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陈继/马丽香/赵世民合作揭示FBXL4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3型的分子机制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 简称MTDP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疾病,其特点是患者细胞内的线粒体DNA含量显著降低。MTDPS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由于缺乏线粒体DNA复制酶或DNA修复酶所导致的。这些酶的缺陷会干扰线粒体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使得线粒体内的DNA逐渐减少。由于线粒体DNA在编码线粒体蛋白质所需的基因中起着关键作用,MTDPS患者往往出现线粒体蛋白质的缺乏或功能异常。这会导致细胞能量代谢受损,进而影响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临床表现方面,MTDPS患者常常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包括肌无力、肝功能异常、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3-08-23

  • 王红艳教授及其合作团队揭示右位心的患病阈值和多因素遗传模式

    出生缺陷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影响人口素质的重大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率已上升至1.7%, 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CHD作为一类异质性的发育障碍,具有单基因、寡基因以及多因素等多种遗传模式。大规模小鼠表型筛查的正向遗传学研究表明,纤毛基因在CH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1),这一结果也在大动脉转位(TGA)患者中得到证实(2)。右位心(dextrocardia),指心脏主要位于右侧胸腔内、心尖指向右侧的一类相对于正常左侧位心脏的主要错位亚型,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八。由于右位心患者常伴发TGA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HD),手术治疗难度很大,死亡率高(3)。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3-08-23

  • 电子学院王兴军、常林、舒浩文实现大规模并行片上光混沌随机数信号生成

    2023年7月31日,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常林研究员、舒浩文研究员联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文章“Harnessing microcomb-based parallel chaos for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and optical decision making”。文章验证了基于混沌微腔光梳的大规模并行混沌信号产生方案,解决传统混沌系统缺乏高速并行混沌源的瓶颈问题,首次与硅基光电子功能芯片结合,联合实现了片上超大容量的并行真随机数产生,并在光学决策应用场景进行演示验证,有望为下一代集成光电子信息系统提供基于并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8-23

  • 北大学者Cell最新发文:通过大规模整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泛癌种自然杀伤细胞异质性

    2023年8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慧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A Pan-Cancer Single Cell Panorama of 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生物信息学数据整合为支撑,通过收集大规模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系统刻画了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不同癌症类型和组织之间的异质性,发现了肿瘤微环境(TME)特异富集、杀伤功能异常的NK细胞亚类,揭示了NK细胞与微环境中其他组分的潜在调控关系(图1)。图1. NK细胞单细胞图谱的图摘要近些年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赋能新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3-08-22

  • 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 G-四链体调控病毒复制新机制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康生命医学中心/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夏宇尘教授与程晓明研究员、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翔教授等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题为“G-quadruplex in 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 Promotes its Trans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乙肝病毒(HBV)的前基因组RNA(pgRNA)中存在保守的G-四链体(G4)基序,并证明这种二级结构对pgRNA的翻译具有促进作用。        &nb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8-22

  • 生命科学学院胡家志课题组揭示黏连蛋白Cohesin功能缺失导致致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黏连蛋白Cohesin介导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体的黏连,还参与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形成和维持1,对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DNA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黏连蛋白的失活突变在多种癌症中高频出现,但前期的研究表明黏连蛋白功能缺失导致的姐妹染色体黏连错乱引起的染色体非整倍性可能不是致癌的主要原因2,这表明黏连蛋白功能缺失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乃至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仍待进一步挖掘。2023年7月27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胡家志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Genetics发文揭示了黏连蛋白Cohesin功能缺失导致致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他们发现黏连蛋白缺失会导致休眠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8-22

  • 上海交大《细胞》子刊发表关于内源性人体组织再生和修复原创性文章

    近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李青峰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Cell》)子刊—《细胞报道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IF 16.988)发表了文章《内源性生物工程化人体组织再生和修复》(《Bioengineered human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using endogenous environment》),原创性提出了空间诱导再生(Space induced regeneration, SIR)这一新概念,发现人体骨膜组织具有空间诱导定向定型生成骨软骨结构性组织、器官的能力。图1. 《Cell》子刊—《Cell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8-21

