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微生物所林啸研究团队合作建立高通量植物抗病基因克隆平台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林啸研究团队、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The Sainsbury Laboratory)Jonathan D.G. Jones团队、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和韩国首尔大学Kee Hoon Sohn团队合作,在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题为“Solanum americanum genome-assisted discovery of immune receptors that detect potato late blight pathogen effectors”的论文。该研究解析了四份光果龙葵材料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建立了光果龙葵-致病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8-31

  • 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3负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

      目前,鱼类病毒病的防控是我国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阐明鱼类抗病毒感染的遗传机制、培育抗病鱼类新品种是我国水产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鱼类与哺乳类相比,其获得性免疫系统欠发达,免疫记忆较弱,因此,开发鱼类病毒病的疫苗仍存在很大困难。然而,鱼类天然免疫系统完备、发达,是抵御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鱼类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汉团队利用多组学技术,筛选到一系列调控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其中包括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3。初始研究发现:PRMT3的表达受病毒感染的调控,而PRMT3又负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抑制I型干扰素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8-30

  • 营养调控动物发育的分子机制

      饮食和营养调控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等重要生命过程,然而饮食摄入和营养成分如何调控动物生长发育的确切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留所团队利用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潜在的海洋模式动物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在化学成分明确的CeMM(C. elegans maintenance medium)营养环境下,线虫生长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学术期刊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发表。   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在CeMM营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3-08-30

  • 我校2020级本科生赵婧维在Nature 子刊发表蛋白质糖基化与阿尔兹海默病研究综述文章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目前老龄化社会影响人类生命健康最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至今没有有效的药物和措施预防或治愈该疾病。蛋白质糖基化是人类蛋白质最普遍和最复杂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之一。随着高通量质谱技术在蛋白质修饰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应用,使得对蛋白质复杂糖基修饰类型的精准分析和定量成为可能。近几年的最新研究发现蛋白质糖基化这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在AD的发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8-30

  •  成都生物所在园林垃圾定向人工腐殖化生物强化研究中获进展

     据统计,我国2021年园林垃圾产生量为2.45×107-3.74×107吨。传统的园林垃圾处理方式是焚烧和填埋,这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好氧生物堆肥作为一种人工腐殖化技术,是一种有机质稳定化和回收资源的有效方法,可以将有机质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腐殖质可用作土壤改良剂或有机肥料,进一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向着更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腐殖质的主要成分是腐植酸,也是黑土地的核心成分,腐植酸作为肥料增效剂、土壤改良剂施用到土壤中,由于其较好的稳定性本身也作为土壤碳库封存于地下,从而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封存于土壤,彻底实现净负排。未来可以通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8-30

  • 洞庭湖洪泛湿地的甲烷排放及洪水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是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洪泛湿地是甲烷排放的热点地区,但洪水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缺乏应有的重视。   基于此,为探究洞庭湖洪泛湿地的甲烷排放特征和水文环境影响,以洞庭湖南荻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协方差方法评估了2019-2021年洞庭湖南荻生态系统的甲烷排放通量,研究了洪水刺激甲烷排放的时滞效应,解析了甲烷排放与洪水期水深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洞庭湖南荻生态系统是甲烷的重要排放源,其年际甲烷排放量为 14.54 g CH4-C m-2 y-1;(2)洪水淹没显著刺激甲烷排放强度,其刺激效应为 0.054 至 0.177 g CH4-C m-2 d-1 之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08-30

  • 冷冻电镜揭示Dicer2在R2D2和Loqs-PD协同作用下寡聚机制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高度保守的,由长度为20-30nt的一段小RNA诱发的同源基因沉默现象。目前已经证明,RNAi在调节细胞增殖、生长、凋亡、代谢和抗病毒感染等基本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内的siRNA主要由Dicer2通过水解ATP剪切双链RNA(dsRNA)生成,在该过程中,Loqs-PD可以促进Dicer2对于dsRNA有效的剪切,而R2D2主要将剪切产物传递给Ago2,从而形成功能性的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8-30

