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 |上海药物所合作揭示“冰毒”与其受体TAAR1的分子识别机制

      甲基苯丙胺(METH,冰毒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合成药物,在20世纪早期被广泛用于治疗鼻塞、哮喘、肥胖以及嗜睡等症状。然而,随着METH的成瘾特性显现和滥用,导致它被医学应用中逐渐淘汰反而进入地下市场,成为被广泛滥用的毒品之一,通常被称为“冰毒”或“猪肉”等。目前尚无FDA批准的药物用于治疗METH成瘾。因此,研究METH与其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治疗药物成瘾的新药具有关键意义。   METH成瘾主要通过调控多巴胺释放和再摄取产生作用,这个机制已得到广泛认可。最新研究显示,METH可以直接与痕量胺相关受体(TAAR1)结合并激活受体下游的G蛋白信号通路,该相互作用可能成为研究ME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09

  •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发布流感病毒变异风险评估数据库系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日前发布“流感病毒变异风险评估系统”( Influenza virus variation risk evaluation system),简称VarEPS-Influ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全球首个对流感病毒基因组已知变异及虚拟变异进行多维度风险评估的系统,集时空追踪、谱系分析、变异鉴定、风险评估于一体,对流感病毒基因组变异进行一站式分析。   该系统引入“多维度评估”策略,通过集成多种工具和方法,对变异带来的理化性质、一二三级结构、受体亲和力、抗体结合能力、抗原表位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时空分布、宿主物种分布、谱系分析和突变频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09

  • 营养与健康所陈雁研究组发现肠道MCT1在介导乳酸转运和调控代谢稳态中的性别差异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Lif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stinal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 mediates lactate transport in the gut and regulates metabolic homeostasis of mouse in a sex-dimorphic patter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肠道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能够介导肠上皮的乳酸转运,并通过影响肠道巨噬细胞和炎症水平调控雄性小鼠的糖代谢稳态。同时,该研究也揭示了肠道MCT1影响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11-09

  • Nat Commun | 人线粒体ClpP选择性激动剂抗肺鳞癌

      线粒体拥有独立的蛋白质翻译和降解系统,其中人线粒体ClpP(HsClpP)是线粒体基质中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酶,参与维持线粒体内蛋白质稳态。近年来,随着对HsClpP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sClpP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肺鳞癌患者约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人数的30%,目前肺鳞癌的靶向治疗效果差,免疫治疗策略的总体响应率较低,亟需新靶点新策略拓宽新药发现研究。  HsClpP激动剂是目前靶向ClpP抗肿瘤的重要途径。由于ClpP蛋白在人和细菌中高度保守,如何实现选择性激动HsClpP,而不影响人体共生菌ClpP功能,保证肺鳞癌治疗的安全性,是该研究方向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08

  • 内源Z-RNA形成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新功能

      11月2日,国际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钱友存研究组题为“Triggering endogenous Z-RNA sensing for anti-tumor therapy through ZBP1-dependent necroptosis” 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氧化应激的条件下内源Z-RNA可以被诱导产生,并聚集于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中,进而被Z型核酸结合蛋白ZBP1(Z-DNA binding protein 1)所识别,从而激活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此外,在肿瘤化疗治疗中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11-08

  • 新发现的细菌转录机制可能为合成生物工程提供信息

    2023年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冯银刚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transcription open complex of distinct σI fact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热纤梭菌转录调控因子σI具有一种独特的组装和启动子识别机制,并揭示了热纤梭菌σI因子进行启动子特异识别并调控纤维小体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以热纤梭菌为代表的一类厌氧梭菌能够通过外泌一种多酶复合体--纤维小体高效降解利用木质纤维素,在生物能源开发中

    来源:AAAS

    时间:2023-11-08

  • 水生所揭示等位基因依赖表达和功能差异调控硅藻碳储存和生长的新机制

      硅藻是一类自养的单细胞真核藻类,能够高效的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约占海洋总固碳量的40%,为地球提供了20%的初级生产力,相当于整个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硅藻研究的模式种,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油脂(主要是甘油三酯,TAG)的形式将碳和能量储存起来。目前认为它仅有无性生殖方式,具有生长快、易培养、单位面积产油量高等优点,是极具潜力的生物柴油原料。    真核生物TAG的合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依赖于酰基辅酶A的从头合成途径和不依赖于酰基辅酶A的合成途径,分别由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08

