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生命的漫长演化历程中,古菌宛如神秘的 “隐者”,长久以来未被人类完全认知。直至不到五十年前,Carl Woese 和 George Fox 才将其重新分类为独立的生命域。曾经,人们认为古菌仅在极端环境中生存,比如高温、高盐、强酸强碱之地,这种认知局限使得古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普遍存在及重要作用被忽视。而且,古菌的培养难度大,在宏基因组分析中也不易检测,这进一步阻碍了对它们的研究,导致其研究社区规模相对较小。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古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健康、生物技术应用等诸多领域的关键作用逐渐显现。例如,产甲烷古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地球上主要的甲烷生产者,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实现全球气候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同时,古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虽未发现致病古菌,但它们与宿主的健康息息相关。此外,古菌在真核生物起源研究中也占据关键地位,被普遍认为是真核生物的起源根源。在此背景下,为了深入探究古菌的奥秘,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Département de Microbiologie, Infectiologie et Immunologie,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Nebraska - Lincoln)和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Gosnell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 Solenne Ithurbide、Nicole Buan 和 Stefan Schulze 开展了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技术方法。在数据资源方面,借助各类数据库(如 NCBI 的 GenBank、KEGG 等)获取和整合古菌的基因组、代谢等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 “组学” 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生物学信息。在社区建设方面,通过组织线上研讨会(如 Archaea Power Hour,APH)、线下会议等方式,促进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区建设与合作交流:古菌研究社区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建设,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交流平台,不同领域的会议也逐渐增加了古菌相关的主题。APH 通过线上研讨会和聊天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全球研究人员的合作。各地还成立了古菌研究的地方社区,如法国、英国、德国、中国等,加强了区域内研究人员的联系。ARCHAEA.bio 项目团队还成立了 The Society for Archaeal Biology,旨在支持平台发展,向公众普及古菌知识。