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方海Bulletin of WHO发表疫苗经济学、传染病和全球卫生最新研究成果:1990-2019年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疫苗接种和儿童生存估计

    2024年4月1日,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方海教授的疫苗经济学、传染病和全球卫生最新研究成果Global Vaccine Coverage and Childhood Survival Estimates: 1990–2019在国际知名期刊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Bulletin of WHO, IF=11.1)在线发表。本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旨在同时量化估计1990-2019年,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多种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4-13

  • Gastroenterology丨鲁凤民/王麟协作团队鉴定HEV基因1型新易感宿主并建立小动物感染模型

    2024年4月4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北京大学感染病研究中心鲁凤民/王麟协作团队在胃肠及肝病领域权威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题为“An Immunocompetent Mongolian Gerbil Model for Hepatitis E Virus Genotype 1 Infection”的研究论著。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是现阶段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HEV 基因一型(HEV-1)每年约造成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4-13

  • 物理学院李强、冒亚军课题组发现三玻色子产生的新模式

    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无质量的光子(γ)传播长程的电磁相互作用,而重质量的W和Z玻色子负责传播短程的弱相互作用。精确测量多玻色子特别是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是目前高能对撞机物理领域前沿热点之一,可用于探测非阿贝尔相互作用以及检验标准模型。双W玻色子与光子这一新型的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的示意图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高能物理团队冒亚军教授及李强教授课题组,利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紧凑缪子线圈(compact muon solenoid, CMS)探测器实验所收集的13TeV质子-质子对撞数据,以超过5倍标准偏差的统计置信度,在强子对撞机上首次观测到了双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3

  • 北大第三医院成形科安阳、运动医学科胡晓青研究团队在Biomaterials发表关于大体积肌肉缺损再生修复研究...

    2024年3月1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安阳副教授与运动医学科胡晓青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Biomaterials发表关于大体积肌肉缺失功能性再生修复研究最新成果,论文题目为《脂肪干细胞和成肌细胞共同再细胞化脂肪脱细胞生物支架促进大体积肌肉缺失后的功能性骨骼肌再生》(“Perfusable adipose decellular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 biological scaffold co-recellularized with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nd L6 promotes functional sk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3

  • 我国学者在颅内动脉瘤人工智能影像检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人工智能自动化检测模型改善颅内动脉瘤诊断流程和性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30057、82102155)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放射诊断科张龙江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胡春峰教授、香港大学俞益洲教授及其合作者在颅内动脉瘤人工智能影像检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CT血管成像颅内动脉瘤的深度学习检测模型:一项来自中国的阶梯式、多中心、早期临床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13

  •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合作设计研发新型广谱新冠mRNA疫苗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王奇慧研究员团队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PloS Pathogens发表题为“Broad-spectrum Delta-BA.2 tandem-fused heterodimer mRNA vaccine delivered by lipopolyplex” 的研究论文,针对新冠Omicron变异株研发设计了一种基于LPP(lipopolyplex)递送系统的广谱新冠病毒RBD嵌合二聚体mRNA疫苗。LPP是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疫苗递送系统,与LNP(lipid nanoparticle)递送系统相比,能够避免所递送的免疫原在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3

  • 杨雪瑞课题组应邀在WIREs RNA发表空间转录组数据解析方法综述

    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空间转录组学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生物和医学多个领域的研究范式。这一技术保留了复杂组织中细胞的空间定位信息,并且以多细胞团、单细胞或亚细胞分辨率进行转录组分析。细胞空间定位信息与其分子特征谱的耦合产生了新型的多模态高通量数据资源,这对高效的数据分析与信息挖掘方法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生理组织样本的复杂性与技术的局限性,空间转录组数据具有高度的非理想性。其数据结构复杂、信噪比低、稀疏性强且覆盖度不均一,这给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生物学信息的解析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此外,多个技术路线的空间转录组学正在快速迭代发展,需要现有数据分析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技术工具的开发,从而充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4-04-13

