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首个DNA甲基化单体数据库

      10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石建涛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mHapBrowser: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for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DNA methylation  haplotypes”。这项研究工作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开源的、易于科研数据共享的DNA甲基化单体数据库— mHapBrowser  (http://mhap.sibcb.ac.cn),并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10-24

  • 昆明植物所在三尖杉生物碱催化不对称全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三尖杉生物碱因其多环复杂化学结构,特别是含叔碳和氮杂季碳两个相邻手性中心等合成挑战性,及重要抗癌生物活性,一直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目前该类生物碱全合成研究文献中,消旋体的合成研究占多数,而为数有限的不对称合成中仍多依赖于手性原料,故发展催化不对称的全合成新策略、新方法对解决来源受限的重要植物天然产物—三尖杉生物碱全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玉荣研究组率先实现了结构新颖的三尖杉生物碱(-)-Cephalotine A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该天然产物在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蔡祥海等人分离报道。针对结构复杂性,杨玉荣等人大胆设计新颖的合成策略,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10-24

  • J Hepato鲁凤民陈香梅团队发现TP53BP2在干扰素治疗慢乙肝中的关键作用

    2023年10月18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感染病研究中心鲁凤民/陈香梅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Higher TP53BP2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HBsAg loss in peginterferon-alpha-treat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位于1号染色体的SNP rs7519753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后慢乙肝患者的表面抗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10-24

  • 上海交大苏翼凯课题组李靖驰在ECOC发表大容量高电谱效率的四维直接检测硅光接收机的研究成果

    近日,在英国举办的2023年度欧洲光通信会议(ECOC)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光传输与集成光子学实验室(OTIP)苏翼凯教授课题组李靖驰博士后关于大容量高电谱效率的四维直接检测硅光接收机的成果被录用为PDP论文(post-deadline paper,在会议前投稿报道最新进展的高水平论文)并作现场口头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为该研究工作的第一完成单位,李靖驰博士后为第一作者,苏翼凯教授为通讯作者。李靖驰博士后在英国格拉斯哥ECOC会议现场做PDP报告ECOC会议是光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国际性会议之一。本次会议注册人数超过14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0-24

  • Nat Metab|钟超团队揭示外源脯氨酸对肠道稳态的重要调节作用

    2023年10月19日,北京大学医学部钟超课题组在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外源脯氨酸摄入有利于肠道淋巴组织诱导细胞(Lymphoid tissue inducer,简称LTi)活化,从而促进肠道稳态维持,缓解肠道炎症。炎症性肠病(IBD)是工业化社会一项紧迫的医疗卫生难题,其发生与肠道免疫平衡紊乱密切相关,目前治疗方法疗效均十分有限。近年来,营养支持治疗在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10-24

  • J Hepatol |鲁凤民/陈香梅团队发现TP53BP2在干扰素治疗慢乙肝中的关键作用

    2023年10月18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感染病研究中心鲁凤民/陈香梅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Higher TP53BP2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HBsAg loss in peginterferon-alpha-treat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位于1号染色体的SNP rs7519753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ÿ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10-24

  • Adv Mater | 新型PDC药物抑制内皮细胞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

      血管新生是肿瘤进展的标志性事件,与诸多癌症的不良预后相关。其中,肿瘤相关内皮细胞(TECs)通过上调其Fas配体(FasL)表达诱导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凋亡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下调TECs的FasL表达是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2023年10月17日,上海药物所李亚平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张鹏程团队联合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Inhibiting endothelial cell-mediated T lymphocyte apoptosis with integrin-targeting peptide-drug conjugate filaments fo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10-24

  • 吴薇组合作开发首个DNA损伤修复测序数据资源库

      10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薇研究组与广州国家实验室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NA Damage Atlas: an atlas of DNA damage and repair”。这项研究整合开发了首个DNA损伤修复高通量测序数据的数据资源库:DNA Damage Atlas (DDA)。    DNA损伤在细胞正常生命代谢活动中时有发生,发生损伤后如不能及时修复或修复时发生错误,极易形成体细胞突变和结构变异,引起肿瘤等重大疾病。为研究 DNA 损伤修复过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10-24

