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综述:基于维奈克拉(Venetoclax)的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比较: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与治疗现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美国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白血病的 33%。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常与 CLL 归为一类,称为 CLL/SLL。CLL/SLL 临床进程差异大,早期多无症状,后期进展快、预后差。对于年龄小于 65 岁的患者,氟达拉滨、利妥昔单抗和环磷酰胺(FCR)联合化疗免疫疗法是标准治疗方案,总体缓解率约 90%,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但 65 岁以上患者对 FCR 耐受性较差,可采用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或苯丁酸氮芥联合 CD20 单克隆抗体等替代方案。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 CLL/SLL 治疗的研究热点。维

    来源:Annals of Hematology 3

    时间:2025-03-30

  • 绿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应对头孢氨苄(CPX)污染的能力研究:关乎水生环境健康与生物安全的探索

    抗生素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可能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因此,全球对作为新兴污染物的抗生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愈发关注。头孢氨苄(CPX)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对抗细菌感染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旨在考察绿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减轻水生环境中 CPX 污染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暴露于 200 - 800 mg/L−1 CPX 6 天后,微藻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使用 CPX 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出现收缩和起皱现象,且随着 CPX 浓度的增加,这些影响更为明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所有使用的 CPX 浓度下,细胞活力均显著下降,最高浓度下的细胞活力不足 30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

  • 综述:生物质衍生木糖生物法制备糖醇的研究进展

    生物质衍生木糖的转化潜力作为第二代生物质的主要成分,木糖(xylose)占农林废弃物干重的15-30%。近年研究发现,其五碳骨架结构特别适合转化为木糖醇(xylitol)、阿拉伯糖醇(arabitol)等多元醇。这种转化不仅实现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更显著降低传统化学法80%的能耗(原文数据)。酶催化路径的技术突破关键酶系如木糖还原酶(XR, EC 1.1.1.21)和木糖醇脱氢酶(XDH, EC 1.1.1.9)构成核心转化体系。最新研究通过定向进化使XR对NADPH的亲和力提升3.2倍(原文数据),同时固定化酶技术将操作稳定性延长至120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多酶级联系统可实现木糖→木糖醇→核糖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

  • 感染猪带绦虫囊尾蚴(Taenia crassiceps cysticerci,TC)对小鼠感染巴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V.) braziliensis)和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L.) major)易感性的影响:免疫调控与疾病关联研究

    利什曼病的发展取决于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侵入巨噬细胞(macrophages)并在其中存活的能力。巨噬细胞根据是经典激活(M1)还是替代激活(M2),要么促进寄生虫的清除,要么支持其存活。长期感染猪带绦虫囊尾蚴(Taenia crassiceps cysticerci,TC)的小鼠会产生以 Th2 为主的免疫反应,导致 M2 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在这项研究中,评估了先前感染 TC 的 BALB/c 小鼠对巴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V.) braziliensis)或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L.) major)的易感性。首先给小鼠腹腔接种 TC,八周后在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

  • 探秘三种栅藻科菌株:形态、分子进化、生长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研究 —— 解锁藻类资源新密码

    研究了三种栅藻科(Scenedesmaceae)菌株(IBSS - 12、IBSS - 109 和 IBSS - 112)的形态、分子系统发育、生长以及类胡萝卜素生成情况。这些菌株在两阶段分批培养中培养了 18 天。在 “绿色” 阶段,细胞在适宜条件下生长;而在 “红色” 阶段,细胞则暴露于非生物胁迫之下。形态学和分子分析表明,菌株 IBSS - 12 和 IBSS - 109 属于腔星藻属(Coelastrella),菌株 IBSS - 112 被鉴定为链带藻属(Desmodesmus)。在 “绿色” 阶段,链带藻(Desmodesmus,IBSS - 112)在第 7 天达到最大细胞数量,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