  • 清华大学药学院杨悦课题组在柳叶刀子刊发文:评估我国附条件批准抗肿瘤创新药的临床试验证据

    近日,清华大学药学院杨悦课题组在国际知名的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在线发表了题为《评估2015-2022年我国附条件批准抗肿瘤创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证据》(Evidence of pre-approval clinical trial supporting the granted conditional approval for novel cancer drugs in China between 2015 and 2022)的研究长文。 研究概述 为鼓励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的药物创新,加快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临床急需药品上市,我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8-30

  • 张霖课题组研究揭示缓解欧洲地区PM2.5污染最优的活性氮排放控制路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Wilfried Winiwarter教授、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Harald Rieder教授等合作,结合减排效率和化学状态两种指标,指出欧洲因排放差异和大气化学的复杂性,其东西部区域存在不同的通过活性氮排放控制减缓大气PM2.5污染的减排路径,在综合考虑氮排放控制成本后,其最优减排策略均更加强调氨的排放控制。相关研究成果以《为经济有效地减缓欧洲PM2.5污染识别最优活性氮控制路径》(“Optimal reactive nitrogen control pathways identified f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8-30

  • 广州健康院开发基于CRISPR/Cas的多模态通用报告器检测葡萄球菌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志远团队在学术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A Rationally Designed CRISPR/Cas12a Assay Using a Multimodal Reporter for Various Readouts 的研究成果。文章展示了一种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新型检测方法CAMURE,通过应用于检验葡萄球菌肠毒素A标志物,验证了CAMURE比DETECTR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广泛的临床和生物应用价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其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3-08-30

  • 中国汉族人群基因组近期适应性选择的最新发现

      了解人类演化过程中经历的正选择,可以洞察塑造我们物种的事件,以及今天继续困扰我们的疾病。作为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在其特定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环境中一直在经历基因选择。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团队、何顺民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陈华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Recent positive selection signatures reveal phenotypic evolution in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分析了汉族人群基因组中的正选择信号,并试图阐明与单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8-29

  •  成都生物所在木质素残渣人工水热腐殖化制备腐殖酸水溶肥的研究中获进展

     有机废弃物的化学催化超快腐殖化能够通过化学的手段转化合成性质稳定的含腐植酸物料。腐植酸作为肥料增效剂、土壤改良剂施用到土壤中,由于其较好的稳定性本身也作为土壤碳库封存于地下,从而实现将来源于农业的有机废弃物回到农田,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封存于土壤,彻底实现净负排。未来可以通过基于人工腐植酸的固废负排放处置和人工黑土地构建,统筹解决“城市病”和“农业病”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以玉米秸秆酸水解残渣(AHR)为原料,以氢氧化钾为助剂,在水热条件下以沼液为液相进行人工腐殖化反应,液体产物经磷酸中和后成为腐植酸型水溶肥料。实验中利用响应曲面法探究了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8-29

  • 赵美萍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文报道利用精准的DNA分子剪切工...

    基因突变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疾病伴随诊断及实现精准医疗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血液或微量组织样本中大量共存的DNA野生链带来的背景干扰,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在检测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低至接近0.01%甚至更低水平的基因突变时,其检出能力明显不足。近年来,尽管新的方法不断涌现,但在可控性、普适性、定量能力、检测时间和成本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局限性。2023年7月27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赵美萍教授课题组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题为“Detection of low-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8-29

  • 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介导核小体装配的结构基础

      在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结构的重新建立对于维持基因组完整性和表观遗传信息传递至关重要。DNA复制一方面破坏母链DNA的亲本核小体,另一方面新生核小体必须在DNA子链上重建。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保守的异源三聚体组蛋白伴侣复合物,负责将新合成的H3-H4组蛋白装配到子链DNA上,完成从头装配的核小体组装的第一步,即形成一个由DNA缠绕H3-H4四聚体组成的核小体组装中间态Tetrasome(四聚小体)。  由于CAF-1与最基本生物学事件DNA复制高度耦联,因此缺少CAF-1的结构信息严重制约了人们对核小体从头装配机制的了解。CAF-1复合物是组蛋白伴侣研究方向中公认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8-28

