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JM AI: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超声医师更快地识别未出生婴儿的异常情况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可以帮助超声医师在20周妊娠筛查扫描中识别任何异常,速度几乎是以前的两倍,而且不会降低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护理,因为超声技师可以专注于扫描的其他方面,比如与父母沟通,或者花更多的时间观察任何值得关注的地方。该试验是同类试验中首次使用人工智能对真实患者进行20周妊娠扫描,由伦敦国王学院和盖伊和圣托马斯NHS基金会信托基金牵头,由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研究所(NIHR)资助。今天发表在《NEJM AI》上的试验结果发现,人工智能辅助的20周扫描时间明显短于标准扫描,将扫描时间缩短了40%以上。对于许多准父母来说,怀孕20周的筛查可能是一段令人担忧
-
人工智能学会“说”基因“方言”,以预测未来的SARS-CoV-2突变
自2019冠状病毒病被宣布为全球大流行以来,已经过去了5年。随着SARS-CoV-2转变为地方性疾病,有关其未来演变的问题仍然存在。病毒的新变种可能会出现,在正向选择的驱动下,诸如增加的传播性、更长的感染持续时间和逃避免疫防御的能力。这些变化可能使病毒在以前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中传播,可能引发新的感染浪潮。预测病毒的新突变对于推进生命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试图了解病毒如何进化、传播和影响公共卫生时。传统上,研究人员依靠湿实验室实验来研究突变。然而,这些实验既昂贵又耗时。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预测蛋白质序列突变的新方法,称为深度新突变搜索(DNMS),这是一种
-
钙是如何解开生命分子不对称的起源之谜的
由东京科学研究所地球生命科学研究所(ELSI)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钙在塑造生命最早的分子结构方面发挥了令人惊讶的作用。他们的发现表明,钙离子可以选择性地影响原始聚合物的形成方式,从而揭开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谜团:生命分子是如何倾向于单一的“手性”(手性)的。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一样,许多分子以两种镜像的形式存在。然而,地球上的生命有一个惊人的偏好:DNA的糖是右旋的,而蛋白质是由左旋氨基酸构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同手性,正如我们所知,它对生命至关重要——但它最初是如何出现的,仍然是生命起源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难题。该团队研究了酒石酸(TA),一种具有两个手性中心的简单分子,以探索早期地球环境
-
心脏肌小节中α-和β-肌球蛋白II的非均匀分布及其机械调控意义
心脏跳动是生命最基础的节律,而驱动这个精密机械运转的核心部件,正是隐藏在心肌细胞中的肌球蛋白II分子马达。在人类心脏中,存在着"快"(α-MYH6)和"慢"(β-MYH7)两种肌球蛋白亚型,它们如同发动机的不同档位,共同调节着心脏的收缩力量与速度。然而长期以来,科学界对这些分子马达在肌小节——这个心脏收缩的最小功能单元中如何排布知之甚少。更令人困惑的是,临床观察发现α-肌球蛋白II表达下降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但背后的机制始终未能阐明。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James B. Hayes和Dylan T. Burnette团队在《iScience》发表的研究中,运用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结合多种模型系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31
-
DNA/LION 纳米载体疫苗:激活淋巴结,开启持久免疫新征程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疫苗成为了对抗病毒的关键武器。传统的疫苗研发技术存在诸多限制,如基于病毒载体和蛋白质的疫苗,设计过程复杂,生产规模扩大困难,且可能引发抗载体免疫反应。核酸疫苗虽然具有设计简单、可快速大规模生产等优势,但也面临着免疫原性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疫苗,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病毒威胁,DNA/LION 纳米载体疫苗的研究应运而生。2 年)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包括中和抗体广度的增加。这一成果发表在《iScience》杂志上,为疫苗研发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望推动核酸疫苗的进一步发展,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开展此项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31
-
植物油脂合成过程中脂肪酸的持续分解代谢:打破传统认知,为作物油脂改良开辟新径