  • 利用芽孢杆菌通过 L - 异亮氨酸代谢高效合成对映体纯 (S)-2 - 甲基丁酸:开辟绿色高效新路径

    对映体纯 (S)-2 - 甲基丁酸 [(S)-2-MBA ] 是一种高价值的手性化合物,在香料、制药和农用化学品领域都有应用。然而,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缺乏立体选择性,而现有的生物合成方法则存在产量低和纯度低的问题。在此,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微生物工艺,利用 Bacillus spizizenii ATCC 6633,通过 L - 异亮氨酸分解代谢高效生产(S)-2-MBA 。通过对根际土壤分离物和芽孢杆菌科菌株的定向筛选,ATCC 6633 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优化条件(45°C、8% 接种量、5g/L 葡萄糖和 8g/L L - 异亮氨酸)下,可产生 3.67g/L (S)-2-MBA ,对映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

  • 基于牛津纳米孔序列数据库的宏基因组分析分类工具和可视化工具评估:探寻微生物分类的精准之道

    微生物宏基因组鉴定通常取决于生物信息工具(包括分类器和可视化工具)的特异性和类型。在本研究中,深入探究了两种主要分类器(Centrifuge 和 Kraken2)以及两种可视化工具(Recentrifuge 和 Krona)在利用全基因组序列(WGS)数据库和四个目标数据库(包括 NCBI、Silva、Greengenes 和核糖体数据库项目(RDP))鉴定微生物方面的效率。使用两个标准 DNA 宏基因组文库复制品 Zymo 和 Zymo-1 作为质量控制。结果显示,Centrifuge 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来源:Journal of Applied Genetics 2.0

    时间:2025-03-30

  •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研究:揭示罕见肿瘤的临床进程与治疗困境

    针对一名患有原发性左侧输尿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ureter)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左肾输尿管切除术(laparoscopic left nephroureterectomy)。术后 4 个月,发现膀胱转移(bladder metastasis),患者随后接受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皮肤输尿管造口术(cutaneous ureterostomy)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术后 1 个月,出现腹腔内淋巴结转移(intra - abdomina

    来源:International Cancer Conference Journal 0.5

    时间:2025-03-30

  • 冻干脱水人羊膜:保存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的积极策略

    本研究聚焦于保存人羊膜(hAM)中参与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的关键生长因子。研究人员先对羊膜进行处理、脱水和伽马射线辐照,之后进行组织学染色、细胞毒性检测和总蛋白含量测定。采用 ELISA 方法对组织匀浆(AC-H)、球磨粉(AC-P)和冻干粉(AC-L)这三种样本中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BB(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A(VEGF-A)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体外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和伤口愈合情况。较高浓度的 TGF-β1和 bFGF 表明 hAM 对再上皮化和肉芽组织形成有潜在作用。

    来源:Cell and Tissue Banking 1.4

    时间:2025-03-30

  • 建立外部质量评估方案评估心脏瓣膜库微生物检测有效性的研究

    心脏在人体中犹如一台精密且至关重要的 “泵”,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当心脏出现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缺陷时,心脏组织移植手术就成为了许多患者重获健康的希望。其中,捐赠的心脏组织,像心脏瓣膜、心脏导管和补片等,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这一治疗手段却存在着不小的隐患。捐赠的人体组织可能携带各种微生物,一旦这些微生物随着移植组织进入患者体内,就可能引发感染,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目前,各个组织库为了降低这种风险,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仔细评估捐赠者,检测组织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对组织进行去污染处理(通常会使用抗生素鸡尾酒)。但问题在于,不同组织库的操作流程差异巨大,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在临

    来源:Cell and Tissue Banking 1.4

    时间:2025-03-30

  • 利用自制羊膜 - 绒毛膜修复多处牙龈退缩:开启牙周再生治疗新希望

    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展开,旨在评估自制羊膜 - 绒毛膜(amnion-chorion membrane)用于治疗多处相邻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的有效性。研究纳入 15 名健康受试者,其中 8 名女性、7 名男性,年龄在 18 至 55 岁之间,均存在上颌前牙和前磨牙的牙龈退缩缺陷。所有受试者均采用 Zucchelli 技术并放置羊膜 - 绒毛膜进行治疗。术后临床检查显示,牙龈组织健康,颜色和质地与相邻组织相融。在总共 52 个位点中,有 44 个实现了完全根面覆盖(root coverage),平均根面覆盖百分比达到 97.77%。此外,还观察到角化组织(keratin

