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彭玉佳研究员与方方教授课题组合作在JoCN发表论文,探索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人脑运动表征异同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彭玉佳研究员与方方教授课题组合作在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uman Visual Pathways for Action Recognition Versus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Representation Correspondence in Late But Not Early Layers”的论文。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在动态视觉信息处理方面的性能,并与人类视觉系统进行了比较。 DCNN被认为可作为人类大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09

  • 研究成果 | 黄开兴研究员与合作者在JEEM发文分析混合草地使用权的优势

    近日,黄开兴研究员以通讯作者身份与合作者在环境经济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上发表文章。合作者为兰州大学的刘敏教授和罗德岛大学的刘鹏飞副教授。研究发现,在草地使用权改革后,私有产权(本文同“使用权”)和公共所有权共存的混合产权结构在草地保护方面表现优于单纯的私有或公有产权。中国的草地私有化改革逐步取代了公有制,并导致草地质量平均提高了5.4%。相比那些没有获得公共草地使用权的私有草地,拥有额外公共草地使用权的私有草地质量提升幅度是其两倍。另外,公共草地的质量并没有下降。另外,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4-10-09

  • PLoS Pathog│彭珂团队揭示裂谷热病毒感染致病新机制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珂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发表了题为“RVFV virulence factor NSs triggers the mitochondrial MCL-1-BAK axis to activate pathogenic NLRP3 pyropt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裂谷热病毒的NSs蛋白通过转录抑制活性诱发被感染细胞线粒体损伤,从而激活NLRP3炎症小体依赖的细胞焦亡导致病毒感染致病的机制。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是一种蚊媒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目白纤病毒科白蛉病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4-10-09

  • 2024-10-08 Nature Plants | 中科大丁勇课题组发现丙酮酸激酶磷酸化组蛋白H3T11调控植物开花时间与发育进程的新机制

    葡萄糖是生物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和信号分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降解葡萄糖,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其中糖酵解是葡萄糖代谢的核心环节。组蛋白修饰参与细胞命运决定、DNA损伤、染色体的稳定性、个体发育和转录调控等多个进程。尽管代谢与组蛋白修饰密切相关,但这证据在植物中还待进一步揭示。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勇课题组在Nature Plants上发表了题为”Nuclear-localized pyruvate kinases control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3 on threonine 11”的研究论文。发现糖酵解途径的丙酮酸激酶,在葡萄糖诱导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09

  •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合作破解肠道菌群结构密码,人体菌群“跷跷板”模型有望成为健康评估新标准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研究团队联合国外合作者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上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鉴定出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关键作用的两组核心菌群成员“基石功能群”与“病生功能群”。这两组核心菌群构成一个类似“跷跷板”的模式,通过彼此的升降波动影响人体健康。当基石功能群占据优势时,人体肠道菌群处在健康状态。当病生功能群占据优势且优势越来越大时,则预示人体健康出现问题。这个“跷跷板”模型存在于所有人群的肠道中,是维护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核心菌群。这一重大发现有望成为评估人体肠道健康的新标准,并推动个性化菌群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临床疾病防治和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10-09

  • 上海交大郑伟龙团队发表类脑智能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郑伟龙团队在类脑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apid context inference in a thalamocortical model using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丘脑皮层模型中的快速情境推断)为题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背景情境是一个抽象的目标、记忆和外部线索的集合,这些信息有助于产生适当的行为反应。人类和动物基于变化的情境信息表现出灵活的决策能力。这种灵活性体现在能够生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10-09

  • 地空学院田晖课题组领衔率先初步实现日冕磁场的常规测量

    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及其博士生杨子浩为主的合作研究团队在日冕磁场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基于“二维冕震”方法和升级版日冕多通道偏振仪(UCoMP)的观测,他们率先在国际上初步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规测量,揭示了日冕磁场在约8个月时间内的演化规律。这是继2020年该团队测得首幅全局性日冕磁图后的又一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磁场是太阳物理最重要的物理量,正是太阳磁场的演化导致了黑子11年周期、百万度高温的日冕以及猛烈的太阳爆发等重要现象。正因如此,测量太阳磁场一直是太阳物理学者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早在1908年,美国著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10-09

  • “第二届植物病理学青年论坛”在我校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小林)“第二届植物病理学青年论坛”于9月27日在我校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植物病理学报》青年编委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委员会联合主办,由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作物病害检测和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举办植物病理学青年论坛的目的是激发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植物病理学青年学者提供一个深入探讨创新研究和前沿动态的优质平台。 开幕式由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谢甲涛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在开幕式上强调了青年学者在学科前沿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期望“植物病理学青年论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10-09

  • 农药团队在共生菌介导害虫抗药性治理中取得新进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蔡廷卫)近日,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药毒理学与有害生物抗药性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以“Insecticide susceptibility in a planthopper pest increases following inoculation with cultured Arsenophonus”为题在The ISME Journal发表。研究深入探讨了共生细菌Arsenophonus在水稻重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抗药性中的作用,并为害虫抗药性治理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褐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通过刺吸汁液和传播病毒对水稻造成直接和间接危害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10-09

  • Cell:中国学者发表国际首个通用CAR-T治疗成果

    中国学者关于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登上Nature(自然)官网头条。  10月5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天Nature官网头条文章为一篇题为World-first therapy using donor cells sends autoimmune diseases into remission 的报道,它介绍了一项来自中国团队、发表于Cell(细胞)期刊的研究成果,这篇报道发表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4日。  Nature所报道的这篇论文于北京时间2024年7月16日在线发表在Cell,是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徐沪济教授团队领衔,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4-10-08

