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地空学院常燎研究员等利用纳米磁化石指示第四纪冰期印度洋碳库储量的增强

    2023年8月10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常燎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者完成的题为”Indian Ocean glacial deoxygenation and respired carbon accumulation during mid-late Quaternary ice ag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定量分析了过去90万年以来东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的纳米化石磁小体记录,创新性地将化石磁小体磁性记录用于海洋溶解氧和海洋碳库演化重建,结果表明第四纪气候旋回下冰期印度洋深海溶解氧降低和碳库储量增强,研究揭示了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9-08

  • 我国学者在植树造林-污染治理的协同气候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气溶胶浓度变化调节植树造林局地温度效应的作用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30602、42005096、42105023、42175136)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郭维栋、葛骏团队与黄昕团队在植树造林-气溶胶减污的协同气候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减少气溶胶污染可以增强植树造林局地降温效应(Local surface cooling from a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08

  • 我国学者在细胞化学重编程与细胞命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细胞快速化学重编程FCR系统创建及其细胞图谱和分子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270781、31970818)等资助下,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祝赛勇教授团队在细胞化学重编程及细胞命运小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1)以“利用化学小分子直接激活内源转录因子以促进细胞化学重编程(Harnessing endogenous tran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08

  • 我国学者发现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的新型潜在药物靶点

    图 靶向SNX10通过SREBP2介导肠干细胞干性恢复促进IBD肠黏膜愈合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30108、82174044、81773744)等资助下,复旦大学药学院沈晓燕团队与陈道峰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杜鹏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小民团队合作在肠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IBD)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抑制分选连接蛋白10通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08

  • 【】 姬广聚课题组揭示人源胚胎干细胞外泌体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肺部疾病,其特征为肺纤维化和肺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许多研究已发现干细胞外泌体在纤维化的干预中具有巨大潜力。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研究最为广泛,它们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减轻炎症、抑制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并促进受损组织再生。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组学分析发现,人源胚胎干细胞外泌体(hESC-Exos)在调控损伤修复方面的能力优于MSC-Exos。然而,hESC-Exos在肺纤维化的干预效果尚未有报道。   2023年9月4日,Stem Cell Research &Therapy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9-08

  • 《Cell》禽流感突变了,可能导致人类重症感染

    在人类中,已发现禽流感H3N8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可能致命。该病毒在鸡群中广泛传播;然而,在此之前,人们对它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特征知之甚少。来自中国和诺丁汉的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中国家禽养殖场的一种地方性禽流感病毒亚型发生的突变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增加向人类传播的可能性。研究人员还说,这些发现引起了人们对潜在的流行病或大流行的担忧,有必要进行协调一致的研究,以密切监测家禽和人类中的此类病毒。这些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报告了从人类患者身上分离出的H3N8禽流感病毒(AIV)的特性。该研究使用实验室小鼠和雪貂作为人类感染的模型,发现该病毒经历了几次适应性变化,导致严重的动

    来源:Cell

    时间:2023-09-07

  • Cell Reports:自噬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小飞团队在Cell Reports期刊发表了题为“MARCH7-Mediated Ubiquitination Decreases the Solubility of ATG14 to Inhibit Autophag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E3泛素连接酶MARCH7通过泛素化修饰ATG14抑制自噬,导致蛋白聚集体通过自噬途径降解受阻的机制。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保守且重要的分解代谢机制,自噬失调、紊乱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自噬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泛素化这种广泛存在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自噬复杂而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3-09-07

  • PIWI亚家族蛋白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非冗余功能

      8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立刚研究组与南京医科大学李建民研究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non-redundant functions of PIWI family proteins in gametogenesis in golden  hamsters”。该研究以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golden  hamster)为动物模型,全面揭示了PIWI家族成员及其结合的piRNA在配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9-07

  •  成都生物所建立兰科盆距兰属新分类系统并发表盆距兰属两新种

     盆距兰属 (Gastrochilus D. Don) 是一类附生于山地森林中树木或岩石上的兰科 (Orchidaceae) 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群岛。目前已知有约70余种,我国拥有该属约三分之二的物种,其中一半以上为狭域分布的特有物种。该属植物因其色彩斑斓和结构精巧 (分为“前唇”和“后囊”) 的唇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尽管盆距兰属已有近200年左右的分类历史,但其属下分类关系仍不清晰,部分物种的种间界线依旧模糊,这极大限制了人们对这一美丽兰花属植物的理解、开发和保护。因此,本研究基于目前最全面的采样对盆距兰属的52个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性状演化研究,其结果将有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9-07

  •  成都生物所发现报春花属新物种-墨脱报春

     报春花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温带分布的种类最丰富的类群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重要的类群之一。报春花属(Primula)为报春花科(Primulaceae)报春花族植物(Trib. Primuleae),大多为多年生草本,叶全部基生,莲座状,花柱常有长短2型。报春花属植物全球约有50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高山地区,仅有极少数种类分布于南半球。中国目前有超过380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以及喜马拉雅南坡。   2022年5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徐波团队在墨脱县调查植物多样性时,在高海拔石壁上发现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一个未知种。通过野外种群观察和标本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9-07

