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乔杰院士、李蓉教授团队在The Innovation发表成果揭秘卵巢衰老规律,助力女性生育力评估和健康管理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李蓉教授团队在The Innovation发表题为《OvaRePred:一种预测女性生育力里程碑事件发生年龄的在线工具》(OvaRePred: Online tool for predicting the age of fertility milestones)的研究成果,利用大数据资源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卵巢衰老曲线,并整合团队一系列评估卵巢储备的算法,研发了兼顾标准化和个体化的卵巢储备评估和预测工具——OvaRePred&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10-01

  • 张献龙教授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细燕)9月2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发布“关于2022年度兵团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件,由张献龙教授为第一完成人,新疆农垦科学院牵头,华中农业大学、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石河子大学参与完成的“优质抗旱棉花种质创新与育种应用”成果,获2022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植棉区,贡献了我国90%的棉花产能,但优质棉产能不足和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针对此关键问题,张献龙联合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等单位,历时15年,从分子标记开发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09-30

  • 新疆生地所在全球风能装机对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暖研究中获进展

      作为缓解全球变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风能资源的利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各个国家/地区都在为履行国家气候责任而规划和预测风能扩张对未来全球变暖的减缓潜力。大量研究表明,风能源的大规模扩张有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温度上升的目的。然而,作为气候减缓政策制定和效益评估的重要依据,结合风能潜力的时空变化系统的量化并分析这些措施的气候减缓效应十分缺乏,CO2减排的区域效应和国家贡献可能被严重忽略。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团队基于气象数据集和全球风能装机数据,从风能行业历史发展路径出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09-29

  • 苏州医工所史国华团队在眼底成像领域取得新进展

      9月6日,在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的支持下,苏州医工所史国华团队研制的单细胞分辨激光共聚焦扫描眼底造影机在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上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分析测试技术奖”,简称BCEIA金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奖励为我国分析测试技术创新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型企事业单位。该眼底造影机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增强了我国在高端眼科影像仪器领域的创新能力。  图1 BCEIA金奖颁奖仪式    眼视光疾病是WHO认定全球性最高发的疾病,在我国更被称为“国病”,眼健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视觉功能依赖于视网膜细胞的正常活动,单个感光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3-09-29

  • 鲍坚强课题组揭示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Prmt1维持精原细胞发育稳态...

    生殖细胞发育异常及其它因素导致的孕不育生殖障碍,已成为威胁全球~15% 育龄夫妇的严重生殖健康问题,关系着人口出生数量与质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受到严格的时空基因表达调控。在精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后单倍体圆形精子细胞发育过程中,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经历显著的形态变化和表观染色质重塑。精氨酸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参与了人体众多的信号转导、代谢、发育等生物学过程。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1 (Prmt1) 主要负责催化 I型不对称二甲基化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DMA),包括组蛋白与非组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09-29

  • 上海交大ITEWA团队揭示温盐对流实现高效抗盐太阳能蒸馏的机理

    近日,上海交大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ITEWA团队和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合作在Joule上发表了题目为“Extreme salt-resisting multistage solar distillation with thermohaline convection”的研究论文。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博士生高金彤、麻省理工学院张乐楠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大徐震原为通讯作者(Lead Contact),麻省理工学院Evelyn N. Wang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王如竹教授对该工作做出了重要指导。团队在前期高效多级太阳能海水淡化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温盐对流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9-29

  • 上海交大邓子新团队受邀撰写NPR封面文章——迭代式Ⅰ型聚酮合酶的结构酶学:条条大路通编程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教授团队受英国皇家化学会主编邀请,于天然产物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天然产物报告》(Natural Product Reports) 的专刊“洞察生物合成机器”(Looking Inside Biosynthetic Machines) 发表长篇综述,题目为“迭代式Ⅰ型聚酮合酶的结构酶学:条条大路通编程”(Structural enzymology of iterative type I polyketide synthases: various routes to catalyti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9-29

  • 上海交大毛志刚教授团队在集成电路领域顶级学术期刊JSSC上发表两篇学术成果

    近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教授毛志刚、教授何卫锋团队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IEEE固态电路杂志》(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简称JSSC)上连续发表两篇学术成果。研究内容TICA:Timing Slack Inference and Clock Frequency Adaption Technique for a Deeply Pipelined Near-Threshold-Voltage Bitcoin Mining CoreTICA:面向近阈值、深度流水SHA256电路的时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9-29

  • 清华大学药学院首创新药HL-21获得临床批件

    清华大学首创新药HL-21获得临床批件 清华大学药学院何伟教授等团队联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陆路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 简称PLpro)小分子抑制剂HL-21,于2023年8月2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成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开发的PLpro抑制剂药物。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9-29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纳米药物肿瘤递送新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底膜是阻止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的屏障,通过急性炎症突破基底膜屏障,诱导火山式喷发的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25036、5227315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教授、蒋为副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Tai Leong教授团队合作,发现肿瘤血管基底膜是一道被长期忽视的,阻止纳米药物跨肿瘤血管渗透的新屏障,并揭示了诱导急性炎症可以增强纳米药物的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29

  • 我国学者在商品化热固性聚氨酯泡沫的升值回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商品化热固性聚氨酯泡沫的回收与高值化利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33009)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谢涛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将商业化热固性聚氨酯泡沫高效降解与高值化利用的化学回收新策略,将聚氨酯泡沫降解为聚合物片段,通过设计封端化学,可以得到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性能3D打印树脂。该策略降解条件温和,且无需纯化即可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高价值产品,兼具经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29

