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交大樊春海院士课题组与合作者开发框架核酸状态机实现CRISPR系统在活细胞中的分级输运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框架核酸设计与纳米诊疗用户工作站负责人樊春海院士与上海大学材料生物学研究所李江研究员近期发展了一种可工作于活细胞环境的框架核酸状态智能机,可实时分辨环境信号的时间顺序并在多种结构与功能状态间切换,在活细胞中实现了时序信号调控的CRISPR系统的分级输运、基因组定位与基因编辑功能。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机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杂志。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级别能根据外界刺激作出类似机械运动响应的分子(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而在活细胞中实现复杂的人工分子智能,尽管对于生物计算、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9-09

  • 上海交大何清波教授课题组研制出高灵敏度宽频微动超机械感知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何清波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ly sensitive and broadband meta-mechanoreceptor via mechanic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机械式频分多路复用概念,研制出高灵敏度宽频微动超机械感知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崇为论文第一作者,何清波教授为通讯作者,孟光教授、彭志科教授、廖昕昕博士为合作者。微动信息在自然界是无处不在的,自然界通过进化出生物感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9-09

  • 广州健康院在猪体内再造出了人体中期肾脏

      器官移植已成为多种终末期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供体器官严重缺乏却限制了这一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2万多例,而因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高达30万,供需缺口巨大。基于干细胞的器官异种动物体内再生将是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通过该途径获得的人源化器官不仅将具有更全面的细胞类型和更完善的器官结构与功能,而且由于供体细胞来源于患者自体,将有效避免异种器官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存在的免疫排斥等问题。   9月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细胞干细胞》)发表封面研究论文,报道了利用胚胎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3-09-09

  • 丁建平组揭示转录因子IRF4的T95R突变导致增强功能和新功能的分子机制

      9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Struc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丁建平研究组的研究成果:“Molecular basis for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the multimorphic T95R mutation of IRF4 causing human autosomal dominant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该研究通过解析IRF4-DBD和IRF4-DBDT95R与经典和非经典DNA识别序列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功能分析,阐明了IRF4T95R获得增强功能和新功能的分子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9-09

  • 《Cell Stem Cell》猪体内培养了28天的胚胎人源肾脏

    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制造出了包含人类和猪细胞组合的嵌合胚胎。当移植到代孕猪母亲体内时,28天后发育中的人源肾脏结构和小管形成正常。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能够在另一个物种体内培养出一个固体的人源器官,尽管之前的研究已经使用类似的方法在猪体内培养出血液或骨骼肌等人体组织。这项研究发表在9月7日的《Cell Stem 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关注肾脏的原因是因为肾脏是最早发育的器官之一,也是人类医学中最常见的移植器官。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的通讯作者赖学良研究员说:“人的器官已经在鼠身上培育出来了,但之前在猪身上培育人类器官的尝试都没有成功。我们的方法改善了人类

    来源:Cell Stem Cell

    时间:2023-09-08

  • Nature文章:赵允组合作揭示靶向PMN-MDSCs的全新肿瘤免疫治疗靶点

      9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允研究组与复旦大学罗敏/卢智刚/高海研究组合作研究成果:CD300ld  on neutrophils is required for tumour-driven immune  suppression。该研究发现一个全新的、功能高度保守的肿瘤免疫抑制受体CD300ld。CD300ld在PMN-MDSCs上特异性高表达,是调控PMN-MDSCs募集及免疫抑制功能的关键受体。靶向CD300ld能够通过抑制  PMN-MDSCs的募集和功能,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产生广谱抗肿瘤效果。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9-08

  • 《自然》:中国发现新的鸟翼类恐龙和侏罗纪陆相动物群

    9月6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称“古脊椎所”)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称“福建地调院”)合作完成的有关福建省内中生代地层和古脊椎动物的研究成果,报道了世界上侏罗纪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以及大量其它脊椎动物,并结合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等工作,建立距今1.48–1.5亿年前的陆相生物群“政和动物群”。 古脊椎所王敏为通讯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福建地调院徐立明为第一作者。   有关鸟类的起源和演化长期以来都是演化生物学讨论的重点,鸟类至少在晚侏罗世就和非鸟类兽脚类恐龙(以下称“兽脚类恐龙”)发生分化。学术界将“包括所有鸟

    来源:AAAS

    时间:2023-09-08

  • 土壤中磷素积累诱发马铃薯疮痂病的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仲乃琴研究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发表文章,题为“Phosphorus accumulation aggravates potato common scab and to be controlled by phosphorus-solubilizing bacteria”,发现磷肥施用量与疮痂病危害程度高度相关。磷素在土壤中大量沉积不仅诱发致病性链霉菌的快速繁殖,也显著降低了拮抗菌的丰度和拮抗功能。      由致病性链霉菌( Streptomyces )引起的疮痂病近年在全世界各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病原菌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9-08

  • 清华大学在蛋白互作共价抑制剂的发现研究中取得进展

    清华新闻网9月7日电 共价药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例如2022年销售额达85亿美元的抗癌药物依鲁替尼就是一种靶向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共价抑制剂。然而,共价药物的开发仍面临高药效与低副作用难以兼得的挑战。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向宇副教授课题组在蛋白互作共价抑制剂的发现研究中取得进展,建立了“六价硫氟交换体外筛选”(SuFEx in vitro selection)技术平台(图1),使得在超大容量分子库中快速发现寡核苷酸形式的蛋白互作共价抑制剂从此成为可能。这种从头直接针对靶蛋白交联活性进行筛选的思路,对发现兼具高活性与高特异性的共价抑制剂至关重要。图1.六价硫氟交换体外筛选:从20万亿种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3-09-08