  • 华大等机构揭示东非蝙蝠与啮齿动物的多种新型病毒

    一提到人畜共患病,大家可能会想到禽流感、狂犬病、鼠疫等。目前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已达约200种,其中大部份病原来自于自然界的野生动物。蝙蝠和啮齿动物更是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均与其密切相关。而在“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由于公共卫生基础建设相对薄弱,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面临重大挑战。所以了解病毒在野生动物中的进化和传播方式,是预警、预防未来大流行病病毒的关键一步。为此,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昆士兰大学等单位的联合研究团队,在东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肯尼亚和乌干达,对959只蝙蝠和372只啮齿动物进行了大规模的病毒组

    来源:华大BGI

    时间:2024-04-12

  • 反刍动物消化道噬菌体基因组挖掘

    反刍动物中包含许多重要的家畜,它们拥有独特的包含多个胃室的消化系统。目前对于反刍动物胃肠道中细菌、古细菌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而病毒同样是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塑造微生物组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由于病毒的微生物宿主范围狭窄的特性可以作为一种精确调控微生物宿主以抑制病原细菌和控制甲烷排放的系统性工具。然而对于反刍动物胃肠道中的病毒群落生态结构仍然缺乏全面的了解。2024年4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陈卫华教授团队联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刘庆友教授团队在top期刊《Microbiome》在线发表题为“A compendium of ruminant gastrointestina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4-12

  • 参与DON毒素异构化脱毒的完整代谢路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何伟杰)4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我校小麦团队在抗赤霉病毒素积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Detoxifying bacterial genes for deoxynivalenol epimerization confer durable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in wheat)。该研究针对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及其造成的严重真菌毒素污染问题,以及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匮乏现状,通过在微生物中鉴定赤霉病毒素高效脱毒代谢路径,并利用遗传转化、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法,解析微生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4-12

  • 周荣斌团队在Immunity杂志30周年特刊发表综述总结DAMPs与无菌性炎症领域研究进展

    危险信号分子(DAMPs)是细胞因损伤或应激产生的内源信号分子,在介导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这些内源性分子在稳态状态下不会诱导炎症反应,但是当机体遭受损伤、应激后,其分布、浓度或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转变成DAMPs并被免疫系统感应并促进固有免疫应答和炎症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AMPs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多种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对DAMPs及其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揭示免疫应答的本质,也有助于发展新的免疫疗法。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荣斌教授团队受邀在Immunity创刊30周年特刊上发表题为“DAMPs and DAMP-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4-12

  • 袁吉锋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教授合作在Chem Eng J发表多维度改造光合细菌提升光发酵制氢性能

    由于底物转化率高、产氢量大、可吸收的太阳能光谱较宽及底物来源广泛等优点,紫色非硫光合细菌(purple non-sulfur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PNSB)介导的光发酵制氢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生物制氢方法之一(图1)。然而,PNSB胞内ATP和还原力的供给不足限制了固氮酶活性和氢气的合成。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多维度策略来提高ATP和还原力供给,以提高PNSB产氢性能。近日,袁吉锋教授、张阳助理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院士合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ultidimensional engineering of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4-12

  • 夏宁邵团队在《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首个具有皮肤与神经双减毒性能的新型水痘减毒活疫苗Ⅱa期临床研究结果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VZV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感人群(血清学阴性)暴露后感染率高达60%-100%。VZV感染后有可能终身潜伏在神经系统中,大约30%的感染者在免疫力低下时会因潜伏的VZV重新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国内外现有水痘疫苗均采用WHO推荐的水痘病毒减毒冈株(vOka)作为疫苗株,接种后可大幅降低儿童水痘的发病率。然而,vOka疫苗株并不是由单一病毒株组成,而是包含多种遗传背景不完全一致的病毒株,其中部分病毒株仍然具有致病性,极少数人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疫苗株导致的相关疾病。根据国外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在接种水痘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4-12