  • 玉米有害突变的改变模式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

      近日,基因组所王丽课题组联合多家单位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IF = 10.7)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Unraveling prevalence and effects of deleterious mutations in maize elite lines across decades of modern breeding” 的研究论文,深入揭示了中美两国玉米在不同育种年代有害突变的改变模式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为玉米未来的育种改良工作提供重要的分子靶标。生物在世代更替中,会产生大量的突变,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导致个体适合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3-08-21

  • Nat Chem Biol | 鲁伯埙组发现过长CAG重复RNA相分离及相变影响细胞全局翻译

      混合均匀的液体中,高分子聚合物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溶液中通过相分离产生液滴。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大分字也会由于类似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分离,在溶液中或细胞生理环境下产生凝聚体(condensates),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生物大分子的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而液液相分离产生的液滴可能从液态相转变为固态相或近似于固态的胶体相,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生物大分子的相变(PT)。科学家已发现相分离与相变过程参与控制了多种重要的细胞生理功能,其异常也可造成多种严重疾病,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但过去十余年间的绝大部分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和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8-20

  • 最新研究揭示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宿主星系的演化路径

    8月17日在线发表在《自然 · 天文学》杂志上的最新论文《活动星系核及其宿主星系的演化路径》为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宿主星系的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该研究由20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庄明阳博士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何子山教授完成。北京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借助Pan-STARRS13PI Steradian巡天的数据,他们对将近11500个红移≤0.35的I型活动星系核宿主星系的结构和测光性质进行了测量,由此深入研究了近邻宇宙中黑洞质量与宿主星系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对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与宿主星系物理性质之间的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8-20

  • 重点实验室揭示斑石鲷愈合齿发生发育模式及再生调控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在线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重要养殖鱼类斑石鲷喙状齿发生发育模式及其持续更替调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斑石鲷的喙状愈合齿呈“嵌套”排布模式,确定了喙状齿的发生发育时序以及颌齿矿化的关键时间节点,并进一步揭示了喙状愈合齿发育的调控机制,为深入了解鱼类颌齿发育和适应性进化提供了新模式。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International Research Awards on New Science Inventions”(国际科学新发明研究奖)。&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3-08-19

  • 新疆生地所在积雪变化对于荒漠草本植物群落生产力以及抵抗力研究中获进展

      水分是荒漠生态系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重要限制因子,温带荒漠的积雪融水是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来源之一,为该区域荒漠植物个体早期生长和群落发育提供保障。荒漠中草本植物在积雪变化背景下的生产力变化以及阐明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分布格局,对于从机制上理解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缺水的沙漠环境中,雪为植物发育和草本物种的传播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水源。然而,关于草本植物的NPP分配如何响应积雪变化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元明研究员团队,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5年野外原位模拟不同积雪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08-19

  • PBJ | 张改平院士团队利用水稻生产猪瘟超级疫苗,并解析其超强免疫效果与抗原结构的内在关...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院士团队在权威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SCI影响因子13.8)发表了题“Rice-produced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glycoprotein E2 with herringbone-dimer design to enhance immune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论文以水稻胚乳表达经典猪瘟病毒E2为例,描述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疫苗设计策略。通过水稻表达“人字形”E2二聚体(ht-rE2 dimer),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3-08-19

  • 周海兵课题组在抗内分泌耐药乳腺癌双靶点药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约70%的乳腺癌呈雌激素受体α阳性(ERα+)。靶向ERα信号通路的内分泌疗法是ERα+乳腺癌临床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易产生耐药问题,导致针对单一靶点的抗乳腺癌药物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临床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癌症治疗效果并降低了耐药性,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毒副作用。相比之下,多靶点药物被认为是一种更理想的乳腺癌治疗策略,较联合用药具有一定优势,例如可以避免由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不易产生耐药等。近年来,靶向蛋白降解(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TPD)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发现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8-19

