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开发新的光氧化疗法用于抗癌治疗

    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激活光氧化剂,可以在不需要氧气的情况下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光氧化剂诱导一种独特形式的癌细胞死亡,可以克服癌细胞的抵抗力。这一发现提供了一种被称为光氧化疗法的新策略,并为抗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方向。这篇题为“近红外激活抗癌铂(IV)复合物以不依赖氧的方式直接光氧化生物分子”的论文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创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它利用光敏剂产生活性氧(ROSs),当光照射时,活性氧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然而,大多数现有的光动力疗法依赖于氧气的存在,而实体癌肿瘤通常

    来源:Nature Chemistry

    时间:2023-09-22

  • 组氨酸调控蛋白多肽淀粉样组装并赋予其纳米酶活性

      生物大分子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后会产生重要功能,这与生命系统中的生理或病理状态息息相关。蛋白质和多肽组装成淀粉样纤维的行为已被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联系。淀粉样蛋白组装体具有相似的交叉β结构,其中β链片段垂直于长纤维排列。这种类型的组装是由主链氢键和侧链相互作用(例如π-π堆积、疏水相互作用和范德华)驱动的。β-淀粉样蛋白(Aβ)可以交叉β模式自组装成低聚物或纤维丝,从而损伤神经元和突触,并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AD)和帕金森病(PD)。与毒性较小的Aβ1-40相比,Aβ1-42更疏水,更容易聚集,被认为是AD发展的更重要因素。然而,Aβ1-42淀粉样蛋白组装在AD发病机制中的基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9-22

  • 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团队在糖尿病心肌病治疗靶点方向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团队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中科院分类一区)在线发表了关于糖尿病线粒体蛋白调控的高水平论文:TRAP1 inhibits MARCH5-mediated MIC60 degradation to alleviat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apoptosis of cardiomyocytes under diabetic conditions。文章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线上发表(来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糖脂毒性介导的线粒体损伤是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3-09-22

  • 林圣彩院士课题组发现葡萄糖感知偶联到细胞命运调控的新机制

    我们很早就知道葡萄糖水平下降——常见于实体肿瘤的内部,会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但其中的机制,尤其是葡萄糖水平如何被感应、传导再引起凋亡,并未得到明确的解析,甚至直接引申到葡萄糖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2023年9月19日,林圣彩院士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Low glucose metabolite 3-phosphoglycerate switches PHGDH from serine synthesis to p53 activation to control cell fate”的文章,阐述了在低葡萄糖,及其糖酵解的中间代谢产物三磷酸甘油酸(3-PGA)的水平显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9-22

  • 上海交大唐鸿志团队《Advanced Science》:可时序控制污染物检测、降解并随后自杀的智能合成细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分解代谢团队的唐鸿志教授团队在Wiley出版集团旗下期刊《Advanced Science》(2022 IF = 15.2)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ntelligent Synthetic Bacterium for Chronological Toxicant Detection, Biodegradation, and Its Subsequent Suicide”的研究论文(2023, 2304318: 1-11;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3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9-22

  • Ecology Letters:李金全和聂明团队揭示土壤微生物分解难分解碳过程的热适应现象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最大的CO2通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主要包括自氧呼吸(主要来自植物根系呼吸)和异氧呼吸(主要来自土壤微生物呼吸)两部分。土壤微生物呼吸,即土壤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碳时所释放的CO2,约占土壤总呼吸的60%,其微小变化将会对大气CO2浓度产生显著影响。温度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的重要环境因子,温度升高微生物呼吸通常增强,对全球变暖形成正反馈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随着增温时间的推进,温度对微生物呼吸的促进作用会削弱,并认为这是由于微生物的热适应现象导致。以往对土壤微生物热适应的研究中,通常会通过添加过量的易分解碳(如葡萄糖)以排除底物限制对微生物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9-22