  • 滇越边境发现喀斯特热带季雨林顶级群落——蚬木林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税玉民团队在云南河口大围山和马关古林箐发现了保存较为完整的蚬木林。蚬木林是我国西南和越南北部热带石灰岩季雨林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该次调查的蚬木林是云南海拔最低的热带原生林,年龄结构和空间格局的初步研究表明已达到群落演替的顶级阶段。林内珍稀濒特植物众多,如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云南叉柱兰Cheirostylis yunnanensis Rolfe、大围山梧桐Firmiana daweishanensis Gui L. Zhang & J. Y. Xiang、光滑秋海棠Begonia psiloph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08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丁明跃教授、张旭明副教授在多模医学图像融合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3年10月27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丁明跃教授和张旭明副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上发表了题为 “F-DARTS: Foveated Differentiable Architecture Search Based Multimodal Medical Image Fusion”的研究论文。 近年来,超声、CT、MRI、PET和SPECT等成像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并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但单一模态成像技术存在各自不足。例如,MRI对骨骼和钙化灶的结构显示不佳,而CT软组织对比度差。多模医学图像融合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11-08

  • 【科研动态】《国家科学评论》发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张胜民教授团队原创论文:3D微图案力触发YAP...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张胜民教授团队在综合类顶级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题为“3D micropattern force triggers YAP nuclear entry by transport across nuclear pores and modulates stem cells paracrine”的研究论文,首次阐明了3D微图案触发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力学信号转导及其对干细胞旁分泌功能和组织再生的影响。《国家科学评论》同期配发了美国三院院士Antonios G. Mikos教授对该论文的亮点述评,认为该工作将为新一代细胞/基因活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11-08

  • Nat Commun丨四川大学肖智雄/易勇团队揭示肿瘤抵抗核糖体毒性应激的分子机制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中心。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是核糖体功能提升以满足其快速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合成。因此,抑制核糖体功能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研究表明,核糖体抑制剂通过激活JNK、p38等信号通路产生核糖体毒性应激损伤(Ribotoxic Stress),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 HHT)是一种从三尖杉酯中分离出来的植物生物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药物。HHT可结合在核糖体肽基转移酶中心从而阻断蛋白质合成。迄今HHT是唯一用于临床癌症治疗的核糖体抑制剂,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然而,临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08

  • NatureCommunications | 钟超团队揭示母胎界面子宫驻留NK的分化及功能

    2023年11月4日,北京大学钟超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IL-21R-STAT3 signalling initiates a differentiation program in uterine tissue-resident NK cells to support pregnancy”,揭示妊娠期间IL-21R-STAT3信号通路启始子宫驻留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cell, NK)的分化程序,帮助螺旋动脉重塑和正常妊娠。 生育健康一直是备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11-08

  • 籍晓云/张辰宇/孙飞/朱赟合作揭示哺乳动物SID-1跨膜家族蛋白低pH核酸转运的潜在分子机制

    2006年,美国科学家Andrew Fire和Craig Mello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们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研究工作,同时也揭开了RNA干扰机制的崭新篇章。如今,RNA干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调控人类基因的表达。在动植物中存在一类长度约为22 nt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croRNA(miRNA),它们能通过RNAi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早在2011年,南京大学张辰宇团队首次发现了食物性来源miRNA可以被哺乳动物吸收,并经过外泌体的运输,调控动物靶基因的表达。这种异源miRNA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并参与基因调控的现象被称为“基因跨界调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08

  • 杨炯炯课题组在Cerebral Cortex上发表论文,揭示图式在学习新知识中的皮层参与机制

    近日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杨炯炯副教授课题组的“Reactivation of schema representation in lateral occipital cortex supports successful memory encoding”研究。该研究揭示了图式促进学习记忆的皮层机制。郭丁荣为本研究的第一作者,杨炯炯为通讯作者。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有这样的体会,相比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学习自己熟悉领域的新知识要更快,也会记得更好,更能与先前的知识融为一体。这种新信息与已有图式相关或一致时记忆增强的效应,被称为图式效应。但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08