  • 断奶仔猪腹泻发生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全球畜禽养殖业禁用促生长抗生素背景下,断奶仔猪腹泻问题愈加突出,腹泻防控成为断奶仔猪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仔猪腹泻的诱因复杂多样,其相关分子机制尚有待深入解析。   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研究发现,断奶腹泻仔猪粪便中真菌Candida Tropicalis丰度显著降低,代谢物磷酸胆碱含量显著升高,且断奶腹泻仔猪结肠组织中的氧自由基和中性粒细胞诱捕网形成增加;断奶应激导致形成的氧自由基通过激活dectin-1基因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诱捕网生成,进而杀死Candida Tropicalis。Candida Tropicalis丰度减少,其消耗的磷酸胆碱减少,导致磷酸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09-07

  • 李勤喜教授团队揭示ZEB1通过增强丝氨酸从头合成途径促进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主要类型,目前,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但超过70%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导致肝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8%。因此,从代谢角度揭示肝细胞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对治疗肝细胞癌有重要意义。锌指E盒结合同源蛋白1 (zinc finger E-box-binding homeobox protein 1, ZEB1)是一个能促进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转录因子,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表达升高。但ZEB1是否通过调控丝氨酸合成代谢通路促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3-09-07

  • 吴乔课题组发现甘露糖抑制焦亡缓解化疗副作用的新机制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细胞膜上打孔引起的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目前证实具有执行细胞焦亡功能的蛋白有Gasdermin家族蛋白,包括GSDMA、GSDMB、GSDMC、GSDMD和GSDME 。虽然大量研究清楚地阐述了该家族蛋白执行细胞焦亡的机制,但这些蛋白被负调控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早在2019年,Emad S. Alnemri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了GSDME蛋白能被磷酸化,磷酸化的GSDME N端则丧失执行细胞焦亡的能力,然而具体的上游调控机制未阐明。此外,Gasdermin家族蛋白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邵峰教授课题组以及其他课题组的研究都发现,GSDME在肠道和肾脏中显著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3-09-07

  • 左正宏、何承勇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三...

    近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国际重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发表了左正宏、何承勇团队题为“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Tributyltin Exposure on Neurodevelopment in the Male Offspring of Ra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内分泌干扰物三丁基锡暴露对大鼠后代神经发育的影响,对于了解内分泌干扰物对后代神经发育障碍的危害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三丁基锡是海洋防污涂料的成分之一,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3-09-07

  • 刘文贤教授课题组揭示GSK3在调控T细胞耗竭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8月9日,刘文贤课题组在免疫学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题为“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controls T-cell exhaustion by regulating NFAT 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GSK3在调控T细胞耗竭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糖原合成酶激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GSK3)是细胞内磷酸化底物最多的激酶之一,包含GSK3α和GSK3β两个亚基,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和凋亡等生命活动,在神经系统、骨骼新生、糖尿病、肿瘤中发挥多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3-09-07

  • 刘文贤教授课题组揭示miR-17~92家族调控浆细胞分化的机制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负责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和建立免疫记忆。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抗原活化并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的协助下,形成临时的免疫结构生发中心,在生发中心里B细胞经过增殖、高频体细胞突变、抗体的类别转化、筛选,最终针对抗原具有高亲和力的B细胞被筛选出来形成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够针对抗原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介导病原微生物的清除。我院刘文贤教授团队前期的研究证明:miR-17~92家族通过调控TFH细胞分化进而影响B细胞的抗体产生以及病毒的清除。2023年8月,刘文贤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研究论文“The miR-17~92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3-09-07

  • 刘文教授团队揭示微蛋白调控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的功能和机制

    天然免疫是宿主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如RNA和DNA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微生物病原体入侵可以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例如,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中模式识别受体(PRRs) 识别病毒的RNA/DNA,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通路被激活,从而抵抗外来病毒入侵。感应RNA病毒的模式识别受体蛋白包括位于核内体的TLRs蛋白家族(TLR3、TLR7和TLR8)和位于胞质的RLRs蛋白家族(RIG-I、MAD5和LGP2)。越来越多的编码和非编码基因被发现编码微蛋白。微蛋白是一类长度小于100个氨基酸的蛋白,已被证明在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微蛋白在先天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并未被完全阐明。20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3-09-07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朱应、刘实团队揭示天然免疫关键蛋白MAVS在介导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和葡萄糖代谢之间相互作用的新机制

    2023年9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朱应、刘实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MAVS integrates glucose metabolism and RIG-I-like receptor signaling”。该研究工作揭示了RIG-I样受体(RLR)信号转导通过接头蛋白MAVS驱动糖代谢从糖酵解到磷酸戊糖途径(PPP)和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HBP)转变的新机制,为进一步理解天然免疫过程中的能量代谢转换提供新思路。MAVS是参与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中的RIG-I样受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9-07

  • 上海交大赵一新教授团队Nature Sustainability: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绿色制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一新教授团队在Nature Sustainability发表了题为“Green solvent enabled scalable processing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high efficiency”的研究论文。在该工作中,通过开发新型绿色溶剂,解决了钙钛矿墨水存储稳定性难题,并实现了高性能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绿色环保制备。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缪炎峰和博士生任孟为该研究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赵一新教授与王天富长聘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9-07

  • 化学学院徐冰君课题组在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铜表面串联催化活性双位点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冰君课题组在Nature Catalysis发表题为“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Distinct Sites for CO2-to-CO and CO Conversion on Cu in the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的研究论文,通过同位素标记与原位红外光谱表征策略,证明了Cu催化剂表面至少存在两种活性位点,一种有利于将CO2转化为CO,另一种更有利于CO后续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多碳(C2+)产物。为促进碳循环,达到零净碳排放的目标,使用可再生能源驱动CO2电化学还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9-07


页次:157/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