  • Cancer Research|王陈继团队合作揭示肾透明细胞癌中DPP9稳定NRF2抑制肾癌铁死亡从而诱导索拉非尼耐药

    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肾细胞癌总数的70%左右,也是肾细胞癌中预后最差的病理类型之一。对于远处转移的或者手术后复发的晚期ccRCC患者目前多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尽管靶向药物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但是靶向治疗最终难以避免肿瘤耐药的出现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明确靶向药物耐药机制,挖掘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从而逆转靶向治疗耐药对于改善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NRF2一直以来被称为“The master of 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9-22

  • 我国学者在DNA计算领域取得最新进展

    图 DNA可编程门阵列用于通用性计算编程流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88102、21991134、21904060、22025404、22104088)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樊春海院士与王飞副教授近期发展了一种支持通用性数字计算的DNA可编程门阵列(DNA-base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DPGA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22

  • 我国学者在骨髓免疫调控肥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骨髓CD7+单核细胞促进米色脂肪产热对抗体重反弹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49306、82120108009、81930022、82170866)等资助下,中南大学罗湘杭教授团队在骨髓免疫调控肥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骨髓免疫细胞响应营养波动控制体重反弹(Bone marrow immune cells respond to fluctuating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22

  • Cell | 张永振团队:宿主特征决定了野生小型哺乳动物中病毒组成和跨种间传播

    人类的大多数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经跨种间传播感染人。新冠病毒的暴发及其在全世界的大流行再次说明未来新发传染病出现的必然性与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X、Y、Z病毒将来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能否像天气预报那样对未来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实现预测预警,以及一旦病毒在人群暴发后能否对其的进化变异流行规律进行预测,从而实现主动防控,减少它们对人类的危害?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病毒的本底、地理分布、宿主类型,尤其是查清它们在宿主动物中的进化、生态、播散规律。啮齿类、蝙蝠、鼩鼱等野生小型哺乳动物是人类传染病最重要的传染源。尽管对它们所携带的病毒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缺少系统性(包括所有的宿主及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3-09-21

  • 古DNA研究揭示华南虎演化起源

    2023年8月31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态研究中心罗述金课题组与合作团队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题为“Ancient DNA reveals genetic admixture in China during tiger evolution”的论文。该研究运用古DNA方法,从60余份万年到百年尺度的古代虎样本中获得基因组信息,确定了华南虎亚种的独特性,揭示中国西南山地曾为虎的冰期避难所之一,多起源的遗传支系在冰期后在中国东部地区融合为华南虎,并进一步扩散到东北亚和中亚,形成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9-21

  • 基于FFPE样本构建甲基化图谱预测癌症原发部位

      9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石建涛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NA methylation profiling to determine the primary sites of metastatic cancers using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这项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医学病理学中常用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样本,构建DNA甲基化信息图谱,并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准确预测转移性癌症的原发部位。  识别癌症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9-21

  • 利用细胞外基质激发的天然支架增强透明软骨形成的骨软骨修复

    本研究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运动损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Yingfang Ao教授、Jianquan Wang教授、Xiaoqing Hu博士牵头。骨软骨缺损通常由损伤或各种病理引起,通常导致骨关节炎的发作,并可能最终导致关节的全面退化和随之而来的残疾。尽管有一系列的临床治疗方法,如微骨折、自体细胞移植和自体骨软骨移植,但诸如再生不足和移植物失败等持续存在的问题继续对骨软骨修复构成重大挑战。特别是由于骨软骨组织的无血管性和有限的再生特性,不适当的修复会产生纤维软骨和软骨下骨,导致骨软骨组织退行性变,最终导致修复失败。因此,采用仿生组织工程技术结合替代材料治疗骨软骨缺损。然而,骨

    来源:Science Bulletin

    时间:2023-09-21

  • 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与植被恢复学科组揭示没食子鞣质类化合物体内外降低餐后血糖活性规律

      没食子鞣质是一种以葡萄糖为核心,通过酯键与没食子酸连接的可水解鞣质。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从各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具有不同数量的没食子酰基的没食子鞣质,并证明这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强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或α-淀粉酶抑制活性,甚至优于阿卡波糖。然而,这类化合物的体内外对比研究不足,并且,没食子酰基取代数量不同的化合物的活性规律尚未阐明,使得分离和活性筛选工作都存在盲目性。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与植被恢复学科组以5种不同数量没食子酰基取代的没食子鞣质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体内外糖苷酶抑制活性对比研究,实验材料是从党参中分离得到的1,3,6-trigalloylgl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3-09-21

