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孔星星/刘铁民及其合作团队揭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骨骼肌细胞和肝脏通过IRF4-FSTL1发生代谢对话的新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进展而来的严重慢性肝脏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5%-25%的NAFLD患者最终会发展为NASH,NASH可继续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已有报道,运动会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调控游离脂肪酸的从头合成,改善肝脏代谢,而不依赖于体重的减轻【2】。骨骼肌作为内分泌器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骼肌可以分泌各种影响其他代谢组织(包括肝组织)的肌肉因子。虽然一些肌肉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肌肉生长抑制素和激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3-10-08

  • 北大第三医院乔杰院士、李蓉教授团队揭秘卵巢衰老规律,助力女性生育力评估和健康管理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李蓉教授团队在The Innovation发表题为《OvaRePred:一种预测女性生育力里程碑事件发生年龄的在线工具》(OvaRePred: Online tool for predicting the age of fertility milestones)的研究成果,利用大数据资源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卵巢衰老曲线,并整合团队一系列评估卵巢储备的算法,研发了兼顾标准化和个体化的卵巢储备评估和预测工具——OvaRePred,助力育龄期女性合理安排自己的生育计划。论文截图女性衰老始于卵巢衰老,卵巢衰老始于卵巢储备下降。卵巢储备(ovarian r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0-08

  • Nature Communications|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开发基于深度...

    碱基编辑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基因治疗技术,它可以用来修复或修改个体的基因,从而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碱基编辑器可以在不产生双链DNA断裂的基础上高效催化碱基转换,主要包括ABE和CBE两种,分别实现A-to-G和C-to-T的转换。然而,研究发现gRNA在靶向编辑的同时会与非靶点DNA序列错配,引入非预期的基因突变,即脱靶编辑,这严重制约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检测脱靶实验即耗时又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23年9月2日,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明课题组、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余波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基于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3-10-08

  • 王磊/王志珍组与合作者揭示蛋白质氧化折叠在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线粒体是细胞活性氧的主要来源。然而,内质网中蛋白质二硫键形成过程也会产生副产物H2O2。据估算,其大约占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产生总活性氧的25%。由此可见,内质网来源的活性氧也不容忽视。   2023年8月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磊/王志珍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合作,在EMBO Reports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题为Reducing oxidative protein folding alleviates senescence by minimizing ER-to-nucleus H2O2 rele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内质网中蛋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10-08

  • “女娲”基因组资源发布中国汉族人群基因组近期适应性选择的最新发现

      了解人类演化过程中经历的正选择,可以洞察塑造我们物种的事件,以及今天继续困扰我们的疾病。作为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在其特定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环境中一直在经历基因选择。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团队、何顺民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陈华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Recent positive selection signatures reveal phenotypic evolution in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分析了汉族人群基因组中的正选择信号,并试图阐明与单基因性状和多基因性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10-08

  • 姬广聚课题组揭示人源胚胎干细胞外泌体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肺部疾病,其特征为肺纤维化和肺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许多研究已发现干细胞外泌体在纤维化的干预中具有巨大潜力。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研究最为广泛,它们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减轻炎症、抑制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并促进受损组织再生。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组学分析发现,人源胚胎干细胞外泌体(hESC-Exos)在调控损伤修复方面的能力优于MSC-Exos。然而,hESC-Exos在肺纤维化的干预效果尚未有报道。   2023年9月4日,Stem Cell Research &Therapy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10-08

  • 柯莎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小分子调控tau蛋白相分离和聚集的机制

      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动态组装成高度浓缩且具有类似液体性质的凝聚体微区,执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相分离的异常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早期诱发事件之一,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包括TDP-43,FUS,Tau等在内的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均能够在细胞内和体外发生液-液相分离,并且在特定条件下促进液-固转化,导致病理性聚集物的形成。由于蛋白质相分离与病理性聚集存在密切的关联,靶向调控相分离过程和功能的小分子药物,将有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   Tau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神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10-08