  • Biomicrofludics | 生命科学学院丁永胜课题组开发出一种新的体外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可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筛选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类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由于动脉中复杂血液流变力学因素,药物筛选一直依赖各种动物模型,耗时费力。开发具有动脉血液流体力学特征的体外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具有重要价值。2023年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丁永胜和余永亮合作团队在Biomicrofluidics上在线发表题为"Microfluidic-to-macrofluidic: A simple in vitro model of atherosclerosis induced by fluidic stim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9-08

  • 西南喀斯特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过程研究系列进展

      喀斯特占我国国土面积约1/3,其中西南喀斯特是全球碳酸岩连片出露面积最大的区域。由于碳酸岩强烈的可溶蚀性,导致土壤层浅薄,下伏表层岩溶带管道、裂隙网络遍布,空间异质性高,水文过程复杂且迅速。然而,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如何刻画土壤-表层岩溶带厚度及其复杂性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难点,限制了对喀斯特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制约了西南喀斯特区植被恢复初见成效背景下的生态水文功能评估。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陈洪松课题组依托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建立的喀斯特关键带观测平台,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水文气象、机器学习等方法,量化了喀斯特小流域土壤-表层岩溶带厚度空间分布特征,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09-08

  • Redox Biology|王陈继等团队合作揭示CRL3Keap1 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介导mLST8非降解型泛素化抑制mTORC2-AKT信号通路

    mTOR信号通路是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通路之一,并且该通路调控异常与乳腺癌、肺癌、肝癌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细胞内的mTOR主要以mTORC1和mTORC2这两种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mLST8 是mTORC1复合体和mTORC2复合物中的共有组成成分。 mLST8不是mTORC1复合体活性激活的必需成分,而是mTORC2复合体活性激活的必需组分。但目前对于mLST8参与mTORC2 复合体的组装和动态调控的了解还不够透彻。Keap1是Cullin 3 家族 E3 泛素连接酶的一个底物识别亚基,Cullin 3 泛素 E3 连接酶复合体(Cul3-RBX1-BTB)是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9-08

  • 北大医学四项研究成果入选“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

    9月2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共同主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公共卫生高峰论坛上,首次发布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北大医学四项成果从近2000个支持项目中脱颖而出,名列榜单,发挥了首发专项优秀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促进首都医学科技创新中展现了北大医学的责任与担当。项目名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改良DLI进一步降低难治复发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研究者: 黄晓军团队单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项目名称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9-08

  • 病原所钱朝晖团队发现粪口途径传播对SARS-CoV-2样蝙蝠冠状病毒S蛋白结构、稳定性以及序列保守性的影响

    2023年7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钱朝晖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合作在Cell Discovery《自然发现》期刊上发表了题为“Host susceptibility and structural and immunological insight of S proteins of two SARS-CoV-2 closely related bat coronaviruses”(两种新冠样蝙蝠冠状病毒S蛋白的宿主易感性、结构以及免疫学研究)的研究论文,对2种于2020年在老挝发现的、与SARS-CoV-2高度同源的蝙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9-08

  • 血液病医院陈俊仁团队用贝叶斯非线性模型揭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动力学变化

    2023年7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陈俊仁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自敏教授团队在Leukemia《白血病》发表题为“Are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 stem cell transplants, is there a threshold dose of CD34-positive cells and how many are needed for rapid posttransplant granulocyte recovery?”(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否是干细胞移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9-08

  • 血液病医院张磊、韦俊等团队合作揭示细胞衰老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能力新机制

    2023年7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磊、韦俊和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张晓敏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布了题为“Multi-omics analysis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hows cell aging that alters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through the downregulation of PD-L1”(多组学分析人间充质干细胞揭示细胞衰老通过下调PD-L1改变其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论文。该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9-08

  • 基础医学研究所许群团队研究发现金属复合暴露可以通过影响甲状腺实质及功能来扰乱甲状腺稳态

    2023年7月2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群教授团队在环境健康领域主流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险材料杂志》上发表题为“Thyroid disrupting effects of multiple metals exposur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from the thyroid parenchyma to hormonal function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金属复合暴露对甲状腺的干扰作用:一项系统研究甲状腺实质和功能的前瞻性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9-08

  • 血液病医院安刚/邱录贵团队通过国内首个前瞻纵向血液病队列揭示骨髓瘤患者复发时小克隆17p缺失的预后价值

    2023年8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邱录贵团队在Haematologica《血液学》在线发布了题为“Minor clone of del(17p) provides a reservoir for relapse in multiple myeloma”(小克隆17p缺失导致多发性骨髓瘤复发)的文章。该研究基于中国第一个前瞻纵向血液病队列(NICHE队列),通过比较初诊和复发时携带不同克隆大小的17号染色体短臂(17p)缺失的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情况,揭示了复发时小克隆17p缺失的重要预后价值。 17p缺失被视为骨髓瘤最重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9-08

  • 基础所许海燕团队和北京协和医院韩冰团队合作揭示雄黄纳米颗粒促进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骨髓红系造血的新效应

    8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海燕团队和北京协和医院韩冰团队合作在Nano Today《今日纳米》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s4S4 nanoparticles promote effective terminal erythropoiesis in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As4S4纳米颗粒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促进终末红系造血)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水分散性雄黄纳米颗粒促进红系造血的新效应。 骨髓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9-08

  • Nature Genetics | “优薯计划”新进展!黄三文团队发现马...

       2023年8月28日,基因组所黄三文团队联合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The Sainsbury Laboratory)和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olanum americanum genome-assisted discovery of new immune receptors that detect potato late blight effect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组装了4份马铃薯近源物种光果龙葵(Solanum americanum)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构建了315个晚疫病效应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3-09-08


页次:156/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