    来源:Cell and Tissue Banking 1.4

    时间:2025-03-30

  • 长链非编码 RNA BANCR 调控主动脉夹层血管平滑肌细胞命运的关键机制探索

    主动脉夹层与高死亡率相关,会导致不良预后。对于主动脉夹层而言,预防措施比治疗干预更有效。长链非编码 RNA BANCR(LncRNA BANCR)被认为是多种疾病中具有功能的翻译调节因子,但其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探索。本研究旨在阐明 BANCR 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从主动脉夹层的中膜样本中分离出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将其表型与商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进行比较。通过瞬时转染(过表达)和小干扰 RNA(敲低)来调节 BANCR 的表达。使用抑制剂 SB202190 检测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的参与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测定法验证竞争性内源性 RNA 网络

    来源: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1.8

    时间:2025-03-30

  • 通过 FAIR 资源与数据共享及包容性社区建设推进古菌研究:解锁生命奥秘与应对全球挑战的新路径

    在地球生命的漫长演化历程中,古菌宛如神秘的 “隐者”,长久以来未被人类完全认知。直至不到五十年前,Carl Woese 和 George Fox 才将其重新分类为独立的生命域。曾经,人们认为古菌仅在极端环境中生存,比如高温、高盐、强酸强碱之地,这种认知局限使得古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普遍存在及重要作用被忽视。而且,古菌的培养难度大,在宏基因组分析中也不易检测,这进一步阻碍了对它们的研究,导致其研究社区规模相对较小。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古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健康、生物技术应用等诸多领域的关键作用逐渐显现。例如,产甲烷古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地球上主要的甲烷生产者,理解它们在生态系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3-30

  • 斯特龙博利火山三十年地面变形监测数据集:揭示开放管道火山动力学机制的多参数观测研究

    在地中海蔚蓝的海面上,斯特龙博利火山因其持续的喷发活动被称为"地中海灯塔"。这座全球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其典型的斯特龙博利式喷发虽具观赏性,但2002年由火山侧翼滑坡引发的灾难性海啸提醒人们:这座美丽的火山潜藏着致命威胁。更棘手的是,该火山频繁发生的准周期"超强喷发"(paroxysms)往往缺乏明显前兆,传统监测手段难以捕捉其微妙的岩浆活动信号。正是这些科学难题,促使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的Valentina Bruno团队开展了长达三十年的持续监测。研究团队采用三种互补的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提供三维位移数据,气泡倾斜仪(bubble tiltmeters)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3-30

  • 无需介质!活化玻碳电极实现烷烃的电化学杂芳基化与酰胺化研究

    在有机合成领域,未活化的 C (sp3) - H 键功能化一直是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这类 C (sp3) - H 键广泛存在于脂肪族化合物中,而脂肪族化合物在制药、农药等众多行业都至关重要。直接对 C (sp3) - H 键进行选择性修饰,是转化脂肪族化合物最理想的方式,但未活化的 C (sp3) - H 键键能较强(如环己烷的 BDE = 99 kcal/mol),使得其功能化困难重重。此前,化学家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来攻克这一难题,比如经典的分子内 Hofmann - L?ffler - Freytag 反应,利用导向基团的金属催化策略,半导体参与的多相光催化活化,以及金属催化的无导向 C -

    来源:Communications Chemistry 5.9

    时间:2025-03-30

  • 唾液蛋白质组分析:探究母婴护理单元零分离模式对新生儿生长和应激的影响

    妊娠 37 周前婴儿出生被视为早产(PTB)。早产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会产生相当大的应激,阻碍其生长。新生儿护理领域的一项创新是母婴护理单元(MNCU),这是一个为患病和体重较轻的新生儿及其母亲提供 24×7 护理的场所,具备新生儿护理设施和产后护理条件。本研究纳入了出生体重在 1 至 1.8 千克的早产儿,他们分别入住 MNCU 或 NICU。研究人员在这些婴儿入院和出院时采集唾液样本,测量其中的皮质醇水平以评估应激程度。基于蛋白质定量分析,选取 12 对唾液样本进行基于质谱(MS)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共定量 308 个蛋白质组。MNCU 与 NICU 的差异蛋白质分析显示,分