  • 王应祥组揭示真核生物减数分裂特异重组酶DMC1的泛素化及降解机制

     2023年8月19日,王应祥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SCFRMF mediates degradation of the meiosis-specific recombinase DMC1”的研究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799-5)。该研究首次在真核生物中揭示了减数分裂特异重组酶DMC1受到泛素化修饰并通过蛋白酶体降解的分子机制,并证实了DMC1的稳态维持是保证同源染色体发生重组和交换的基础。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产生单倍体配子(精子或卵子)所必需的细胞分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8-27

  • BIOPIC张泽民课题组与合作者通过大规模整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泛癌种自然杀伤细胞异质性

    8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题为“A Pan-Cancer Single Cell Panorama of 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生物信息学数据整合为支撑,通过收集大规模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系统刻画了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不同癌症类型和组织之间的异质性,发现了肿瘤微环境(TME)特异富集、杀伤功能异常的NK细胞亚类,揭示了NK细胞与微环境中其他组分的潜在调控关系(图1)。图1. NK细胞单细胞图谱的图近些年来,通过生物信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8-27

  • 微丝骨架感知pH梯度调控花粉管生长的新机制

    细胞质pH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对于细胞发挥正常的功能和代谢至关重要。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在执行细胞生理学功能时如何感知并受到胞质pH的精确调控还了解甚少。花粉是开花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细胞类型,通过萌发长出一个管状的结构,即花粉管;花粉管在花柱道组织中快速生长最终将两个不能运动的精细胞运送至胚囊,实现开花植物特异的双受精过程。花粉管的生长只发生在其尖端部位,这种特殊的极性生长方式又被称为“顶端生长”。和这种特殊的极性生长习性相对应的是,花粉管的原生质出现了显著的极性分布和明显的分区现象。花粉管不同区域的原生质表现出一些特定的性质,包括微丝骨架具有特定的空间排布和动态特性、囊泡形成特异的聚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08-26

  • 新疆生地所在干旱区矿区修复研究中获进展

      我国干旱区属于矿产资源丰富的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普遍恶劣,多属荒漠戈壁,严重干旱缺水,生态极为脆弱。长期以来大规模采矿扰动与干旱脆弱生态环境的空间耦合所导致的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峻。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徐海量研究员团队,在过去二十多年在阿尔泰山两河源和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废弃矿区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综合分析采矿情况及其生态影响,以及矿区生态修复的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干旱区矿区修复面临的生态恢复目标不明确、生态用水量不足、乡土植物选择不合理、土地退化严重、恢复面积广等主要挑战,提出了符合干旱区矿区修复的微观地形重建措施,并通过恢复试验验证此措施可以增加地表粗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08-26

  • 武汉病毒所邓增钦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重要药物靶点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邓增钦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拓扑异构酶的结构解析和催化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ryo-EM structure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topoisomerase”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mBio上。        DNA复制、重组和染色体分离等重要生物过程中都会导致DNA缠绕,即DNA拓扑结构问题,如果该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降低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3-08-26

  •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在The Innovation发文:揭示DnaQ在CRISPR‒Cas系统中的作用

    2023年8月,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强研究员/余雅梅副研究员团队联合苏昭铭研究员团队在The Innovation(IF:32.1)发表文章“DnaQ mediates directional spacer acquisition in the CRISPR‒Cas system by a time-dependent mechanism”,揭示DnaQ在CRISPR‒Cas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由DnaQ介导的“时间依赖”的Spacer整合机制,为基于CRISPR-Cas系统Spacer整合应用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08-26


页次:161/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