  • 张文雄课题组实现了稀土中心上的交叉碳负离子偶联反应

    近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文雄课题组在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以全文的形式发表一篇题为“Cross-carbanion coupling at a rare-earth center”的研究性论文。过渡金属促进的还原消除反应是一个经典的基元反应,在这过程中,过渡金属中心获得两个电子,两个碳负离子失去一对电子后形成一根碳-碳键。与之相比,三价稀土价态稳定,不容易获得两个电子形成一价稀土,且一价稀土很不稳定,因此,还原消除反应在稀土金属有机化学里是缺失的(图1A)。尽管人们已经合成了超过400例含双碳负离子的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通过稀土中心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8-19

  • 国审品种“华棉702”现场评鉴会在新疆石河子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涂礼莉)8月15日,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组织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相关学者15人,在新疆石河子天业智慧农业示范区对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国审棉“华棉702”进行了现场评鉴。 张献龙教授为评审组介绍“华棉702”特性(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评审组分为三组,并随机选取三个样点,开展细致调查测定、汇总,形成了评鉴意见。评鉴意见指出,“华棉702”长势强,株型塔型,Ⅰ-Ⅱ式果枝,叶片适中,铃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08-19

  • Biomater Res:神奇的水凝胶!助攻牵张成骨术!

    牵张成骨(DO)是一种利用张力-应力效应修复大面积骨缺损的生物学技术,已全面应用于创伤性骨缺损、骨髓炎、骨肿瘤和畸形的治疗。在此过程中,骨膜介导的机械刺激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因高能量创伤或复杂外科手术造成的骨膜缺损往往会导致骨再生不良,进一步延误牵张成骨的治疗时间。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设计仿生骨膜,以促进骨再生。为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纳米复合水凝胶,具有促骨生成和促血管生成的协同作用。作为一种大有前景的仿生骨膜,这种新型水凝胶有望应用在牵张成骨术等多个医疗环境中。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Biomaterials Research》杂志上。文献封面截图[1]研究材料与方法研究人

    来源:赛业生物

    时间:2023-08-18

  • 群体基因组分析揭示了驯化亚洲水稻的多重驯化之路

    在《Nature Plant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IBCAS)GE Song教授领导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亚洲水稻的驯化始于不同地区的不同野生谱系。然后通过不同品种群体之间的持续选择和有益等位基因的交换来完成。驯化的亚洲水稻(Oryza sativa L.)由两个亚种(粳稻和籼稻)组成,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而且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模型。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亚洲水稻的起源/驯化问题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在各种观点中,两种主要的假说(单一驯化与多重驯化)已被广泛接受,但最初的争议仍未解决。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基因组水平上对水稻的驯化历史进行

    来源:Nature Plants

    时间:2023-08-18

  • Nature Energy揭示气候变化对全球风光系统供需匹配的影响

    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能源系统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部门,需要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从很大程度上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体系转型为以风光主导的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高效能源体系。因此,亟需评估气候变化对全球风光能源系统的影响,为能源系统转型提供科学支撑。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双成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参与第六次IPCC评估报告的最新地球系统模型所模拟的气候预测资料,全面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全球风能和太阳能系统供需匹配的影响。研究团队首先创建一个指标SDM(Supply-Demand Match)衡量能源系统中供需匹配的程度;然后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供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8-18

  • 线粒体RNA m3C修饰酶METTL8的修饰机制和底物特异性

      8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周小龙研究组与王恩多研究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 “Mitochondrial RNA m3C methyltransferase METTL8 relies on  an isoform-specific N-terminal extension and modifies multiple heterogenous  tRNAs”。  tRNA是mRNA翻译中的关键接头分子。tRNA上存在着大量的转录后修饰,调控蛋白质合成的速度与保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8-18


页次:164/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