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交大光纤国重未来光网络团队在光载无线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胡卫生教授未来光网络团队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微波光子团队密切合作,针对后5G时代光载无线接入网容量和信噪比受限的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克隆光梳的数字模拟混合前传接入架构,成功实现了超大容量和超高制式的无线信号前传接入。相关研究成果以“Clone-comb-enabled high-capacity digital-analogue fronthaul with high-order modulation formats”(克隆光梳赋能大容量高阶调制格式数字模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9-01

  • 高宁课题组揭示人源核糖体大亚基细胞核质内的成熟过程

    核糖体是细胞中负责蛋白质翻译的分子机器,在人源细胞中,40S小亚基由18S rRNA以及33种小亚基蛋白组成,60S大亚基由28S rRNA、5S rRNA、5.8S rRNA和47种大亚基蛋白组成。核糖体组装是一个复杂且高度耗能的过程,在真核细胞中,超过200个组装因子参与到核糖体亚基的组装过程中。这些组装因子参与了rRNA的转录、加工、修饰及折叠,核糖体蛋白的修饰及组装,以及核糖体的构象成熟和出核转运等一系列过程。临床研究发现,人源核糖体蛋白或组装因子的突变与一类遗传发育疾病有直接关系,这类疾病被统称为核糖体病(Ribosomopathy)。由于核糖体的合成或功能的缺陷,这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9-01

  • 赵莉蔺研究团队合作揭示入侵种松材线虫与本地蓝变菌共生关系建立的脂肪代谢分子桥梁

      在共生体系中,微生物为其宿主提供额外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微生物和宿主的发育一致性和生态位重叠是新的共生关系建立的前提。入侵物种通常具备迅速与本地物种建立新共生关系的能力,以减轻入侵初期小种群瓶颈效应。松材线虫自入侵中国后,迅速与本地蓝变菌(Sporothrix sp.1)建立了新的共生关系。Sporothrix sp.1提高了松材线虫的繁殖能力,促进其在新生境中的成功定殖。同时,松材线虫可促进S. sp.1传播并占据更重要的生态位。   代谢产物在新的共生关系建立过程中发挥什么功能有待挖掘。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整合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发现当松材线虫取食S.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09-01

  • 王德华教授团队揭示肠道微生物在布氏田鼠胎后体温调节发育中的作用

      恒温性对哺乳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许多恒温动物在出生后,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发育完善,热量散失是威胁其生存的重要因素。晚成型动物的幼体从出生到断乳,产热能力逐渐发育,到断乳后才具有较完善的体温调节能力。因此,恒温动物在胎后发育中体温调节能力的建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研究组的前期研究发现,分布在内蒙古草原的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在17日龄前,幼体在冷暴露的情况下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9-17日龄幼体恒温能力发育迅速,在17日龄后幼体在冷暴露下可以维持恒温,身体的隔热性能也提高(迟庆生等,2005)。肠道微生物对布氏田鼠的产热和体温具有较大的影响(Bo et al.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09-01

  • 我国学者在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公共平台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技术赋予了载运工具新功能,可大幅降低乘员劳动强度,提升载运工具的运行安全性及作业效能,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了未来载运工具的核心竞争力。   自动驾驶仿真技术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将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进行数字化还原,建立尽可能接近真实世界的系统模型,通过仿真测试进行分析和研究达到对自动驾驶系统和算法进行测试验证的目的,具有高效、低成本的技术特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01

  • 我国学者在硫酸化修饰调控骨形成研究方向取得进展

    图 硫酸化修饰依赖的基质-成骨细胞间机械通讯调控骨形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72032、82002261、82130070)等资助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柳、罗卓荆教授团队与西湖大学郑厚峰教授团队合作,在硫酸化修饰调控骨稳态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靶向硫酸化修饰依赖的基质-成骨细胞间机械通讯治疗骨丢失(Targeting sulfa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01

  • 中国科学家Nature Biotechnology开发新的碱基编辑器

    基因组编辑可以对生物体遗传信息进行精准、高效的修饰,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颠覆性技术。通过融合nCas9 (切口酶形式的Cas9) 与脱氨酶,哈佛大学David Liu团队先后开发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胞嘧啶碱基编辑系统 (Cytosine base editor, CBE) 及腺嘌呤碱基编辑系统 (Adenine base editor, ABE),将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引入了“精准编辑”的全新时代。   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开发了一种突破CRISPR限制的模块化结构的碱基编辑新系统—CyDENT

    来源:AAAS

    时间:2023-08-31

  • 低等脊椎动物干扰素刺激基因家族的组成和功能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分泌型细胞因子,在抗病毒等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脊椎动物干扰素家族可分为4个类型,包括I、II、III及最近报道的IV型。干扰素通过结合干扰素受体,诱导超过300个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参与抗感染等免疫反应。在人类中,有约10%的基因受到干扰素的直接或间接调控。尽管在鱼类中已经报道到了存在ISGs,然而,对于低等脊椎动物类群ISG家族组成和功能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以经济鱼类--鳜和两栖类模式生物--爪蟾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低等脊椎动物ISG家族组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8-31

  • 唐古特白刺能够通过糖苷酶抑制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血糖作用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NTB)是蒺藜科(Zygophyllceae)白刺属(Nitraria)的一种落叶灌木,为药食同源的野生植物,有很高的经济、生态和药用价值。传统医药典籍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唐古特白刺具有降血糖活性,但其降血糖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还缺乏系统性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新药研究与开发学科组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两个方面,阐明了唐古特白刺降血糖作用机制,并初步推断了活性组分化学结构类型,明确了唐古特白刺降血糖物质基础,为唐古特白刺资源的高值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该研究建立了四氧嘧啶诱导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3-08-31