  • Journal of Virology│暨南大学张其威教授团队研发一种新型的猴腺病毒基因治疗和疫苗载体

            2023年9月15日,美国微生物学会旗下病毒学Top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我院张其威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solation of novel simian adenoviruses from macaques for development of a vector for human gene therapy and vaccines”。这是该团队今年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发表的第二篇腺病毒研究论文。该研究分离获得了一株新型的猴腺病毒,对该猴腺病毒的基因组特征、细胞嗜性、病毒复制能

    来源: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

    时间:2023-10-23

  • ​季加孚、沈琳/吴小华团队关于PD-1/CTLA-4双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研究成果在《柳叶刀·肿瘤学》发表

    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季加孚教授、沈琳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联合发表题为“Safety and antitumour activity of cadonilimab,an anti-PD-1/CTLA-4 bispecific antibody,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COMPASSION-03): a multicentre,open-label,phase 1b/2 trial”的研究成果,论文在线发表于20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0-23

  • 考古文博学院学者揭示扫描微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在银质文物腐蚀机理/缓蚀材料研究中的深入应用

    缓蚀剂的效果评估一直是文物保护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因为它影响着经修复完成后的金属文物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地保存,关系着文物物质生命的延续。一般而言,评估金属文物缓蚀效果常用方法有两类:直接监测评估(电化学测试)与间接监测评估(长期老化实验),前者通过测量金属文物样品经缓蚀剂处理前后电化学行为(如开路电位、腐蚀电位、腐蚀电流、交流阻抗等)的变化来评估缓蚀效果;后者则是将经缓蚀剂处理后的模拟文物样品长期曝露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中,通过监测相应物理量(如试片重量、色泽、力学强度等)的变化来进行的。从实验原理的角度看,上述方法主要都是用于评估缓蚀剂对文物整体的腐蚀抑制效果。应该注意到,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0-22

  • NLR免疫受体ADR1与脂肪酶类蛋白EDS1-PAD4调控植物气孔免疫的分子机制

    气孔是叶等植物地上器官表皮成对保卫细胞构成的开孔结构,是病原菌侵入植物造成病害的主要通道。早在1886年,Von Thümen 发现甜菜褐斑病菌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形成侵染菌丝。然而,植物不会坐以待毙。保卫细胞的表面受体识别病原菌分子模式,激活水杨酸及脱落酸等激素途径,关闭气孔,阻挡病原菌入侵,形成气孔免疫。作为反击,病原菌将效应蛋白(Effector)注入植物细胞,抑制气孔关闭等免疫反应,促进侵染。在植物细胞内,存在大量NLRs(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s)免疫受体,负责监控效应蛋白的存在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10-21

  • 新疆生地所在不同降水梯度生境下藓类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的限制,生物土壤结皮与维管植物镶嵌分布格局成为干旱荒漠区重要植被景观。研究表明,微生境的改变,如荒漠灌丛的“肥岛”和“湿岛”效应等,为生物土壤结皮中藓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包括可溶性糖和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重要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反映了环境变化下植物碳源和碳汇之间的平衡状态。然而,在大空间尺度降水梯度发生变化的情景下,灌丛效应又将如何影响荒漠藓类植物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组分分配,这种影响是否受到气候环境的调控还缺乏定量研究。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藓类植物的碳平衡及其生态适应策略。   针对上述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10-21

  • 新疆生地所在植物耐干分子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是植物极端耐干研究的新模式种,可耐受沙漠长时间的干燥,极端耐受水势压可达-600 MPa(一般农作物仅可耐受-3~-5 MPa),是植物能够达到的极限;同时,遇水快速复苏,能够在3-5秒内开始复水变绿并进行光合等生理活动。齿肋赤藓这种强大的细胞保护和细胞修复能力,是不可多得的开展植物耐干机制和优质抗逆基因资源挖掘的理想材料。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道远研究员团队前期已经从基因组、转录组等多组学层面对该种的耐干分子机制进行了解析,然而,在代谢物层面的响应机制尚未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张道远研究员团队以新疆本土极端耐干苔藓齿肋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10-21