  • 上海交大先进体系结构实验室团队获DATE 2024最佳论文奖

    近日,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著名会议DATE 2024(Design, Automation and Test in Europe,欧洲设计自动化与测试会议)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召开。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先进体系结构实验室团队凭借点云神经网络的相关成果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获得了Track D的最佳论文奖。2024年DATE会议论文评选分为4个Track,本年度共收到有效投稿996篇,接收244篇,最终以0.4%的比例评选出每个Track的最佳论文奖1篇。获奖论文的题目为“FusionArch: A Fusion-Based Acce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4-12

  • 物理学院杨起帆、刘文静、肖云峰等人在微腔光学频率梳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的杨起帆研究员、刘文静研究员、肖云峰教授以及龚旗煌院士等人合作,实验上首次基于光子芯片获得了携带轨道角动量特性的光学频率梳。2024年3月2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集成涡旋孤子微梳》(“Integrated vortex soliton microcombs”)为题,发表于《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光学频率梳脱胎于飞秒锁模激光器,由一系列均匀间隔且具有相干稳定相位关系的频率分量组成,是测量和控制光学频率最精密的工具,在光谱学、微波光子学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2

  • 电子学院彭超课题组在《科学·进展》发表拓扑保护低插损片上光端口重要研究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算力与运力需求呈现指数式增长,构建大规模、高带宽、高密度、高能效的新型芯片体系架构是后摩尔时代的重要方向。运用“光电融合”理念发展的大规模光电混合集成技术是解决后摩尔时代芯片架构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亟需高能效、大带宽和结构紧凑的光端口用于支撑光互连,满足诸如AI计算、数据中心等场景下海量、高速数据的通信需求。低插损光端口对降低系统能耗和提升链路功率预算余量至关重要。光栅耦合器作为光端口的一种,具有结构紧凑、可阵列化布置的优势,但其朝向衬底的能量泄露是其插损的主要来源。传统的对称光栅结构朝向衬底方向的无用辐射将导致高达近3d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2

  • 我院承担的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举行联合启动会

    启动会现场(记者 徐行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文娟)3月28日上午,由我校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菜高产优质高抗宜机收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组大数据辅助设计育种”、“大豆重要性状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和“水稻生殖发育期耐高温机制和遗传改良”项目联合启动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4-12

  • 卤键对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及其与多肽结合影响的计算研究

    2024年3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朱维良/徐志建团队基于数据库统计分析,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蛋白/多肽中的卤键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蛋白-多肽相互作用界面的卤键可以增强它们的结合亲和力,蛋白内部形成的分子内卤键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而对于不能形成分子内卤键的蛋白质则会导致其结构稳定性降低。该研究成果以题为“Impact of Halogen Bonds on Protein–Peptide Binding and Protein Structural Stability Revealed by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的文章1发表于药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利用糖基转移酶为探针在靶向挖掘真菌源活性糖苷分子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宏伟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戴均贵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题为Targeted Discovery of Glycosylated Natural Products by Tailoring Enzyme-Guided Genome Mining and MS-Based Metabolome Analysis。该研究利用糖基转移酶为探针进行基因组挖掘,从真菌中高效定向发现多个结构新颖、药理活性广泛的糖苷化合物,为真菌中结构新颖活性天然产物的定向发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团队以糖基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解开人体对抗癌症的隐藏武器:断裂染色体的作用

    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微核激活的环鸟苷单磷酸腺苷单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机制及其对肿瘤免疫的重要作用。这项研究阐明了以微核形成为标志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如何在控制先天免疫系统调节肿瘤进展的能力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发现加深了我们对细胞异常和免疫反应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并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染色体不稳定性是人类肿瘤的一个标志,是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不当,导致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这种现象在60%-80%的人类肿瘤细胞中很明显,并与癌症进展、复发、转移、治疗抵抗和免疫逃逸直接相关。了解染色体不稳定性影响癌症这些方面的分子机制可以显著提高我们对肿瘤发展的认识

    来源:AAAS

    时间:2024-04-11


页次:49/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41][42][43][44][45][46][47][48][49][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