  • 武汉病毒所邓增钦团队合作解析猴痘病毒免疫逃逸蛋白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邓增钦团队与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赵海艳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nsights into the modulation of T cell costimulation by monkeypox virus protein M2”的研究论文,阐明了猴痘病毒免疫逃逸蛋白M2抑制T细胞激活的作用机制。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3-08-31

  • 珠江医院高毅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血液净化用间充质干细胞产品获批临床试验

    8月28日,珠江医院高毅教授团队领衔的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转化研究喜获新突破,团队自主研发的国际首个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药械组合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临床试验批文,标志着我国生物人工肝临床研究和产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是珠江医院暨高毅教授团队10件发明专利转让后,转化研究获得突破的另一个里程碑。肝衰竭是医学上的危急重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80~100万例,现有常规药物治疗与机械人工肝治疗效果很差,死亡率高达70%~80%;肝脏移植虽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移植供体短缺的原因,我国每年仅有5千例左右的肝衰竭病人能够接受肝移植手术,而且医疗花费巨大(50~100万元/例)。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3-08-31

  • Cell Reports| 张宏权/战军团队发现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周期演进的新机制

    2023年8月29日,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的张宏权/战军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 “FRMD8 Targets both CDK4 Activation and RB Degradation to Suppress Colon Cancer Growth”的研究论文,发现了抑癌蛋白FRMD8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结直肠癌进程的新分子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严格的细胞周期调控保证了哺乳动物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而细胞周期失调导致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是癌症的一大重要特征。尽管选择性抑制细胞周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08-31

  • J Virol | 夏宇尘课题组揭示SARS-CoV-2 nsp13新功能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夏宇尘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题为“SARS-CoV-2 nsp13 restricts episomal DNA transcription without affecting chromosomal DNA”。该研究发现nsp13可以抑制游离体DNA的转录,而不影响基因组染色质基因的表达。同时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靶向nsp13的新型冠状病毒药物高通量筛选策略,助力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nsp13作为SARS-CoV-2的解旋酶,对病毒复制具有多种至关重要的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8-31

  • 柯杨课题组揭示食管上皮癌化起始新阶段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让计算机理解“看到的信息”的科学,是人工智能的热点领域,在各种视觉任务包括医学影像的智能分析中有重要应用。图像检索 (Image Retrieval) 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方向。所谓“图像检索”是匹配一个物体的特定实例而不是以往简单识别出所属类别的计算机视觉任务,其在广泛性图像检索与配对领域(如百度识图、谷歌识图)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此外该类计算机视觉算法在医学影像智能分析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2023年7月18日,北京大学基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8-31

  • 张宏权/战军团队发现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周期演进的新机制

    2023年8月29日,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的张宏权/战军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 “FRMD8 Targets both CDK4 Activation and RB Degradation to Suppress Colon Cancer Growth”的研究论文,发现了抑癌蛋白FRMD8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结直肠癌进程的新分子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严格的细胞周期调控保证了哺乳动物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而细胞周期失调导致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是癌症的一大重要特征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8-31

  • 萧玉涛团队领衔国际合作揭示草地贪夜蛾遗传来源和入侵爆发机制

       草地贪夜蛾自2016年入侵非洲以来,已然成为东半球主要农作物害虫。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023年)》,草地贪夜蛾排名第一。截至目前,关于东半球草地贪夜蛾入侵来源及生物型鉴定依然存在诸多争议。 近日,基因组所萧玉涛研究团队联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和非洲多个研究机构,在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Global genomic signature reveals the evolution of fall armyworm in the Eastern hemisphere”的研究论文。该文章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3-08-31

  • 肿瘤医院柯杨课题组揭示食管上皮癌化起始新阶段

    8月2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教授课题组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在线发表题为“Absence of Lugol staining indicates initia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combined genomic and epidemiologic study”的研究报告。该研究依托课题组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的大规模自然人群食管碘染内镜筛查试验队列(“ESECC trial”,NCT01688908)1,联合基因组学和人群流行病学数据,系统分析了食管鳞状上皮不同病变阶段的基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8-31

  • Clinical Nutrition丨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和郑加荔联合团队发现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20%-40%的患者将在6年内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并可通过肝组织纤维化和硬化进一步发展为肝癌(HCC)。膳食因素可能通过增强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及细胞脂质代谢促进NAFLD向肝癌转化,但缺乏系统的、一致性的人群研究证据。基于此,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李晓光研究员和郑加荔副研究员,在国际营养学知名期刊《临床营养学》杂志(Clinical Nutrition)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dietary factor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o hepa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3-08-31

  • Nutrients丨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郑加荔联合团队发现植物性蛋白代...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李晓光研究员、郑加荔副研究员联合团队,在国际营养学领域知名期刊Nutrients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Isocaloric Substitution of Plant-Based and Animal-Based Protein in Relation to Aging-Related Health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的研究论文,揭示膳食成分中植物性蛋白代替动物性蛋白时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等主要衰老相关疾病结局的风险。 如今,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正不断加快。据世卫组织预测,全球60岁以上人群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3-08-31

  • 微生物所合作研究揭示稻田土壤二甲基砷脱甲基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团队合作在The ISME Journal发表了题为“Methylotrophic methanogens and bacteria synergistically demethylate dimethylarsenate in paddy soil and alleviate rice straighthead disease”的文章,研究揭示了稻田土壤中DMAs脱甲基的功能微生物及脱甲基途径与机制,为防控水稻“直穗病”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团队首先发现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古菌具有DMAs的脱甲基能力(图1A),且产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8-31


页次:160/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