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交大韩泽广课题组发现IRTKS促进肿瘤转移的新机制

    IRTKS是韩泽广课题组发现的新型促癌分子,与肿瘤转移有关,但内在机制不清楚。近期,韩泽广课题组观察了IRTKS对组蛋白修饰以及相关分子的影响,发现较高的IRTKS水平通过促进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B1的积累,特异性地增加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9me3),导致下游基因表达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IRTKS可募集去泛素酶OTUD4来去除SETDB1的K182/K150位点上Lys48连接的多泛素化,阻断了SETDB1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从而提高了SETDB1水平。这种增强的IRTKS–OTUD4–SETDB1–H3K9me3调节轴导致染色质可接近性普遍降低,从而抑制编码

    来源: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3-10-17

  • 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合成微生物菌群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取得进展

    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基于自然、可持续的绿色修复策略。氮的供应对于维持生物修复过程至关重要。我们知道,在受碳氢化合物污染的土壤中,通常情况下土壤中碳的可利用性增加,然而氮的可利用性却下降,从而限制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自生固氮菌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可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氨,是生物可用氮的主要来源,在维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生态系统生产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氮限制的环境中。碳氢化合物降解细菌和固氮菌经常共享同一微生境并作为群落共存,这些群落可能是修复有机污染自然环境的最佳生物资源。然而,在缺氮的污染环境中,固氮菌与降解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仍然未知。 针对该科学问题,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3-10-17

  • 亚热带生态所在树种多样性促进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累积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树种多样性增加可促进森林土壤有机碳累积。由于不同来源和化学特性的土壤有机碳组分在累积机制上存在差异,探讨植物和微生物源有机碳如何响应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深入理解土壤有机碳库的形成及累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李德军研究员团队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熟森林利用自然形成的树种多样性梯度建立了45个样方,分别以木质素酚和氨基糖为分子标志物研究了树种多样性对土壤中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残体碳的影响,结合植物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矿物以及微生物属性,阐释了树种多样性增加对不同来源有机碳累积的影响机制。   研究成果一:树种多样性增加促进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累积但不影响其对土壤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10-17

  • 上海交大王侃课题组在汗液多指标联合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感知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侃副研究员团队的研究论文“Dual-signal readout paper-based wearable biosensor with a 3D origami structure for multiplexed analyte detection in sweat”(汗液多指标联合检测的双信号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开发)在期刊《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上发表。该研究以实现人体汗液中多指标联合无创检测为目的,设计开发了基于纸基微流控芯片的贴片式电化学比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0-17

  • 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母传抗体和毒株间交叉免疫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母传抗体和毒株间交叉免疫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Transplacental transfer efficiency of maternal antibodies against influenza A(H1N1)pdm09 virus and dynamics of naturally acquired antibodies in Chinese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paired mother–neonate cohort study”为题,于10月9日在线发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3-10-17

  • 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钊课题组发文报道“美拉德反应及其产物AGEs对衰老及增龄相关疾病的影响”

        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钊教授课题组以“Effects of Maillard reaction and its product AGEs on aging and age-related diseases”为题在食品科技领域专业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在线发表综述文章,以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为主要讨论对象,希望人们重视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MR)与人类衰老和健康之间的潜在联系,合理控制饮食和规划生活方式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10-17

  • 我国学者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衰老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MYL3调控CME介导的Notch信号激活和软骨细胞衰老的机制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00840、82172499、32160209)等资助下,南方医科大学李凯副研究员和白晓春教授团队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衰老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MYL3通过抑制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和Notch信号的激活保护软骨细胞免于衰老(MYL3 protect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0-17

  • 我国学者在大气复合污染的协同健康危害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表 PM2.5和O3对居民死亡结局的交互作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043301、82030103)等资助下,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团队在大气复合污染与健康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372城市细颗粒物和臭氧对每日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两阶段时间序列分析(Interactive effects of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0-17

  • 我国学者在γδ T细胞免疫识别及创新佐剂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膦抗原作为“分子胶水”连接BTN3A1和BTN2A1活化γδ T 细胞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492、82271887)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张永辉和湖北大学郭瑞庭等在γδ T细胞免疫识别及创新佐剂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膦抗原作为分子胶水连接BTN3A1-2A1活化Vγ9Vδ2 T 细胞(Phosphoantigens glu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0-17

  • 我国学者在忆阻器存算一体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 忆阻器存算一体学习芯片实现小车自动追踪等边缘计算任务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064001、62025111)等资助下,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钱鹤教授、吴华强教授和高滨副教授在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智能芯片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面向边缘学习的全集成类脑忆阻器芯片(Edge Learning Using a Fully Integrated Neuro-Inspi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0-17

  • Nat Commun | 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和先声药业联合发表抗新冠药物先诺欣®活性成分先诺特韦的发现过程及其临床前研究结果

      2023年10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国内上市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先诺欣®活性成分先诺特韦的发现过程及其临床前研究结果。谨以此文致敬先诺特韦的主要发明者之一——蒋华良院士,并以此纪念蒋院士为先诺欣®的研发所付出的心血和做出的重要贡献。   病毒蛋白酶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在新冠病毒出现之前,已有数十个HCV、HIV蛋白酶抑制剂先后获批上市,用于病毒感染治疗。因此,寻找新冠病毒3CL蛋白酶小分子抑制剂是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途径。新冠疫情初期,研究团队发现已上市可口服HCV蛋白酶抑制剂博赛泼维(boceprevir)能够抑制新冠病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10-17