  • 昆明植物所在蓖麻胚乳基因组印记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被子植物特有的双受精事件产生了三倍体的胚乳(两份母源基因组和一份父源基因组,2m:1p),为胚的发育和种子的萌发提供了营养,为被子植物在陆地植被中占据主导地位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由于胚乳中父母源基因组剂量的失衡,产生了一系列非孟德尔遗传现象,特别是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现象。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父母源等位基因在子代中应为均等表达,即在三倍体胚乳中遵循 2m:1p 的表达规律。然而,部分基因却只表达/偏爱性表达母源或父源的等位基因,受到亲本来源的影响(parent-of-origin effects),称为“印记基因(imprint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09-21

  • 水分耦合硫酸盐驱动铁/硫循环降低水稻砷积累的作用机制取得进展

      稻田干湿交替的环境驱动了土壤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大量研究表明水分和硫酸盐对土壤As活性和水稻As积累有显著影响,但关于水分耦合硫酸盐对土壤-水稻系统中As迁移积累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   为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黄道友研究团队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管理方式和5种硫酸盐水平对土壤-水稻系统中As迁移积累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淹水(F)、淹湿交替(FM)和湿润(M)条件下,外源硫酸盐的添加显著降低了稻米As含量,分别降低了60.1%、46.7%和70.5%。但是,土壤有效As含量变化与籽粒砷含量变化并不完全对应。只有在FM处理下,硫酸盐施用显著降低土壤有效As含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09-21

  • 我国稻田和旱地土壤总有机碳的微生物代谢特征取得进展

      稻田是我国最常见的农田类型,其通常比相邻旱地拥有更高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代谢特征尚不清楚。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设计适当的农田管理措施以提高土壤固碳能力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流域农业环境研究中心吴金水研究员团队成员在我国东部四个水稻分布气候区(中温带-黑土、暖温带-潮土、亚热带-红壤和热带-砖红壤)采用配对采样原则,随机采集了240对稻田和旱地表层土壤。其中,每个气候区随机选择10对稻田和旱地土壤加入18O-H2O进行短期培养,测定土壤总有机碳的微生物摄取、生长、呼吸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寒冷气候区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09-21

  • 赵小阳/高帅/常港团队合作揭示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全局性DNA去甲基化参与减数分裂重组的调控

    9月18日,南方医科大学赵小阳、李琳课题组、中国农业大学高帅课题组和深圳大学常港课题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一区)杂志,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human spermatogenesis reveals a DNA demethylation event associated with male meiotic recombination的研究论文。精子发生是雄性配子产生的基础,这一发育过程受到精密调控。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变异均能够影响精子发生,进而导致雄性不育。解析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命运调控机制,对于实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3-09-21

  •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韩俊宏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 揭示表观调控 DNA损伤修复的新机制

    2023年9月9日,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韩俊宏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IF:13.6)在线发表了题为Requirement of WDR70 for POLE3-mediated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repai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包含多个WD重复结构域的蛋白WDR70与RNF20/RNF40互作,协同促进H2B K120ub1,进而调控DNA聚合酶POLE3的转录和DNA双链断裂修复,证明了WDR70在调节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 DNA损伤是造成基因组失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09-21

  • 我院陈迪俊课题组在植物单细胞大数据平台开发和基因调控网络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引言:植物单细胞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迎来了飞速发展,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奥秘提供了全新的机会。深入揭示植物细胞的异质性和功能多样性,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植物生长和适应不同环境的分子机制,还为优化农业生产和改善植物抗病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然而,植物单细胞大数据分析、处理、比较和挖掘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创新的方法和工具来应对。最近,我院陈迪俊课题组在植物单细胞大数据平台开发和基因调控网络解析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n  研究成果一:开发多功能植物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框架scPlant    近年来,随着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9-21


页次:150/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