源GHRHR的cDNA在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垂体肿瘤中首次

    来源:

    时间:2020-10-19

  • Nature子刊:利用正向遗传学手段发现纤维素调控因子作用

    氮素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保障农作物高产极为关键。而植物生长的直观体现为生物量的积累。植物吸收氮素后通过氮同化等一系列代谢过程,生成核酸、蛋白等大量功能元件以满足光合作用及生长所需。光合作用固定CO2生成碳水化合物,其中70%以上转化为纤维素等结构多糖用于植物体自身的生长发育,进而促进氮素吸收与利用等生理过程。植物碳-氮代谢如何协同长期备受关注,但纤维素合成与氮代谢直接的分子联系仍鲜有报道。另一方面,氮肥过度施用常引发环境污染,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作物氮利用效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向。从纤维生物质调控促进氮高效入手,可为当前农业‘减施增效’改良提供新的视角。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

    来源:

    时间:2020-10-19

  • 中国灭活SARS-CoV-2疫苗的人体试验结果在《柳叶刀传染病》发表

    中国于2020年4月29日至7月30日进行了SARS-CoV-2灭活疫苗候选品(BBIBP-CorV)的1/2期随机对照试验,共有600多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初步结果发现基于灭活SARS-CoV-2病毒的候选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在健康志愿者中能够诱导免疫应答。该研究在接种疫苗后第42天检测了所有受试者的抗体反应,并提供了一部分60岁以上受试者数据。主要目的是评估疫苗的免疫反应和安全性,而不是评估疫苗在预防SARS-CoV-2感染方面的有效性。该疫苗在所有试验剂量下均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先前的一项临床试验报告了同样基于灭活的SARS-CoV-2病毒的不

    来源:

    时间:2020-10-17

  • 清华大学跨学科重大成果发表Nature文章

    北京时间10月14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计算机系”)张悠慧团队、精密仪器系(以下简称“精仪系”)施路平团队与合作者在《自然》(Nature)杂志发文,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以及软硬件去耦合的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这是计算机系以第一完成单位/通讯单位发表的首篇《自然》论文,也完成了清华大学一年多以来在《自然》正刊的类脑计算领域“三连发”。与通用计算机的“图灵完备性”概念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相对应,本篇题为《一种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A system hierarchy for brain-inspired computing)的论文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以及软硬件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0-10-16

  • NAR:增强子如何调控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

    分泌蛋白质组是细胞衰老的标志之一,它是不同种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明显增加的表型,也是衰老细胞产生的最重要的环境效应,被称为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SASP通常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基质基础蛋白酶等。这些因子通过与免疫系统协作,改善细胞微环境的同时,影响邻近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器官衰老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双向性的调控,因此,有必要对衰老过程中SASP的调控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陶伟研究组和李程研究组及合作者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

    来源:

    时间:2020-10-16

  • PLOS Biology:Peli1调控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与AD病理新机制

    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为Aβ在脑部大量沉积,从而造成神经元死亡以及认知损伤。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内,Aβ的清除主要依赖于小胶质细胞对其的吞噬作用。然而影响并调节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分子调控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国际学术期刊PLOS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科院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肖意传研究组的研究论文“Peli1 impairs microglial Aβ phagocytosis through promoting C/EBPβ degradation”。该研究揭示了E3泛素连接酶

    来源:

    时间:2020-10-16

  • Nature子刊:H3K27me3去甲基化在体细胞重编程中协同调控转录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秦宝明和Miguel A. Esteban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JMJD3 acts in tandem with KLF4 to facilitate reprogramming to pluripotency”的研究论文。   早前,团队(裴端卿、Miguel A. Esteban、王涛、秦宝明及其他成员)报道了维生素C(Vc)极大提高体细胞重编程效率,这一作用并非通过其经典的抗氧化活性,而是来自其抑制细胞衰老以及促进多能性相关基因的激活。根据以往有关Vc在干细胞以及细胞命运转变中的众多零散发现

    来源:

    时间:2020-10-15

  • Cell Res:一种由甲病毒载体递送hACE2基因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小鼠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张波课题组建立了一种以甲病毒为载体的、快速高效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小鼠感染模型,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 (《细胞研究》)。论文题目为 “A mouse model for SARS-CoV-2 infection by exogenous delivery of hACE2 using alphavirus replicon particles”(一种由甲病毒载体递送hACE2基因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小鼠模型)。SARS-CoV-2感染受体为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hACE2),由于与hACE2

    来源:

    时间:2020-10-14

  • 李家洋研究组在独脚金内酯和脱落酸协同调控水稻分蘖方面取得新进展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关乎世界粮食安全。分蘖作为着生稻穗的特殊分枝,是决定水稻产量的核心要素之一。解析水稻分蘖形成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水稻株型改良和品种设计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 SL)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通过抑制侧芽伸长负调控水稻的分蘖数目。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另一种主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响应非生物和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能够抑制种子萌发以及侧枝的生长。SL和ABA的合成途径均起源于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all-trans-β-carotene是它们的共同前体,但是SL与ABA之间是否存在协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10-14