  • 营养与健康所詹丽杏研究组在极性蛋白异常累积与肝代谢性疾病发病方面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2023年10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詹丽杏研究组题为“Polarity Protein AF6 functions as a modulator of necroptosis by regulating ubiquitination of RIPK1 in liver diseases”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阐释了细胞极性蛋白AF6在肝脏疾病中对坏死性凋亡调控的重要作用;AF6通过调控RIPK1 K376位点的泛素化水平,从而在多种肝脏疾病中促进坏死性凋亡通路的激活,并加重肝脏细胞的死亡与炎症。该研究为细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10-17

  • 生活方式和运动能力是影响两侧对称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的主要因素

      两侧对称动物是指体形上呈两侧对称的动物,其所包含的群体非常庞大。其中,至少有25个门的动物已有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其中的7个门中包含寄生动物。它们的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拥有独立的遗传物质和体系,绝大多数还有与细菌类似的环形基因组。两侧对称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通常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基因。已有研究报道,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速率在不同动物类群中有明显差异,如一些寄生动物的进化速率明显快于自由生活动物(Dowton et al., 1995; Hassanin, 2006; Jakovlić et al., 2021; Shao et al., 200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10-16

  • 乔宾团队与合作者揭示快速射电暴FRB 200428成协X射线暴起源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简称FRB)是宇宙中一类持续时间为毫秒量级的超亮射电脉冲信号,其起源和产生机制是当今天文学的谜题之一。2007年天文学家首次在脉冲星巡天数据中发现FRB后,FRB的研究迅速成为天文学前沿热点之一,2023年度邵逸夫天文学奖近期被授予FRB的发现者。2020年4月28日,加拿CHIME射电望远镜和美国STARE-2探测器探测到来自银河系内一颗名为SGR J1935+2154磁陀星的射电暴发FRB 200428。同时,我国的慧眼(HXMT)卫星、欧洲的INTEGRAL卫星、俄罗斯的KONUS-WIND探测器和意大利AGILE卫星探测到了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0-16

  • 张敏课题组在低维晶体管接触性能极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张敏课题组在国际期刊Materials Horizons(IF:13.3)发表了题目为“Hydrogen-bonding enables two-dimensional metal/semiconductor tunable contacts approaching the quantum limit and the modified Schottky-Mott limit simultaneously”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提出与阐明了氢键接触技术在开发新型低维器件和探索性能极限中的潜力,凸显了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对电子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氢键接触的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0-15

  • 亚热带森林植食性昆虫物种周转机制新进展

     物种周转(species turnover)能反映物种组成沿时空梯度的变化,决定物种周转的因素有许多,但目前相关机制并不清楚。以往相关研究大多通过计算β多样性量化成对群落或地点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但是β多样性的局限性在于认为环境因素和物种组成变化之间是线性关系,缺乏了对两者非线性关系的验证。此外,β多样性指数一般高估了稀有物种的贡献,而对在多样地群落组成变化中起关键作用的常见物种的贡献估计不足。这尤其在研究植食性昆虫群落组成变化时陷入了窘境,因为植食性昆虫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寄主植物的系统发育和空间周转。  Zeta(ζ)多样性”概念的提出巧妙的解决了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10-14

  • 亚热带生态所在堆肥物质转化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成果一:生物炭添加促进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合成的机制   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的合成是提高有机肥品质的关键。生物炭已被发现是一种低成本、环保和有效的腐殖质合成促进剂,但在堆肥过程中,生物炭驱动腐殖质合成的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李德军研究员团队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桑枝和猪粪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合成的影响(图1)。利用荧光光谱、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先进技术,综合分析了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功能基因和代谢特征,阐释了生物炭添加对腐殖质形成的影响机制。在成熟期,添加生物炭使黄腐酸和腐殖酸的生成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4%和39.4%。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温度、木质纤维素降解以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10-14

  • Cell Metabolism | 熊伟团队在过度进食障碍的肠脑轴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过度进食障碍 (overeating disorders,ODs)是一类主要由节食经历和精神压力诱发的神经精神类疾病。ODs患者对高热食物的过度渴求和对合理饮食的控制能力变弱会引发许多严重的慢性健康问题。因此,对ODs的治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ODs的发病被认为与肠脑轴功能改变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2023 年 10 月 3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熊伟教授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陈珏以及安徽医科大学李敏等合作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题为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drives overeating disorders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过度进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3-10-14

  • 超声医学科邱逦教授医工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综述论文 系统讨论具有活性氧调...

    2023年10月,我院超声医学科邱逦教授医工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IF: 46.2)上发表题为“Reactive Oxygen Nanobiocatalysts: Activity-Mechanism Disclosures, Catalytic Center Evolutions, and Changing States”的综述文章,系统讨论了具有活性氧调控性能的纳米生物催化剂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超声医学科邱逦教授,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程冲研究员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10-14

  • 附属九院介入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报道一例无水乙醇治疗疑难囊性病例

    近日,附属九院介入科团队在国际四大临床顶级期刊之一的《英国医学杂志》(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The BMJ; IF: 105.7)发表标题为《一例罕见腹胀》(“An unusual abdominal distension”)临床病例报道。附属九院介入科杨西涛医师为文章通讯作者,博士生李新宇为该文第一作者。文章介绍了一例九院介入科接诊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 女性病例,该患者因严重腹胀,活动后即胸闷气促,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多处就医均未获得可行的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方案。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0-14


页次:143/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