### 植物油脂合成中脂肪酸代谢的研究背景植物脂质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食品、生物燃料及聚合物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对脂质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种子油脂含量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以往旨在增加油脂水平的研究,如增强脂肪酸和脂质生物合成或改变碳前体供应,效果并不理想。这暗示可能存在其他影响最终油浓度的因素,其中脂肪酸分解增强可能抵消了工程化增加的脂质产量。在植物生命周期中,脂质分解在特定阶段(如种子萌发)作用关键,为幼苗生长提供能量和碳骨架。但除了萌发、种子和叶片成熟等阶段,脂肪酸氧化在植物正常生长阶段的定量分解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大量积累油脂的发育阶段。这主要是由于评估脂肪酸生物合成和分解的通量存在技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31
-
NAIP/NLRC4 炎性小体介导肺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焦亡引发急性呼吸衰竭:脓毒症研究新突破
### 研究背景NAIP/NLRC4 炎性小体在抵御细菌感染中意义重大,可识别细菌鞭毛蛋白等,激活后诱导炎症反应,产生白细胞介素(IL)-1β 和 IL-18 等,限制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增殖 ,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然而,过度激活会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凝血障碍和组织损伤。急性肺损伤(ALI)及其严重形式急性呼吸衰竭(ARF)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ARF 以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和上皮表面功能障碍为特征,ALI 伴有肺部炎症浸润和促炎细胞因子增多,但脓毒症中炎症导致肺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探究 NAIP/NLRC4 炎性小体激活与脓毒症中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明确相关细胞焦亡在其中的作用机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31
-
HIV-1包膜蛋白抗体FcγR信号传导与效应功能的关键分子参数解析:基于AI结构预测的定量研究
AI辅助构建HIV表位移植模型研究团队利用AlphaFold2结构预测技术,成功将HA标签(YPYDVPDYA)精准移植到HIV-1 BG505-NFL三聚体蛋白的8个关键位点,包括V1、V2、V3、V4、C3V5、CD4bs等bnAb结合表位和免疫显性区域。通过概率残基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优化设计,在膜结合(mbRT)和可溶性(sRT)两种形式中均实现了天然构象保持,为后续功能研究奠定结构基础。结合特性系统解析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和生物层干涉仪(BLI)多维度检测发现:12CA5单抗对多数RT构建体的结合亲和力(KD)在nM级,但CD4bs标签因空间位阻表现出较弱结合。尺寸排阻色谱(SEC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31
-
基于减毒炭疽毒素递送抗病毒siRNA保护细胞免受寨卡病毒细胞病变效应的研究
在病毒性疾病持续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背景下,寨卡病毒(ZIKV)因其与新生儿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关联而备受关注。尽管疫苗研发取得进展,但目前尚无获批的ZIKV疫苗,临床治疗仍以对症支持为主。RNA干扰技术因其高度特异性成为抗病毒研究热点,但现有递送系统存在肝靶向性局限和细胞毒性平衡难题。来自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Benedita K.L.Feron等人创新性地利用减毒炭疽毒素(aATx)作为递送载体,通过靶向ZIKV关键基因的siRNA实现了对病毒细胞病变效应的有效抑制,相关成果发表在《Virus Genes》期刊。研究团队采用五种靶向ZIKV不同基因区域(包括NS3 RNA解旋
来源:Virus Genes 1.9
时间:2025-03-31
-
AAV载体在黏多糖贮积症IVA型小鼠模型中的组织特异性与泛在性启动子疗效评估:骨骼病理改善与治疗策略优化
研究背景黏多糖贮积症IVA型(MPS IVA/Morquio A综合征)是由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GALNS)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导致硫酸角质素(KS)和硫酸软骨素-6-硫酸(C6S)在组织中异常积累。该病以严重的骨骼发育不良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胸骨突出、脊柱侧弯、关节松弛等,患者通常在第二十年需要轮椅辅助。现有酶替代疗法(ERT)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骨病变改善有限,亟需新型治疗策略。实验设计研究团队构建了9种AAV载体:AAV8-TBG、AAV8co-V2-TBG、AAV8co-LSPX(肝特异性启动子);AAV8/9co-CAG(泛在性启动子);AAV8/9co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 4.6