  • 三角褐指藻质体中的脂质代谢网络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作为硅藻研究最常用的模式种,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富含中性脂(主要是甘油三酯,TAG),能合成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岩藻黄素,可在户外进行开放式大规模养殖,极具开发价值。目前,三角褐指藻已获批进入国家饲料原料目录,展现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异鞭藻门(heterokonta)的种类,三角褐指藻属于二次内共生生物,其叶绿体(通常称为质体)具有四层膜。从外至内分别为,叶绿体内质网膜(cERM,源自于寄主内膜,与细胞核的外膜相连)、周质体膜(可能来自于内共生生物的细胞膜)及叶绿体外膜和内膜(来自内共生生物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9-28

  • 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Prmt1维持精原细胞发育稳态和雄性生育力的机制

    生殖细胞发育异常及其它因素导致的孕不育生殖障碍,已成为威胁全球~15% 育龄夫妇的严重生殖健康问题,关系着人口出生数量与质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受到严格的时空基因表达调控。在精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后单倍体圆形精子细胞发育过程中,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经历显著的形态变化和表观染色质重塑。精氨酸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参与了人体众多的信号转导、代谢、发育等生物学过程。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1 (Prmt1) 主要负责催化 I型不对称二甲基化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DMA),包括组蛋白与非组蛋白底物精氨酸甲基化修饰。鲍坚强课题组联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3-09-28

  • 生命科学学院李龙课题组揭示蛋白质通过TOM-TIM23超级复合物进入线粒体的分子机制

    9月11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龙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发表题为“Molecular pathway of mitochondrial preprotein import through the TOM-TIM23 supercomplex”的论文。该研究报道了线粒体中介导蛋白质转运的TOM-TIM23超级复合体的结构和生化结果,揭示了蛋白质通过TOM复合物跨越线粒体外膜的新途径,并重新定义了线粒体内膜TIM23转运体复合物的核心组成。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在能量供应、胞内代谢、体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9-28

  • 欧阳颀课题组与合作者研究揭示蓝藻生物钟蛋白KaiC单体与单体间的..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Determining subunit-subunit interaction from statistics of cryo-EM images: observation of nearest-neighbor coupling in a circadian clock protein compl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蓝藻生物钟蛋白KaiC关键突变体的高分辨结构,并利用统计物理模型揭示了KaiC六聚体的单体之间存在协同相互作用,为蓝藻生物钟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3-09-28

  • Cancer Cell | 首次阐明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

    9月21日,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Cancer Cell在线发表了公共卫生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王慧/刘宁宁联合团队题为“The intratumor mycobiome promotes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via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阐明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联合团队从肿瘤组织内分离并鉴定出一株促进肺癌发展的真菌菌株—聚多曲霉,通过整合深度宏基因组学、培养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解析了肺腺癌患者不同组织部位内的真菌微生物组的种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3-09-27

  • 转录因子E4F1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和代谢维持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

      精原干细胞是维持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稳态和持续精子发生的基础。此类细胞数量稀少,必须通过自我更新保持自身数目相对恒定,同时通过定向分化提供大量细胞参与生精过程。已有的研究已经揭示了精原干细胞核心微环境因子和一批关键的内源因子,但我们对精原干细胞活性的来源和其代谢状态与命运决定的关系还缺乏了解。随着单细胞组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从单细胞水平探究不同细胞类型转录和表观遗传状态,描述细胞发育轨迹并筛选在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因子。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繁育与功能基因组团队利用在未分化精原细胞特异表达荧光蛋白的小鼠模型(Lin28-yfp敲入小鼠),通过开展流式细胞分选和单细胞转录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3-09-27

  • 新疆生地所在气候变暖促进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碳积累研究中取得进展

      全球变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人们关于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碳对气候变暖的具体响应仍然缺乏了解。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团队对142篇论文进行了meta分析,对986项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导致陆地碳库平均增加了5.46%,具体来说,微生物源碳平均增加了 6.32%,植物源碳平均增加了 3.70%。其次,虽然气候变暖的持续时间和增温幅度不会显著影响微生物源碳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但却会影响植物源碳的响应。最后,我们观察到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受特定环境背景的影响。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反应的差异可归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09-27

  • 全球变暖在多个时间尺度上增加了中亚天山地区的极端降水变率

      降水变率是指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降水波动性,包括从天气尺度到年代际尺度。一般认为:降水变率越大,气候的不均匀性越强,极端事件越频繁。以温度升高为主的气候变化使全球水循环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这对降水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特征上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从日到年代际尺度上,全球约三分之二的区域将面临“更加潮湿和多变”的水文气候,这将对全球旱地产生直接影响,并可能会影响未来的陆地碳汇。   极端降水是一类突发性更强、影响更严重、对温度变化更敏感的降水事件。强降水事件对温度的响应速率明显快于全球平均降水变化值,约以6-7%/°C(CC率,克劳修斯-克拉珀龙关系)增长。然而,在区域尺度上,受大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09-27

  • 王丽萍教授/高利增教授发现组氨酸调控蛋白多肽淀粉样组装并赋予其纳米酶活性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丽萍教授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高利增教授研究团队以Fmoc-F-F为简约模型,发现组氨酸可以调节Fmoc-F-F的组装行为,诱导酶样催化。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Histidine modulates amyloid-like assembly of peptide nanomaterials and confers enzyme-like activ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5808.)  组氨酸的存在重新排列了Fmoc-F-F的β结构以组装纳米丝

    来源: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9-27


页次:148/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