  • 黄单胞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以及假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合成调控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何亚文团队在mLife和Phytopathology Research发表了3篇文章,分别报道了黄单胞菌与植物之间分子互作的新机制,以及假单胞菌协调群体感应信号合成的新型调控机制。野油菜黄单胞菌感应和外排宿主植物水杨酸信号的分子机制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病原菌。在Xcc侵染过程中, 植物侵染部位会大量合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 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反应,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寄主植物合成的SA能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10-08

  • 武汉病毒研究所在裂谷热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彭珂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发表了题为“RVFV virulence factor NSs triggers the mitochondrial MCL-1-BAK axis to activate pathogenic NLRP3 pyropt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裂谷热病毒的NSs蛋白通过转录抑制活性诱发被感染细胞线粒体损伤,从而激活NLRP3炎症小体依赖的细胞焦亡导致病毒感染致病的机制。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是一种蚊媒传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4-10-08

  • 材料学院郭少军团队在Nature Synthesis发表非对称电子提升人工光合成双氧水催化效率的重要进展

    过氧化氢(H2O2)是全球最重要的100种化工产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等领域。目前,蒽醌氧化法是工业生产H2O2的主要途径,但该方法面临能耗高、高污染、有毒废弃物排放等问题。因此,亟需发展绿色可持续的H2O2制备技术。光催化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绿色能源、化学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途径。以氧气和水为原料,通过光催化技术合成H2O2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安全、零碳排放、可持续等优势。但目前光催化合成H2O2仍然面临选择性低、产率低、催化稳定性差等诸多挑战。近年来,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少军教授团队提出了亚纳米界面调控和提升人工光催化转化效率的新策略,构筑了系列高性能光催化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10-08

  • 张泽民团队通过跨组织单细胞多组学揭示肌成纤维细胞的多样化免疫调节特征

    成纤维细胞是维持组织稳态的关键结构细胞,在纤维化、炎症和癌症等疾病状态下呈现出多种表型来影响疾病进程及其治疗抗性1,2。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因其对肿瘤微环境的关键调控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它们在胰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中表现出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3—5;然而,肌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分布特征、空间定位及其与其它免疫细胞的互作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2024年9月19日,深圳湾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在Cancer Cell上发表一篇题为“Cross-tissue human fibr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10-07

  • 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团队应邀发表真菌病毒研究的综述论文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谢甲涛)近日,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姜道宏教授领衔的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团队,应邀在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Understanding the Diversity, Evolution, Ec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Mycoviruses”的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性梳理了真菌病毒相关研究最新进展,总结了真菌病毒多样性、真菌病毒进化、真菌病毒生态功能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低毒相关真菌病毒在真菌病害绿色防控中的应用策略,并就真菌病毒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10-07

  • 棉花遗传改良团队解析棉铃虫效应子PPI5调控植物防御的分子机制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雅欣)棉花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棉花种植业产值1500亿,棉纺织全产业链1.2万亿,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棉花常年种植面积4500万亩,87%的面积在新疆,涉及4000多万人就业,对边疆稳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棉花虫害多达30余种,常年造成200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棉铃虫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多食性害虫。由于它的杂食性、迁徙力和高繁殖力,棉铃虫已经入侵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多个国家。这种昆虫能够以100多种不同的植物为食,对作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估计价值超过20亿美元。Bt抗虫棉部分实现对棉铃虫的防控,但Bt抗性逐渐下降,次级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至今没有有效的控制办法。我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10-07

  • 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在高性能低维柔性电子集成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张盛东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7.4)以Frontispiece高亮推荐的形式发表了题目为“Hydrogen-bonding integrated low-dimensional flexible electronics beyond the limitations of van der Waals contact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创新性地引入非共价氢键相互作用来克服固有范德华间隙导致的高接触电阻,为实现超越范德华接触限制的高性能、低功耗柔性电子器件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氢键接触的概念图实现低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 Cell│彭珂、曹晟团队揭示病毒重塑宿主泛素连接酶促进病毒感染致病的新机制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是一种蚊媒传播的致病性人畜共患病毒,其对于牛、羊等多种家畜可造成致死性的感染,而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脑炎、出血热等临床症状,重症感染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及人用疫苗,并具有大流行的潜在风险,裂谷热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持续列为亟待开展研究的病原体。然而,裂谷热病毒感染致病的关键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阻碍了针对裂谷热病毒抗病毒药物的研发。2024年10月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彭珂研究员和曹晟研究员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Rift Valle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4-10-05

  •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团队研究成果写入欧洲最新高血压指南,低钠盐成为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新手段

    近期,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ESC发布了最新的《2024ESC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团队开展的SSaSS研究、DECIDE-Salt研究等多项原创性成果被写入该指南,低钠盐作为生活方式干预手段被列为IIa类推荐、A级证据,成为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新的策略。欧洲心脏病学会历史悠久、国际影响大,该指南是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高血压指南之一。图1. 2024ESC高血压指南将采用低钠盐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IIa类证据心血管病是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45%以上。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不足均可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和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 陈玲玲研究员受邀在Molecular Cell发表环形RNA“观点(Perspective)”综述

    10月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员受邀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题为“Dynamic conformation: Marching toward circular RNA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的“观点(Perspective)”综述论文。该论文总结了环形RNA的折叠结构如何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与生物医学应用,梳理了环形RNA折叠结构研究的技术手段及现存瓶颈。突破当前环形RNA折叠结构研究的底层共性问题,阐明环形RNA的动态折叠规律,将为基于环形RNA的生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10-05


页次:44/1638  共32746篇文章  
分页:[<<][41][42][43][44][45][46][47][48][49][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