  •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藓类结皮影响土壤养分和多功能性的斑块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生物土壤结皮在养分限制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其中苔藓结皮作为生物土壤结皮演替的高级阶段,通常形成斑块状结构镶嵌在裸地上。前期研究表明,斑块大小对苔藓植物的养分影响不一致,认为这些独立的“斑块”可被视为微生态系统,在植物-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结皮的覆盖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面积结皮斑块反映结皮发育程度与微生境之间的作用关系,从而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和多功能性。然而,目前还不清楚荒漠区藓类结皮斑块大小如何影响土壤养分的分布格局和土壤多功能性,揭示生物土壤结皮养分功能性状的斑块效应,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荒漠生态系统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10-21

  • Nat Metab|钟超团队揭示外源脯氨酸对肠道稳态的重要调节作用

    2023年10月19日,北京大学医学部钟超课题组在NatureMetabolism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外源脯氨酸摄入有利于肠道淋巴组织诱导细胞(Lymphoidtissueinducer,简称LTi)活化,从而促进肠道稳态维持,缓解肠道炎症。 炎症性肠病(IBD)是工业化社会一项紧迫的医疗卫生难题,其发生与肠道免疫平衡紊乱密切相关,目前治疗方法疗效均十分有限。近年来,营养支持治疗在调控免疫反应中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肠内营养治疗(ENT)是研究最多的IBD饮食治疗方法,尤其是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更适于病变严重的I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10-21

  • 上海交大何前军团队发表催化产氢抗生物膜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丁文江院士团队何前军教授提出了一种压电催化产氢气和空穴内外协同抗生物膜的新概念,通过超声介导的压电催化产生氢气和空穴,分别在生物膜内部和外部发挥抗菌作用,实现内外协同高效抗细菌生物膜。基于此策略,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合适能带结构的C3N4纳米片压电催化剂,在低强度医用超声作用下产生氢气和空穴,氢气在生物膜内部抑制细菌呼吸,而空穴原位氧化生物膜表面的多糖和NADH从而破坏生物膜细胞壁和阻止细菌电子传递链,协同高效抗菌。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国家科学评论》。Sonocatalytic hydrogen/hole-com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0-21

  • 北大全军民课题组与中大卜宪章课题组合作开发首个靶向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及液液相分离的cGAS环肽抑制剂

    2023年10月2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军民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卜宪章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of cyclopeptide inhibitors of cGAS targeting protein-DNA interac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通过靶向PPIs(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环肽库的体外筛选,鉴定出一类新型cGAS环肽抑制剂。联合团队通过分子模拟、体外生化实验以及细胞实验验证了该抑制剂靶向cGAS和dsDNA之间的蛋白质-DNA界面,破坏dsDNA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0-21

  • 我国学者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生物燃料和可降解塑料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61142008、2192281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雍进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以多形汉逊酵母为宿主,通过强化木糖同化与转运过程同步利用了葡萄糖与木糖,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高效合成脂肪酸和3-羟基丙酸。相关研究成果以“强化木糖-葡萄糖共利用实现纤维素生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0-21

  •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在靶向KRAS突变的TCR-T免疫疗法及TCR识别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团队和谭曙光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论文(KRAS G12V neoantigen specific T cell receptor for adoptive T cell therapy against tumors),鉴定了靶向KRAS-G12V突变的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并阐明了其识别机制,开展了TCR工程化T细胞(TCR-T)细胞抗肿瘤活性研究,为KRAS突变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该项目正在与临床医院合作开展研究者发起的探索性临床研究(IIT)。    KRAS突变被广泛认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10-21


页次:140/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