时间:2025-03-31
-
综述:空间组织酵母群落中的细胞分化、衰老与死亡:机制与后果
细胞死亡在微生物多细胞性中的范式转变传统观点认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后生动物特有的生命现象,但近年研究发现酵母和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在空间结构化群落(如菌落、生物膜)中同样存在高度协调的细胞死亡事件。这种死亡并非随机发生,而是定位于特定细胞亚群(如S. cerevisiae菌落中的L细胞层),通过释放营养物、贡献胞外基质组分或塑造三维结构来增强群落整体适应性。这一发现颠覆了"单细胞生物死亡无进化意义"的认知,揭示了微生物通过多细胞协作实现复杂生命策略的惊人能力。酵母菌落的代谢分工与细胞牺牲在呼吸培养基上生长的酿酒酵母(S. cerevisiae)菌落会自发分层为U(上层)、L(中下层)和M
来源: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13.7
时间:2025-03-31
-
食源性病原体空肠弯曲菌的翻译组学图谱揭示小型蛋白质组普查及其生理意义
在微生物学领域,细菌小型蛋白质(≤50-100个氨基酸)长期以来因技术限制被忽视,但其在生理调控和致病性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传统基因组注释对重叠基因和短开放阅读框(sORFs)的识别存在盲区,而质谱技术对短肽检测灵敏度不足。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作为主要食源性病原体,其小型蛋白质组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领衔的国际团队通过创新性整合多组学技术,揭示了该病原体隐藏的翻译景观。研究采用三种互补的Ribo-seq方法:常规核糖体分析、Retapamulin介导的TIS定位和Apidaecin诱导的TTS捕获,结合Western blot和质谱验证。样本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1
-
β-葡萄糖脑苷脂酶与转运蛋白LIMP-2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及其在戈谢病和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意义
在溶酶体这个细胞的"回收中心"里,蛋白质的精准运输一直是个精妙的生物学谜题。绝大多数溶酶体酶依赖甘露糖-6-磷酸受体(M6PR)途径完成运输,但β-葡萄糖脑苷脂酶(GCase)却是个特立独行的例外——它需要专属"快递员"LIMP-2的协助才能抵达目的地。这个特殊运输系统的异常与两种严重疾病密切相关:GCase基因突变直接导致戈谢病(GD),同时也是帕金森病(PD)最强的遗传风险因素。然而,科学家们长期缺乏对这对"运输搭档"相互作用的结构认知,这严重阻碍了针对GCase的精准药物开发。来自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要成果,首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1
-
定量 PET 成像与血脑屏障分子通透性建模:开启脑部研究新视野
在人体的生理系统中,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如同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大脑的 “一方净土”。它严格调控着血液和大脑之间的分子交换,不仅是限制血液中溶质扩散的结构屏障,更是拥有众多支持大脑营养运输的分子转运系统。然而,一旦 BBB 的功能出现异常,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许多神经系统和全身性疾病都与 BBB 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比如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等。在这些疾病中,BBB 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就像卫士的 “防线” 出现了漏洞,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目前,在研究 BBB 功能方面,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诸多局限。现有的体内检测方法大多将 BBB 主要视为结构屏障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1
-
基于细胞外基质的治疗策略改善心肌梗死心脏功能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心肌梗死(MI)导致的不可逆心肌损伤更是临床治疗的重大挑战。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大面积死亡,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活化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像建筑工人般疯狂分泌胶原蛋白,却搭建出结构紊乱的"豆腐渣工程"——过度纤维化的细胞外基质(ECM)。这种异常ECM不仅无法支持心肌再生,反而形成僵硬瘢痕,最终导致心脏扩大、泵血功能衰竭。传统以干细胞移植为核心的再生疗法曾带来曙光,但临床转化效果不尽如人意,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或许我们忽略了ECM这个"细胞家园"的关键作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Atze van der Pol领衔的研究团队在《Co