  • 营养与健康所翟琦巍研究组发现哺乳动物15-30nt主要小RNA及其产生机制和功能

      9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the major 15-30 nt mammalian small RNAs, their biogenesis and f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生化分析、新型高通量测序等多种分析鉴定技术,发现了哺乳动物中长度为15-30个碱基(Nucleotide, nt)范围内的主要的小RNA是3’环磷酸小RNA,初步揭示这些3’环磷酸小RNA的产生机制,并发现其可以存在于Ago2复合物中,以类似于microRNA的方式结合到mRNA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10-08

  • 许鹏飞课题组在磺酸化修饰临床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武汉大学药学院许鹏飞教授与美国匹兹堡大学Wen Xie教授团队在国际药学领域权威期刊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药理与治疗》IF:13.5,Top一区)于2023年10月4日在线发表了题为“Sulfoconjugation of protein peptides and glycoproteins in physiology and diseases (doi.org/10.1016/j.pharmthera.2023.108540)”的长篇综述文章,武汉大学药学院许鹏飞教授为第一作者,美国匹兹堡大学Wen Xie教授为通讯作者。磺酸化是一种重要的修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10-07

  • 武汉病毒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示人巨细胞病毒对外源性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双重抑制的分子机制

    2023年10月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Human cytomegalovirus UL36 inhibits IRF3-dependent immune signaling to counterbalance its immunoenhancement as apoptotic inhibit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人巨细胞病毒(HCMV)通过其编码的UL36蛋白,对天然免疫与外源性细胞凋亡双重抑制的新机制,对揭示HCMV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病毒感染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3-10-06

  • 亚热带生态所积极投身湖南省“三普”剖面调查采样工作

      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是四十多年来对全国农用地的一次“全面体检”,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依托在土壤学领域的学术积累与专业队伍优势,土壤过程研究团队主动积极服务于湖南省“三普”工作。   本次湖南省“三普”剖面调查与采样工作,亚热带生态所承担湘潭市和湘西自治州所辖各县市区的476个剖面样点调查与采样任务。亚热带生态所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联合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和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学相关科研人员,组成了本次“三普”工作队伍。项目组组建了2个踏勘组和4个采样组,由退休专家、在职科研人员、项目聘用人员、在读研究生等3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10-05

  • 薛涛和朱彤团队发现臭氧长期暴露增加全球儿童疾病负担

    细颗粒物和臭氧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空气污染物。然而,学界和公众对臭氧健康危害的了解有限,相关风险的管理存在不足。已有研究发现长期臭氧暴露通过诱发呼吸道疾病导致了全球每年约36.5万的成人早逝1。然而,关于臭氧危害儿童健康的研究较少,尤其在集中了全球90%以上儿童死亡的中低收入国家,相关研究几近空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薛涛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团队分析了来自55个中低收入国家的儿童健康数据,检验了臭氧暴露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系,发现臭氧长期暴露浓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五岁以下儿童死亡风险增加3.2%。通过整合多中心流行病学设计、固定效应模型、变系数模型等方法,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0-05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逆转心脏衰老的关键蛋白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和功能衰退,如室壁肥厚、舒张功能障碍、纤维性颤动等。这些年龄相关的心脏变化往往会增加多种心脏疾病的患病率,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探索人类心脏衰老的核心机制,制定相应的预警、预防和治疗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心脏衰老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关于灵长类心脏衰老的跨维度研究仍鲜有报道,其关键分子机制亟待揭示。   2023年10月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Aging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IRT2 coun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10-05