    来源:Journal of Proteins and Proteomics

    时间:2025-03-30

  • 丹麦乳牛犊被动免疫转移水平评估:ELISA 与 Brix 折光仪的应用

    在动物健康领域,小牛的健康成长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小牛刚出生时,体内缺乏免疫球蛋白,就像没有武装的士兵,急需从初乳中获取被动免疫来保护自己,抵御外界病菌的侵袭。然而,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目前对于小牛被动免疫转移失败(Failure of transfer of passive immunity,FTPI)和充足(adequate transfer of passive immunity,ATPI)的定义虽有标准,即血清免疫球蛋白 G(IgG)水平<10mg/mL 为 FTPI,≥10mg/mL 为 ATPI,但近期研究又提出了新的分类和建议,且不同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另一方面

    来源:Acta Veterinaria Scandinavica 1.9

    时间:2025-03-30

  • Hysteromorpha属多样性新发现:基于南美新种Hysteromorpha ostrowskiae n. sp.的系统发育与形态学重构

    在寄生虫分类学领域,Hysteromorpha属(双穴科Diplostomidae)因其广泛的宿主谱系和地理分布一直存在分类争议。这个主要寄生于鸬鹚肠道的吸虫属,此前仅包含3个命名物种,其中Hysteromorpha triloba被错误地认为跨洲分布,而南美种群的真实分类地位长期未明。这种混乱源于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局限性——成虫形态差异微小,且历史上缺乏分子证据支持。更棘手的是,该属幼虫期(尾蚴和囊蚴)在淡水鱼类中的广泛存在提示其潜在生态影响,但物种水平的精确鉴定始终是研究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由美国中乔治亚州立大学Tyler J. Achatz领衔的国际团队开展了跨大陆协作研究。他们采集了欧

    来源:Systematic Parasitology 1.0

    时间:2025-03-30

  • 传统杏仁园的弃耕与景观复杂性对寄生蜂群落的影响:一项关乎昆虫保护的关键研究

    在大自然的生态舞台上,膜翅目寄生蜂(Hymenopteran parasitoids)虽小,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稳定的 “守护者”,通过调控寄主种群数量,助力农业害虫防治,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项目中。然而,这个关键的昆虫类群却一直被人们忽视,对其在分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了解严重不足。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高强度农业系统中景观对寄生蜂的影响,且多在一年生作物中进行,针对整个寄生蜂群落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科级水平。同时,在欧洲,农业用地面积正逐渐减少,农田弃耕现象愈发普遍。在传统果园,尤其是杏仁园,弃耕对寄生蜂群落的影响尚不明确,不同景观场景下的差异也有待探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来

    来源:Journal of Insect Conservation 1.9

    时间:2025-03-30

  • 高含沙水滴灌系统中施肥对滴头堵塞行为的影响及调控:关键发现与应用意义

    高含沙水滴灌(High-sediment water drip irrigation,HSWDI)有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潜力,但受到滴头堵塞的阻碍。控制沉积物浓度能缓解滴头堵塞,然而施肥条件下的最佳沉积物浓度尚不明确。这项时长 400 小时的研究评估了三种沉积物浓度(0.5 g L−1、1.0 g L−1和 1.5 g L−1)以及两种施肥策略(不施肥和施用聚磷酸铵)对滴头堵塞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促进了沉积物絮凝,降低了滴头的排沙能力,平均使排沙率降低 6.2%,并使内部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增加 14.3%,从而加剧了滴头堵塞。具体而言,在沉积物浓度为 0.5 g L−1时,施肥后滴头的相对流量(

    来源:Irrigation Science 3.1

    时间:2025-03-30


页次:6/4098  共81953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