  • 交大之星“STAR计划”王宏林团队:积极推进成果转化,让“沉睡专利”成为“患者福利”

    10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 交大之星“STAR计划”王宏林团队与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王宏林团队研发的“免疫年龄诊断试剂盒”相关专利签署技术转让合同。合同转让总金额6亿人民币,首期付款3000万元,创下上海市医疗机构专利转让首批到账金额最高记录。2022年12月17日,由上海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上海市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到:“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盘点机制,唤醒‘沉睡专利’。“沉睡专利”指的是虽然获得专利授权,但却未能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医疗技术成果。要让市场认可科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1-08

  • 科研成果喜讯频传,重要奖项连破记录 ——北大医学研究团队牵头荣获1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11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北京大学医学部取得辉煌战绩,牵头斩获11项奖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科普奖1项。2017-2021五年间,北京大学医学部共牵头荣获2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本年度获奖数达到过去五年获奖总数的一半。 近年来,北大医学科研成果喜讯频传,重要奖项连破记录。教育部奖项、北京市奖项接连取得近十年最好成绩,并涌现出“特等奖”等重大突破性成果。向获奖团队表示热烈祝贺!北大医学作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进一步以高质量创新成果服务科技强国战略为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11-08

  • 化学学院王剑波课题组利用无痕控制基团合成(苯乙烯/取代苯乙烯)交替共聚物

    聚合物合成中结构序列的精准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极具挑战性。其中交替共聚物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即单体A与单体B交替排列形成…ABABAB…结构的共聚物。聚苯乙烯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塑料,但合成聚苯乙烯类型的交替共聚物目前仅局限于以下三种策略:1)增加两种单体的电性差异(如苯乙烯/五氟苯乙烯);2)增大其中一种单体的位阻;3)聚合前预先连接两个单体。但合成两种相似单体的交替共聚物仍然是挑战性难题。近年来,含硼化合物的自由基化学在有机小分子合成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剑波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研究(Angew. Chem. Int. Ed.202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1-08

  • 铁蛋白载硒降解融合蛋白AML1-ETO诱导分化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新机制

    白血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肿瘤,位居儿童恶性疾病死亡率第一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白血病中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的一种类型,五年总体生存率仅25-40%。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蛋白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靶向降解融合蛋白已被证明是战胜白血病的有效策略。最典型的例子是三氧化二砷通过诱导融合蛋白PML-RARα降解,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约占AML的10-15%)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尽管如此,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外,其它AML类型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中, t(8;21) AML是最常见的伴有染色体易位的AML类型,约占AML的12-20%。t(8;21)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11-07

  • Gli1标记的“警戒”状态肌肉干细胞促进骨骼肌再生

      11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赵允研究组与广州国家实验室胡苹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Gli1  marks a sentinel muscle stem cell population for muscle  regeneration”,研究发现以Gli1为标志物的肌肉干细胞亚群,该细胞群处于警戒状态,可以快速响应外界刺激,具备强大的再生潜能,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  骨骼肌是人体最主要的运动器官、最大的蛋白质储存库以及重要的代谢与内分泌器官。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11-07

  • 新疆生地所在吐鲁番棚架式葡萄园葡萄叶面积指数遥感监测方面取得进展

      葡萄是人类最早栽培的以食物和饮品为目的的植物之一。2019年我国葡萄产量达到1448万吨,占全世界葡萄产量的17.01%。其中,吐鲁番的葡萄由其甜度高而世界有名,2019年的产值达到了33.1亿元,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与葡萄产业发达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相比,吐鲁番的葡萄生产方式,如施肥、除草、修剪、采摘等仍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机械化程度比较低,限制了吐鲁番葡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从而影响着其市场地位和价格。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的表型因素有很多,如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氮含量等。其中,吐鲁番的农民仍然采用人工修剪的方式调整棚架式葡萄园的叶面积指数,并提高其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11-07


页次:133/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