  • Cell | 时空解析免疫特性的蜕膜基质细胞介导妊娠早期子宫微环境的建立和稳态维持

    怀孕过程包括配子产生、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胚胎着床、子宫内膜蜕膜化、胎儿和胎盘发育以及最后的生产。胚胎着床是胎儿与母体的首次接触,着床后的子宫内膜细胞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即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最后形成蜕膜组织。该组织由多种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等组成,为早期胎儿生长的物质交换、能量传递提供场所,对成功妊娠极其重要[1-4]。  近几年,多篇研究利用单细胞及空间多组学聚焦于人体母胎界面的深入探究,包括蜕膜组织和胎盘组织的研究,详细刻画了人类妊娠6-20周龄子宫微环境的建立,包括母胎界面的细胞组成,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各种生物学过程[5-7]。该阶段为胎盘开始发育并逐渐产生功能,并非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3-10-04

  • 根系微生物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在合成菌群(SynComs)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oot microbiota confers rice resistance to aluminum toxicity and phosphorus deficiency in acidic soils"为题,已在线发表在《自然食品》(Nature food)上。 酸性土壤占全球潜在耕地的40%至50%,而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的作物容易受到铝毒胁迫,这被认为是仅次于干旱的第二大非生物胁迫。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3-10-04

  • 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课题组揭示高温下植物种子前身胚珠命运的保护机制

    2023年夏天全球平均气温再创新记录,高温频次也逐年增加。刚过去的北京夏天的高温天气令人记忆犹新,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日数近一个月,是常年高温天数的3倍多。高温强度和频次的增加不仅造成严重的粮食减产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也使动植物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高温已成为科学家和各国政要们共同关注的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动物不同,植物不能通过移动避开高温,但植物可通过可塑性发育即热形态建成来提高对高温的适应性。动物虽然能通过移动避开高温,但动物的卵却不能移动,其孵化温度高低常会决定动物的性别,如在较低温度下(26℃)孵化出的巴西龟全部为雄性,而在较高温度下(32℃)则全部为雌性。虽然在过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0-04

  • 【】 李昂团队及其合作者揭示精神分裂症跨尺度环路机制

      精神分裂症是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约1%,同时由于其具有高致残性、青壮年期发病、低康复率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至今仍主要依赖对患者症状的经验判断,面临着发病机制不明且无客观定量生物学标记等临床困境。建立宏观-微观的跨尺度异质性关联,将对于理解疾病宏观尺度脑环路异常的分子机制,及制定未来的精准诊疗策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面向这一挑战性问题,李昂团队及其合作者通过融合脑影像和基因组转录组等多组学跨尺度数据,结合机器学习和统计计算方法,围绕着纹状体-皮层和皮层-皮层两个脑环路,发展了全新的基于跨尺度环路异常的研究框架,搭建了精神分裂症基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10-04

  • 叶敏/乔雪团队在黄芪皂苷酰基转移酶的催化机制及理性改造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9月25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叶敏/乔雪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Characterization and structure-based protein engineering of a regiospecific saponin acetyltransferase from Astragalus membranaceus”,进一步完善了黄芪皂苷生物合成的下游途径。 皂苷是分布广泛、结构复杂、活性多样的天然产物,常含有酰基化修饰。酰基化可以提升皂苷的生物活性,是药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10-02

  • 焦宁团队和于晓、孙金鹏团队在糖尿病新靶点和新结构候选药物发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3年9月28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焦宁教授团队联合山东大学于晓教授团队、北京大学孙金鹏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题为 “Functional screening and rational design of compounds targeting GPR132 to treat diabetes” 的研究论文。糖尿病是全球对人类健康有害且最难根治的代谢疾病之一。近期研究发现,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慢性炎症反应是导致其不可逆转的关键因素,但这一过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10-02

  • Nature Metabolism | 焦宁团队和于晓、孙金鹏团队在糖尿病新靶点发现和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3年9月28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焦宁教授团队联合山东大学于晓教授团队、北京大学孙金鹏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题为 “Functional screening and rational design of compounds targeting GPR132 to treat diabetes” 的研究论文。 糖尿病是全球对人类健康有害且最难根治的代谢疾病之一。近期研究发现,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慢性炎症反应是导致其不可逆转的关键因素,但这一过程的机制并不清楚,也尚无有效的干预策略。尽管有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10-01


页次:147/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