来源:Communications Medicine 5.4
时间:2025-03-31
-
CKMT1B通过AKT/mTOR/STAT3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
这项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肌酸激酶线粒体1B型(CKMT1B)在结直肠癌中的关键调控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KMT1B在CRC中显著低表达,暗示其抑癌基因特性。研究团队采用逆转录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在LOVO细胞系中构建基因敲低和过表达模型,通过CCK-8、平板克隆、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和Muse细胞分析等多维度实验证实:CKMT1B下调会加速肿瘤细胞增殖(提升2.1倍)、迁移(增加68%)和侵袭(增强1.9倍),同时抑制凋亡(减少45%)。机制研究发现,CKMT1B过表达可显著降低磷酸化AKT(P-AKTSer473)、mTOR(
来源: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3
时间:2025-03-31
-
综述:非编码RNA:胎盘发育与妊娠成功的设计师
非编码RNA:胎盘发育与妊娠调控的隐形指挥官Abstract非编码RNA(ncRNAs)作为不编码蛋白质的转录本,在胎盘发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尽管已知miRNAs是胎盘组织中最主要的ncRNAs类别,但circRNAs和lncRNAs因其更复杂的调控网络可能具有更深远的影响。研究发现,滋养层细胞(尤其是合体滋养层细胞)通过分泌含有ncRNAs的细胞外囊泡(EVs)介导母胎对话,其表达异常与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Syncytiotrophoblast:ncRNAs的母胎信使工厂胎盘特有的合体滋养层细胞(syncytiotrophoblast)通过释放EVs向母体传递胎儿遗传
来源: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3
时间:2025-03-31
-
一种测量植物细胞微观变化的创新方法
每当气温下降,云层从头顶飞过,或者太阳下山时,植物就会做出选择:保持其微小的气孔(称为气孔)打开以吸收二氧化碳并继续进行光合作用,或者关闭气孔以保护其宝贵的水分储存。这种打开和关闭气孔的能力需要植物通过调节气孔细胞内的压力来对细微的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这是一种植物经过数亿年进化而来的复杂能力。在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人员的带领下,一个由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开发了一种开创性的方法来观察这些压力变化。研究人员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详细介绍了这种新方法,它极大地扩展了科学家可以测量的物种的数量和速率,为植物进化和生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并为
-
最新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痴呆症患者
根据巴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痴呆症患者可以在数字时代享受富有成效和有益的工作生活,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痴呆症与现代技术的使用不相容的刻板印象相反。这项名为《痴呆症患者的工作生活:数字未来视角》的研究认为,数字革命可能会加剧有不同需求的人之间的不平等,但企业可以而且应该开发、适应和部署数字技术和工作环境,帮助痴呆症患者继续就业。“最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着人口和劳动力老龄化,痴呆症将成为其中的一个特征,这应该而且可以通过明智地使用数字技术和适应工作条件来适应。”巴斯大学管理学院的詹姆斯·弗莱彻博士说:“现实情况是,目前还没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很少有合适的策略。”“人们普遍认为,痴呆症患者无
-
优化与传统设施设计对门诊腹部 MRI 检查流程效率的影响:提升医疗服务效能的关键探索
在医学影像学领域,腹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近年来需求持续攀升。它能精准对病变进行特征描述、诊断和分期疾病,还可评估治疗效果 ,像前列腺和肝脏疾病的诊断中,MRI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MRI 检查存在耗时较长的问题,这不仅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还对医疗工作流程效率造成了压力。一方面,多参数检查方案的复杂性使得扫描时间延长;另一方面,非采集时间,如患者准备和检查台周转时间,在整个检查流程中占比较大,成为制约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开展了提升 MRI 检查效率的探索,旨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