  • 中科院,南方医科大学Nature子刊:全新精确治疗白血病的疫苗

    探索新的白血病抗原,使用FDA批准的材料构建合适的递送系统,这是开发用于临床的白血病疫苗的重要策略。近期,来自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IPE)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精确治疗白血病的疫苗,这种疫苗利用自我修复的聚乳酸微胶囊,包裹有一种新的表位肽和PD-1抗体。这一发现公布在10月12日的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目前虽然已经有了治疗白血病的疫苗,但治疗效果仍未达到临床期望。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李玉华教授说:“我们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EPS8和PD-1/PD-L1在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可以分别用作新型白血病抗原和白血病疫苗的检查点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10-13

  • 中外学者连发两篇Nature子刊:真核核糖体大亚基功能中心的组装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宁研究组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John L. Woolford Jr. 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分别发表题为 “Coupling of 5S RNP rotation with maturation of functional centers during large ribosomal subunit assembly” 和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ssembly of the ribosomal nascent polypeptide exit tunnel”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真核核糖体大亚基在细胞核中的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10-13

  • Science:北大学者揭示癌旁正常上皮组织存在大量突变及克隆扩增

    人体内各种正常组织中的细胞都在不可避免的积累突变。这些体细胞突变的发生通常与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错误没有得到修复,或没有得到正确的修复相关。通常情况下,这些突变不会对体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然而如果部分突变发生在一些与细胞增殖和死亡相关的重要基因上时,携带突变的体细胞很可能因此获得生长和竞争上的优势,从而造成体细胞突变克隆的形成和扩张,最终导致疾病和衰老过程的发生。最广为熟知的一个例子就是癌症的发生,即体细胞在内源或外源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积累突变并发生克隆扩张,最终导致癌症的产生。因此,研究正常组织中体细胞突变积累的过程及突变克隆的扩张及演化,对于更好地理解癌症的早期发生发展具有重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10-12

  • PNAS:糖基化酶AlkD找寻和识别靶标的机制

    DNA结合蛋白识别DNA上特异性位点是基因复制、DNA损伤修复、表达调控和CRISPR-Cas适应性免疫等重要生理生化过程的基础。然而DNA结合蛋白如何在包含几百万甚至几十亿个碱基对的基因组中高效并准确的识别其特异性结合位点,仍然是个未解之谜。DNA糖基化酶是一类极其重要的DNA结合蛋白,作为DNA修复酶,它的功能是识别基因组上的DNA损伤位点并介导相应的修复过程,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捕捉DNA糖基化酶在搜寻靶标过程中的动力学信息,对于阐明糖基化酶介导的DNA修复过程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陈春来课题组、香港科技大学黄旭辉课题组、北京大学赵新生课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10-12

  • 中科大最新Science文章解答长期未决的生物学问题:植物干细胞如何免疫病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分子与细胞生物物理研究部赵忠教授课题组,近期揭示了植物干细胞抵御病毒侵染的分子机制。首次在植物广谱病毒抗性和分生组织维持机制之间建立了精确的分子联系,回答了为什么大部分植物病毒不能侵染顶端分生组织这一长期未决的生物学问题。相关成果以“WUSCHEL triggers 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 in plant stem cells”为题,于2020年10月9日发表于《Science》杂志。植物干细胞是植物胚后发育所有组织和器官分化的源泉,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分化的潜能。在植物胚后发育中,除子叶、下胚轴和初生

    来源:

    时间:2020-10-10

  • 同济大学PNAS开发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新型联合疗法

    全球每年有近60万人因肝癌死亡,在所有癌症的死亡人数中排名第二(1);而由于乙肝流行等因素,中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肝癌高发地区,肝癌发病率约为欧美国家的4倍。在所有不同类型肝癌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最为常见。由于缺少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手段,HCC的致死率依然居高不下,5年生存率仅为10%(2)。因此,深入阐述H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基于此寻找新的更高效安全的分子靶点以治疗HCC迫在眉睫。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DSBs)是对机体危害最大的DNA损伤类型,这种损伤由独立且互相竞争的同源重组 (Hom

    来源:

    时间:2020-10-10

  • 暨南大学费嘉教授团队:中药小檗碱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新机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性的蛋白是BCR-ABL1,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伊马替尼是一种CML的临床一线治疗药物,通过抑制BCR-ABL1蛋白激酶活性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临床用药会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T315I突变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耐药类型。近年来中药活性成份小檗碱因其功能多样性备受人们的关注,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费嘉教授团队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IF:10.107) 正式发表研究论文,发现小檗碱通过激活自噬机制靶向降解BCR-ABL1 T315I突变的融合蛋白,进而揭示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耐药的新机制。DO

    来源:暨南大学

    时间:2020-10-10

  • Nature子刊:血小板通过释放微囊泡正反馈调节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

    血小板是调控凝血和止血的重要血液成分,它由巨核细胞的胞质剥离而成,而巨核细胞的源头则是造血干细胞。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通过释放微囊泡参与到自身的生成调控中。2020年10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 enhance megakary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platelet generation via miR-1915-3p”(https://doi.org/10.1038/s41467-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10-09


页次:497/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91][492][493][494][495][496][497][498][499][5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